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558)
2023(3825)
2022(3159)
2021(2571)
2019(4735)
2018(4617)
2017(8946)
2016(4567)
2015(5303)
2014(5441)
2013(5673)
2012(5840)
2011(5719)
2010(6328)
2009(6466)
2008(5144)
2007(4563)
2006(4362)
2005(4106)
2004(3692)
作者
(15166)
(13078)
(13065)
(12526)
(8454)
(6135)
(5853)
(4988)
(4930)
(4732)
(4663)
(4376)
(4305)
(4251)
(4180)
(3965)
(3774)
(3742)
(3719)
(3486)
(3298)
(3162)
(3096)
(3040)
(3031)
(2943)
(2721)
(2655)
(2535)
(2491)
学科
(49004)
经济(48982)
地方(14333)
管理(12365)
方法(11983)
地方经济(11532)
数学(10871)
数学方法(10834)
(8630)
中国(7910)
(7833)
业经(6937)
(6470)
企业(6470)
(6209)
金融(6208)
经济学(6065)
(5616)
环境(5349)
(4751)
(4690)
(4538)
产业(4530)
(4490)
关系(4319)
(4310)
(4307)
银行(4306)
(4239)
资源(4187)
机构
大学(81531)
学院(81190)
(47850)
经济(47131)
研究(34534)
管理(27003)
中国(25515)
理学(22511)
理学院(22244)
管理学(21941)
管理学院(21796)
(18640)
科学(18065)
(17973)
(16637)
经济学(16597)
研究所(16092)
财经(14805)
经济学院(14572)
中心(13938)
(13326)
(12393)
(11857)
科学院(11050)
(10925)
北京(10835)
财经大学(10791)
(10179)
社会(10176)
师范(10123)
基金
项目(46763)
科学(36601)
基金(34360)
研究(34064)
(29643)
国家(29437)
科学基金(24548)
社会(24366)
社会科(23219)
社会科学(23214)
基金项目(17355)
(17222)
教育(14617)
资助(14614)
(14205)
自然(13749)
自然科(13388)
自然科学(13384)
自然科学基金(13126)
编号(12229)
(11934)
经济(11836)
(11776)
重点(10898)
国家社会(10788)
(10624)
成果(10393)
发展(10069)
(9946)
教育部(9377)
期刊
(62296)
经济(62296)
研究(30534)
中国(14537)
(13771)
管理(12067)
经济研究(11311)
学报(10748)
科学(10462)
(10447)
(9045)
金融(9045)
财经(8693)
大学(8620)
学学(8400)
(7737)
问题(7691)
技术(7432)
农业(7147)
业经(6758)
世界(6587)
国际(6191)
(6062)
技术经济(6049)
统计(5462)
经济问题(4971)
经济学(4793)
经济管理(4520)
(4518)
改革(4429)
共检索到1365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胡俊芳  喻薇  
1997年7月,泰国发生金融动荡,并最终引发了东 南亚金融危机。首波受难者是东南亚国家,随后台湾、香港、韩国和日本等国(地区)也都遭受了这场金融风暴的袭 击,中国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金融危机使亚洲国 家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进而引发了相关国家的社会 和政治动荡。危机过后,亚洲国家和地区当局采取了一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百三  
房地产业对我国连续多年逆世界经济萧条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城市房地产经济的迅速发展是有其必然性。从长期来看,其趋势是正常的、健康的。但是,应该引起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不能走极端。多方面证明,目前我国部分城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泡沫经济。这对我国国民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很大制约,并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笔者建议,对房地产泡沫应谨慎处之,争取平缓软着陆。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洁  徐蕊  
当税收收入历经多年高速增长在本轮经济调整中转入慢车道时,如何理性看待税收增速下滑现象成为当下舆论热点。2012年以来,在"税收增速下降"引起媒体关注的同时,"非税收入"也凭借逆势高增长成为媒体关注的热词。财政部数据显示,刚刚过去的4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增幅仅为2.6%,增幅回落23.3个百分点,而非税收入增幅则高达51.4%。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刘慧君  
由于岗位竞争压力、报酬递减效应、接受区域窄化和主管风格转变等原因,经济危机中容易引发企业组织认同危机,给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本文建议重视组织认同风险控制,搞好内部团结稳定,强化心理健康保护,实施灵活雇员策略,着眼未来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做好布局工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何志永,晨昕  
