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68)
2023(15342)
2022(12557)
2021(11476)
2020(9380)
2019(21187)
2018(21391)
2017(40536)
2016(21964)
2015(24885)
2014(25128)
2013(24777)
2012(22468)
2011(20280)
2010(20281)
2009(18581)
2008(18002)
2007(16068)
2006(14334)
2005(12317)
作者
(65136)
(54079)
(53483)
(51172)
(34194)
(25784)
(24363)
(21185)
(20560)
(19351)
(18364)
(18107)
(17113)
(16997)
(16549)
(16364)
(16016)
(16007)
(15517)
(15243)
(13420)
(13360)
(13010)
(12307)
(12068)
(12046)
(11984)
(11931)
(10868)
(10686)
学科
(93459)
经济(93366)
(66505)
管理(65358)
(51580)
企业(51580)
方法(39401)
(36300)
数学(33404)
数学方法(33050)
业经(25808)
中国(25473)
农业(24443)
(21516)
地方(21242)
(20719)
技术(19060)
环境(16897)
(16022)
产业(15411)
理论(15400)
(14744)
(14426)
(14197)
贸易(14190)
(13741)
(13261)
(13259)
财务(13184)
财务管理(13161)
机构
学院(320663)
大学(319860)
管理(130194)
(125973)
经济(123135)
理学(112866)
理学院(111664)
管理学(109819)
管理学院(109237)
研究(105938)
中国(76866)
(68506)
科学(66762)
(55931)
(54152)
(52143)
业大(50085)
中心(48690)
研究所(47733)
(47058)
财经(44043)
(43512)
师范(43144)
北京(42902)
农业(42484)
(39978)
(38530)
(38267)
经济学(36976)
师范大学(34685)
基金
项目(224425)
科学(176802)
研究(166511)
基金(162008)
(140597)
国家(139395)
科学基金(120259)
社会(105543)
社会科(99843)
社会科学(99817)
(88811)
基金项目(86863)
自然(76588)
自然科(74715)
自然科学(74701)
教育(74315)
(73371)
自然科学基金(73364)
编号(69099)
资助(64635)
成果(55289)
重点(49727)
(49112)
(48345)
(46806)
课题(46401)
创新(43565)
国家社会(43465)
科研(41951)
项目编号(41692)
期刊
(142040)
经济(142040)
研究(90142)
中国(60622)
(55929)
学报(51628)
科学(47776)
管理(45283)
(39332)
大学(39145)
农业(38135)
学学(36688)
教育(34754)
技术(29276)
业经(26738)
(25078)
金融(25078)
经济研究(20977)
财经(20564)
图书(20513)
问题(18962)
(17637)
(17557)
科技(17415)
技术经济(16666)
(16176)
理论(15888)
现代(14856)
实践(14747)
(14747)
共检索到461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葵  吴玲红  周鹤  
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4月在海南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要在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上下功夫”。其中,乡村生态产业化指的是把农村地区所特有的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要素通过市场化的手段转化为产业的过程,以此促进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在保护中开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玉琴  
<正>农业物联网智能管理是智慧农业的重要组成,也是农业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分支。在传统农业中,单靠人力统筹农业生产经营的各项流程和各个环节,难免出现主观误判和信息失真,进而导致决策失误,影响农业生产经营秩序。而计算机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及服务中的深入应用,有望为农业决策带来颠覆性变革,同时也给物联网智能管理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吴玲红  王葵  周鹤  
2022年5月中办、国办联合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把“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作为乡村建设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以期实现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同乡村建设的深度融合。进入新时代,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其在交通、医疗、教育等诸多领域大显身手。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全尤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数字技术及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新动能。文章研究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乡村产业融合以及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协同发展的典型案例,认为数字技术主要通过“农业+”“数字+”和数字产业协同三种路径深度融入农业农村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目前,数字经济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是数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土地规模化经营程度偏低、数字化人才比较缺乏、技术供给和应用不足等。当前,应通过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土地资源供给、提高农民数字素养、加快技术研发和拓展应用场景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推进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赋能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晓聪  王疏影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是新时代我国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以高质量为目标,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产业振兴机遇所在。然而我国数字农业与农村产业数字化转型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生产数字水平低,数据信息系统不健全。因此,要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高质量发展,加快实现数字赋能乡村振兴与乡村产业升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启隆  蒋雪峰  张鹏  
文章从现代教育观点出发 ,阐述了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教会受教育者学习。并根据主体性教育思想和建构主义理论 ,论述了知识的来源和如何获取知识。同时由生物学理论 ,指出形象思维在人们认知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由此利用聋生学习中发挥形象思维自主构建知识体系 ,由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转变过程的教学实例。说明了在教学工作中 ,从聋生的生理特点出发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教师的辅导 ,开发聋生形象思维的重要性。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唐桂英  
据记载,1970年计算机首次应用于教育领域,在早期,大部分教师没有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如今通过使用各种计算机技术使在线教育,远程教育,智慧课堂等成为可能,特别在疫情期间信息技术的优势被无限扩大。目前,可以通过计算机实现以下教学目的:提供或模拟现实世界环境,以提高学生认知思维;通过互联网和通信媒体加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改善枯燥、无聊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施永香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 ,信息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特别是会计电算化及其企业管理软件的广泛使用 ,对审计的证据、内容和内部控制系统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要使审计人员适应当今信息技术的变化 ,审计人员必须借助于计算机进行审计。论文对计算机审计的含义、内容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并提出了开展计算机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伏秋平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三个层次”已很难适应整个社会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需求。因此,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转向信息技术教育:一是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起点,二是完善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体系,三是突出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四是体现课程设置的专业特点,五是重视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水根  王吉  
基于200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流通数字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各省(市)的流通数字化和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该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仍成立;根据异质性分析,就流通数字化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程度而言,中西部地区大于东部地区,非试点地区大于试点地区,长江经济带地区大于非长江经济带地区;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流通数字化会从技术应用、创业环境、国内市场、外资质量和开放布局等5个方面产生正的经济效应,即通过促进技术成果化、提高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市场化水平、助力招商引资、扩大对外开放等能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水平的提升,其中技术成果化的传导效应占主导地位。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锦  
文化产业数字化赋能乡村振兴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构建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中国数字经济与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协同效应,且呈现高度协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文化产业数字化驱动乡村振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文化产业数字化能够显著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化资本是间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机制,但现阶段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存在遮掩效应,且人力资本不存在中介作用。从全国区域上看,文化产业数字化对乡村振兴的影响表现为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分区域来说,文化产业数字化在东部、中部以及东北地区呈现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在西部地区显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顾兴树   吕洪楼  
数字技术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要素,正在穿透所有经济和社会场域,成为推动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引擎。民族地区是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点地区,探究数字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对于加快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因此,应在厘清数字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内在机理的基础上,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构建和营造良好产业环境等举措,为数字技术赋能民族地区乡村产业现代化探索行之有效的实现方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乡村振兴战略正以蓬勃之势在国内广泛推行,探索如何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议题。本研究从赋能理论切入,侧重于乡村技术赋能研究,旨在深入剖析和挖掘乡村技术赋能背后的运作机理,从而助推乡村实现有效治理目标。尽管现阶段技术在对乡村赋能时也面临个人技术赋能层面的观念困境与文化困境、组织技术赋能层面的参与困境与组织困境,以及社区技术赋能层面的制度困境与结构困境,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利用现代技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已是大势所趋。为促进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未来可以从个人技术赋能层面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组织技术赋能层面构建多元共治格局、社区技术赋能层面完善制度结构体系,以此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