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91)
2023(13204)
2022(11731)
2021(11122)
2020(9337)
2019(21705)
2018(21485)
2017(41470)
2016(22630)
2015(25523)
2014(25584)
2013(25162)
2012(23028)
2011(20709)
2010(20828)
2009(19353)
2008(19115)
2007(16736)
2006(15041)
2005(13612)
作者
(65205)
(53972)
(53605)
(50968)
(34544)
(25872)
(24329)
(20948)
(20567)
(19453)
(18540)
(18227)
(17125)
(17013)
(16806)
(16445)
(15961)
(15928)
(15416)
(15362)
(13372)
(13360)
(12901)
(12393)
(12027)
(12011)
(11994)
(11918)
(10866)
(10579)
学科
(85019)
经济(84868)
管理(70216)
(66094)
(55377)
企业(55377)
方法(37005)
数学(31353)
数学方法(30879)
(25941)
(25132)
中国(23661)
(21510)
业经(20142)
(19098)
地方(16665)
农业(16638)
(16065)
财务(15990)
财务管理(15952)
(15291)
贸易(15283)
企业财务(15116)
理论(14964)
(14863)
(14624)
银行(14584)
(14394)
(14382)
环境(14021)
机构
大学(321462)
学院(317922)
管理(126648)
(124283)
经济(121309)
理学(108740)
研究(107626)
理学院(107482)
管理学(105642)
管理学院(105057)
中国(80877)
(69666)
科学(65775)
(61517)
(54142)
(49199)
研究所(48708)
中心(48604)
财经(47869)
(47475)
业大(46349)
北京(44649)
(43282)
(42676)
师范(42328)
(39388)
(38399)
农业(38081)
经济学(36539)
财经大学(35456)
基金
项目(214187)
科学(168164)
研究(158938)
基金(155074)
(134972)
国家(133571)
科学基金(114306)
社会(99150)
社会科(93747)
社会科学(93721)
(82846)
基金项目(82525)
自然(74060)
教育(72585)
自然科(72238)
自然科学(72223)
自然科学基金(70908)
(70148)
编号(65420)
资助(63648)
成果(54668)
重点(47573)
(47290)
课题(45011)
(44740)
(44301)
(42175)
创新(41301)
教育部(40744)
项目编号(40576)
期刊
(142059)
经济(142059)
研究(99340)
中国(63973)
学报(49475)
(48387)
管理(48065)
科学(46000)
(45745)
教育(38153)
大学(37868)
学学(35304)
农业(31207)
(28608)
金融(28608)
技术(26894)
财经(23520)
业经(22657)
经济研究(20974)
(19943)
问题(18723)
图书(17688)
理论(16460)
科技(15634)
(15486)
实践(15006)
(15006)
(14886)
现代(14704)
技术经济(14637)
共检索到4799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美林  张玉枝  
本文通过研究分析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制定的背景、定位和标准,以及与城乡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优抚等相关社会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重点阐述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与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应相互叠加,保持合理平衡,并参照相关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分析研究了特别扶助制度产生的积极社会效应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关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洪峰  
所谓家庭进步就是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对富裕、文明、健康、幸福的现代家庭生活的不断追求和逐步实现。家庭进步的特征以及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家庭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逐步走向富裕。(2)家庭职能的社会化程度逐步提高。(3)家庭生活方式逐步转变,对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增强。(4)家庭观念不断更新。(5)妇女地位的不断提高。家庭进步的各个方面都和计划生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家庭进步是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条件,只有家庭的不断进步,才能使计划生育得到更好的实现,计划生育工作也只有与家庭的各个方面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家庭进步,才能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家庭利益,即群众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吕红平  崔红威  杨鑫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由"提倡一孩"向全面"提倡两孩"的调整,必然要求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做出相应调整。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调整,应当遵循科学衔接、公平公正、国家尽责、社会关注的原则,形成以国家为主导的社会保障机制,弱化乃至消除奖励扶助政策中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和民族差别,真正体现其国策地位和公平公正原则。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的基本走向应当是由奖励"一孩家庭"转变为鼓励按政策生育。需要重点修订的内容,一是"双轨制",以新法实施为标志,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二是包到底,重点解决好历史形成的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的实际困难;三是增重点,把解决伤病残独生子女家庭的实际困难放在重要位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林盛中  