警惕:浮夸风卷土重来──当前弄虚作假、浮夸瞒报现象透析何志永,晨昕从五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也许还记得,"瞒报"、"浮夸"这一对在"大跃进"、"大炼钢铁"、"大放卫星"岁月中诞生的孪生兄弟,一度兴风作浪;祸国殃民,给年轻的共和国造成巨大灾难损失,使成千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仁良  缪钧伟  
从八十年代初到最近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亚洲国家的经济,主要是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由繁荣到泡沫形成再到目前的通货紧缩的过程。 东南亚国家由八十代初开始推行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发展战略,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魏加宁  
1997年7月始自泰国的这场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历时一年有余,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人们一次又一次地以为这场危机会很快结束,但现实却一次又一次地打破了人们的乐观预期。国内外一些学者对这场危机不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阶段划分,数着危机的“波数”,结果是越数越多,金融危机的脚步不仅没有停止下来,而且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波及范围越来越广泛,影响程度也越来越深。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津上俊哉  
目前日本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萧条。虽然人们都非常期望日本能够成为挽救亚洲经济的火车头,但令人遗憾的是日本非但没有发挥出这种作用,而且甚至已成为新的不稳定之源。对此,全世界的报道都在批评日本,而这些批评中确有需要日本进行认真反思的地方,但其中也有出于误解,不甚公正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程绍海  
中日贸易关系,即中日之间互为第二和最大贸易伙伴,为世所称羡。始于1997年下半年的亚洲金融·经济危机和1999年的欧元启动,为中日贸易带来变动因素。前者对日本经济、日元的消极影响,削弱了日本对中贸易力量,并使中国出口能力下降;后者除对日元构成威胁外,也要求人民币适时调整同货币篮子的关系,保持人民币利于扩大内需的价值。在亚欧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及其发展变化中,中日贸易在克服困难后,仍将面临乐观前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旭州  司马亚玺  
尽管亚洲和欧洲经济危机的背景和细节有所不同,但深层次的根源并没有不同十五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使我们经历了痛苦的调整和意义深远的经济与金融改革。我们不得不进行法律、监管和治理改革,商业部门不得不削减债务,而银行家们也变得更加谨慎和更具风险意识。今天,世界正在见证另一场金融危机,它与我们所经历的危机没有什么不同,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从亚洲金融危机得出的一些教训。这说起来有些讽刺,因为我们一直将欧洲视为榜样和标杆。单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钟正生  夏天然  
2016年7月以来,不断有德意志银行、意大利西雅那银行等濒临破产的消息流出。欧洲银行业问题能否妥善解决,直接影响到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的稳定。本文梳理了欧洲银行业的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英国退欧公投结束后,欧洲股市迎来一轮暴跌,其中领跌的就是银行股(STOXX,银行指数)。随着避险情绪的消退,欧洲股市逐渐恢复,但银行股依然深跌。2016年7月以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肖前  
既然利润额已经开始攀升,那么2003年的业务还是会盈利的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杨盼盼  徐建炜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失衡显著上升,对其未来走势的判断值得关注。本文基于全球失衡规模和集中度的测度,分析全球失衡在过去二十年中的演变历史。本文发现,全球失衡在逆差国的集中度始终高于顺差国,逆差国是驱动全球失衡的主力,顺差国间有较强的替代性为逆差国进行融资。以美国为代表的逆差国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了大规模救助措施,“双赤字”效应总体将加大美国经常账户逆差,居民部门对经常账户的支撑可能减弱,这意味着全球失衡在后疫情时代仍将凸显。顺差国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更加分散于欧洲、亚洲各国和石油输出国,中国承担顺差融资角色的压力有所减轻。综合判断,即便全球失衡再次持续出现,中国对全球失衡的贡献可能较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阶段有所上升,但预计不会回到危机前水平,针对失衡的政策协调将由少数逆差国和较多顺差国共同参与,促进世界经济向多边主义发展。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胡振虎  
2012年3月1日,由亚太财经与发展中心(下简称"亚太中心")与亚洲开发银行(下简称"亚行")、亚行学院联合主办的亚洲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及转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是2012年亚行年会的预备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