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99)
2023(13851)
2022(11455)
2021(10644)
2020(9011)
2019(20893)
2018(20198)
2017(39535)
2016(20980)
2015(24046)
2014(23266)
2013(23256)
2012(21299)
2011(18927)
2010(18452)
2009(17091)
2008(16709)
2007(14304)
2006(12213)
2005(10804)
作者
(57463)
(47986)
(47933)
(45566)
(30715)
(22967)
(21824)
(18712)
(18412)
(16943)
(16438)
(16241)
(15173)
(15059)
(14981)
(14967)
(14456)
(13947)
(13896)
(13814)
(11790)
(11748)
(11619)
(11081)
(10971)
(10827)
(10564)
(10129)
(9550)
(9456)
学科
(96961)
经济(96871)
(63641)
管理(63015)
(52227)
企业(52227)
方法(48564)
数学(44121)
数学方法(43706)
中国(26760)
(26439)
(24004)
业经(20417)
(18792)
贸易(18784)
(18358)
(18198)
财务(18165)
财务管理(18127)
企业财务(17080)
(16445)
农业(16305)
地方(15817)
(14904)
产业(13958)
技术(13465)
(13016)
金融(13015)
(12849)
银行(12818)
机构
大学(298706)
学院(296418)
(136070)
经济(134072)
管理(119187)
理学(104196)
理学院(103239)
管理学(101707)
管理学院(101174)
研究(98433)
中国(77021)
(61716)
(60398)
科学(55755)
财经(49568)
(47446)
(45585)
中心(45203)
(44648)
经济学(44101)
研究所(43050)
业大(41475)
(40725)
经济学院(39967)
北京(38748)
财经大学(37433)
(35836)
农业(35224)
(34390)
师范(33982)
基金
项目(204009)
科学(163654)
基金(153992)
研究(147437)
(134031)
国家(133032)
科学基金(115898)
社会(98872)
社会科(94160)
社会科学(94140)
基金项目(80454)
(75898)
自然(74391)
自然科(72775)
自然科学(72754)
自然科学基金(71528)
教育(67436)
(64889)
资助(64417)
编号(56401)
(47355)
重点(45761)
成果(44256)
(43843)
(43074)
国家社会(42797)
教育部(41527)
创新(40338)
人文(39938)
科研(39653)
期刊
(136762)
经济(136762)
研究(85010)
中国(54170)
(48429)
管理(44846)
学报(43040)
科学(41858)
(38565)
大学(34278)
学学(32640)
农业(26788)
(26300)
金融(26300)
技术(25525)
财经(25330)
经济研究(24306)
教育(22995)
(21843)
业经(20591)
问题(18487)
(17160)
统计(15867)
(15723)
技术经济(15259)
国际(15220)
世界(15205)
(14107)
商业(13099)
(13084)
共检索到427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黄平  
伴随《劳动合同法》而提高的解雇成本将对就业产生何种具体影响?提高解雇成本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吗?针对这两个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的热点问题,本文关注劳动力市场和企业的异质性问题,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研究表明,提高解雇成本对人力资本密集度不同的企业的雇佣决策及人力资本存量不同的员工存在截然不同的影响。实施《劳动合同法》,提高解雇成本,一方面导致人力资本密集度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缩小员工规模(或显著降低扩张速度),对人力资本存量低的体力员工就业造成消极影响;另一方面则促使人力资本密集度高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加速扩张,对人力资本存量高的知识员工就业产生积极影响。由此可见,提高解雇成本有利于知识...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唐跃军  赵武阳  
基于理论模型的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有助于知识员工和知识密集型企业达成"双赢",但是可能导致体力员工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双输"。《劳动合同法》之所以备受争议,其对低端劳工市场的消极影响是主因,外界经济环境恶化带来的经营压力和就业压力是辅因,而且,主辅因的结合打乱了政府预期的经济转型之路。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准  李强  曾勇  
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自然实验事件,利用2005—2010年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加强劳动保护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杠杆及其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促使劳动密集型企业提升商业信用,且这种影响对处于高法治水平地区的企业和国有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商业信用的增加最终可能使加强劳动保护对企业财务杠杆具有提升作用。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兵  张诚  
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工资扭曲程度,然后采用倍差法考察了《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对工业部门工资扭曲程度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之后发现,我们的实证分析结果是可靠的。2008年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引起工资扭曲程度年均下降0.4403%,表征要素投入结构的劳动资本比每下降1%,工资扭曲程度下降0.4902%,我们的研究结论表明政府的政策干预可以缓解工资扭曲现象,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充分发挥辅助作用也至关重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若  罗琪  
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背景,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透过社会性负担这一视角,阐述政治关联带给企业的两面性,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员工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与非政治关联企业相比,其员工成本粘性更小,甚至出现反粘性,并且其政治关联程度越大,成本粘性越小或反成本粘性越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企业业务量下降时,政治关联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裁员措施。研究结果支持了政治关联身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社会负担的观点,并且从侧面反映出政治关联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影响机制不一样。研究结论对观察《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张金若  罗琪  
