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07)
2023(9976)
2022(7788)
2021(6774)
2020(5421)
2019(12135)
2018(11952)
2017(23903)
2016(12848)
2015(14274)
2014(14618)
2013(14253)
2012(13241)
2011(12032)
2010(12561)
2009(11837)
2008(11430)
2007(10397)
2006(10038)
2005(9393)
作者
(36749)
(30865)
(30713)
(29538)
(19994)
(14413)
(13921)
(11865)
(11846)
(11180)
(10797)
(10149)
(10039)
(10021)
(9900)
(9583)
(9158)
(8905)
(8905)
(8476)
(7968)
(7554)
(7469)
(7177)
(7174)
(7091)
(6689)
(6660)
(6291)
(6018)
学科
(76675)
经济(76615)
管理(36339)
(33139)
(24600)
企业(24600)
地方(21302)
方法(20640)
中国(20282)
(19101)
数学(18324)
数学方法(18109)
业经(15500)
(14146)
地方经济(13548)
农业(13000)
(12613)
(12133)
(11411)
(10735)
(9977)
贸易(9968)
环境(9778)
(9588)
(9573)
银行(9561)
(9518)
金融(9517)
产业(9314)
(9236)
机构
学院(189592)
大学(186844)
(93475)
经济(91588)
研究(71863)
管理(68914)
理学(57616)
理学院(56968)
管理学(56114)
管理学院(55738)
中国(55032)
(42509)
(39430)
科学(39008)
(35798)
财经(32392)
中心(31750)
研究所(31724)
(31316)
经济学(30339)
(29275)
(28270)
经济学院(26862)
(25884)
北京(25305)
(24941)
师范(24775)
(23913)
财经大学(23424)
业大(22987)
基金
项目(114725)
科学(91167)
研究(87780)
基金(83175)
(71091)
国家(70483)
科学基金(60531)
社会(58663)
社会科(55635)
社会科学(55624)
(44144)
基金项目(41848)
教育(38865)
(36665)
自然(35540)
编号(35388)
自然科(34684)
自然科学(34676)
资助(34424)
自然科学基金(34049)
成果(29936)
(27567)
重点(25833)
课题(25529)
(25397)
国家社会(24866)
发展(23394)
(23040)
(22778)
(22708)
期刊
(117777)
经济(117777)
研究(67975)
中国(40563)
(32061)
管理(28413)
(27847)
科学(23748)
学报(22935)
(22121)
金融(22121)
经济研究(20135)
教育(18592)
大学(18420)
农业(18399)
学学(17381)
技术(17296)
业经(17295)
财经(17068)
问题(15378)
(14960)
(11819)
技术经济(11161)
世界(10713)
国际(10701)
现代(10017)
统计(9841)
经济问题(9612)
经济管理(9035)
(8989)
共检索到3116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凯明  余靖雯  龚六堂  
本文在一个存在城乡结构的内生增长模型中引入了生育决策中数量和质量的替代关系,分析了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影响。当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较大时,提高乡村计划生育率有利于资本与技能协调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当资本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差异较小时,提高城镇计划生育率有利于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以前的计划生育虽然能够带来较高的劳动力结构和城镇化水平,但是并不利于经济增长。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旺  王孝松  
本文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纳入教育人力资本因素,构建了刻画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使用中国29个省区199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经验检验,研究发现:人口增长率和人口抚养比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影响,从而说明计划生育政策通过控制人口出生率降低了抚养比和人口增长率,有利于人力资本的积累,为中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因此,至少对我国经济增长而言,计划生育政策功不可没,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琼  谭智勇  王晓芳  
文章从人口政策的角度出发,建立Lesiue模型研究我国实行二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人口数量会直接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前者对后者的贡献系数基本维持在4.86。少儿和老年人口会直接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影响,前者对后者的贡献系数基本维持在-3.06。固定资产投入会直接影响到经济的增长,前者对后者的贡献系数基本维持在0.40,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短期来看,少儿和老年人口数量将得到显著提升,预计在未来十年,都不会促进GDP的增长,反而会拉低GDP的增长。在此后的第十一年,人口增长才会对经济产生正面影响。在当前时期,少儿经过成长,逐渐转变成为劳动力,而老年人口走向死亡,减轻劳动人口的抚养负担,进而促进GDP的增长。长期来看,在"单独二胎"政策期间出生的孩子,预计到2040年可以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由于劳动力的增长,预计到2045年GDP将得到显著增长。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华磊  沈盈希  谢琳  
本文主要通过构建一个纳入城镇化的生育效应的两部门动态优化模型,考察城镇化对未来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进一步回答“城镇化越快越好吗?”等问题。依据现实可行参数进行模拟后发现: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在2018-2050年间的经济增速将呈现出阶梯式下降的趋势,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2018-2020年间、2021-2050年间以及2018-2050年间,其平均实际GDP增长率分别为3.996%、2.949%和3.044%;同时,我国2050年的人均GDP将达2.773万美元。进一步的模拟结果显示:在缺乏配套性生育支持政策的情境下,由于城镇化会造成生育水平的下降,我国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来推动长期经济增长的目标可能难以实现;而如果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构建配套性生育支持政策,则在2050年前将使我国平均实际GDP增长率提高0.225%。这意味着若要通过提升城镇化水平来促进经济增长,则应建立健全配套性生育支持政策来尽可能减少城镇化在推进过程中对生育水平造成的负面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阎天三,靳草  
我国自70年代初开始推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增长率大幅度下降,人口控制工作成就卓著。但我们看到,迄今为止计划生育仍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比较突出的一是计划生育东紧西松,西北部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成为死角;二是城市计划生育手段多而全面,而农村措施薄弱,使农村成为工作难点;三是残疾儿童的生育构成中华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汪伟  
