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7)
- 2023(9878)
- 2022(8362)
- 2021(8050)
- 2020(6607)
- 2019(15357)
- 2018(15695)
- 2017(29654)
- 2016(16040)
- 2015(18153)
- 2014(17980)
- 2013(17076)
- 2012(15302)
- 2011(13721)
- 2010(13972)
- 2009(12925)
- 2008(12469)
- 2007(11081)
- 2006(9604)
- 2005(8565)
- 学科
- 济(60757)
- 经济(60695)
- 管理(42986)
- 业(38508)
- 企(32664)
- 企业(32664)
- 方法(27358)
- 数学(23178)
- 数学方法(22569)
- 农(17462)
- 中国(15480)
- 理论(14782)
- 业经(14178)
- 财(13861)
- 地方(13799)
- 学(12747)
- 农业(11444)
- 制(10997)
- 贸(10426)
- 贸易(10419)
- 易(9983)
- 和(9951)
- 教学(9157)
- 教育(8817)
- 环境(8776)
- 银(8574)
- 银行(8568)
- 务(8520)
- 财务(8473)
- 财务管理(8445)
- 机构
- 学院(215338)
- 大学(211113)
- 管理(81393)
- 济(77753)
- 经济(75670)
- 理学(69530)
- 理学院(68724)
- 管理学(66982)
- 管理学院(66601)
- 研究(64568)
- 中国(50963)
- 京(45665)
- 科学(41188)
- 财(37602)
- 江(33925)
- 中心(31496)
- 所(31316)
- 范(31092)
- 师范(30843)
- 农(29959)
- 业大(29589)
- 财经(29361)
- 北京(28536)
- 州(28239)
- 研究所(28092)
- 经(26336)
- 技术(25568)
- 师范大学(24276)
- 院(24041)
- 农业(23190)
- 基金
- 项目(140435)
- 科学(109855)
- 研究(106404)
- 基金(98370)
- 家(84101)
- 国家(83363)
- 科学基金(72552)
- 社会(64347)
- 社会科(60681)
- 社会科学(60665)
- 省(57187)
- 基金项目(51618)
- 教育(51152)
- 划(47609)
- 自然(47148)
- 编号(47095)
- 自然科(46027)
- 自然科学(46019)
- 自然科学基金(45131)
- 资助(40873)
- 成果(38186)
- 课题(32690)
- 重点(31671)
- 发(30155)
- 部(29466)
- 创(29210)
- 项目编号(28318)
- 年(27904)
- 创新(27083)
- 大学(26865)
共检索到3224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运迎霞 田健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旧城更新过程中存在着较为粗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开发商和城市、社区各方利益不协调,产生了一系列问题。从规划设计的角度来看,引入更新触媒将是解决问题、实现多方共赢的有效途径,衡水市旧城区更新项目就是城市触媒理论引导下的多方共赢模式及其应用流程付诸于实践的典型案例,从更新触媒选择到触媒空间系统设计,再到运用相关策略保证该理论的具体实施,为化解旧城更新中各方利益冲突、实现多方共赢和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更新触媒 公共利益 市场运作 多方共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申红田 严建伟 邵楠
目前我国旧城改造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平衡各方利益,既可保证空间结构的更新优化,又能实现历史文脉的传承。引入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这一城市触媒,结合多个案例,深入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带来的新元素及引发的触媒效应,提出选择适当的触媒元素、优化触媒系统及动态的触媒调整等旧城更新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施国庆 郎昱
旧城改造已成为当前我国城镇化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在旧城居民区的改造过程中也爆发了很多问题。旧城改造有其必要性,但当前我国旧城改造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通过介绍并分析日本六本木旧城改造的特色、经验和教训,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一种由政府、开发商、居民、低收入流动人口等多方合作创造共赢的模式,并论述其可行性。
关键词:
旧城改造 六本木 合作 共赢 补偿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秦正茂 徐建刚 卢银桃 黄莹 景丹丹
本文针对旧城住宅更新规划中忽略社会公平、漠视公众参与的现状,试图探索一种新的旧城住宅更新的模式——SR(self-renewal)模式,即自我更新模式,实现旧城住宅自下而上的改造,即由居民自己来改造自己的房屋,真正满足居民需求,实现社会公平,使改造后的住宅既保持传统风貌,又使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实现现代化城市传统居住空间的复兴。
