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5)
2023(13622)
2022(11803)
2021(11451)
2020(9502)
2019(22078)
2018(21365)
2017(40334)
2016(21835)
2015(24280)
2014(23746)
2013(22955)
2012(20352)
2011(17912)
2010(17821)
2009(16728)
2008(16510)
2007(13809)
2006(12099)
2005(10720)
作者
(55139)
(45811)
(45738)
(43871)
(29365)
(21724)
(21060)
(17841)
(17382)
(16531)
(15677)
(15406)
(14311)
(14279)
(14244)
(14180)
(13799)
(13691)
(13298)
(13092)
(11182)
(11161)
(10965)
(10641)
(10485)
(10303)
(10218)
(10085)
(9186)
(8899)
学科
(74998)
经济(74928)
管理(72824)
(64912)
(56123)
企业(56123)
方法(35906)
(32113)
数学(31290)
数学方法(30829)
(21975)
(21880)
中国(20964)
(20921)
财务(20859)
财务管理(20814)
税收(20522)
(20341)
企业财务(19566)
业经(17309)
(16035)
(15869)
贸易(15862)
(15501)
(14321)
农业(14072)
(13548)
地方(13529)
(13356)
银行(13349)
机构
学院(280810)
大学(275270)
管理(115109)
(114196)
经济(111769)
理学(97732)
理学院(96808)
管理学(95301)
管理学院(94727)
研究(84995)
中国(70180)
(65080)
(55755)
科学(48765)
财经(48116)
(43615)
(43425)
中心(42322)
(40426)
(37445)
业大(35924)
财经大学(35486)
研究所(35370)
北京(34313)
(34007)
经济学(33916)
(33753)
师范(33452)
(31556)
经济学院(30534)
基金
项目(184692)
科学(146907)
研究(139992)
基金(134848)
(115084)
国家(114117)
科学基金(100595)
社会(88790)
社会科(84360)
社会科学(84343)
(72099)
基金项目(70767)
教育(65164)
自然(64363)
自然科(62935)
自然科学(62923)
自然科学基金(61781)
(60142)
编号(58928)
资助(55108)
成果(47320)
(41187)
重点(40913)
(39258)
课题(39115)
(38877)
项目编号(37161)
国家社会(36698)
创新(36655)
(36254)
期刊
(125366)
经济(125366)
研究(86697)
(56715)
中国(54947)
管理(44871)
学报(35988)
科学(34040)
(32851)
教育(29197)
大学(28446)
(27526)
金融(27526)
学学(26570)
技术(26412)
财经(22834)
农业(22550)
业经(21076)
经济研究(20774)
(19531)
(19442)
会计(19418)
财会(18046)
(15975)
问题(15129)
税务(14199)
(14150)
理论(13728)
图书(13703)
国际(13430)
共检索到432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秧秧  
2014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税收新政为企业实施盈余管理带来机会。A股市场出现相对密集的会计政策同步调整,主流年限平均法变更为加速折旧方式。这与此前折旧政策变更几乎一致地延长使用年限、摊薄费用从而提升业绩的情况形成鲜明反差。本文以A股市场折旧会计政策变更公告为线索,发现计税折旧新政下企业调低当期业绩、"储蓄"未来期间盈余的证据。针对此,本文提出增强会计政策变更核查、改进信息披露内涵以及严处业绩操控个案的监管建议。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谢谦   毕文静   金才淇  
本文以2014年、2015年实施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构建渐进式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税收激励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激励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并主要通过加大创新资本投入以及优化研发团队结构等渠道实现。进一步的创新效果评估表明,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经济效益。异质性分析表明,对内部环境而言,税收激励对高融资约束以及高管理效率的企业创新边际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同时对于高管学历较高的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中大型企业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对外部环境而言,低补贴收入以及第二产业企业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本文为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陈煜  方军雄  
近期"有为政府"和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起了更多研究学者的关注。本文以2008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新政策为出发点对此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新政策颁布后,企业会显著增加投资水平。而进一步研究发现,新政策一方面有直接的节税效应,有助于企业降低税负进而提升财务绩效,另一方面新政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对企业绩效的积极效应也随之下降,投资者对新规出台之后的固定资产投资的估值也明显更低。综上,2008年实施的企业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所得税新政,对企业的投资行为产生了明显的促进效应,但是由此产生的税负下降的益处无法弥补其带来投资效率的下降,进而导致公司价值的贬损。这表明,为应对宏观经济变动而出台的经济政策,从长期来看给企业带来了明显的负面效果。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全华  
分类转移盈余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结合证监会要求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盈余管理有更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低成本性而难以察觉。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配合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境下,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经济后果,讨论了分类盈余管理如何识别的问题。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全华  
分类转移盈余是盈余管理研究领域的新话题,结合证监会要求的非经常性损益披露的要求,我国上市公司的分类盈余管理有更强烈的动机,但由于其隐蔽性和低成本性而难以察觉。本文结合一个具体的案例,分析了在配合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境下,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的方式及其经济后果,讨论了分类盈余管理如何识别的问题。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上官鸣  郭清韵  
所得税新政策扩大了固定资产允许采用加速折旧方法的范围。文章通过对财税〔2014〕75号内容的解读,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了不同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所得税费用的影响,有助于企业在税务处理中正确理解、运用所得税新政策。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肖海莲  周美华  
