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2)
2023(11330)
2022(9432)
2021(8783)
2020(7364)
2019(17110)
2018(16794)
2017(33859)
2016(17667)
2015(19910)
2014(19783)
2013(19644)
2012(18115)
2011(16275)
2010(17152)
2009(16467)
2008(15193)
2007(13767)
2006(12356)
2005(11198)
作者
(48177)
(40730)
(40156)
(38437)
(25613)
(19525)
(18161)
(15651)
(15532)
(14523)
(13818)
(13700)
(12879)
(12626)
(12581)
(12446)
(11680)
(11658)
(11544)
(11396)
(10178)
(10084)
(9691)
(9529)
(9300)
(9223)
(8819)
(8792)
(8300)
(7799)
学科
(86690)
经济(86601)
(61345)
管理(48007)
(46418)
方法(41365)
(40494)
企业(40494)
数学(37791)
数学方法(37254)
农业(31059)
(27351)
金融(27351)
中国(26026)
(25313)
银行(25307)
(24461)
(22230)
业经(21546)
(18935)
地方(17905)
(14883)
贸易(14870)
(14491)
(13376)
财务(13338)
财务管理(13309)
理论(13087)
(12778)
企业财务(12711)
机构
学院(254180)
大学(249501)
(116611)
经济(114544)
管理(102444)
理学(88993)
理学院(88291)
管理学(86814)
管理学院(86391)
研究(78316)
中国(69807)
(55098)
(53229)
(49921)
财经(43583)
科学(42800)
农业(40350)
(39838)
中心(39796)
业大(38626)
(37777)
(37657)
经济学(37232)
经济学院(33938)
研究所(33548)
财经大学(32268)
北京(30905)
(30416)
经济管理(30221)
(28789)
基金
项目(164732)
科学(132061)
研究(124269)
基金(122743)
(104403)
国家(103506)
科学基金(91110)
社会(82968)
社会科(78694)
社会科学(78679)
(64359)
基金项目(63782)
教育(56579)
自然(56046)
自然科(54870)
自然科学(54864)
自然科学基金(53934)
(51975)
资助(51603)
编号(51193)
成果(41013)
(37964)
重点(36307)
(36005)
国家社会(35203)
(34853)
课题(33772)
教育部(33416)
人文(33155)
创新(32447)
期刊
(126925)
经济(126925)
研究(76322)
(56379)
中国(49686)
(41984)
金融(41984)
(40823)
农业(37455)
管理(34297)
学报(33449)
科学(32212)
大学(27648)
学学(26540)
业经(25255)
财经(22038)
技术(22008)
教育(21474)
经济研究(19737)
(18793)
(17733)
问题(17487)
农村(14903)
(14903)
统计(14894)
农业经济(13862)
技术经济(13658)
世界(13637)
(13373)
经济问题(12255)
共检索到3847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蒋伯亨  温涛  
本文构建了订单融资促进规模农户增收的理论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RERFS2021微观数据,采用基于零膨胀模型的广义结构方程模型方法(ZIP-GSEM)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订单融资会促使订单收购方对规模农户提供帮扶,从而促进农户增收;当市场价格较低时,农业订单融资提升规模农户盈利水平的程度大于传统农贷,反之则相反;农业订单融资会使得订单收购方偏好于效益更高的农作物,传统农贷则会驱使规模农户选择风险更低的农作物并扩大经营规模;农业订单融资容易导致规模农户在利益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本文对农业订单融资模式的强化及风险防范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秦芳  王剑程  胥芹  
电子商务发展不仅可能提升电商经营户的收入,也可能对非电商经营户产生溢出效应,进而提升总体收入水平。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村电商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农户收入。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电商发展能够提升创业水平、增加非农就业以及提高土地流转的概率。此外,对于不同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和社会关系的农户,电商发展的作用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意味着电商发展具有较好的包容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健  董晓林  
本文基于微观视角构建一个静态职业选择模型,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参与对农户创业决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农村样本数据,实证检验农户参与数字金融对其创业决策产生的影响效应及其异质性和作用机制,并运用IV-Probit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法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参与能够促进农户创业决策,且对非农创业选择影响更大;相较于传统银行数字金融,互联网企业数字金融参与更能显著提高农户创业概率。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数字金融参与通过扩大融资规模、促进创业机会识别两种作用机制对农户创业决策产生正向影响。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朱雷  王国红  王聪  
针对"公司+农户"模式下,按照农户选择银行融资和公司融资两种融资模式,构建了两种模式下公司和农户构成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并得出了最优订单农业契约参数。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农户融资模式对公司和农户生产经营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农户银行融资能力较弱时,公司倾向以较低利率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且当公司融资利率在一定范围内,公司融资模式会实现公司和农户的双赢,增进公司和农户的合作关系。最后,数值模拟发现,随着农户银行融资能力的增强,两种模式下农户获利能力均会增强,且当银行为农户提供政策性低利率贷款时,公司将不再为农户提供融资服务。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宋全云  吴雨  何青  
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使用线性模型和PSM方法实证检验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显著提高了农户收入,并增加了非农业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机制分析发现,大学生村官可通过下述途径促进农户收入和非农业收入:(1)大学生村官显著促进了农户的非农就业和创业参与,从而有利于非农业收入的增加;(2)大学生村官改善了农户的金融知识水平,促进农户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拓宽了农户的信息获取渠道。本文研究揭示了大学生村官对农户增收的重要作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实施效果提供了实证参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健  汪旭晖  
本文以中国北方5省(区)的农户问卷调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层次回归分析方法就订单农业及其组织模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参与订单农业能够显著增加农户收入,"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龙头企业+生产大户+农户"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种新型订单农业组织模式与传统的"龙头企业+农户"组织模式相比,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呈现不确定性,其中,"龙头企业+经纪人+农户"模式较之"龙头企业+农户"模式能够显著增加农户收入,而其余两种新型订单农业组织模式在增加农户收入方面,与"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相比,并没有显著的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阳阳  淮建军  海凡  