关键词:
老城 住宅 更新 居住空间 复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丁一 王红梅 陈学兄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以实现旧城更新中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最优为导向,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分配方案系统模型。以广州市旧城区为研究对象,情景模拟不同改造模式分配方案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旧城区域改造模式的合理分配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旧城更新改造模式合理分配方案以"退二进三"模式比例最高,为40%;基础改善模式和以旧换新模式比例相同,均为30%。各模式之间差距较小,该分配方案较为均衡合理,既可以保证通过加大第三产业投入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娟 罗静 余斌 吴郁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旧城区进行了若干次大规模的旧城更新活动,以武汉市汉正街为实证对象,将其更新活动分为3个阶段展开研究,总结分析各阶段国家权力结构调整、土地有偿制度深化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社会制度环境的变化特征,探讨了社会制度发展在解决旧城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及存在问题。结果表明:制度环境的变迁使旧城更新成为制度容易缺失的领域;制度目标的更迭使旧城更新渐成为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利益争夺舞台;旧城更新的发展过程本质上是公权力与私权利交织的结果。
关键词:
改革开放 社会制度 旧城更新 汉正街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曾德珩 陈春江 董茜月
首先,通过对重庆市典型城市更新社区十八梯原住居民的调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分析了原住居民搬迁前后的居住地分布情况和居住环境改善状况。其次,通过对原住居民通勤方式、通勤成本、通勤时间及通勤距离等指标的分析,定量描述了原住居民搬迁前后职住空间关系的变化。最后,根据原住居民工作类别分析了城市更新对不同原住居民的职住空间关系和通勤状况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更新活动导致大部分原住居民从市中心向城市周边外迁,其职住分离状况加剧,但不同职业与收入水平的原住居民的就业可达性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
职住关系 城市更新 原住居民 重庆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汪洋 廖欣星 党建强 王晓鸣
以旧城更新中房地产开发模式为研究对象,从旧城和旧城更新的概念入手,提出旧城更新与房地产开发的相互关联与促进关系,通过选取三个不同城市各具特点的典型房地产开发案例,对其区域背景、项目特征与开发模式进行分析定位和对比研究,归纳出三种旧城更新中房地产开发的成功模式,探寻一条适合中国不同城市特点的旧城更新范式。
关键词:
旧城更新 房地产开发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付迎春 郭碧云 王敏 覃小玲
旧城区绿地作为关键的社会—生态系统载体,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转型治理亟需关注的问题。构建广州旧城区绿地服务基本单元,引入适应性循环理论的潜力—连通度—恢复力三维框架,构建表征生态、社会与经济服务的绿地景观指标体系,综合评估2000—2018年广州旧城区绿地的空间恢复力水平及适应性转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旧城区绿地的恢复力演化具有明显的核心区与外围区的时空分异,在拆除重建阶段呈现快速开发—快速释放—重组的转化,在微更新阶段主要呈现开发—保护的提升,并具有提升型、稳定型和更替型的社会—生态系统服务适应性。由此说明,城市更新具有调节社会—生态系统服务治理的效果。其中,绿地形状指数、5 min可达绿地率以及土地利用混合度对核心区绿地恢复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外围区治理提供参考。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更新政策与城市绿地空间恢复力演化的关系,为促进旧城区绿地空间更新治理提供社会—生态系统适应性的理论与实证案例研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何颖
引力模型是衡量两地间空间相互作用力的常用模型。文章首先选取多个衡量地域质量的指标,对两地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估。用两地间多种运输方式的权重、时速、货币成本等因素来取代传统惯用的空间距离,构建了新的引力模型表达式。文章以南京市为例,用新的表达式测算了新旧城区的空间相互作用力,分析了新旧城区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并指出了对新旧城区空间相互作用研究中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引力模型 新旧城区 南京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万艳华 卢彧 徐莎莎
