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6)
2023(6429)
2022(5227)
2021(5258)
2020(4254)
2019(10205)
2018(10358)
2017(18627)
2016(10890)
2015(12787)
2014(13351)
2013(12237)
2012(10888)
2011(9723)
2010(10237)
2009(8693)
2008(8607)
2007(7772)
2006(6786)
2005(6083)
作者
(29152)
(23864)
(23803)
(22943)
(15337)
(11565)
(11068)
(9372)
(9196)
(9101)
(8407)
(8023)
(7898)
(7646)
(7528)
(7456)
(7344)
(7191)
(7140)
(6864)
(6218)
(6014)
(5931)
(5719)
(5632)
(5513)
(5473)
(5361)
(5003)
(4782)
学科
(34882)
经济(34844)
管理(27454)
(23458)
(20013)
企业(20013)
方法(18364)
数学(16137)
数学方法(15558)
理论(12113)
教学(11321)
中国(10756)
(10143)
教育(9397)
业经(7946)
(7696)
学法(7517)
教学法(7517)
(7227)
技术(6860)
(6534)
农业(6413)
学理(6389)
学理论(6389)
地方(5940)
(5822)
(5646)
贸易(5637)
(5472)
(5356)
机构
学院(144020)
大学(135386)
管理(50251)
(45072)
经济(43567)
理学(42190)
理学院(41706)
研究(41569)
管理学(40309)
管理学院(40063)
中国(31703)
(29689)
科学(26901)
技术(25676)
(24979)
职业(24238)
(22067)
(21179)
(21155)
师范(20950)
(20661)
(20517)
中心(20014)
业大(19901)
北京(18963)
研究所(18807)
技术学院(18019)
职业技术(17418)
财经(16878)
师范大学(16084)
基金
项目(89579)
研究(71357)
科学(68529)
基金(57834)
(49161)
国家(48671)
科学基金(41768)
(39928)
教育(39230)
社会(38382)
社会科(36043)
社会科学(36033)
编号(34272)
(32389)
基金项目(29338)
成果(28097)
自然(27048)
自然科(26442)
自然科学(26439)
自然科学基金(25899)
资助(25862)
课题(25739)
(22536)
重点(21092)
项目编号(20059)
(19111)
规划(18687)
(18645)
(18562)
(17715)
期刊
(52895)
经济(52895)
研究(39746)
中国(37627)
教育(36950)
技术(21475)
学报(20493)
管理(20300)
(18836)
(18707)
科学(17527)
大学(16003)
职业(15605)
学学(14211)
农业(12937)
图书(11066)
(10815)
金融(10815)
技术教育(10219)
职业技术(10219)
职业技术教育(10219)
业经(9784)
(9113)
论坛(9113)
统计(8491)
书馆(7934)
图书馆(7934)
经济研究(7896)
财经(7734)
(7551)
共检索到2215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良模  陈舒怀  邹桂章  
笔者重点研究计算机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总结十多年来办学实践成功经验。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所辉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进程的加快,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个高职院校兴起。如何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合格人才,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从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培训实习四个方面,探索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尹玉杰  刘允涛  
结合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专业及合作企业现状,剖析了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存在的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方案仍采用"学科式"、课程设置不能与时俱进、缺乏具有实践经验的高水平师资团队、实践技能培养不足等问题,创新应用"分方向三段式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破解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人才培养难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亓传伟  任艳斐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就业现状,文章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逆向工程的理念,强调一切以就业为核心的观念,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多模式教学的方针,旨在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熊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一是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二是实施行动导向教学;三是搭建技能大赛平台,促进学生技能提升;四是运用TRIZ理论与创新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五是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这些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果,丰富了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伯峰  
"41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分成3个层次,即在前4个学期以项目课程为主进行教学和实训;在第5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综合模块实训;在第6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该模式构建的核心环节是采用"三纵三横"设计法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建立实施层次化技能训练的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海艳  杨涛  栗庆吉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尤其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技能、改革实验课程考试制度、借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实现高等学校和用人企业无缝对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赵建洋  胡荣林  丁卫红  黄明亮  于振洋  高尚兵  
针对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距的问题,以建设江苏省A类品牌专业、国家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为契机,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对计算机卓越人才的需求,通过不断改革与尝试,探索并实践拓展内涵融合创业的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通过不断优化计算机卓越人才培养新模式,对满足IT产业卓越人才培养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范新灿  孙湧  徐人凤  李斌  
基于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创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着眼于"岗位、应用、工程",以"产业主流技术"和"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确定人才培养规格,构建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搭建"政校企行四方联动平台",引进国际水准的计算机产业技术和知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晓蔚  翟玉庆  朱林  李香菊  操凤萍  谢修娟  
针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独立学院在实践能力培养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提出以能力模型设计为突破口,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切入点,逆向驱动、聚焦应用、顶层设计、多维循环的改革思路,构建了以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线、环环相扣、螺旋进阶、持续优化、与行业企业需求无缝对接的独立学院计算机类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并讨论了这一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建立和特色。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青云  潘泽强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从一种学科转变为一种工具,企业对计算机类人才的岗位设置及分工也越来越细,如何结合本地区企业的用人需求情况制定基于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一个新课题。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岗位能力的分方向培养方案。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淑武  
目前,"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在现实执行过程中较好地解决了高职人才培养和就业衔接的一些问题,但也存在"课""证"分离、学校课程体系及配套教师对"课证融合"的认识不足、教育信息化环境下"课证融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力度不够、课证融合中资格考证功利性强而忽略技能水平评价等一系列问题。财经类高职"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应在骨架清晰、体制健全、师生认知透彻、学生的能力和证书相匹配等方面做好设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夏君  
作为浙江省惟一的一所建筑类高职院校,学院本着立足产业、依托行业、联手企业、贴近岗位、创新机制、全面提升质量的思路,不断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建设类高职人才培养之路,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了数万名建设类实用人才。本文介绍了学院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及其产生的多元效应。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姚小英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也是高职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文章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对校企合作的意义、模式、制约因素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秦益霖  高志宏  
本文介绍了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创新"企-校-企"三轴联动的人才培养体系,采取"找准需求定人才、校企合作建课程、工学结合育人才"等措施,构建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学模式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