[目的]“保险+期货”作为我国金融支农的重要创新,对农户实现增收起着关键作用。在农产品价格风险成为农户主要风险的背景下,分析“保险+期货”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路径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基于准自然实验的思路,将“保险+期货”试点视作外部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使用全国124个县2011年—2020年的面板数据,估计“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增收的影响路径和效果。[结果]发现:第一,“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提高了2.75%。第二,“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的增收效应存在异质性,对贫困县农户更为明显。第三,“保险+期货”试点对农户的增收效应是逐年递增的,试点第5年增收效应达到上限。[结论]建议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优先在脱贫地区开展“保险+期货”试点,并且积极探索建立收入保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龙方   李姗姗  
基于湖南省512户种粮大户数据,以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来检验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在模型的因果识别下,政策实施后扩大了规模农户的粮食播种面积,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起着显著地促进作用,且经模型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2)通过模型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对种植面积350亩以下的规模农户政策效应的效果最好,但对面积超过350亩的规模农户存在政策激励不足;(3)控制变量中化肥农药费、人工成本及土地流转承包费对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呈负相关,代表化肥农药、人工成本和土地流转承包费用越高相反粮农增产增收协调指数值越低。为此,政府需适当的增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的政策弹性,实行生产资料成本及土地成本的最高限价,来实现粮农的增产增收协调发展目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课题组  
订单农业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中一种有效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订单合同能否成功履约则影响着订单农业能否顺利发展。本文基于陕西381个订单农户的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订单合同履约率的因素进行了统计描述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订单农户受教育程度、是否获得补贴、是否需要借款与其履约行为明显相关;订单企业与农户签订的订单合同是否规定收购标准及订单企业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与订单履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订单农户的贷款需求是否得到满足与农户履约行为呈显著相关性。本文建议从培育订单主体、规范合同文本、创新金融产品等方面入手,提高订单合同的履约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何世祯   马紫媛   戴永务  
对传统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是林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是未来林业产业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也是实现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盘活林业资源,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可将交易成本分为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将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户增收的发展模式分为市场反哺型、结构调整型和协同发展型3种类型。克服新型经营主体的数字化转型制约,提升数字化赋能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加快对林业的数字化扶持,充分利用数字化转型促进林业转型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艺潼  周应恒  张宇青  
工商资本进入农业能够将其经营过程中积累的资金、人力、经营理念、营销渠道、品牌资源等运用到农业生产中,带动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文章按是否由工商资本独立进行种植生产将工商资本进入种植环节分为直接模式和间接模式,分析了两种模式的组织方式和促进参与农户增收的机理及潜在的风险,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非农收入,间接模式增加参与农户的农业经营收入。因此,得到结论,对于农业经营能力低、非农就业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本采用直接模式进入种植环节;对于农业经营能力强的参与农户鼓励工商资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徐静文  何文剑  张红霄  
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能否促进农户增收,是评价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制度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而厘清土地产权抵押贷款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理在政策实施层面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林权抵押贷款为例,在理论剖析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通过资本投入、土地和劳动力要素配置影响农户收入的基础上,采用课题组在江西、福建、安徽、湖北和浙江五省跟踪调研获得的9期非平衡面板2202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等实证检验了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对农户林业收入、非农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均具有正向显著作用。内在机制检验结果进一步发现,林权抵押贷款可得性会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来增加农户的各项收入,即劳动力要素配置的中介效应被证实。然而,林地资本投入的中介效应未被证实,可能因为林业投入产出的滞后性导致近几年的资本投入尚未对林地产出和收益产生影响;同时林地流转的中介效应也未被证实,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农户流出林地较少,导致林地流转市场供需不平衡。因此,地方政府应该放松对林权抵押贷款用途的限制,为从事非农就业的农户提供资金并促进增收;同时,应该进一步完善包括林权在内的农村土地产权流转服务系统,促进林地流转市场供需平衡。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朱秋博  朱晨  彭超  白军飞  
本文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及信息化追踪调研数据,采用工具变量、匹配倍差等方法,在微观层面实证分析了信息化对我国农户增收及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信息化总体上促进了农户总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长,对农业收入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这一抑制作用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逐渐消失;信息化的总增收效应具有较大持续性。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信息化的增收效应对较高收入和较高受教育水平农户更加明显,加剧了农村内部收入差距。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川  
订单农业是通过农户与企业在产前签署订单合约,把销售在产前完成,引导农民按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减少生产盲目性,提高农民收入的一种有效生产制度。但是,由于受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农业企业融资困难的影响,中国订单农业的履约率还不足20%,影响了订单农业的发展。本文从金融业发展的角度,探讨并提出了设立订单农业风险保险、利用农产品期货市场、建立订单农业信贷制度等促进订单农业发展的农村金融创新思路。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红东  
本文首先建立了一个企业与农户订单履约的博弈模型,提出了订单安排和订单履约关系的理论假设,然后运用浙江省农业龙头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实行“保底收购、随行就市”的订单履约率要明显高于其他价格条款的订单履约率;对农户专门投入有要求和有奖励措施条款的订单履约率要高于没有这些条款的订单履约率;订单组织形式、订单类型、订单期限以及赔偿条款对订单的履约率有影响,但影响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