随着时代的进步,旧城更新已发展成为融合社会、经济、文化和物质空间的全面复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公共政策。为了提高旧城更新规划与决策的科学性,首先应明确技术背后的相关价值,协调技术与价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建构技术与价值相结合的旧城综合更新规划策略。为此,引入"向度"概念,作为探索并建立旧城更新规划与决策的科学价值取向和评判尺度,首先从利益主体向度和情景向度上梳理更新实践中各相关因素之间不可避免的相互联系与影响,然后提出旧城更新目标选择的原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婕 姚文萃 谢波 单卓然
我国公众参与理论借鉴于西方,在规划编制特别是旧城更新过程中日渐重要。但在实践中,依然表现为涉及到公共利益时被动参与、涉及到个人利益时激烈参与、总体参与渠道少等问题,致使旧城难以顺利更新,社会矛盾多发。通过对中西方旧城更新公众参与实践发展历程的梳理,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下其成长机制不同,两者指导价值观和形成原因存在差异:西方公众参与"以自存促共存",体现为博弈;我国"以共存保自存",体现为注重公共利益。从价值观层面重新审视对西方公众参与理论的借鉴,确立"自存与共存平衡"的价值观,并基于这一价值观对我国旧城更新公众参与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
旧城更新 中西方公众参与 价值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婕 姚文萃 谢波 单卓然
我国公众参与理论借鉴于西方,在规划编制特别是旧城更新过程中日渐重要。但在实践中,依然表现为涉及到公共利益时被动参与、涉及到个人利益时激烈参与、总体参与渠道少等问题,致使旧城难以顺利更新,社会矛盾多发。通过对中西方旧城更新公众参与实践发展历程的梳理,发现不同社会背景下其成长机制不同,两者指导价值观和形成原因存在差异:西方公众参与"以自存促共存",体现为博弈;我国"以共存保自存",体现为注重公共利益。从价值观层面重新审视对西方公众参与理论的借鉴,确立"自存与共存平衡"的价值观,并基于这一价值观对我国旧城更新公
关键词:
旧城更新 中西方公众参与 价值观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强 于衍真 刘寒芳 张军杰
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中国现存的旧城区文物建筑缺乏有效的政策引导和必要的资金保障,普遍存在日趋衰败的现象。文章以段祺瑞府旧址为例,对衰败原因进行调研分析,探讨保护性再利用的可行性,并从建筑保护、城市发展等不同层面,提出了在保护文物建筑的前提下,一系列改造再利用的方法和经营策略,意在探寻一条保护历史文脉与当今城市发展相结合的新道路,并使其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
积极保护 文化传承 社会效益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洁
以经济效益为主要衡量指标的城市发展观往往会导致城市人文主义缺失和历史观淡漠,文化退让将引发某种错位的城市发展逻辑。在城市的发展和外迁中,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就曾经历被遗忘、被破坏、被恶化等令人遗憾的生存遭遇。现阶段旧城改造项目的重启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更新中的文化认同问题,通过梳理城市历史,挖掘城市符号,重塑城市集体记忆,打造新的城市名片。旧城改建的发展思路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保育工程,通过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使历史文化资源得以合理开发和活化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3D”模式下的历史城区复兴途径探索——以汕头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社区居民参与老旧小区改造积极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衡水市桃城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实证观察
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城市文化品质的提升——以衡水市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为例
区域社会保障综合水平实证分析——以衡水市为例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实践与探索——以昆山市中华北村更新改造为例
校企共赢机制下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实践为例
“城校互动”模式下重庆职教城就业联盟建设与管理的探索
弹性城市视角下的旧城更新与规划策略——以巴塞罗那波布雷诺地区更新实践为例
生态用地整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深圳市为例
关于高校实行阳光财务新模式的探索——以泸州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