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9)
2023(10449)
2022(7979)
2021(7254)
2020(5687)
2019(12610)
2018(12481)
2017(24113)
2016(12935)
2015(14434)
2014(14280)
2013(14087)
2012(12729)
2011(11499)
2010(11462)
2009(10710)
2008(10460)
2007(9423)
2006(8686)
2005(7721)
作者
(37928)
(32670)
(31739)
(30227)
(20013)
(15515)
(14238)
(12573)
(12546)
(11266)
(11144)
(10847)
(10239)
(10149)
(10041)
(9734)
(9514)
(9318)
(9309)
(9239)
(8098)
(7946)
(7935)
(7702)
(7434)
(7196)
(7183)
(7030)
(6624)
(6541)
学科
(57348)
经济(57279)
(49330)
(41641)
农业(33031)
管理(28989)
(20518)
企业(20518)
业经(20366)
中国(17518)
方法(15913)
数学(13587)
数学方法(13460)
(13247)
地方(13151)
(12580)
农业经济(12557)
(12463)
(12036)
土地(11486)
发展(11226)
(11215)
(9712)
农村(9698)
(9422)
(9232)
收入(8798)
(8791)
贸易(8785)
(8581)
机构
学院(185768)
大学(180873)
(77655)
经济(76149)
管理(68177)
研究(67600)
理学(58946)
理学院(58324)
(57773)
管理学(57250)
管理学院(56965)
中国(52774)
农业(44364)
科学(42434)
(38742)
业大(37173)
(35038)
(32624)
中心(32158)
研究所(31612)
(29854)
农业大学(27646)
财经(25554)
(24835)
师范(24534)
(24115)
(23682)
(23409)
北京(23297)
经济学(23236)
基金
项目(127515)
科学(100422)
研究(94395)
基金(92224)
(81955)
国家(81117)
科学基金(68388)
社会(61533)
社会科(57741)
社会科学(57723)
(51072)
基金项目(48988)
自然(42622)
(42219)
自然科(41579)
自然科学(41565)
自然科学基金(40821)
教育(40795)
编号(39200)
资助(35185)
(33167)
成果(31099)
(29995)
重点(28813)
(28318)
课题(26530)
(26498)
国家社会(25954)
(24943)
(24724)
期刊
(95609)
经济(95609)
(64309)
研究(52675)
中国(45467)
农业(43636)
学报(33959)
科学(32095)
大学(26505)
学学(25392)
业经(23354)
(22981)
管理(20954)
(20332)
金融(20332)
(20078)
教育(17951)
农业经济(15095)
农村(14861)
(14861)
问题(14195)
技术(13738)
经济研究(12821)
(12650)
财经(12023)
世界(11697)
业大(11027)
(10443)
经济问题(10377)
资源(10205)
共检索到2845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霓  
"流民"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又被称为"流动的农民",是指被迫丧失了或主动放弃土地,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内无稳定收入、无固定住所、无养老医疗保障的人,其身份依然是"农民",职业已经非农化。当他们在城市打工时,被称为"农民工";当他们失去城市工作而返回农村时,被称为"返乡农民工";当他们的土地被征用时,被称为"失地农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霓  
流民群体是制度变迁和社会转型产生的特殊群体。流民群体将在城市新的环境中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市民。遵循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返乡农民工和失地农民,成都市政府做了有益的政策探索。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吕华  杨锦程  
本文在分析研究返乡农民工对于土地流转意愿和行为选择的基础上,给出相应合理的建议,希望能让农村社会土地流转变得更加有序合理,促进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敏  吴刚  
伴随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部分失地农民返贫趋势明显。关键原因在于现有的土地补偿安置政策框架重在保障失地农民当前的基本生存权,而对失地农民长远生计和发展权益重视不够,体现在征地补偿政策不合理,对收益共享缺乏考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项目单一,保障水平低;失地农民就业创业扶持力度弱,缺乏对失地农民发展权的关注。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征地补偿政策,合理分配土地出让后的增值收益;创新社会保障模式,提高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保障失地农民的长远发展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董玉华  王性玉  
有效发挥农村土地产权抵押融资功能,化解返乡创业农民信贷约束瓶颈,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论文以土地产权融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为研究主题,基于河南、贵州两省返乡创业农户调查数据,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土地产权融资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效应,并提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建议。相关研究对探索改进土地产权融资模式,优化金融机构农村土地产权融资供给决策,破解农民工返乡创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华萍  
