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1)
- 2023(5751)
- 2022(4072)
- 2021(3664)
- 2020(2781)
- 2019(6261)
- 2018(6587)
- 2017(12453)
- 2016(6961)
- 2015(7884)
- 2014(8300)
- 2013(7718)
- 2012(6813)
- 2011(6198)
- 2010(6228)
- 2009(5795)
- 2008(6125)
- 2007(5522)
- 2006(4926)
- 2005(4798)
- 学科
- 济(32365)
- 经济(32336)
- 管理(18167)
- 业(16950)
- 企(14327)
- 企业(14327)
- 方法(13677)
- 数学(11098)
- 数学方法(10898)
- 中国(9867)
- 业经(8704)
- 农(8392)
- 理论(7903)
- 学(6928)
- 财(6255)
- 农业(5563)
- 贸(5434)
- 制(5431)
- 贸易(5430)
- 银(5388)
- 银行(5382)
- 发(5284)
- 易(5263)
- 融(5223)
- 金融(5222)
- 地方(5135)
- 行(5120)
- 产业(5015)
- 发展(4651)
- 展(4637)
- 机构
- 大学(103119)
- 学院(102524)
- 济(42850)
- 经济(41884)
- 管理(36223)
- 研究(34554)
- 理学(30603)
- 理学院(30296)
- 管理学(29532)
- 管理学院(29371)
- 中国(28586)
- 京(22342)
- 财(20884)
- 科学(20135)
- 所(17302)
- 财经(16603)
- 中心(15898)
- 研究所(15553)
- 江(15456)
- 经(15065)
- 经济学(14654)
- 农(14430)
- 北京(14242)
- 范(13902)
- 师范(13768)
- 经济学院(13143)
- 州(12964)
- 业大(12928)
- 财经大学(12369)
- 院(12272)
- 基金
- 项目(63172)
- 科学(49583)
- 研究(47152)
- 基金(45531)
- 家(39230)
- 国家(38911)
- 科学基金(33509)
- 社会(30373)
- 社会科(28790)
- 社会科学(28785)
- 省(24134)
- 基金项目(22950)
- 教育(22269)
- 自然(20363)
- 划(20123)
- 自然科(19923)
- 自然科学(19917)
- 自然科学基金(19560)
- 编号(19497)
- 资助(19237)
- 成果(16662)
- 重点(14545)
- 部(13821)
- 课题(13789)
- 发(13418)
- 国家社会(12963)
- 创(12617)
- 性(12208)
- 教育部(12127)
- 大学(12086)
共检索到158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相宁 王兵
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分析出口时以多种货币同时计价的可能性,并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为背景,分别得到了以三国货币和多国货币同时计价的有效计价货币选择,并比较了进口国不同时、出口商品不同时的结果。理论分析与应用表明,采用多种货币同时计价可以达到分散汇率风险的目的,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以出口国货币或工具货币计价优于以进口国货币计价。在确定有效边界后,企业计价货币选择还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关。
关键词:
计价货币 资产组合 出口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王相宁 王兵
基于资产组合理论,分析出口时以多种货币同时计价的可能性,并以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为背景,分别得到了以三国货币和多国货币同时计价的有效计价货币选择,并比较了进口国不同时、出口商品不同时的结果。理论分析与应用表明,采用多种货币同时计价可以达到分散汇率风险的目的,并且在多数情况下,以出口国货币或工具货币计价优于以进口国货币计价。在确定有效边界后,企业计价货币选择还与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关。
关键词:
计价货币 资产组合 出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秋蓉 李萍
本文仅就货币形式多元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进行分析。货币形式多元化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主要分析以下几个方面:货币形式多元化影响的货币的内涵,是货币的结构和划分都变得复杂,同时也动摇了货币乘数的稳定性,减缓了货币流通速度。
关键词:
货币乘数 流通速度 货币供给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当前,国际货币无约束的供给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约束现行体系下国际货币的供给行为便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考察了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供给行为的约束机制,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提高,但是这依赖于国际货币地位的对称性。结合欧元发行之后的情形,本文认为欧元相比美元实力仍有差距,同时二者还没有展开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效应的发挥受到制约。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多元化 稳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扬
由于美国和欧洲的经济规模和政治实力依然在全球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基本架构,包括美元和欧元联合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格局不会在短期内发生根本性变化。在这一既定前提下,改善国际货币体系,稳步推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应当是现实的选择,而汇率问题则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汇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荣海
计价货币的选择是促进一国货币实现国际化的重要因素。本文在对主要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的基础上,力图从国际经济贸易的交易成本、商品的海外市场需求、工具货币的选用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几个方面对货币计价的理论进行一个全方位的梳理,以期对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研究做出一定程度的理论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管涛
