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9)
- 2023(10401)
- 2022(9399)
- 2021(9093)
- 2020(7560)
- 2019(17798)
- 2018(17901)
- 2017(33775)
- 2016(19104)
- 2015(22180)
- 2014(22456)
- 2013(21762)
- 2012(19899)
- 2011(17412)
- 2010(18100)
- 2009(16048)
- 2008(15268)
- 2007(13263)
- 2006(11629)
- 2005(10320)
- 学科
- 济(66193)
- 经济(66110)
- 管理(51720)
- 业(48245)
- 企(40615)
- 企业(40615)
- 方法(31740)
- 数学(26694)
- 数学方法(26228)
- 中国(19088)
- 农(18511)
- 财(17747)
- 理论(16762)
- 学(15465)
- 业经(14979)
- 教学(14828)
- 地方(13926)
- 教育(13219)
- 制(12390)
- 农业(12234)
- 审计(12174)
- 技术(11883)
- 务(11720)
- 财务(11651)
- 财务管理(11579)
- 贸(11532)
- 贸易(11522)
- 和(11423)
- 易(11169)
- 企业财务(10971)
- 机构
- 学院(260795)
- 大学(258594)
- 管理(102131)
- 济(91850)
- 经济(89359)
- 理学(88209)
- 理学院(87200)
- 管理学(85507)
- 管理学院(85045)
- 研究(81803)
- 中国(60192)
- 京(56793)
- 科学(52951)
- 财(43911)
- 所(41655)
- 农(39593)
- 江(39465)
- 业大(38413)
- 范(37842)
- 中心(37791)
- 师范(37498)
- 研究所(37374)
- 北京(36072)
- 财经(35216)
- 州(32671)
- 技术(32201)
- 经(31856)
- 农业(30670)
- 师范大学(29827)
- 院(29781)
- 基金
- 项目(176211)
- 科学(136046)
- 研究(133877)
- 基金(122105)
- 家(105151)
- 国家(104178)
- 科学基金(89269)
- 社会(77812)
- 社会科(73444)
- 社会科学(73418)
- 省(71833)
- 基金项目(66032)
- 教育(65359)
- 划(59526)
- 自然(58924)
- 编号(58259)
- 自然科(57468)
- 自然科学(57458)
- 自然科学基金(56377)
- 资助(50915)
- 成果(48252)
- 课题(41229)
- 重点(39598)
- 部(38353)
- 创(36575)
- 发(36552)
- 项目编号(35733)
- 大学(34040)
- 年(33911)
- 创新(33867)
- 期刊
- 济(102056)
- 经济(102056)
- 研究(79334)
- 中国(58409)
- 教育(47334)
- 学报(39628)
- 管理(37191)
- 农(35939)
- 科学(35487)
- 财(34405)
- 大学(30112)
- 学学(27577)
- 技术(27162)
- 农业(25378)
- 融(19344)
- 金融(19344)
- 业经(17148)
- 财经(16395)
- 图书(16198)
- 经济研究(15235)
- 职业(13873)
- 经(13837)
- 理论(13432)
- 问题(13328)
- 实践(12540)
- 践(12540)
- 科技(12513)
- 业(12464)
- 技术经济(11745)
- 财会(11408)
共检索到38678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饶艳超 陈建勇 袁也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首先调查了计算机审计人才的职业环境和职业能力需求,然后调查了作为审计人才培养主体的高校审计教学情况,最后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计算机审计人才培养和教学提出了一些相关的建议。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赫
针对新的教育模式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的自身特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采取新的"3+X"的人才培养模式,采取4条主线不间断的课程设置,即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编程思想及理论课程设置、网络程序开发类课程设置、嵌入式物联网系统课程设置,并进行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使人才培养更符合社会的需求。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飞军
互联网时代的全面升级,"互联网+"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成为当今时代不可逆转的命题。而我国高职院校现阶段的创新创业教育游离于整体的课程体系,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使得其成效甚微。高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在教学理念、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文化氛围等方面亟待改革。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计算机专业的新技术人才不仅需要对课程体系进行革新,更要注重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重塑、师资队伍的建设、校园创新创业环境的打造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以期培养具有双创思维和双创能力的学生,实现"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从而助推高
关键词:
“互联网+” 双创教育 计算机 高职院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所辉
随着全球信息技术进程的加快,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如雨后春笋在各个高职院校兴起。如何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更多更好的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工作的合格人才,来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研究的重点。从高职院校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特色、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就业培训实习四个方面,探索高职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 信息管理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段欣
计算机专业是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一个实用专业,它的应用领域涵盖范围广,几乎涉及了所有的社会行业,职业教育近十年为各行各业输出了大量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原有的以学科体系为主体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已不能完全适应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加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转变教育理念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基础,围绕人才培养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是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的关键,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条件。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课程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邹银凤
随着"互联网+智能制造"以及工业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软件应用的规模、复杂程度也将进一步扩大。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计算机技能人才,保证软件的质量,降低软件质量问题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是目前软件产业走向成熟和标准化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软件开发人员怎样才能有效地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产品,提高软件产品的质量,是现有计算机技能人才和中高等教育、培训机构需要探索的重要课题。文章提出应将软件测试理论融入软件开发类课程,提高高职学生设计开发软件产品的质量,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姜火文 万佩真 袁佩奇
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培养模式是其核心。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前者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要由社会市场需求决定;后者确定培养内容和方法,要有教育教学规律决定,两者有机统一,构成培养模式的主要内容。从社会需求及培养问题现状的分析出发,探讨科学可行的计算机职教师范生培养模式,有望促进计算机职教师资培养工作科学发展。
关键词:
职教师范 培养模式 计算机专业 改革完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吴玉峰 叶飞跃 胡洁琼
以"协同创新"为核心的"2011计划"颁布以来,许多地方高校紧密围绕该计划要求,积极发动高校主体作用,联合政府、其他高校以及企业共同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教学改革。文章对协同创新视阈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构建初步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框架。
关键词:
协同创新 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亓传伟 任艳斐
针对高职院校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就业现状,文章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软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采用逆向工程的理念,强调一切以就业为核心的观念,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坚持校企合作、多模式教学的方针,旨在全面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利民
在当前职业化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应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构建人才培养体系。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背景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现状,详细分析了原因,并从重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创新能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三个方面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做了深入探讨,为培养社会需要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
职业化背景 计算机专业 人才培养体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董晓娜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忽略学生差异、教学评价不科学等问题,致使毕业生计算机应用能力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改变计算机教学的各种现状,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计算机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特点编制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优化计算机教学过程,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制,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蔡伯峰
"41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分成3个层次,即在前4个学期以项目课程为主进行教学和实训;在第5学期安排学生在校内进行综合模块实训;在第6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该模式构建的核心环节是采用"三纵三横"设计法开发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模式实施的关键是建立实施层次化技能训练的实训基地,建立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立"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权洁 李森
为适应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分析中高职衔接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培养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等方式,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思考和研究。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海艳 杨涛 栗庆吉
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尤其高等农业院校工科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就业难的主要途径。从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实践技能、改革实验课程考试制度、借助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构建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践证明,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实现高等学校和用人企业无缝对接,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加大学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就业竞争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娜 邸书灵 段淑凤
以培养卓越工程师为目标,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实践的特点,结合我国社会人才模式的需求,文章提出从基础理论、科技活动和科研实践"三维体"教学模式,优化计算机专业教学的各个环节,促进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应用和就业的自信心,为我国培养出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质量计算机专业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专业课 计算机技术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