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71)
- 2023(5840)
- 2022(4911)
- 2021(4469)
- 2020(3721)
- 2019(8120)
- 2018(7694)
- 2017(14147)
- 2016(8064)
- 2015(8451)
- 2014(7975)
- 2013(7786)
- 2012(7029)
- 2011(6260)
- 2010(6027)
- 2009(5522)
- 2008(5316)
- 2007(4314)
- 2006(3789)
- 2005(3030)
- 学科
- 济(27261)
- 经济(27226)
- 管理(21152)
- 业(20642)
- 企(15433)
- 企业(15433)
- 方法(12556)
- 数学(11484)
- 数学方法(11364)
- 农(9195)
- 学(8403)
- 财(7969)
- 中国(6938)
- 贸(6710)
- 贸易(6709)
- 易(6550)
- 农业(6502)
- 业经(6424)
- 地方(5991)
- 环境(5395)
- 务(5023)
- 财务(5019)
- 财务管理(5014)
- 技术(4940)
- 企业财务(4786)
- 制(4528)
- 划(4387)
- 产业(4087)
- 壤(3894)
- 土壤(3880)
- 机构
- 学院(109527)
- 大学(109167)
- 济(41409)
- 研究(41220)
- 经济(40634)
- 管理(40141)
- 理学(35606)
- 理学院(35128)
- 管理学(34413)
- 管理学院(34245)
- 农(30858)
- 科学(30541)
- 中国(28740)
- 业大(26273)
- 农业(24546)
- 京(23585)
- 所(22746)
- 研究所(21528)
- 中心(17789)
- 农业大学(16903)
- 财(16699)
- 院(16187)
- 省(16088)
- 江(14950)
- 北京(14714)
- 室(13869)
- 财经(13867)
- 南(13800)
- 科学院(13545)
- 研究院(13127)
- 基金
- 项目(85823)
- 科学(65792)
- 基金(62771)
- 家(60213)
- 国家(59772)
- 研究(52284)
- 科学基金(48865)
- 自然(35579)
- 自然科(34736)
- 自然科学(34721)
- 省(34530)
- 基金项目(34474)
- 自然科学基金(34118)
- 社会(33307)
- 社会科(31616)
- 社会科学(31604)
- 划(29758)
- 资助(24562)
- 教育(22743)
- 重点(20065)
- 计划(19843)
- 科技(18763)
- 编号(18060)
- 发(17999)
- 创(17765)
- 科研(17679)
- 部(17255)
- 创新(16697)
- 业(15819)
- 专项(14750)
共检索到1484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潘慧萍 金建华 张山云 杨菡 杨爱玲 王秋华 李晓娜
【目的】探究计划烧除及其时间间隔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土壤碳氮磷钾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方法】以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照壁山云南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未烧除样地(对照)、连续每年实施计划烧除后间隔1 a样地(T_1)和间隔3 a样地(T_2),分层采集0~10和10~20 cm土层土壤,测定土壤碳、氮、磷、钾4种养分元素质量分数,采用方差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探究计划烧除后不同间隔时间对滇中云南松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结果】与对照样地相比,T_1样地的2个土层土壤p H均无显著变化,T_2样地的2个土层土壤p H均极显著增加(P<0.01);T_1和T_2样地2个土层的土壤总碳、有机碳、总氮、碱解氮质量分数均无显著差异,T_2样地的0~10 cm土层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显著降低(P<0.05),2个土层的土壤速效钾质量分数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碳氮比仅在T_2样地10~20 cm土层显著增加(P<0.05)。【结论】计划烧除对研究区土壤养分质量分数的影响受烧除间隔时间和土层深度等因素的共同影响,2种烧除后间隔时间均对研究区云南松林土壤碳氮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但对土壤p H、碳氮比、有效磷和速效钾有显著影响。图3表3参34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杨馥羽 陈奇伯 黎建强 龚顺清 付钇珊
