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63)
- 2023(10629)
- 2022(8892)
- 2021(8444)
- 2020(7021)
- 2019(16630)
- 2018(16552)
- 2017(31385)
- 2016(16284)
- 2015(18376)
- 2014(18093)
- 2013(17862)
- 2012(16372)
- 2011(15302)
- 2010(15627)
- 2009(14690)
- 2008(14312)
- 2007(12224)
- 2006(11472)
- 2005(10687)
- 学科
- 济(94193)
- 经济(94107)
- 管理(42444)
- 业(36084)
- 方法(35335)
- 数学(32281)
- 数学方法(31697)
- 企(29741)
- 企业(29741)
- 中国(24275)
- 地方(19585)
- 农(17441)
- 业经(16514)
- 制(16070)
- 财(16004)
- 贸(15289)
- 贸易(15277)
- 易(14851)
- 学(14709)
- 地方经济(13481)
- 融(12667)
- 金融(12666)
- 体(12510)
- 银(12176)
- 银行(12173)
- 行(11857)
- 理论(11400)
- 环境(11378)
- 农业(11116)
- 发(10521)
- 机构
- 大学(237200)
- 学院(233896)
- 济(116109)
- 经济(114164)
- 研究(88977)
- 管理(87320)
- 理学(74332)
- 理学院(73481)
- 管理学(72135)
- 管理学院(71668)
- 中国(69263)
- 财(51736)
- 京(51570)
- 科学(47541)
- 所(43715)
- 财经(40310)
- 研究所(39187)
- 经济学(38300)
- 中心(38129)
- 经(36918)
- 经济学院(34110)
- 北京(34072)
- 江(33809)
- 院(32111)
- 农(30853)
- 范(30429)
- 师范(30221)
- 财经大学(29963)
- 业大(27769)
- 州(26302)
- 基金
- 项目(147588)
- 科学(118158)
- 基金(110577)
- 研究(110110)
- 家(95866)
- 国家(95208)
- 科学基金(81894)
- 社会(74032)
- 社会科(70497)
- 社会科学(70479)
- 基金项目(55888)
- 省(53026)
- 教育(51191)
- 自然(50006)
- 自然科(48944)
- 自然科学(48934)
- 自然科学基金(48078)
- 资助(47497)
- 划(45909)
- 编号(41906)
- 成果(34903)
- 部(34638)
- 重点(33537)
- 国家社会(32635)
- 发(32623)
- 教育部(30617)
- 课题(30335)
- 中国(30311)
- 创(29978)
- 大学(28905)
- 期刊
- 济(132822)
- 经济(132822)
- 研究(82552)
- 中国(51566)
- 财(38885)
- 管理(36667)
- 科学(30688)
- 学报(29801)
- 农(27961)
- 教育(27035)
- 大学(24535)
- 经济研究(24101)
- 融(23753)
- 金融(23753)
- 技术(22770)
- 学学(22654)
- 财经(21796)
- 经(19085)
- 农业(18928)
- 问题(17072)
- 业经(16969)
- 贸(15962)
- 统计(15304)
- 世界(14968)
- 国际(14477)
- 技术经济(13776)
- 策(13111)
- 决策(11983)
- 业(11595)
- 经济问题(10431)
共检索到374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巴利·瑙伏彤 谢涛
中欧和东欧国家的改革只是依据了理论上最有利的“和平红利”假说 ,可这在实践上却会导致社会总产出的巨幅下降。急剧的私有化使国企大量倒闭 ,这又使国家的税收流失 ,从而陷入了物价飞涨 ,经济萎缩 ,财政赤字的恶性循环。中国的成功经验在于在改革的同时注重对国企的改造和管理 ,这使中国在私有和其它经济成分迅速发展的同时国企也有所发展 ,这就保证了国家的税收和宏观调控能力。投资与储蓄的私有化反过来又保证了经济高速增长 ,填补了国企在竞争淘汰和结构调整中所造成的空缺和损失。中国的渐进式改革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它多少有些无奈 ,但却是避免落入陷井的最好战略。
关键词:
计划经济 转型经济 中国模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新力 丁宗彦
市场经济从产生以后创造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它在自身发展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现代市场经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要防止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必须要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使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正面效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采取的形式。
关键词:
市场经济 计划经济 有机结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锦松
经济改革模式(美)哥伦比亚大学王念祖福建社科院亚太所肖锦松摘译ModelsofEconomicReform¥N.T.WangAbstract:ThisisasequeltoProf.N.T.Wang'spaperforthefirstconferen...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模式 理论分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爱民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模式包括渐进式的改革开放模式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目标模式。中国模式的成功得益于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稳定("稳定红利"),中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人才资源("人口红利"),以及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开放红利")。