随着亚洲制造业中心向东南亚转移、城市生活成本的高涨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然而,当前我国农民工返乡创业遇到诸如融资难、社会关系网络资源不足等问题,阻碍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因此,嵌入社会网络、产业网络,为农民工创业提供多元支持,对于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推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姚水琼  边一民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新特征,它在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事业发展和缓解三农问题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研究首先阐述当前我国返乡农民工创业的内涵及其意义;从社会流动视角下探讨制约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性问题和金融问题;从革新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制度体系及优化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金融生态环境等方面给出社会流动视角下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具体路径。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汪三贵  刘湘琳  史识洁  应雄巍  
本文利用笔者对河南省固始县265名返乡农民工调研得到的截面数据,运用Ordered Probit模型对农民工创业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特别关注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对农民工创业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直接影响农民工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在人力资本中,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对返乡农民工创业具有更大和更显著的影响。在社会资本中,同质性社会网络更有利于农民工的创业,和谐的社会环境也能促进农民工创业行为的产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翔  
农民工返乡创业是农村的发展之基、富民之本、活力之源、崛起之路。文章在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驱动之源、重要意义、现实困境等进行多维剖析的基础上,明确指出农民工返乡成功创业,良好的创业环境是前提,坚实的政策保障是关键,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是核心,必要指导和完善服务是保障,以此为视角,提出了构建农民工返乡创业体系的选择路径。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返乡农民工从经济、社会、精神和治理等四个层面对村庄社会产生剧烈的影响和冲击。他们正在挣脱村庄社会的束缚,以现代社会的行为规范引领村庄,形成"在地市民化"的局面,最终致使村落共同体走向瓦解。"在地市民化"意味着农民在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与城市市民趋同。这是一种不同于一般城市化和市民化的状态,是没有城市化的市民化。返乡农民工的"在地市民化"状态,呼唤国家和社会各界从生产生活条件、福利保障待遇、思想精神文化等各方面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郭群成  郑少锋  
在阐述返乡农民工及其团队经验异质性理论的基础上,对中西部3省(市)14个镇266个问卷调查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返乡农民工创业团队的产业经验异质性对创业企业的交易结构创新性有正向促进作用,产品(服务)创新性和交易结构创新性同时受到职能经验异质性的正向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政  冯兰刚  李海波  张琨  喻琨  
在分析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驱动农民工返乡创业机理的基础上,运用703户农民工家庭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了农民工返乡创业的社会和经济驱动力,研究结果发现:①就业福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促进效应,居住福利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阻力效应;②创业环境和资本禀赋对农民工返乡创业都具有正的拉动作用;③民工返乡创业驱动力存在地区差异;④务工城市的城市行政级别对农民工返乡创业具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在省会、直辖市等城市务工的农民工,在县城、地级市务工的农民工选择返乡创业的概率更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竖元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目标,其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群体"二次分化"的加剧,返回当地中小城镇实现"就地市民化"已成为农民工一种理性选择。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意愿受到农民工创业能力、创业环境与社会网络的显著影响,且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民工就地市民化的现实选择。因此,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应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进行分类引导,采取不同的市民化模式。在引导农民工在大城市实现"异地市民化"的同时,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民工"进城打工学习—积累创业资本—返乡创业实践"模式,加快职业上"去体力化"和身份上"去农民工化"进程,从而顺利实现"就地市民化"。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竖元  
人的城镇化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核心目标,其关键在于引导农民工实现市民化。研究表明,随着农民工群体"二次分化"的加剧,返回当地中小城镇实现"就地市民化"已成为农民工一种理性选择。实证结果显示:农民工就地市民化意愿受到农民工创业能力、创业环境与社会网络的显著影响,且农民工返乡创业成为农民工就地市民化的现实选择。因此,农民工市民化的推进应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进行分类引导,采取不同的市民化模式。在引导农民工在大城市实现"异地市民化"的同时,积极引导一部分农民工"进城打工学习—积累创业资本—返乡创业实践"模式,加快职业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晓阳  
受世界金融危机冲击,中国农民工非正常返乡态势日益窘迫。对农民工返乡态势与政府行为的关联分析可知,当前农民工返乡是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转机。我国政府对农民工的政策应作相应调整,坚持"积极应对,逆向引导"原则,各层级政府应积极作为,尽快建立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支持体系,进而有效提振内需,促进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