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7)
2023(8225)
2022(6936)
2021(6044)
2020(4742)
2019(10598)
2018(10451)
2017(19781)
2016(10433)
2015(11663)
2014(11751)
2013(12116)
2012(12000)
2011(11489)
2010(12239)
2009(11845)
2008(10663)
2007(9518)
2006(8934)
2005(8623)
作者
(32576)
(27319)
(27103)
(25847)
(17529)
(13001)
(12306)
(10496)
(10454)
(9804)
(9591)
(9020)
(8994)
(8955)
(8628)
(8374)
(8054)
(7903)
(7735)
(7420)
(7188)
(6714)
(6674)
(6423)
(6242)
(6166)
(6036)
(5956)
(5604)
(5375)
学科
(72855)
经济(72799)
管理(27901)
(25583)
地方(23451)
中国(19651)
(19135)
企业(19135)
方法(17827)
业经(15215)
地方经济(15209)
(15132)
数学(14740)
数学方法(14674)
(12703)
(12281)
金融(12281)
(11138)
农业(10776)
(10656)
银行(10640)
(10517)
(9949)
(9566)
贸易(9554)
环境(9537)
(9094)
(8682)
(8546)
产业(8288)
机构
学院(164390)
大学(162364)
(80772)
经济(79299)
研究(66697)
管理(57741)
中国(51312)
理学(47623)
理学院(47004)
管理学(46417)
管理学院(46093)
科学(37348)
(35728)
(34584)
(34345)
研究所(30808)
中心(28427)
(26398)
财经(26291)
经济学(25833)
(25679)
(23661)
北京(23654)
(23564)
(23369)
师范(23157)
经济学院(22775)
(21090)
科学院(20574)
业大(20168)
基金
项目(97156)
科学(76577)
研究(73855)
基金(68897)
(59198)
国家(58660)
科学基金(49578)
社会(49149)
社会科(46668)
社会科学(46659)
(38483)
基金项目(35295)
教育(32507)
(31630)
编号(28992)
自然(28459)
(28417)
资助(28317)
自然科(27741)
自然科学(27735)
自然科学基金(27225)
成果(24650)
发展(23672)
(23268)
重点(22446)
课题(21774)
(21224)
国家社会(20629)
(19801)
创新(18610)
期刊
(107197)
经济(107197)
研究(59132)
中国(39416)
管理(25760)
(25636)
(24509)
科学(22118)
学报(21877)
(20509)
金融(20509)
经济研究(18052)
教育(18013)
农业(17588)
大学(17166)
业经(16410)
学学(16111)
技术(15450)
财经(14046)
问题(13501)
(12392)
世界(10828)
(10723)
国际(10574)
技术经济(10120)
(8927)
商业(8874)
经济问题(8698)
经济管理(8642)
现代(8294)
共检索到2798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慧君  
由于岗位竞争压力、报酬递减效应、接受区域窄化和主管风格转变等原因,经济危机中容易引发企业组织认同危机,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建议重视组织认同风险控制,搞好内部团结稳定,强化心理健康保护,实施灵活雇员策略,着眼未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好布局工作。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俊芳  喻薇  
1997年7月,泰国发生金融动荡,并最终引发了东 南亚金融危机。首波受难者是东南亚国家,随后台湾、香港、韩国和日本等国(地区)也都遭受了这场金融风暴的袭 击,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金融危机使亚洲国 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进而引发了相关国家的社会 和政治动荡。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当局采取了一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斌  
当前,美欧金融机构和工业企业纷纷陷入经营困境,它们发行的金融和企业债券违约率迅速攀升。美国消费贷款、信用卡、汽车贷款的质量也严重恶化,可能引爆比次贷危机还要猛烈许多倍的冲击波。美国金融利益集团仍然操纵着政府和联邦储备银行,用不断印钞票稀释债权的办法向全世界转嫁危机,威胁到世界各国拥有的巨额外汇储备,中国和世界各国都不应对此保持沉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宣恭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国内外专家纷纷对危机的产生原因做了分析。但是,他们较多地偏重于金融领域,只停留在表面现象的分析,未能触及危机的根源。作者运用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以及信用制度对危机影响作用的论述,认为美国试图以扩大信贷消费去缓解生产扩大与消费能力相对缩小的矛盾,加速了房地产和金融泡沫的发展。但是这个矛盾只是暂时由泡沫遮掩着,经过长期的积累、发酵终于爆发危机。这才是根本原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倩  徐成贤  
席卷全球的"世纪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各国政府为了使世界经济尽快复苏,纷纷推出了数额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本文收集、整理了美国、欧洲和亚洲等10国的经济刺激方案,并对各国的经济刺激方案进行了分析比较,对比各国在此次经济危机中的应对策略,分析各国在刺激方案中的不同侧重点。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建勇  李艾琳  
