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4)
2023(5656)
2022(4631)
2021(4082)
2020(3297)
2019(7478)
2018(7428)
2017(14390)
2016(7674)
2015(8696)
2014(8842)
2013(9018)
2012(8893)
2011(8432)
2010(8700)
2009(8331)
2008(8156)
2007(7455)
2006(7045)
2005(6704)
作者
(24416)
(20697)
(20641)
(19634)
(13647)
(9751)
(9308)
(7978)
(7855)
(7458)
(7445)
(7029)
(6796)
(6793)
(6618)
(6482)
(6068)
(6010)
(5969)
(5552)
(5454)
(5034)
(4883)
(4838)
(4719)
(4632)
(4491)
(4338)
(4187)
(4163)
学科
(61579)
经济(61531)
管理(19897)
方法(19488)
数学(16507)
数学方法(16358)
(15941)
地方(15593)
(13277)
企业(13277)
(12532)
地方经济(12032)
中国(11666)
业经(10120)
(8601)
理论(7565)
(7526)
(7403)
金融(7402)
经济学(7340)
(7096)
(6901)
环境(6492)
(6404)
贸易(6401)
(6022)
银行(6006)
(5989)
(5956)
(5932)
机构
大学(131271)
学院(128012)
(66261)
经济(65126)
研究(50001)
管理(44565)
理学(37966)
理学院(37504)
管理学(36836)
管理学院(36591)
中国(36512)
(28421)
科学(28117)
(27370)
(26051)
研究所(23476)
经济学(23032)
财经(22697)
中心(20643)
(20458)
经济学院(20319)
(19595)
(18333)
北京(17867)
(17583)
(16854)
财经大学(16781)
师范(16707)
业大(16300)
(15207)
基金
项目(77216)
科学(60488)
基金(56774)
研究(55737)
(49598)
国家(49224)
科学基金(41179)
社会(38241)
社会科(36243)
社会科学(36235)
基金项目(28581)
(28529)
教育(25006)
资助(24763)
自然(24486)
(23937)
自然科(23918)
自然科学(23912)
自然科学基金(23482)
编号(20554)
成果(18032)
(17689)
(17626)
重点(17567)
国家社会(16617)
教育部(15401)
(15151)
课题(15096)
经济(15014)
(14978)
期刊
(81223)
经济(81223)
研究(45200)
中国(24284)
(20876)
学报(19797)
管理(18618)
科学(18067)
(16485)
大学(15395)
学学(14734)
经济研究(14542)
财经(12875)
(11900)
金融(11900)
(11348)
农业(10886)
技术(10673)
问题(10412)
教育(10410)
业经(9483)
技术经济(8223)
统计(8213)
(7930)
世界(7916)
国际(7039)
(6824)
经济问题(6545)
经济学(6418)
决策(6381)
共检索到2049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甘春华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从微观出发研究宏观经济,认为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来自于经济体系之外的真实冲击,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与传统凯恩斯主义波动理论观点迥异,从而对后者在宏观经济研究中的统治地位提出了挑战,并为经济研究开拓了新的思路。比较了两种理论在经济波动的原因、性质、传播机制、研究方法、模型以及政策含义等方面的差异,并评价了两种理论各自的优劣之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瞿强  
目前主流经济理论对经济波动的解释看似对立,但都是注重短期总量分析,忽视了长期生产结构对经济的影响;奥地利周期理论,立足资本异质特征,强调资源的跨期配置,对经济周期的结构性特征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本文首先简要批判主流经济周期理论,然后在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周期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结构性经济周期模型,这一模型能更好地分析货币—信用因素对宏观经济的扰动作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任寿根  
当前 ,世界经济面临衰退的威胁 ,科学解释经济波动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RBC理论或方法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界解释经济波动最具前沿的一种理论或方法 ,也是宏观经济分析的方向。但存在明显缺陷。本文在修正RBC模型的基础上 ,首次建立模仿行为理论模型重新解释经济波动 ,并就中国政府在防止和治理经济波动的作用进行了独特的解释 ,认为政府所起的作用是示范人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祝青  
本文从地方政府行为角度着手分析地方政府行为影响资本深化和经济增长的微观传导机制,并解释中国改革以来资本深化的原因及其过程中的投资效率变化,通过一个包含地方政府行为,资本深化和金融发展的动态框架分析了这种资本深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地方政府通过进入管制和信贷干预影响了资本深化路径,进而影响了投资储蓄转化机制,最终影响了经济波动,以及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宏观调控和财政改革的影响亦能在本文框架内得到较好的解释。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涛  
