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89)
2023(6226)
2022(5252)
2021(4695)
2020(3854)
2019(8710)
2018(8366)
2017(16108)
2016(8502)
2015(9298)
2014(8909)
2013(8798)
2012(7887)
2011(7242)
2010(6835)
2009(6236)
2008(6151)
2007(5125)
2006(4378)
2005(3764)
作者
(25805)
(21649)
(21634)
(20254)
(13633)
(10562)
(9845)
(8570)
(8081)
(7350)
(7231)
(7010)
(6902)
(6751)
(6625)
(6578)
(6561)
(6551)
(6288)
(6191)
(5585)
(5288)
(5139)
(4904)
(4858)
(4762)
(4607)
(4578)
(4369)
(4234)
学科
(34166)
经济(34135)
管理(22585)
(21013)
(20620)
贸易(20612)
(20078)
方法(18890)
数学(16968)
数学方法(16893)
(16298)
企业(16298)
(8932)
(8018)
(7597)
中国(7346)
业经(6963)
关系(6784)
(6526)
出口(6525)
出口贸易(6525)
(5930)
农业(5625)
地方(5267)
(5220)
金融(5220)
(5144)
财务(5143)
财务管理(5139)
(5129)
机构
大学(123911)
学院(122751)
(58716)
经济(57960)
管理(45913)
研究(42993)
理学(40830)
理学院(40423)
管理学(39816)
管理学院(39630)
中国(32375)
(26674)
科学(25634)
(24052)
(23024)
业大(22229)
(22152)
农业(21711)
研究所(20509)
财经(19618)
经济学(19225)
中心(19121)
(18120)
经济学院(17846)
(15942)
(15219)
财经大学(14898)
农业大学(14738)
北京(14495)
(14273)
基金
项目(88106)
科学(68467)
基金(66447)
(60488)
国家(60047)
研究(57667)
科学基金(50268)
社会(39460)
社会科(37777)
社会科学(37769)
基金项目(35510)
自然(33866)
自然科(33158)
自然科学(33146)
(32872)
自然科学基金(32608)
(28453)
资助(27149)
教育(25708)
编号(20397)
重点(19940)
(19909)
(18796)
(18330)
科研(17935)
创新(17680)
计划(17616)
国家社会(17362)
教育部(16978)
(16567)
期刊
(54088)
经济(54088)
研究(32419)
学报(24563)
(22797)
科学(19877)
大学(17915)
学学(17554)
中国(17136)
(15776)
农业(15650)
(14394)
金融(14394)
管理(14377)
(13655)
国际(12822)
经济研究(11184)
财经(9306)
(8985)
业经(8885)
问题(8849)
(7977)
世界(7788)
商业(7627)
技术(7436)
(6924)
贸易(6924)
业大(6838)
(6365)
农业大学(5971)
共检索到170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晓  李博囡  
鉴于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发展以及中间品贸易的增多,本文以日本为例,通过建立三国贸易模型研究计价货币和中间品贸易对汇率传递的作用机制。本文利用日本2010—2018年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日元计价比例越高,汇率传递水平越高;中间品进口额增加,汇率传递水平降低,出口量受汇率变动的影响也降低。此外,日本出口量对汇率变动的反应程度略小于对出口价格的反应程度。同时,美元计价比例提高后,日本出口产品的目的国家价格和出口量的变动程度均有所增加。目前,通过区域内国际分工并降低对美元的依赖程度是日本出口商应对汇率风险的有效方法。在全球价值链区域化、本土化重构的趋势下,不仅亚洲区域贸易规则需要进行更高水平的调整,而且区域货币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也将大幅提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石峰  王忏  龚六堂  
中国是中间品和消费品的重要进口国,且汇率对二者国内价格的传递程度存在差异。本文分析了汇率不完全传递和中间品贸易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基准模型中,中间品作为投入要素生产消费品,进口中间品传递程度影响本国中间品产出和消费品价格,进口消费品传递程度影响本国消费品产出和中间品价格。由于本国消费品价格黏性较高,消费品价格波动成为决定福利的重要因素,因此中间品汇率传递程度对政策影响更为显著。此外,敏感性分析发现,货币政策的福利依赖于进口中间品与消费品的相对汇率传递程度。当进口中间品传递程度低于消费品时,中央银行应钉住本国消费品价格;反之,则应稳定中间品价格。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崔历  舒畅  常健  
分散美元过度集中风险要求国际货币体系最终走向多元化,为以中国强大的经济实体为支撑的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契机。2009年7月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正式启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对人民币国际化前景的讨论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香港金管局对人民币问题一向较为重视,在此方面开展了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本文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弹性以及在国际贸易中作为计价货币的前景,在全球范围内首次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中国出口中的按市定价(pricing-to-market)弹性,得出的结论表明中国汇率传递到外币中是不完全的,人民币汇率变动一半经由国内价格调整,另一半由外币计价调整。因为按市定价和计价货币的决定因素相...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大平  
本文首先介绍了汇率的进出口价格传递理论和汇率的国内消费价格传递理论,然后分析了这两类汇率传递对贸易平衡的影响。本文的分析得出,汇率变动对贸易平衡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汇率传递的速度和程度,以及两类汇率传递之间的关系。单从汇率传递来看,汇率变动对竞争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大,长期影响较小;对垄断性商品进出口的短期影响较小,长期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佐罡  谭海鸣  何志强  
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经济体,必须正视国际计价结算货币的路径依赖,认识到人民币国际计价结算和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是一个长期进程2009年7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逐步扩大。下一步,加强人民币在我国对外经济交易中的计价职能是一个重点的发展方向。目前我国进出口中人民币结算的比重已经达到11%左右,但是相当一部分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交易是以外币计价的。实现人民币国际计价,需要我们遵循规律,找准着力点。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梅琳  鲜于波  