1.美元成为当今主要国际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是市场选择而非政策强制实际上,1971年尼克松新政,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后,国际货币体系由金汇兑本位进入了信用本位时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彭兴韵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强权"分析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过程,认为美国对货币强权的追求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重要因素,牙买加体系下的浮动汇率制、真正美元本位的形成并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进一步扩张了美国的货币强权。但美国货币强权的扩张又对该系统产生了反身性冲击,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亚洲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之后,各国改变了对传统最优储备规模的认识,全球外汇储备迅猛增长。这使得任何单一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安排都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储备的迅猛增长形成了对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倒逼机制;美国的双赤字、美元低利率及美元流动性扩张,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诺金 梁斌
货币供应量问题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问题。其背后有非常深厚而复杂的基础理论。它的深厚性,体现在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有关货币问题的起源及作用讨论。它的复杂性,体现在如"什么是货币"这一最基本的问题至今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它的基础性,在于它涉及整个货币金融理论的最根本问题即货币的定义与计量。因此,讨论货币供应量问题必须结合货币问题的最基础理论来进行。货币供应量理论的三个阶段货币供应量理论是在货币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关系到我们如何定义货币、如何看待货币的作用、如何对货币进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姚奇志 李辰
5.1按照“货币推动”假设,虽然增发的货币在开始可能会引起物价上涨,但是只要增发的货币不是用来扩大公共消费,那么在一定时期后随着产出的增加,只要不再继续增发货币,物价上涨就会因产出的增加而抵消,从而自行解除。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凸显了国际货币体系弊端。本文从"三元悖论"视角对国际货币体系演变进行了梳理,分析了美元本位加快向多极化体系的过渡。基于两国模型投资组合权重微观行为分析,对汇率波动与储备资产竞争等宏观经济条件进行了研究。结合美元汇率估值效应的经验事实与人民币汇率相关观点辨析,提出了后危机时代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加快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估值效应 人民币国际化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林楠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凸显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弊端,如何摆脱美元的束缚,构建债权国和债务国有效、对称责任框架之下的稳定国际货币体系,需要全球经济思维方式的根本转变。尽管美元本位因全球金融危机受到质疑,但是美元主导的世界货币格局在未来可能不会出现根本性变革。中国的国际货币战略核心不在于谋求彻底改变国际货币体系,而是如何基于自身需要提出利益诉求,有效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与此同时,保证国内金融体系和资产定价体系在长期内免受重大冲击。后危机时代,应为中国经济寻找新的国际增长引擎创造更为有效的汇率体制,进而使中国更积极有效
关键词:
国际货币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 汇率动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炜 秦放鸣 刘琴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货币体系结构正经历深层次转变,"美元化"与"去美元化"博弈正酣。中亚国家作为全球美元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积极推行"去美元化"战略,背后具有其特定的历史根源和政策逻辑。研究回顾了"美元化"和"去美元化"概念的提出、发展及相关研究成果,通过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中亚国家"美元化"高企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对中亚国家近年来"去美元化"成效加以分析和评估,进而总结出对该地区区域结算货币体系构建、人民币国际化等命题的一些启示。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继民
本文系统梳理了"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NOEM)框架下的出口计价货币选择理论,分别从局部均衡模型到一般均衡模型,从静态模型到动态模型分析了出口计价货币选择的决定机制和主要决定因素。分析显示,除历史因素外,一国货币是否能成为国际贸易计价货币,主要由该国经济规模、出口市场份额、出口产品差异度、出口产业结构类型及该国币值的稳定性等因素共同决定。
关键词:
出口 计价货币 决定因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若愚
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机制正处于从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转变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金融多元化发展迅猛,突出表现为社会融资多元化、商业银行经营业务多元化和非金融机构金融资产配置多元化。金融多元化发展使金融体系与金融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也使数量型调控作用基础发生变化,进一步降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间目标的有效性,货币政策通过"信贷渠道"传导的效用被削弱,而价格型调控的作用条件得到改善和提升。未来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应根据金融发展形势变化及时作出调整,加快实现以数量型调控为主向以价格型调控为主的转型。
关键词:
货币政策调控机制 数量型调控 价格型调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