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118)
2022(1764)
2021(1849)
2020(1602)
2019(3482)
2018(3449)
2017(6529)
2016(3815)
2015(4226)
2014(4349)
2013(4261)
2012(4095)
2011(3967)
2010(4299)
2009(4309)
2008(4439)
2007(4268)
2006(3878)
2005(3841)
2004(3504)
作者
(11662)
(9580)
(9322)
(9152)
(6258)
(4575)
(4452)
(3766)
(3555)
(3447)
(3373)
(3282)
(3271)
(3116)
(3011)
(2857)
(2851)
(2783)
(2701)
(2664)
(2603)
(2438)
(2353)
(2287)
(2201)
(2123)
(2093)
(2075)
(1953)
(1908)
学科
(14608)
经济(14578)
(8641)
管理(8382)
(7486)
(6570)
企业(6570)
教育(5728)
理论(5388)
中国(4641)
(3873)
(3629)
业经(3552)
方法(3522)
(3422)
金融(3421)
(3359)
经济学(3347)
(3222)
(3135)
银行(3124)
(3039)
(2669)
研究(2639)
(2364)
贸易(2360)
农业(2349)
(2302)
(2250)
图书(2238)
机构
大学(65454)
学院(60379)
研究(23521)
(21847)
经济(21246)
管理(17620)
中国(17247)
(14985)
科学(14008)
理学(13731)
理学院(13405)
(13104)
管理学(13095)
师范(13045)
管理学院(12945)
(12696)
(12658)
研究所(11146)
师范大学(10828)
(10585)
北京(10071)
教育(9979)
中心(9640)
财经(9436)
(8811)
(8320)
(8315)
(7864)
(7743)
经济学(7390)
基金
项目(29681)
研究(24861)
科学(22345)
基金(19812)
(16798)
国家(16561)
社会(14679)
社会科(13615)
社会科学(13611)
科学基金(12903)
教育(12674)
成果(12209)
编号(11031)
(10884)
(9927)
基金项目(9407)
资助(8293)
课题(8249)
(7138)
(7103)
(7021)
项目编号(6994)
重点(6973)
自然(6652)
自然科(6447)
自然科学(6446)
(6373)
自然科学基金(6331)
(6305)
(6269)
期刊
(30769)
经济(30769)
研究(24973)
教育(15661)
中国(14773)
学报(11118)
(10954)
科学(8583)
(8280)
大学(8218)
管理(7386)
图书(7008)
学学(6969)
财经(6396)
(6316)
金融(6316)
(5562)
书馆(5523)
图书馆(5523)
农业(5511)
技术(4315)
问题(4153)
经济研究(4101)
(3773)
世界(3736)
(3715)
论坛(3715)
(3575)
业经(3505)
国际(3286)
共检索到107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敏希  
在当代实用主义哲学家中,詹姆士提出的多元经验主义表达了其彻底的经验主义态度与实用主义真理观,他对经验的理解既是对传统认识论的批判,又与当代哲学思想充分交流与联系。他对经验与真理的本质、哲学的功能与方法等的解读对于我们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角度理解儿童哲学的合法性、语言与哲学思维训练间的联系以及哲学如何走进儿童课堂等问题都有所启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畏  
哈维·西格尔对阐发批判性思维和推进教育哲学的认识论转向做出了重要贡献。西格尔关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质定义是诸多定义中最具逻辑完备性的,而他关于批判性思维的认识论辩护的重点在于规范性问题和回应认识论多元性的挑战。西格尔还论证了认识论对于教育哲学发展的引领作用。西格尔观点的批评者认为逻辑主义立场和忽视实践推理是西格尔教育哲学思想当中的两个主要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冉亚辉  易连云  
儿童中心论下的教育在追求教育民主的同时,降低了教育的严谨和效率。儿童中心论是西方个体本位论在教育上的体现,适应于经济水平较为发达的西方社会,它在实践中有着与此类社会相适应的道德法律体系的支撑。在中国实践儿童中心论,则可能导致个体本位论的教育与社会本位论的道德法律体系相冲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更立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高伟  
儿童哲学的兴起对儿童教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儿童哲学所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化倾向却不得不谨慎提防。文章认为,存在着两种面孔的儿童哲学,这两种面孔的儿童哲学都有可能走向浪漫化,对"作为普遍哲学的儿童哲学"、"儿童的哲学"以及"作为隐喻的儿童哲学"来说尤其如此。儿童哲学的浪漫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感性自我的确立、通过艺术获得解放以及重新发现自然三个方面。文章通过对儿童哲学的法理分析,在法权与伦理、独立性的界限、自由的限度三个层面,反思与批判了这种浪漫化倾向。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白倩  于伟  
儿童哲学强烈的工具主义取向使儿童哲学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都面临诸多质疑。马修斯的儿童哲学有助于改变这一局面。马修斯一方面揭示了儿童概念中的主观偏见,另一方面用"思想实验"在儿童与哲学间建立起联系。他通过儿童在哲学上的天赋、力量和价值,向人们传达出儿童有能力、也有权力与成人一起去改变世界。这种观点超越了工具理性的局限。它强调儿童哲学本身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把儿童哲学从儿童哲学课程、哲学探究方法中解放出来。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维迎  
詹姆士·莫里斯与信息经济学张维迎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士·莫里斯教授今年60岁,苏格兰人,与亚当·斯密是同乡。1957年获得爱丁堡大学硕士(数学),1963年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此后曾任教剑桥,也曾到MIT任客座教授。1969年,年仅33...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高伟  
