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45)
2023(7665)
2022(6427)
2021(6042)
2020(4922)
2019(11236)
2018(11349)
2017(22676)
2016(11738)
2015(12991)
2014(12933)
2013(12814)
2012(11948)
2011(10988)
2010(11286)
2009(10538)
2008(10300)
2007(9025)
2006(8197)
2005(7403)
作者
(32752)
(27261)
(27084)
(26103)
(16920)
(12997)
(12450)
(10534)
(10196)
(9562)
(9194)
(8880)
(8682)
(8552)
(8428)
(8209)
(8081)
(7951)
(7927)
(7711)
(6810)
(6598)
(6577)
(6093)
(6093)
(6064)
(5923)
(5840)
(5381)
(5282)
学科
(49228)
经济(49192)
管理(34001)
(29452)
(23005)
企业(23005)
方法(21456)
(20622)
贸易(20613)
(20060)
数学(18497)
数学方法(18376)
中国(16104)
(14670)
(13367)
(11912)
环境(11869)
业经(10514)
地方(9922)
(9800)
银行(9785)
(9456)
(9324)
(8677)
金融(8677)
农业(8625)
(8606)
(8162)
(7931)
财务(7918)
机构
学院(174182)
大学(172293)
(79632)
经济(78270)
管理(64322)
研究(58531)
理学(55416)
理学院(54799)
管理学(54069)
管理学院(53750)
中国(45164)
(37483)
(35392)
科学(32420)
财经(30187)
(28470)
(27362)
中心(25769)
经济学(25729)
研究所(25512)
(24746)
经济学院(23615)
(23156)
北京(22696)
财经大学(22508)
(22469)
师范(22290)
业大(21957)
(21722)
(19928)
基金
项目(110422)
科学(87048)
研究(85215)
基金(80263)
(68707)
国家(68181)
科学基金(57723)
社会(55529)
社会科(52825)
社会科学(52813)
基金项目(42390)
(42023)
教育(38517)
(35619)
编号(34672)
自然(34279)
自然科(33332)
自然科学(33323)
自然科学基金(32737)
资助(32127)
成果(28049)
(25683)
重点(25440)
(25436)
课题(23852)
国家社会(23337)
(23025)
教育部(22467)
人文(22149)
(21863)
期刊
(88779)
经济(88779)
研究(54750)
中国(27479)
(26244)
管理(22992)
学报(22373)
科学(21296)
(21088)
(17980)
金融(17980)
大学(17545)
学学(16661)
业经(16254)
(16072)
经济研究(15957)
教育(15653)
农业(14672)
财经(14578)
问题(13788)
国际(13739)
(12656)
技术(12522)
商业(10275)
理论(8599)
现代(8418)
世界(8048)
技术经济(7956)
经济问题(7682)
(7607)
共检索到257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霖  郑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磊  
本文基于投入产出表的能源分析方法,在考虑加工贸易因素的影响下,定量研究了2000~2011年我国出口贸易中的内涵能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量在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2011年为13.58亿吨标准煤;我国出口贸易内涵能源总量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17%,上升到2011年的39%。此外,本文还依据测算结果对其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刚刚公布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世界经济展望》,在第四章专门分析了过去50年历史中主要的贸易顺差国大幅度减少顺差规模的国际经验。这份报告的主要作者是阿布杜.阿比阿德(Abdul Abiad),丹尼尔.力(Daniel Leigh)和马克.特伦斯(Marco Terrones)。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为了更好地反映我国贸易顺差背后的真实利得,本文借鉴"国民贸易差额"的概念,将海关统计的名义顺差按照所有权原则调整为国民贸易顺差并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只是名义顺差大国;从所有权角度来看,中国是国民贸易逆差国。这种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中国对外贸易数量虚幻与福利实质的异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何正全  
一般来说,一国宏观调控的目标是实现经济的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在外部均衡方面,各国都倾向于本国保持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逆差的组合以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这种组合有利于一国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今天,我国如果适当地保持贸易逆差是否更有利呢?本文分析在新常态背景下,贸易顺差对我国宏观经济四大目标都是不利的,并指出我国可以利用贸易逆差倒逼经济结构调整。最后提出三点对策建议,即扩大内需、重视进口、保持人民币缓慢升值。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巧玲  王奇  向筱  
快速发展的对外贸易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对国内资源环境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二氧化硫为例,分别运用基于IPPS产业排污系数与基于GDP总量排污强度等两种方法,计算了我国与美国、日本、欧盟地区和港澳地区的国际贸易中隐含的污染物排放。基于两种排污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1998-2008年期间我国与这四大贸易体的对外贸易顺差中隐含着大量的二氧化硫污染净进口,2008年二氧化硫污染净进口量分别达62.85万t和362.02万t。这表明我国贸易账户的顺差一定程度上是以环境账户的逆差为代价的。虽然随着技术进步,我国单位贸易顺差中的环境逆差有所减小,但由于贸易顺差规模的不断加大,1998-2006年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汉林  杨青  王红霞  