本文研究了由计划生育所引发的中国人口急剧转变所带来的储蓄与增长效应。在生育受到计划生育政策约束的制度环境下,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三期世代交替模型讨论了出生率、人口增长率、人口年龄结构等人口变量对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的理论研究发现,出生率(人口增长率)下降会提高国民储蓄率与人均GDP的增长率,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率影响不确定。本文运用中国1989—2007年的分省面板数据进行了计量分析,经验结论与模型的理论预测相一致,人口变量的变化能够解释人均GDP增长率的绝大部分变化,也能很好解释储蓄率的变化。本文的估计结果对替代性的人口变量的选取、估计方法的选择以及估计函数形式的设定都是非常稳健的,计划生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晓聪  郑红玲  
自中央提出"小城镇带动大经济"战略以来,城镇化建设逐步上升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层级。城镇化发展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激发潜在消费需求、发挥规模经济效益等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我国中部六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与基础材料生产基地,依靠10%的人口创造出近20%的GDP,城镇化发展功不可没。但随着我国中部六省的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二次关系拐点的逐步接近,城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的轨道,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不利于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因此,在国家大力推行城镇化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如何通过对城镇化质量的提高使拐点向前推移,探索经济增长新路径是解决当前中部六省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当务之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应的老龄化阻滞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更为严重,远高于全国地区平均水平,但在高速增长地区老龄化的阻滞作用却并不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越浦  樊晗露  黄新建  
文章基于2000—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引入城镇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和老龄化增长与人口就业增长交互项的动态面板模型,以全国人均GDP增长率为标准将我国划分为高速增长和中高速增长两类地区,采用SYS-GMM计量方法对人口就业视角下城镇化与老龄化在全国及两类地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对全国层面而言,城镇化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拉动作用,老龄化则通过影响人口就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阻滞作用;两类地区中,城镇化拉动经济增长的效应在中高速地区更为明显,同时该地区相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博  许海霞  王哲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接着构建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对我国西部12个省份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10.99618,城镇化通过科教支出增加和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覃丽平  
中国经济进入了重要的转型期,新型城镇化将是拉动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文章认为,解决"三农"问题,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拉动内需,都和城镇化密切相关,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首先进行体制改革,特别是户籍制度的改革,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还要重视与工业化平衡协调推进的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美成  
文章选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中国城镇化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影响的时变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城镇化发展可以产生正向的经济增长效应和碳排放效应,经济增长效应大于碳排放效应。无论是经济增长效应还是碳排放效应,随着时间推移均呈现出倒"U"型特征,改革开放初期的影响强度最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强度最大,经济增长新常态时期的强度有所下降。研究提出持续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力发展大都市圈和城市群,通过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增强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通过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弱化城镇化的碳排放效应等政策建议,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姜太碧  
根据经济增长极理论 ,影响经济增长极形成的因素可归纳为资金、技术和人才、制度。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这三个因素对农村城镇增长极形成的作用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茉莉  
自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后,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出总体稳步上升的态势。在大力推动经济增长发展过程中,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备受人们关注。城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时代与社会稳步发展的强有力措施,可以大力优化产业结构,稳步强化居民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浅谈了经济增长质量与新型城镇化二者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铮  岁磊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是否"以及"何时"会出现城镇化不足或过度城镇化问题成为理论研究的焦点。文章通过修正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使用首位度作为城镇化程度的量化指标,建立了度量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程度的计量模型来分析中原城市群1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发现中原城市群的城镇化还未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