自由主义是现代性的核心,它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的价值诉求。自由主义教育思潮对传统教育价值的颠覆既没有为教育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也没有为正当教育价值的确立提供一条可能的路径。自由主义的本质是价值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这使教育以及"善的教育"的存在的合法性受到威胁。自由主义不仅已成为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从而影响教育实践的坚硬立场,而且它所拥有的民间力量也构成了教育价值取向的一个实践方案。"范美忠事件"所引发的思考,不仅涉及自由主义在国家政治中的价值取向,也涉及教育应如何面对自由主义的价值挑战。正当教育价值的寻获必须从对自由主义教育价值的批判入手。反思与批判自由主义是当前教育哲学必然的担当。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郑敏希  
提问是儿童哲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好的提问策略能帮助孩子发现问题、深入探究并解决问题。儿童哲学既重视对苏格拉底诘问法的继承,也重视进一步的改良与创新,在李普曼等人的研究中提出了更为符合儿童经验特征的提问与探究方式。从儿童哲学对提问的研究可以看到,它试图建立起儿童提问与儿童思考之间的联系,而在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中同样关注提问与促进理解之间的本质关联,因此借由解释学的相关理论,可以对儿童哲学的提问活动产生为更深入的解读与思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王正阳  
童年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具有恒常性,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关联却经历了遮蔽、凸显、在趋同中显现的历史性演变。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将儿童视为“他者”,借助田野工作方法,实现对儿童的凝视。通过观察、记录与反思,以“深描”的笔触,追求主位与客位的互动与转换,对儿童的文化意义结构和层级系统提出解读。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为研究者与实践者凝视儿童真实的生活样貌并给以生动描述和抽象解读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努力实现对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关联性的转译,搭建不同生命阶段共享的本真性,从而探究以主流价值观实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给以积极引导的可能性与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余保华  刘晶  
为应对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挑战,凸显教育质量与教育公平在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核心位置,澳大利亚把儿童哲学引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作为一项针对性的具体教育举措。其儿童哲学课题体系,在课程目标上侧重儿童理性思维、社会性发展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儿童生活经验与人类普遍性问题,在课程实施上运用团体探究的实践方式。同时,澳大利亚在儿童哲学课程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师资质量、学生学业负担、学习评价等诸多现实挑战。澳大利亚儿童哲学课程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提升基于课程统整的教育质量;重建以探究与对话为特征的教学模式;帮助处境不利儿童以实现教育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方展画  吴岩  
儿童哲学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课程,已成为世界众多国家中小学阶段的核心课程。儿童哲学以其“对话”理论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儿童哲学的提出者李普曼建构了极为庞大的儿童哲学理论体系,内容涉及对话的目的——意义发现;对话得以形成的平台——探究群体;对话的过程——群体探究;对话环境的激发——儿童哲学教材等诸多方面。儿童哲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儿童生活意义发现是教育的主要目的;主体间性领域的提出更接近对话的教育本质,体现了教育对师生双方主体性的尊重;在创新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上,儿童哲学作为可操作性的课程,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途径。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陈红  陈晨  
空间生产作为获取剩余价值的重要方式及资本增值的集中体现,加速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但随着资本主义空间生产过程逐步暴露出发展失衡、生态失调、公平正义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和异化劳动进一步凸显。重温《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异化劳动理论批判空间生产实践中符合异化劳动四项基本规定的现象,揭示资本主义空间生产的本质,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革创新发展方向的深远意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兴国  
本文对卡尔的批判教育理论的认识论思想进行了全面的阐释与评析。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建鲲  庞学光  
儿童哲学课程在中国的普及面临着:西方的儿童哲学主要表现为学科课程,缺乏相关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研究;我国缺乏追求理性和培养未成年人理性思维的传统;各级教育机构在校本课程开发上缺少合作等问题。而康德对"知性"能力的阐述,当代心理学对"灵商"的挖掘,则为儿童哲学在中国的普及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为树立相应的学校教育观念指明了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