【目的】计划烧除是森林预防火灾的重要措施之一。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为森林的可持续经营以及优化林区计划烧除作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滇中高原云南松林计划烧除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与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计划烧除对云南松林土壤抗蚀性和抗冲性的影响。【结果】(1)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土壤0~40 cm土层中粒径>2.00 mm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增加,粒径>2.00 mm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减少,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平均几何直径减小,土壤团聚体结构破坏率增大,抗蚀指数减小,40~60 cm土层中土壤抗蚀性指标无明显变化。(2)计划烧除后地表凋落物蓄积量减小,凋落物持水性能与拦蓄能力减弱,植物根系被烧毁。周期性计划烧除后凋落物和根系减少是林地内土壤抗冲系数减小的主要原因。【结论】计划烧除使土壤表层抗水蚀能力下降。随着土层深度增加,计划烧除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逐渐减小,火烧后地表凋落物和植被根系减少,抗冲性能减弱。图1表6参37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劲 张文文 王秋华 曹恒茂 张曦妍 白万辉 李晓娜 高桂清
【目的】计划烧除是当前应用最广泛有效的森林可燃物管理措施。研究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地表可燃物进行计划烧除时的火行为特征,可有效清理林地易燃物,降低林地火烧可能性,实现林火管理以预防为主的目的。【方法】使用点烧下山火技术在云南松林开展计划烧除。森林防火期内防火前期,在滇中地区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连续分布区进行外业调查,包括样地设置和野外计划烧除点烧试验,记录烧除过程中火行为的动态变化,包括火蔓延速度、火线强度、火焰温度和高度等,评估烧除效果。【结果】滇中地区防火前期,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含水率为11.99%~12.06%,处于干燥、易燃状态。烧除试验表明:火蔓延速度为0.14~0.29 m·min~(–1),火线强度为147~332 kW·m~(–1),火焰温度为386~578℃,火焰最大高度为0.9 m。不同可燃物类型烧除时火行为参数差异显著(P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文 闫想想 王秋华 龙腾腾 李晓娜 普俊 丁宗达
【目的】明确周期性(烧除周期为1年)计划烧除条件下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状态,以及这类可燃物相应的火行为特征,探究计划烧除对云南松地表可燃物火行为的影响,为合理评估计划烧除的生态意义以及林火管理与扑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野外调查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燃烧法,并结合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探究云南省新平县照壁山云南松纯林样地内,计划烧除林分下的可燃物种类、载量、含水率等特征对室内模拟火场温度、火焰高度、热辐射、蔓延速率、烧除率、火强度等火行为的影响。【结果】(1)云南松纯林地表可燃物主要是凋落的松针,外加少量枯落的松枝和球果以及枯死的蕨类,种类较单一且林下可燃物大多为细小可燃物。(2)2018-2020年间,云南松纯林林下地表枯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平均值分别为9.39%、8.04%、9.89%,平均载量分别为(0.937±0.303) kg/m~2、(0.926±0.253) kg/m~2、(0.669±0.248) kg/m~2。(3)实验室内模拟火行为包括:火强度为(245.95±130.51) kW/m,火焰高度(0.92±0.22) m,火场温度达(437.5±171.6)℃,热辐射(6.3±0.9) kW/m~2,蔓延速率为(1.1±0.3) m/min,可燃物点着时间为1 s,烧除率为62%左右。(4)自然状态下的云南松的死亡率约为1.33%,在2018、2020年外业调查时,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死亡率分别为0.93%、1.27%,云南松具有一定的抗火性和耐火性。【结论】(1)周期性计划烧除下的云南松纯林:林分郁闭度较大,林下易燃植被较少,以松针凋落物和草类为主。(2)计划烧除可有效减少地表可燃物负荷量,地表可燃物的平均载量不到1 kg/m~2。防火期内,云南松林地表枯死可燃物的含水率低于10%,极易被引燃,但火焰高度在0.5~1.5 m范围内,火强度不高于750 kW/m,属于低强度地表火;火场温度高,热辐射强,火蔓延速度一般,火场可人工控制;实验室模拟烧除率高,燃烧效果好。(3)在易火生境以及对火有一定适应性的林分中,开展周期性计划烧除必要且可行。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晓东 苏连波 王克勤 宋娅丽 李芸 胡淳