本文从分析货币与信贷在解释经济波动的差异入手,结合中国政府主导经济的特点,建立了一个中央与地方政府目标冲突的信贷模型,分析中国的经济波动。中国的经济波动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缺乏“信贷约束”的地方政府提供过度的总量供给与承担宏观调控和银行风险的中央政府存在需求压缩之间的矛盾。增长与调控从时间上讲是相互分离的两个过程,低利率与负利率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客观上起到了缓解信贷偿还压力和减少宏观经济风险的目的。上述结论得到经验研究的有力支持,经济增长和信贷增长尽管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但经济系统出现偏离时,以行政命令为主的GDP调整较信贷规模调整有更高的显著性。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与新古典范式结合了起来,具有二重性。这种性质为后来的学者对该理论作出不同的解读预留了空间。对刘易斯理论的新古典解释有两种,但都没有超越刘易斯的分析,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重大的退步,在运用该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时存在理论局限性。另外,有学者对刘易斯理论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解释,从四个方面拓展了刘易斯的理论,构建了政治经济学的刘易斯拐点理论。最后,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拓展后的刘易斯模型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了分析。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刘易斯二元经济理论将古典经济学的观点与新古典范式结合了起来,具有二重性。这种性质为后来的学者对该理论作出不同的解读预留了空间。对刘易斯理论的新古典解释有两种,但都没有超越刘易斯的分析,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存在重大的退步,在运用该理论来分析中国经济时存在理论局限性。另外,有学者对刘易斯理论进行了政治经济学的解释,从四个方面拓展了刘易斯的理论,构建了政治经济学的刘易斯拐点理论。最后,本文运用政治经济学拓展后的刘易斯模型对中国经济转型进行了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吴贾  徐舒  袁景安  
本文通过研究随机折现因子(SDF)与经济周期以及经济波动的关系,旨在探索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内在联系。我们构建了一个开放经济定价模型(OEAP model),将汇率、通货膨胀率、国内消费以及市场收益率纳入统一的框架内,探讨SDF对经济周期及经济波动的解释能力。基于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在开放经济的模型假设下SDF具有显著的反周期特点并且SDF的波动性方差可以作为衡量经济波动一个很好的指标。另外,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相对于封闭经济假设下的Epstein-Zin模型,OEAP模型对消费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这说明OEAP模型对SDF具有更准确的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亮  门可佩  
随机波动率模型与条件异方差模型是研究金融市场波动率的主要模型,它们都可看做随机微分方程的离散形式。本文通过拟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的统计数据,发现二者拟合结果相似,但条件异方差模型往往同双线性模型混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曹永福  
本文对金融危机前后(2006~2009年)中美两国经济指标的波动性和协动性进行系统比较,发现两国的宏观经济波动特征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有些属于金融危机期间的非常规现象,有些与中国特殊的调控措施、经济发展模式有关。就上述差异的理解对于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庆旺  贾俊雪  
本文利用产出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度量了宏观经济、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并简要分析了1978~2002年间我国宏观经济、投资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波动特点,然后利用脉冲响应函数、线性回归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经济波动对于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的动态反应,投资波动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力度和三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表明,(1)1978~2002年间我国的产出缺口、投资缺口和全要素生产率缺口都出现了波动水平正负交替的古典周期情形,其中投资缺口波动更为剧烈且变化步调相对超前;(2)投资波动冲击和全要素生产率波动冲击对于解释我国宏观经济波动成因都非常重要,其中全要素生产...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马卫红  
公民社会与治理理论是学界解释中国城市社会转型的两种主流理论视角。公民社会和治理理论在西方的学术传统中各有所指,二者虽相互交叉、密切相连,但仍旧有各自清晰的学术脉络和使用语境。文章运用内容分析法对相关理论解释性文献的分析表明,国内学者在不同的语境下使用两种理论,并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有别于西方传统理解的再阐释。
[期刊] 征信  [作者] 叶泽樱  耿得科  
征信是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论层面,基于安全边界说推理,征信影响经济波动有其基本逻辑。事实层面,国际征信机构建立的事实,说明了征信对抑制经济下行的重要作用;但参照美国房地美的信贷及评分数据,则论证了征信未能抑制甚至助推经济上行泡沫。征信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取决于信贷机构对征信的运用,充分借助征信手段加强经济调控,有助于减小经济波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肖灼基  
研究社会主义经济波动问题,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早在本世纪五十年代,波兰经济学家卡宾斯基、切林斯基、奥斯卡·兰格,捷克经济学家戈德曼,苏联经济学家诺特金等人,已经注意到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波动,并对波动的成因、周期、特点等问题作了一定的探索。在此同时,西方学者对社会主义经济波动问题也作了一定的研究,取得了若干进展。我国开展社会主义经济波动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进展较快。这一方面是经济发展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料。杜辉博士就是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诗一  
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两位数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进行分解,发现能源强度降低或者能源生产率的提高,是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波动性下降的主要且直接的决定因素,能源结构和工业结构调整也有利于碳排放强度降低。本文从工业减排历史进程的视角对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效应进行了解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