文章以《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为背景,以2008—2014年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透过社会性负担这一视角,阐述政治关联带给企业的两面性,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上市企业政治关联对企业员工成本粘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政治关联的民营企业与非政治关联企业相比,其员工成本粘性更小,甚至出现反粘性,并且其政治关联程度越大,成本粘性越小或反成本粘性越大,由此导致的结果是企业业务量下降时,政治关联企业更倾向于采取裁员措施。研究结果支持了政治关联身份的保护作用有助于降低民营企业社会负担的观点,并且从侧面反映出政治关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彩凤  
《劳动合同法》从制定、修改、颁布到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解雇成本是争议的焦点之一。本文以企业态度调查为依据,探讨了《劳动合同法》对我国企业解雇成本及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合同法》对不同所有制、不同规模企业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劳动合同法》增加企业解雇成本的同时,促进了企业调整手段的多元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茜  史传勇  李有华  
文章以2001—2015年上市公司为样本,将2008年的《劳动合同法》作为劳动保护增强的外生冲击变量,基于这一冲击在不同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异质性,检验了劳动保护增强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劳动合同法》颁布之后,对于劳动密集程度比较高的企业来说,盈余管理水平显著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民营企业中当公司所处的法律环境比较好时,其对盈余管理的负向作用更为明显。研究提供了《劳动合同法》具有正向影响的证据,丰富了《劳动合同法》导致的经济后果和盈余管理影响文献,对政府和公司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潘敏  袁歌骋  
本文以《劳动合同法》为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保护增强对企业杠杆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劳动保护增强会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和非国有企业杠杆率下降。该影响主要体现在短期杠杆上,且随企业劳动密集度的提高而增强。劳动保护增强主要通过影响企业的劳动经营弹性作用于企业杠杆水平,但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劳动经营弹性的变动对企业杠杆水平的影响并不明显,地方政府干预是导致国有企业杠杆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传荣  王若琪  方军雄  
本文以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法律的变化对上市公司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在排除了企业上市、股权分置改革等可能原因之后,上述结果依然存在。这表明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显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与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所处地区市场化环境密切相关。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于传荣  王若琪  方军雄  
本文以2008年开始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为切入点,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劳动保护法律的变化对上市公司创新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新《劳动合同法》实施以后,国有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创新产出显著增加,在排除了企业上市、股权分置改革等可能原因之后,上述结果依然存在。这表明20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明显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而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效果与企业所有制性质、企业劳动密集程度和所处地区市场化环境密切相关。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倪骁然  朱玉杰  
本文发现,增强劳动保护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我们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在劳动密集型企业中,以研发投入衡量的创新投入显著增强。当以专利申请总量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衡量企业创新产出时,《劳动合同法》实施的上述作用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本文的主要发现在创新需求较高的行业中,在竞争度较高的行业中,在行业内的后进企业中,在民营企业中更为显著。从促进企业创新进而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角度出发,本文的发现提供了《劳动合同法》具有积极影响的证据,也揭示了一条中国背景下法的实施能够影响实体经济的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庆玉  
基于就业与加班时间之间可能的替代关系,利用《中国民营企业竞争力》微观调查数据,考察了《劳动合同法》对企业雇佣的影响。基于各地历史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分组进行的双差分分析表明,《劳动合同法》具有正向加班时间效应和负向就业效应,这一结论在根据结案率及劳动合同签订率变化情况对分组进行调整的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劳动合同法》的就业效应之所以相对较弱,可能是因为我国的企业未像发达国家的企业那样采取了资本深化、提高生产率的措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唐跃军  赵武阳  
本文基于中国二元劳工市场,构建理论模型分析《劳动合同法》的影响,整合学界、业界和社会公众对《劳动合同法》加强解雇保护的不同意见。研究表明,相对于《劳动法》,《劳动合同法》通过加强解雇保护,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努力程度,增加知识型员工和企业的收益;但却会降低体力型员工的努力程度,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的收益。虽然《劳动合同法》能提高在职体力型员工的收益,但却由于企业主缩减体力岗位,使得更多体力提供者丧失就业机会。简而言之,对于高端劳工市场,《劳动合同法》是促进三赢的;而对于低端劳工市场,则可能导致三输。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敏   王亚慧   黄玖立  
本文利用2001—2016年外资企业投资经营数据,以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出台为准自然实验,考察劳动保护程度提高对外资企业进入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劳动保护程度提高使高劳动密集地区的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的概率显著提高了3.1%,这一结论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考虑同期其他政策影响、更换劳动密集度计算方法、进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劳动合同法》出台通过增强劳动者维权意识、强化工会作用提高了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可能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保护程度提高对外资企业以合资方式进入的促进作用在小规模外资企业以及普通法系来源国的外资企业体现得更为明显。本研究对完善中国劳动保护制度,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具有参考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