【目的】探究氮沉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氮沉降持续增加的背景下了解该地区森林土壤养分循环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野外模拟氮沉降试验,以滇中亚热带云南松林(Pinus yunnanensis)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CK,0 g·m-2·a-1)、低氮(LN,10 g·m-2·a-1)、中氮(MN,20 g·m-2·a-1)和高氮(HN,25 g·m-2·a-1)4种氮沉降梯度处理。【结果】氮沉降可使蔗糖酶活性升高7.45%~14.04%,脲酶活性下降11.16%~27.17%,酸性磷酸酶活性下降5.18%~16.67%,过氧化氢酶活性下降7.22%~23.35%。土壤酶活性均呈现出了显著的时间梯度变化(P<0.05),蔗糖酶和脲酶活性出现单峰曲线形势,分别在氮沉降后第31、29个月达到最低和最高值;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无明显变化规律,均在氮沉降后第33个月达到最高值。土壤pH、有机碳和全磷含量随氮沉降水平增加显著降低,分别下降1.59%~4.79%、21.25%~45.96%和17.68%~46.15%,土壤全氮和硝态氮含量分别在中氮和高氮达到最高值。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性质均表现为0~5 cm>5~10 cm>10~20 cm的垂直土层分布特征。氮沉降下不同土壤酶活性之间协同效应较高(P<0.05);土壤pH和氨态氮是影响蔗糖酶活性的主要正敏感因子,土壤有机碳和全磷是影响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正敏感因子(P<0.05)。【结论】氮沉降加强了土壤酶之间的协作机制,改变森林土壤的环境因子,影响了土壤酶活性,进而改变了土壤中养分元素循环。
关键词:
氮沉降 土壤酶活性 土壤性质 云南松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季林 欧国菁
作者研究了林火对云南松林区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林火对土壤性质有一定的影响,经检验,差异显著.在中、弱度林火的云南松林中,林火前期土壤结构变化不大,表现出容重略有降低,总孔隙度增大,土壤pH值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减少,速效钾增加等规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袁凤军 崔凯 廖声熙 喻景深 张鹏 崔永忠 王小庆
利用混交度、大小比数和角尺度3个林分空间结构参数,分析了滇中云南松天然林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滇中云南松林平均混交度仅为0.034,林分混交程度极低,主要为云南松纯林,仅见少许其他乔木树种分布;该林分林木大小分化程度较为均匀,大小比数平均值为0.494,不同径级云南松间竞争较为激烈;云南松林林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分布,林分角尺度平均值为0.449,角尺度为0.5的株数比例为55.2%。综上可见,云南松林树种结构较为单一,林分稳定性较差,且林木间竞争较为激烈,亟待进行抚育间伐措施改善林分空间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梁楚欣 范弢 陈培云
【目的】研究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为喀斯特石漠化区植被恢复和土壤肥力提高提供依据。【方法】在滇东石漠化区选取云南松纯林、云南松人工混交林、云南松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各样地0~10、10~20、20~40、40~60 cm土层土壤的碳、氮、磷质量分数,计算其化学计量比并用冗余分析工具分析土壤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因子。【结果】滇东喀斯特区云南松林土壤碳、氮、磷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2.94、0.26、0.46 g·kg~(-1),呈低碳低氮格局。云南松天然次生林的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显著高于人工混交林和纯林(P0.05);天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土层加深递增,人工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碳、氮质量分数在土层0~10 cm达最大,呈表聚性,土壤磷质量分数在云南松林不同土层中变异较小。云南松林土壤碳氮比、氮磷比和碳磷比均值分别为11.43、0.59和4.53,天然次生林土壤的碳氮比和碳磷比显著高于纯林和人工混交林(P<0.05),纯林土壤氮磷比最大,3种云南松林下土壤氮磷比小于14,凋落物氮磷比小于25,土壤氮缺乏且凋落物分解也受氮元素限制,其中天然次生林土壤氮最缺乏;人工混交林和纯林土壤碳氮比随土层加深递减,3种云南松林土壤氮磷比和碳磷比随土层加深递减。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受凋落物碳氮比和土壤大团聚体、容重、孔隙度、根长密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结论】滇东云南松林土壤呈低碳低氮格局,主要受氮元素限制,建议云南松林恢复时用混交林代替纯林,并针对元素限制性的植被施肥。图4表3参33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文耀 刘伦辉 郑征
研究结果表明,在3类不同群落结构的云南松林中,调节和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的能力均以复层林最好,禾草一云南松林居中,疏林最差;林冠截留率分别为13.4%,9.3%和7.9%;地表枯枝落叶层的最大持水量分别为65.8t/ha,46.6t/ha和6.7t/ha;年平均冲刷量分别为0.015t/ha,0.088t/ha和0.452t/ha,径流深分别为4.32mm,15.59mm和85.57mm;径流系数分别为0.60%,2.16%和11.85%。此外,长期受人为干扰、结构简单的疏林地土壤含水量及表土层中有机质、全N、速效态P、K元素含量都明显地低于其它两类林地。本文最后提出,为了提高森林水文效益,一方...
