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09)
2023(17196)
2022(14626)
2021(13722)
2020(11876)
2019(27203)
2018(26731)
2017(51994)
2016(27812)
2015(31184)
2014(30823)
2013(30303)
2012(28074)
2011(24878)
2010(25050)
2009(23879)
2008(23253)
2007(21232)
2006(18310)
2005(16503)
作者
(78940)
(65919)
(65567)
(62880)
(41949)
(31919)
(30138)
(25534)
(25120)
(23680)
(22426)
(22307)
(21044)
(20817)
(20589)
(20570)
(19657)
(19370)
(19141)
(18887)
(16321)
(16115)
(15990)
(15066)
(14988)
(14770)
(14766)
(14711)
(13470)
(13236)
学科
(109991)
经济(109874)
管理(83728)
(83011)
(70464)
企业(70464)
方法(53655)
数学(47215)
数学方法(46585)
(35252)
银行(35106)
(33448)
(33375)
中国(32536)
(32482)
金融(32479)
(28578)
(28037)
(23595)
业经(23498)
(22719)
财务(22658)
财务管理(22608)
地方(22366)
企业财务(21598)
技术(21395)
(20084)
贸易(20066)
(19548)
农业(19107)
机构
大学(387175)
学院(386075)
(160033)
经济(156682)
管理(150330)
理学(129114)
理学院(127780)
研究(126431)
管理学(125446)
管理学院(124735)
中国(107125)
(80885)
(76709)
科学(76637)
(64998)
(63391)
中心(62250)
财经(61021)
(58992)
研究所(57575)
业大(57325)
(55307)
农业(50891)
北京(50642)
经济学(50073)
(47781)
(47247)
师范(46714)
(45958)
财经大学(45588)
基金
项目(257639)
科学(203333)
基金(188574)
研究(184746)
(164718)
国家(163374)
科学基金(140978)
社会(117865)
社会科(111952)
社会科学(111918)
(101216)
基金项目(99681)
自然(92721)
自然科(90688)
自然科学(90664)
自然科学基金(89096)
教育(85864)
(84653)
资助(78343)
编号(73042)
成果(58811)
重点(58221)
(57173)
(56944)
(54313)
创新(52906)
课题(50569)
科研(50379)
教育部(49213)
国家社会(49035)
期刊
(169064)
经济(169064)
研究(112647)
中国(76214)
(62757)
学报(61692)
(58235)
金融(58235)
(57122)
科学(56591)
管理(56062)
大学(47543)
学学(45224)
教育(38035)
农业(36385)
技术(34624)
财经(30882)
经济研究(27546)
业经(26583)
(26521)
问题(22236)
技术经济(20177)
(20118)
统计(19610)
理论(18912)
(18707)
(18670)
科技(18641)
(18528)
财会(17665)
共检索到582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王庆之  
上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的创新不断,衍生产品层出不穷。这些金融创新促进了金融市场的繁荣,但同时也增加了新的金融风险。去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带来了重大影响,许多金融机构纷纷陷入困境,至今仍难料结局。如果总结一下近20年来金融领域中的重大风险事件,可以看出,金融风险发生的频率在加快,风险损失的数量在加大。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宁霞  
巴林银行倒闭敲响对金融衍生工具加强监管的警钟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宁霞港澳研究所一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商人银行,成立于1762年,距今已有233年的历史。它从事多种银行业务,历来是伦敦金融中心内位居前列的证券行,一向以根基牢固、资金雄厚享誉世界。早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方东葵  
从巴林银行的倒闭谈加强对金融机构监管的重要性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方东葵一、巴林银行基本情况巴林银行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商人银行(即以投资批发业务为主),该行成立于1762年,到目前为止已在30多个国家设有办事机构,雇员近400D人,其中海外占一半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龚绍东  
大型连锁渠道商自定游戏规则和日益严重的“商业霸权”,造成中国家电产业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大型连锁渠道不仅套牢了家电企业的大量资金,掌握了家电企业的产品定价权,还逐渐控制了家电企业的盈亏底线和生死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艾金根  张迪生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唐洋  张廷玉  
本文以2005-2010年沪深两市公司为样本,分别研究了股权再融资、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对恶性增资行为的影响,并对三种融资方式对恶性增资的影响程度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股权再融资和银行贷款融资均容易导致恶性增资,且银行贷款融资发生恶性增资行为的概率大于股权再融资。研究为完善我国股权融资、可转换债券和银行贷款融资机制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海群  