文章用概率矩阵分析了高负债扩张的恒大可用于应对"三道红线"危机的融资工具及度过危机概率,由此为切入点,发现"利用资本市场赚钱"成为当前一些公司的信条,使得越来越多从事实体经济的公司呈现出金融化特征。公司醉心于利用高科技进行包装或互联网思维进行资本运作,不利于健康资本市场生态的养成,也不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甚至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为改善这一不良风气对资本生态的破坏,文章建议在注册制时代企业上市可以不要求盈利,但是在企业未获得真金白银的利润前,必须对大股东等利益相关方的减持套现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祥智  钟真  毛学峰  
经济危机通过制造资金流动不畅、消费需求下降、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等不利因素对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带来了显著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农产品进口迅速上升,出口不断受阻,贸易逆差逐步扩大。这不仅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带来了较大冲击,还导致了优势农产品效益的大幅下降。经测算,从2007年4月~2009年7月,中国农产品进口和出口因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分别增加了133.6亿美元和减少了86.45亿美元,同期中国农民的收入也下降了6.76%~14.48%。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进一步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中国农业所面临的挑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晨烨  王军霞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和农民工陷入困境。本文试图以对国家层面上的信息整合和知识管理为视角,探讨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带来的损失的对策,从理论上分析应对此次危机的可能途径,最终提出支持和辅助企业与劳动者尽快顺利度过难关的管理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卫锋  
针对危机之前各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各国间贸易和金融联系是否与危机严重程度存在系统相关性这一问题,文章共收集了全球主要87个国家与地区2003~2009年相关指标的数据,使用多指标多因素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于危机之前人均收入水平更高、信贷市场扩张更快、经常项目赤字更大和贸易开放度更高的国家,经济危机的程度也更为严重,在跨国传染因素中发现贸易联系的传染效应要比金融市场联系的传染效应更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田苗  
首先定性地分析了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我国出口贸易十多年的走势,探究不同时期两者之间的变化是否趋同;然后选取美国、欧元区的国内GDP和商品相对价格指标,建立这两个因素对我国的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的计量方程;随后,建立两个不同的VAR模型,第一个模型考察我国出口贸易和美、欧实体经济间的长期协整关系,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外部冲击的滞后效应;针对当前金融危机造成货币紧缩,各国均采取一系列的刺激经济恢复的手段,在第二个VAR模型中,选取了较为代表性的外部因素——欧美的信贷政策和居民消费,以及作为国际资本流动因素的我国FDI,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考察这些政策因素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长期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论提...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宁桦  解咪  钱一蕾  邓雅琳  
追求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本文探究在全球经济危机发生后,中国如何快速实现稳就业,具体分析各类企业在稳就业方面所做贡献与付出的代价。通过分析多套企业数据与逐笔贷款数据发现:在"四万亿"计划实施期间新增信贷的支持下,国有、大型与受计划支持行业内的企业在短期内做大规模逆周期投资并大幅扩张雇员,然而由于后期绩效变差及偿债压力加剧,难以持续大幅增加就业。而民营、小型与未受支持行业内的企业在短期内未增加投资或就业,所获信贷显著提高了其在危机中存活的概率,且由于后期绩效改善而创造就业的幅度更大。因此,着眼于以较小代价取得中长期内较大的稳就业成效,在应对危机时可将更多资源投入到保中小市场主体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卫锋  
针对危机之前各国国内宏观经济环境以及各国间贸易和金融联系是否与危机严重程度存在系统相关性这一问题,文章共收集了全球主要87个国家与地区2003~2009年相关指标的数据,使用多指标多因素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对于危机之前人均收入水平更高、信贷市场扩张更快、经常项目赤字更大和贸易开放度更高的国家,经济危机的程度也更为严重,在跨国传染因素中发现贸易联系的传染效应要比金融市场联系的传染效应更强。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罗纳德·麦金农  
"对全球衰退蔓延的担心导致市场暴跌"出现在一贯较为严谨的华尔街日报的近期头版头条。显然,先前的危机主要是交易对手风险①影响银行同业和商业票据市场而引发的金融危机,如今已全力蔓延至实体经济。世界经济工业中心的消费和投资正在下降,生产初级产品的边缘国家甚至出现了急剧的衰退,并伴随着货币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何帆  朱鹤  
近年来,中国的债务问题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有些国际机构认为当前中国债务负担过重,可能会爆发债务危机。我们不讳言中国经济确实面临很多挑战,但不能轻易得出债务水平过高并会出现危机的结论。准确认识中国当前的债务问题,有助于厘清危机的形成机制和可能爆发点,避免引发自我实现式的债务危机。衡量债务水平的标准存在缺陷首先,仅凭常用的标准有可能会对中国的债务问题形成误判。目前,学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