结合中国现行贸易模式的特点,文章从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入手,采用了新政治经济学中关于汇率制度战略选择的研究方法,对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弹性和汇率升值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对汇率变动的反应弹性差异很大,不同国际贸易模式下的汇率传递系数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我国现行对外贸易依然以加工贸易为主,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在理论上并不会对我国社会福利产生严重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加大汇率弹性更有利于丰富货币政策当局的工具选择范围,有助于国内货币政策独立性的保持,也有助于推进出口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是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方向的合理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军  
汇率传递同货币政策的关系是宏观经济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对宏观经济政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研究了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传递效应的影响,使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ECM)对中国1994:1-2007:4季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1)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是不完全的。(2)未考虑货币政策的汇率传递弹性估计表明,结果是有偏误的,货币政策在长期内降低了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传递效应。(3)在包含和未包含货币政策的传递弹性差异程度上,中国低于美国,说明中国货币政策还有改进的余地。(4)未考虑货币政策变量时,模型的调整力度较低,短期内货币政策降低了偏离长期均衡时的调整力度。(5)脉冲响应结果表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邢予青  
本文估计了人民币汇率变化对美国和日本从中国进口商品价格的传递效应。实证结果表明,人民币名义升值1%,将导致美国的进口价格短期上涨0.23%,长期上涨0.47%。日本从中国的进口价格对人民币和日元双边汇率的变化更为敏感。如果人民币兑日元名义汇率上升1%,日本的进口价格短期提高0.55%,长期则提高0.99%,具有完全的传递效应。这种高传递效应在食品、原材料、服装、制造和机械等不同类别的进口商品中也存在。但是,进一步分析表明:日本的高传递效应主要归因于中国钉住美元的汇率政策,而美元是中国对日本出口贸易的主要计价货币。在控制了计价货币因素后,自2005年7月以来人民币的累计升值并未传递到日本的总体进...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白士彦  苏宏伟  
一、导论汇率对一国进出口贸易影响非常复杂,存在多种不同的传导机制,传统经济理论认为,短期内本币升值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价格调节机制传导,提高了本国商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相对价格,影响了出口贸易发展;但在收入不变的条件下,国外商品价格相对降低,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本国相对购买力,这会促进一国进口贸易的发展。"广场协议"签订以后,日元出现了大幅度的升值,同时日本进出口贸易亦经历了较大幅度的波动,但日本始终保持了高额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梁松  刁莉  
当合约经济学的理论应用于分析国际贸易问题时,较多的是关注合约行为宏观层面的影响。合约行为对国际贸易微观层面影响的研究则具有一定新意。当国际贸易发生在共同货币区内的进出口双方之间时,因使用单一货币且运杂费较低,合约行为和国内交易行为没有显著差异。如果考虑运杂费和其他汇率因素后,会因为向第三方分配剩余以及汇率波动引起出口方对进口方类型评价的变化导致合约的最优质量水平产生变化。运杂费恶化了合约条款而汇率波动的影响则不确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文  
汇率变动导致的进出口价格变动影响贸易收支,汇率变动导致的国内消费者价格变动影响贸易收支,汇率的进出口汇率传递与国内消费者价格汇率传递速度与程度不同也会影响贸易收支。本文分析了汇率变动对国内消费者价格传递的机制与路径,对消费者价格汇率传递对贸易收支的影响进行研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翁智刚  唐元懋  刘丹萍  
本文基于近年来国际收支平衡与传统汇率理论相悖的现象,以汇率不完全传递理论为切入点进行研究,主要从价格刚性、定价策略、经济环境和宏观政策等六个视角解析汇率的不完全传递。论证了不同汇率传递程度的国家应当采用的汇率制度的差异,以及在汇率不完全的大背景下,一国的货币政策应当以稳定国内商品的价格为主。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中国汇率与贸易收支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曹伟  
文章从汇率传递视角探讨了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与贸易收支的关系。结论表明:首先,人民币汇率贬值和升值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人民币升值对初级产品贸易收支、工业制成品贸易收支以及贸易总收支几乎没有影响;人民币贬值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收支和贸易总收支均存在显著性的影响,但对初级产品贸易收支没有影响。其次,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初级产品的净出口基本没有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对金属矿砂、煤、焦炭、石油等主要初级产品的刚性需求以及中国在国际市场上对稀缺资源性产品定价权的缺失与不足。再次,人民币贬值不仅不能增加工业制成品净出口,反而恶化了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收支,究其原因,在于占较大比重的机械及运输设备类产品的进出...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  
本文拓展了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模型,在引入国际货币和不完全汇率传递的框架下重点考察了最优货币政策问题。研究表明最优货币政策不仅取决于国际货币的比重,而且还受到汇率传递程度、经济开放度、货币需求弹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国际货币份额的下降和汇率传递程度的上升都能提高宏观政策调控的有效性,从而改善纳什均衡的福利水平;然而国际货币的存在和不完全汇率传递却可以为两国的货币政策合作提供更多的福利改进空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胡冬梅  
汇率冲击向贸易品价格传递的实质是关于贸易品价格粘性的研究。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对汇率传递现象的微观研究渐趋成熟。从不完全传递的微观成因、汇率波动的属性对汇率传递的影响以及实证研究方法等三个维度梳理主要的微观理论和实证进展,并指出近年来微观研究发展缓慢的原因及若干理论困境,包括汇率传递的不对称性和商品及国家间异质性的来源不清,经济全球化的新特征未能在微观理论研究上得以体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