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
2023(53)
2022(67)
2021(50)
2020(41)
2019(95)
2018(84)
2017(151)
2016(93)
2015(103)
2014(98)
2013(121)
2012(112)
2011(61)
2010(63)
2009(73)
2008(54)
2007(51)
2006(82)
2005(86)
作者
(192)
(182)
(172)
(155)
(100)
(85)
(85)
(82)
(72)
(69)
(64)
(63)
(58)
(56)
(53)
(49)
(48)
(47)
(44)
(44)
(43)
(42)
(42)
(42)
(41)
(41)
(39)
(38)
(38)
(36)
学科
(719)
(345)
劳动(344)
(341)
劳动法(305)
管理(211)
国际(198)
(152)
经济(152)
仲裁(135)
仲裁法(135)
(135)
裁法(135)
(118)
(104)
企业(104)
(93)
(79)
金融(79)
与国(77)
中国(77)
商事(77)
海事(77)
海事仲裁(77)
(75)
贸易(75)
(74)
人事(71)
人事管理(71)
(62)
机构
大学(1057)
学院(935)
法学(338)
(328)
法学院(318)
中国(304)
研究(275)
(273)
(270)
经济(263)
(259)
管理(256)
(240)
劳动(238)
学法(234)
(227)
(224)
理学(184)
(180)
管理学(179)
理学院(178)
(177)
管理学院(174)
(169)
(166)
科学(159)
人民(158)
中心(156)
社会(156)
北京(150)
基金
项目(507)
研究(408)
基金(361)
科学(329)
(327)
国家(326)
社会(261)
社会科(240)
社会科学(239)
科学基金(226)
编号(194)
成果(187)
基金项目(166)
(164)
项目编号(157)
资助(143)
(137)
教育(132)
国家社会(131)
(124)
(122)
(121)
(116)
社科(116)
中国(114)
(114)
(114)
阶段(114)
阶段性(113)
(108)
期刊
中国(715)
(433)
(433)
劳动(433)
(416)
经济(416)
研究(354)
国际(244)
学报(186)
(167)
大学(162)
(155)
金融(155)
学学(146)
(145)
管理(144)
图书(112)
科学(111)
教育(104)
(101)
(97)
书馆(92)
图书馆(92)
(89)
经贸(84)
(82)
税务(80)
财经(79)
(77)
(75)
共检索到2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曹金岗  沈鸿伟  
案情简介■2010年4月1日,王某进入某服装公司从事检验员工作,双方口头约定月工资为1500元,每月20日发放当月工资,该服装公司一直没有与王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1年12月31日,王某以公司未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未办理社会保险为由提出辞职。2012年3月10日,王某申请劳动争议仲裁,请求:1、某服装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二倍工资差额16500元;2、某服装公司为其办理2010年4月至2011年12月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3、某服装公司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3000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追林  芦叶菲  
古语云"有理走遍天下",但这一至理名言在运用仲裁诉讼等法律手段解决民事纠纷时,往往又受到法律规则本身的限制,出现"合理不合法"、"有泪肚里流"的结果。"时效"问题便是其一,必须予以特别关注。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圣翠  
仲裁协议效力要件规则应当适当。我国仲裁法制体系中关于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的能力、客体可仲裁性及仲裁协议应具备的必要内容方面的效力要件规则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完善《仲裁法》中相关条文的方式予以解决。此外,我国关于仲裁协议形式要件、必须符合强制性法律及意思表示应当真实方面的法律规则也有一定的缺陷,因而同样有必要在修订《仲裁法》时予以弥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雍丽萍  刘岳庆  金星  
案情简介牟某于2002年5月17日到天安公司工作。天安公司一直未与牟某签订劳动合同。2010年7月1日,牟某提出辞职。2010年7月13日,牟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天安公司支付二倍工资。仲裁委以其仲裁请求已超过仲裁时效为由不予受理。牟某不服遂诉至法院。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鑫超  
劳动争议仲裁时效的法理基础是权利人对义务人的请求权。劳动争议仲裁时效(以下简称仲裁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仲裁实践中,关于二倍工资和带薪年休假争议仲裁时效存在争议,本文就此来谈谈个人的观点。第一,二倍工资仲裁时效怎样起算。仲裁时效的起算直接影响到双方当事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于欣翠  栾居沪  
案情简介王某等22人自1982年从事农村电工工作,1982年至1988年由所在村管理并向其发放工资;1989年至2001年归当地乡电站管理,其待遇是通过电价加价形式向农民平摊。2001年2月,当地农村电网改造完成,王某等22人不再从事农村电工工作。2013年9月,王某等22人到当地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确认王某等人与某供电公司自1986年至2013年存在劳动关系,并要求某供电公司支付其2001年2月至2013年的工资,缴纳社会保险费。经查,王某等人的仲裁申请已明显超过1年的仲裁时效,仲裁委遂作出《不予受理通知书》。王某等人不服,认为仲裁委侵犯了其应当享有的仲裁请求权,要求仲裁委立案审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崔兆军  
在劳动争议司法实践中,劳动仲裁时效往往是当事人争议的一个焦点问题,对于仲裁时效法律适用的准确把握,不仅涉及到仲裁与诉讼的有效衔接,更决定了案件的审理方向和处理结果。仲裁时效作为一种抗辩事由,在一方当事人(主要是用人单位)提出的情况下,无论是仲裁机构还是人民法院均应当审查仲裁时效期间是否超过法律规定,此无争议。但对于当事人未提出仲裁时效抗辩的情况下,应否主动审查仲裁时效期间,仲裁机构与人民法院掌握标准并不统一,造成司法实践中比较混乱,有必要加以解决。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杰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王杰  
司法实践中,受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审判理念的偏差等因素影响,裁判者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二倍工资"的性质理解不一,导致对"二倍工资"时效起算的裁判不统一。本文经过对12个省(市)辖区法院该类型判决的随机抽选和比较,选出典型案件,分析"同案不同判"的法律逻辑和认识偏差,认为应当采取"报酬转化说"和"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权利说",最大限度保护劳动者利益,以契合我国劳动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国情和客观社会现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