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不仅震惊世界银行界,而且也引起中国改革者的深思。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说明巴林银行倒闭反映出的银行控制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控制理论和银行控制理论 银行控制论是在企业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延伸发展出来的。在市场经济中银行也是一种企业。只是这种企业非同一般。一般生产或商业企业在市场活动中有内在的控制机制。它们的控制是通过债权人的内外监察实现的。企业的债权人有两种:一为持债人,即借钱给企业而成为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刘青  刘志远  张健  
本文分析了银行处理不良贷款背后的心理动因,并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作为银行放弃对不良贷款恶性增资概率的替代指标,实证检验了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对2005年前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层的更替与其对不良贷款的处理方式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对银行董事长、行长的更替带来不良贷款拨备与剥离的增加,并且一定程度上可以促使银行放弃不良贷款或对贷款质量有更稳健的认识,从而降低不良贷款恶性增资产生的概率。此外,退出董事的资历影响贷款呆账准备的计提,且为正向关系。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建立  岳瑞科  马继伟  
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向世人敲响了金融业内部控制的警钟。反思巴林银行倒闭的成因,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内部控制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最新成果,在此基础上指出巴林银行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致命缺陷,从而为我国的企业管理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存忠  
从巴林倒闭看银行高层管理人员在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中国银行巴黎分行张存忠最近,国际金融界又爆出冷门:墨西哥去年底因比索贬值而引起的金融危机尚未平息,英国巴林公司又因一名交易员进行巨额投机交易造成严重亏损而倒闭引发了新的金融动荡。真可谓金融风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凯生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过度的、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需求的、缺乏有效监管的金融创新会带来严重后果。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注意到,创新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我国金融市场无论是其广度还是深度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利芳  李庆华  
"escalation of commitment"是一种普遍性的社会现象,且可能产生严重的经济后果。国外对此开展研究较早,相关理论多如丛林。但是我国对此研究开展时间较晚,且在概念翻译上不统一,理论上也较少有贡献。文章基于文献回顾和理论分析,首先反驳了"escalation of commitment"常见的中文译法"恶性增资"及其他,提出将其译为"困境增投"更为合理;然后整合了有关困境增投研究的相关理论,构建了较为完整、明晰的理论框架,以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这一问题本质;最后从理论上分析了困境增投问题的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兵军  欧阳令南  
“恶性增资”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结构中 ,对组织的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理论认为 ,恶性增资是错误或非理性决策过程的结果。然而 ,传统理论在解释恶性增资行为方面是不全面的 ,因为它没有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区分合理的增资行为和不合理的增资行为。本文在介绍说明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恶性增资行为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证明有些被认为是不合理的增资行为在有些情况下是合理的 ,是出自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正确选择。实物期权理论是对增资行为传统理论的有力补充。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兵军  欧阳令南  
“恶性增资”行为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结构中 ,对组织的资源配置产生重大影响。传统理论认为 ,恶性增资是错误或非理性决策过程的结果。然而 ,传统理论在解释恶性增资行为方面是不完全的 ,因为它们没有提供一种有效的机制来区分合理的增资行为和不合理的增资行为。本文在介绍说明传统理论的基础上 ,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对恶性增资行为进行了解释 ,证明有些被认为不合理的增资行为在有些情况下是合理的 ,是出自组织利益最大化的正确选择。实物期权理论对传统假设提出了挑战 ,并且是对增资行为传统理论的有力补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贾永言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在世界金融界引起强烈震动。由此引发对银行业与证券业分合问题的重新思考。文章认为我国银行改革有待深入,证券业的发展也才起步,尚不具备混业经营的条件。实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经营,乃是现阶段的合理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