一、农村计划生育管理中的缺陷及其危害 (一)经济上鞭打快牛,不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和巩固计划生育成果。国家对农村的计划生育经费投入只限于节育手术费和部分困难地区50%的独生子女抚养费补贴,而其它费用全部由基层负担。这在实际中造成凡是计划生育工作开展得越好的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郑真真  
每个家庭对生育有自己的需求、计划和决策,妇女是生育的主体。在中国低生育水平的背景下,家庭的生育需求和妇女的生育决策主导着生育行为与结果。文章认为,在生育政策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中,需要从家庭、妇女的角度考虑政策取向。尽管家庭生育数量的变化和差别仅在于一个或两个孩子之间,但公共政策应重视家庭需求,有利于家庭有计划地安排生育,并营造育儿友好的社会环境,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妇女实现家庭和事业的平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长洪  
本文根据国家计生委2000年全国5省农村家庭选点调查数据,分析评价计划生育对家庭生活质量诸方面产生的良性影响。结论是,计划生育使家庭生育行为向“少生、优育”转变,由此带来促进家庭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子女抚养教育质量的提高、增进母亲身体健康、促进妇女地位提高和家庭幸福等效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汉东  王然  任昱洁  
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家庭结构。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人口及由此产生的家庭结构比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提出了新的估计独生子女数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估计了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40年来的独生子女人口数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多主体模拟方法,对截止到2015年的中国各类家庭的分布比例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截止到2015年底,中国独生子女人口为2.246亿,占同期出生人口的43%。其中,城镇家庭中,"双独"家庭占11.9%,"单独"家庭占40.8%,"非独"家庭占47.3%。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寒梅  吴永波  
目前,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存在一些特殊的问题,导致其相对贫困,严重地阻碍了计划生育家庭的可持续发展。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计划生育工作新理念,从促进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视角出发制定政治、经济、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同时,适当放宽计划生育政策,城乡统筹推行以计划生育二胎制度为主导的计划生育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友华  
户籍制度改革,使现行计划生育政策失去了赖以存在的基础,并对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江苏部分地区的实地考察,研究和分析了户籍制度改革对计划生育的影响,并就化解户籍制度改革后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涛  
失独家庭是指其独生子女死亡,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的家庭。这是我国在推行计划生育过程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由于独生子女死亡,这些曾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殊困难,已由社会"光荣群体"变为"弱势群体"。开展失独家庭扶助保障政策研究,关注他们的利益诉求,对有效解决这一群体的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采用2017年河南省400户失独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深入分析了失独家庭的现状及其问题,并从机构职能、制度安排、社会支持网络构筑以及精神抚慰机制的建立等方面提出了失独家庭扶助保障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孙沐寒  
以严格的胎次政策为主要特征的中国计划生育,是植根于中国土壤的独特的事物。它产生了,发展了,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果,引起了国际性的议论。有人嘲讽,有人诅咒,有人热烈地赞扬。学者们则对它进行冷静的观察、思考和研究,以至逐渐形成了一门计划生育的学问。 计划生育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它最初怎样,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维涛  熊小刚  朱椿荣  
我国失独家庭数量已达数百万,并呈上升趋势。调查表明,独生子女病故及意外身亡是造成家庭失独的最主要原因,并导致失独家庭陷入经济困境。因此,经济扶助已成为失独家庭扶助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具有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保险三重性质。但当前的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存在国家扶助标准偏低、区域差异较大、动态调整机制不成熟、政策服务不完善、扶助方式和渠道单一等诸多问题,建议通过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改善政策服务、改进扶助方式、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等措施来完善我国现有的失独家庭经济扶助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周伟  米红  
目前国家对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扶助措施存在支持力度偏弱、覆盖程度不足的问题。文章以中国现存独生子女总量结构估计为出发点,对城乡独生子女规模、死亡风险、死亡人数、49岁以上失独父母人数、城乡失独家庭扶助标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农村的独生子女总量低于城镇,但每个年龄段的农村人口死亡概率都高于城镇,导致农村失独家庭规模大于城镇。文章建议国家提高现行的失独家庭扶助标准,并对农村和城镇失独家庭采取同样的保障标准,地方财政可以在国家扶助制度之外进一步对失独家庭进行扶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