关键词:
云南松林 群落结构 水文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邢学霞 付迪 黎建强 赵彬阳 宋灯辉 付钇珊
[目的]研究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影响,为预测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壤功能的改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8年1月,在云南玉溪磨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选取云南松林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添加和去除试验(detritus input and removal treatments,DIRT),设置凋落物正常输入(对照,CK)、添加凋落物(DL)、去除凋落物(NL)、去除根系(NR)、无输入(NI)以及去除有机层和淋溶层(O/ALess)6种不同凋落物处理。2019年3月,按0~10,10~20,20~40和40~60 cm土层分别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测定与相关性分析。[结果](1)添加凋落物使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10.74%,8.05%和17.24%,而去除凋落物后表层土壤(0~20 cm)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较对照则分别减少了10.74%,8.05%和6.90%。(2)添加凋落物使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提高了12.99%,而添加、去除凋落物处理(DL、NL)和去除地下根系处理(NR、NI)的土壤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蛋白酶活性均降低。(3)土壤pH、全碳、全氮、碳磷比和氮磷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呈显著相关,而土壤全磷和碳氮比与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大多无显著相关性。[结论]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添加凋落物对云南松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较其他处理更有利,凋落物不同处理往往会使土壤酶活性降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声熙 李昆 陆元昌 李增元 喻景深
通过对滇中高原云南松林分的调查以及树干解析,分析了目标树优势群体的树高、直径生长过程。结果表明:云南松生长发育过程可划分为苗木生长初期,树高速生期,直径速生期,速生后期和成熟期5个生长阶段;云南松材积生长的重要年龄阶段为15~45年,此期间应加强抚育措施,促进其快速生长;50年生云南松开始进入数量成熟阶段,可以采伐利用。云南松速生期较长,可作长轮伐期经营,是培育中大径材的理想树种。林分中云南松优势木材积生长量是平均木的3~4倍,建议引入德国近自然经营技术,将全林改造为目标树经营,大幅提高其生产效率。
关键词:
云南松 目标树 优势群体 生长过程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吉霞 王邵军 陈奇伯 王艳霞 舒蛟靖
摘 要: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南松天然林和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 LI-6400-09 便携式土壤呼吸室对土壤呼吸速率进行连续定位观测。结果表明:(1)两种林分的土壤呼吸速率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云南松天然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58 ~ 4.23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68;人工林土壤呼吸速率在 1.13 ~ 3.34 μmol·m-2s-1之间,变异幅度为 2.96。(2)土壤呼吸速率的季节变化与不同层次土壤含水量均显著正相关(p < 0.05),而与不同层次土壤温度的相关性仅在云南松人工林达到显著水平。(3)双因素关系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土壤温度和含...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陶佳慧 肖炜 杨伟 董峻廷 陈小伟 刘发林
【目的】松材线虫病的爆发,给湖南松树造成巨大损失。探索火干扰对松墨天牛和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为控制松材线虫病的扩散蔓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湖南省宁乡市道林镇的马尾松人工林为试验林分,设置健康林分(对照林分Ⅰ)、感染松材线虫病未防治林分(Ⅱ)以及感染松材线虫病且经过防治林分(Ⅲ)3种样地各6块,其中3块为对照样地,3块为计划烧除样地,通过低强度计划烧除,火干扰后跟踪调查松墨天牛及其松材线虫携带数量,对松墨天牛种群密度以及松材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火烧前后Ⅰ、Ⅱ、Ⅲ类计划烧除样地松墨天牛雌成虫数量分别减少了88.24%、75.00%和94.74%,雄成虫数量分别减少了77.78%、81.82%和88.89%,显著低于火烧前(P
关键词:
计划烧除 松墨天牛 松材线虫 松材线虫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邓喜庆 皇宝林 温庆忠 华朝朗 陶晶 郑进烜
利用云南省森林资源监测数据对云南松林资源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987—2007年的20 a间,云南松林资源总体呈增长趋势,尤其是蓄积量在1997—2002年得益于天然林保护工程,出现了快速上升,5 a净增20.57%,与此同时,过熟林资源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优质可用云南松林资源的数量持续减少,濒临枯竭。云南松林分单位面积蓄积量20 a间提高了27.05%,而大径组和特大径组林木蓄积所占比例则呈下降趋势,近、成、过熟林的单株材积从每株0.77 m3降至0.22 m3,表明云南松林质量在总体上提高的同时,可用资源数量仍在快速减少,材种结构低质化倾向加剧。云南松林分林龄结构一直呈现出显著...
关键词:
云南松林 森林资源监测 云南省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成杰 唐国勇 刘方炎 张春华 孙永玉 李昆
[目的]探究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对林木生长和土壤性状的影响,为云南松林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森林抚育规程对林分进行结构调整,采用典型取样法对比分析林分结构调整前后土壤性质和林木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云南松林结构调整后,(1)结构调整样地单株蓄积量比对照样地提高了近60%,树高和胸径提高幅度均在15%以上,林下天然更新植株数量是对照样地的3.1倍;(2)结构调整后林内植物种类增加,林下灌木层和草本层盖度分别提高了63.3%和22.7%,灌木层和草本层平均高度分别提高了24.7%和17.9%;(3
关键词:
云南松 林分结构调整 林木生长 土壤性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