本文考察了企业的R&D支出资本化VS费用化决策是否并且怎样影响企业通过R&D决策来调节盈余。运用《企业会计准则》(2006)前后的企业R&D支出数据,研究发现R&D支出费用化的企业会从事真实R&D交易活动的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来达到盈余标准。R&D支出有条件资本化的企业不仅从事真实R&D交易活动的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而且还会从事应计项盈余管理,削减R&D支出中的费用化部分,这说明R&D支出的会计选择会影响随后的盈余管理决策。本文的研究发现表明会计准则的变更会导致企业盈余管理方式的变化。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新贵  刘曜铭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完善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精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相继出台有关文件,规定了可以采用加速折旧新政策的企业和固定资产范围,并根据不同情况,明确企业可以采取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缩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这些政策对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创业创新有着积极意义,但对于因此而产生的税收政策与会计处理的差异如何协调,实务中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现宗  杨红娟  
结合管理后盈余分布法和T参数检验、Wilcoxon非参数检验法对我国上市公司利用新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对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准则进行盈余管理的诱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得出结论,债务重组准则的重新修订虽然从表面上遏制了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但从实质上讲,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并没有因此得到控制,而是在策略上进一步隐蔽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罗付岩  
使用A股上市公司2001—20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估计技术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与投资效率的面板格兰杰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分析。结果发现:(1)盈余管理与过度投资存在正的显著相关关系;(2)盈余管理与公司的过度投资存在双向因果关系,盈余管理对过度投资水平的影响具有短暂性、临时性的特点,而过度投资水平对盈余管理程度具有持续性的特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炳红  
现行会计准则没有对研发活动信息披露进行明确规定,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在研究阶段划分过程中发挥着决定性作用,一些企业巧妙利用法律灰色地带违规披露研发活动财务信息实施盈余管理,这加大了外部审计监督管理难度。本文选取华力创通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利用经验识别法辨别公司是否实施盈余管理行为,通过整合公司财务数据识别公司利用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实施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盈余管理引发的不良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制止公司借助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实施盈余管理的建议,旨在加强对公司研发支出会计政策选择方式的监管,确保公司研发活动顺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彭新媛  
为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加快科技研发创新,促进大众创业,2014年9月2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分别针对用于研发的仪器设备、价值不超过5 000元的固定资产以及六大行业新购进的固定资产,确定了优惠的加速折旧政策。本文结合最新政策,借助案例,分析了固定资产折旧的纳税筹划技巧,以期帮助更多的纳税人减轻纳税负担,加快技术改造,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越  陈文瑞  
笔者以2009—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财税[2014]75号)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试点公司相比,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使得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但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无显著影响。区分所有权性质、盈利性和成长性三个维度,进一步检验发现:加速折旧政策使得国有试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上升,试点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的创新投入均显著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加速折旧政策使得盈利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低成长性试点公司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越  陈文瑞  
笔者以2009—2015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和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检验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财税[2014]75号)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与非试点公司相比,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使得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但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无显著影响。区分所有权性质、盈利性和成长性三个维度,进一步检验发现:加速折旧政策使得国有试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显著上升,试点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的创新投入均显著增加,但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加速折旧政策使得盈利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低成长性试点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创新投入显著增加。拓展性分析发现: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显著缓解了试点公司的内源融资约束,但对避税无显著影响,且投资者对加速折旧政策的市场反应整体上呈悲观态度。整体而言,加速折旧政策的实施效果可以概括为"试点公司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加,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本文丰富了加速折旧的经济后果文献,拓展了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公司行为的研究领域,对税收部门完善加速折旧政策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邓利梅  
从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我国对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进行了两次扩围,放宽了加速折旧方法的适用条件和行业范围,让企业可以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本文基于扩围后的新政策,利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验证了加速折旧法的税收优惠效果,并结合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实际经营环境,分析了新政策对公司所得税的影响及其在公司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提出对加速折旧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