美国自1971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以来,除1973、1975年为小额顺差外,其余年份均为逆差,且总的趋势是不断扩大(如图一)。 纵观27年美国贸易逆差发展的过程,以1983年美国制成品贸易额首次出现大额逆差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1983年以前,美国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矿物燃料品的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毕磊  
随着对外贸易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逐渐趋向合理化,但随之带来的影响是贸易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增速、贸易顺差空间不断被挤占。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对外贸易逐步由顺差转为逆差,这种情况在服务贸易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基于当前经济新常态背景,研究了我国利用贸易逆差倒逼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冬兰  徐璐  李玉强  
文章以隐含"三废"作为测算对象,运用环境投入产出模型,定量核算了2001~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背后隐含的环境逆差值。结果表明:2001~2010年我国隐含"三废"净出口总量为隐含废水845.27亿吨,隐含废气73.44万亿标立方米,隐含固废5164.65万吨,分别占国内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废排放量的41.16%、23.10%、40.66%。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蔡兴  刘子兰  
美国贸易逆差问题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对美国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不同的解释。本文认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持续扩大是其实体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外部反映,美国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是其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深层次根源。服务业所占比重的提高一方面增加了美国对制造业产品的进口;另一方面也大大削弱了其产品出口能力。与服务业所占比重提高相伴随的是制造业向海外的转移,而这种产业转移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美国贸易逆差。本文进一步利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了以上观点。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余芸春  
高额贸易顺差的连续出现,给经济政策的制定带来了诸多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当前贸易顺差的结构特点,借助资源禀赋与贸易顺差的相关理论,剖析了顺差形成的内在原因。本文认为,相对较低的资源价格是形成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原因。积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要素市场是解决顺差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柳剑平  孙云华  
在对欧美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的同时,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也在不断扩大。本文在概述中国对东亚经济体贸易逆差的客观现实的基础上,从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角度对贸易逆差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剖析。中美之间在产品价值链上没有直接的前向联系,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主要源于产业间分工不同,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主要源于垂直专业化分工。中国在东亚垂直专业化分工体系中处于产品制造环节的末端,从东亚其他经济体进口大量上游环节的中间品导致了中国对东亚经济体的贸易逆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建江  
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机遇,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是其所实现的福利冲减了一般产品进口增加的损失;二是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保持低失业率作出了贡献。同时,美国以巨额贸易逆差为武器,大力开拓全球市场,以进口增加带动出口大幅度增长,从而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根据美国经验,可知贸易差额不等同于竞争优势,外贸乘数理论有待修正,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减轻对出口尤其是对美出口的依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吴磊  宋晓丹  
根据WTO统计,以旅游消费金额计,我国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目的地(仅次于欧盟与美国)和仅次于欧盟的第二大出境游市场。我国的旅游服务贸易规模(进出口总额)也从1982年的9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180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0.46%,常年都保持在高位增长态势。但是,我国虽说是旅游服务贸易大国,却还算不上强国,这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姚枝仲  
2002年伊始,美元对各主要货币开始贬值,截止到2002年12月20日,美元对欧元贬值达15%,对日元贬值达8%。美元贬值有深刻的政治经济背景,但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持续多年的大规模贸易逆差所造成的贬值压力。美国贸易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