政府作为国家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在选择改革路径、制定经济体制目标模式、有效地调控宏观经济、保障以稳定为基础的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比较成功的主导作用。本文要探讨和分析的正是中国模式的这两个方面以及相对应的政府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模式 政府主导 政府的缺位与越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炳炎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经过30多年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模式,即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国模式",亦称"中国改革模式"。它包括改革的理论基础、改革的原则、改革的模式和它与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的区别。
关键词: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模式 理论分析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子文
我国卫生改革是社会主义卫生体制的自我完善,改革卫生经济体制是卫生改革的基本内容。卫生改革受社会经济诸多因素的制约,卫生体制改革更直接地受到经济体制深化改革的制约。目前我们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是要消除过去一定历史条件形成的经济体制中的弊端,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新体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里奥·德拉吉 王宇
在欧元保护下所形成的单一市场中,欧盟各国贸易快速增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避免了各国货币之间的竞争性贬值。欧元区国家之间的经济增长差异逐步缩小,但经济结构较弱的国家易受衰退影响。结构性改革是欧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强化财政能力,发挥财政稳定器的作用。
关键词:
欧元区 经济增长 贸易 汇率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琮
西方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相同,但不同国家的经济模式互有差异,各具特色。经济模式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模式是固定的、僵化的,水远也不会有任何变化的。相反,各国模式在不断进行调整和发生变化。这种变化通常是局部的、渐进的,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但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其变化则是相当显著的。自从80年代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各西方国家都在进行经济体制的某种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某种调整,通过这种改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林水源
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三种政策模式及其不同绩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林水源东欧和前苏联地区的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已持续了数年。在此期间,几乎所有这些国家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然而,自1992年以后,各国经济转轨的绩效已呈现...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国庆节前,应朋友邀请,赴深汕特别合作区进行考察,我看到的深汕如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深圳,到处是工地,到处是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天天都有新进展,人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此情此景让我大为感慨!然而,过去7年来,深汕合作区的发展并不是这样。大家都知道,2011年在广东省政府协调下,深圳和汕尾两市联合成立了深汕特别合作区,从省里的初衷看,是希望引导深圳的投资进入汕尾这个贫困地区,带动汕尾经济的发展,显然,当时
关键词:
深汕特别合作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光学,张志,王长城,汪廷忠,张怀富,陈远敦,谢伯龄,刘纯泽
一、什么是综合平衡法?作为计划方法的综合平衡,是指对计划时期的社会各种需要和人、财、物资源进行科学的测算、并在需要和资源之间进行对比、分析和不断调整,从质与量二方面、预先地揭示和确定计划时期社会再生产各环节,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地区之间所需保持的比例关系,从而保持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平衡的一种方法。综合平衡法是国民经济计划的基本方法,编制计划、检查计划,调整计划,都要用综合平衡法对对立双方进行分析、计算、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史忠良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定,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飞跃。为使这一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宝银
韩国在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全国性经济改革计划,有着深刻的经济和社会原因。韩国的经济改革是该国发展模式转型的标志。以韩国为代表的东亚模式是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如果社会形态从工业社会迈入知识经济社会,那么它的发展模式必须进行根本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