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4)
2023(5834)
2022(4820)
2021(4581)
2020(3622)
2019(8163)
2018(7928)
2017(14478)
2016(7985)
2015(9001)
2014(9486)
2013(9063)
2012(8393)
2011(7830)
2010(7954)
2009(7354)
2008(7559)
2007(7041)
2006(6324)
2005(5944)
作者
(23529)
(19577)
(19536)
(18684)
(12536)
(9403)
(9039)
(7515)
(7468)
(6973)
(6678)
(6659)
(6361)
(6219)
(6111)
(6090)
(5781)
(5713)
(5655)
(5654)
(5155)
(4729)
(4714)
(4704)
(4380)
(4376)
(4365)
(4280)
(4039)
(3868)
学科
(37883)
经济(37850)
管理(22606)
(19600)
(17283)
企业(17283)
方法(13115)
(12349)
地方(10680)
理论(10019)
数学(9871)
中国(9762)
数学方法(9726)
(8919)
业经(8169)
(8064)
地方经济(7000)
(6500)
教育(6345)
(6216)
(6216)
金融(6214)
(6033)
财务(6021)
财务管理(6002)
农业(5850)
(5751)
银行(5739)
企业财务(5716)
(5464)
机构
大学(121704)
学院(121581)
(46588)
经济(45404)
管理(42089)
研究(39692)
理学(35363)
理学院(34873)
管理学(34180)
管理学院(33948)
中国(30755)
(25939)
科学(24927)
(23542)
(20062)
(19793)
(19024)
师范(18846)
财经(18488)
研究所(18006)
中心(17916)
(16590)
北京(16425)
(16367)
经济学(15745)
(15625)
师范大学(15146)
业大(14630)
(14436)
经济学院(13941)
基金
项目(74146)
科学(58224)
研究(57151)
基金(51959)
(44646)
国家(44247)
科学基金(37749)
社会(35754)
社会科(33595)
社会科学(33590)
(29721)
教育(27660)
基金项目(26965)
(24790)
编号(24746)
自然(22825)
自然科(22219)
自然科学(22214)
自然科学基金(21801)
成果(21340)
资助(20908)
课题(17715)
重点(17478)
(16542)
(15924)
(15199)
项目编号(14831)
(14774)
(14735)
国家社会(14626)
期刊
(57380)
经济(57380)
研究(37801)
中国(25010)
教育(20026)
(19858)
学报(18385)
科学(16372)
管理(15821)
(13863)
大学(13804)
学学(12527)
技术(11441)
(10792)
金融(10792)
财经(9903)
农业(9189)
经济研究(8808)
业经(8667)
(8621)
图书(8466)
问题(7030)
书馆(6174)
图书馆(6174)
(6080)
职业(6015)
(5700)
论坛(5700)
商业(5681)
资源(5677)
共检索到1865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靳永茂  王维平  
《资本论》第三卷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时,用较大篇幅论述了虚拟资本理论,全面系统地阐释并揭示了虚拟资本的生成发展、表现形态、作用机制及运作规律。当前,周期性金融危机不时发生的世界背景及实体经济逐步衰退的全球趋势,背后都有虚拟资本作用的影子。基于解释学视域并运用解释学方法对《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进行剖释,能够为经典文本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其主要体现为:时代发问与文本反馈的"问答逻辑"开启对虚拟资本理论解释学视域剖释的进程;《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所揭示的科学真理为理论解释的持续在场奠定基础;"前见"理解结构的历史性存在构筑虚拟资本理论阐释的视域;"间距"的客观作用提供虚拟资本理论理解有效性的条件;解释的循环性启发虚拟资本理论时代化理解的价值旨归。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维平  王海龙  
《资本论》是马克思最为成熟的代表作之一,而解释学为《资本论》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一般解释学"无视《资本论》研究的"解释学处境",呈现出绝对主义倾向。在"哲学解释学"视角下,"语言""间距""视域""解释学循环"和"经验"等成为《资本论》研究过程得以正常展开的基本条件。只有立足于社会实践,通过解释学方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的结合,利于避免《资本论》的"哲学解释学"陷入主观主义困境,从而挖掘和发现《资本论》的不朽价值,推进中国特色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马克思经济哲学研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鸣  
在最近十年的现实经济生活中,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的相互作用和波动,引起了中国非主流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和积极的研究。从经济哲学的视角来看,这些非主流经济学家的研究蕴含着中国古代先哲们"道"哲学的隐喻,正朝着"道"哲学所持的价值观与方法论的方向发展变化。中国的学者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感悟到现代经济学的"根"与中国古代"道"的哲学关联,而本文试用中国古代"道"的哲学对作者近年提出的"资本三要素"及其构成作一个新的探索,提出了当代"资本分界"问题,并用"资本‘阴阳’结构模型"和"资本太极图"对当代实体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结构及其资本循环作了探索性阐释。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徐静  
虚拟社会微观管理是指从虚拟社会构成单元即虚拟社会主体特质把握出发,以虚拟社会自组织特性的分析为基点,转换研究路向,构建起融战略规划、秩序体系、管理模型、网络文化"四位一体"的虚拟社会微观管理模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当前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这样则需厘清学术界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础的纷争,应回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分配关系论述的文本性理解上来。可以说,《资本论》的逻辑从研究对象包含了分配关系,收入分配研究服从于剩余价值研究的主线,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从各种具体收入形式的现象形态入手,而最终抽象出现象形式背后的实质性规定并确定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全景式逻辑扩展的理论解析,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朝明  王彦西  
当前深入推进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要以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为指导。这样则需厘清学术界对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基础的纷争,应回到马克思《资本论》中对分配关系论述的文本性理解上来。可以说,《资本论》的逻辑从研究对象包含了分配关系,收入分配研究服从于剩余价值研究的主线,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是从各种具体收入形式的现象形态入手,而最终抽象出现象形式背后的实质性规定并确定其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依据《资本论》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全景式逻辑扩展的理论解析,可以归纳出马克思的分配理论是以劳动价值论为逻辑起点,劳动力商品理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论为理论支点的。因此,价值创造提供了分配的对象,价值分配由生产要素所有权决定,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岳喜  李洪星  
由于传统的知识化教学长期以来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师生关系亦表现为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两元对立,无法促成教学中师生在精神生活中的"相遇"。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我与你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的主体间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根本转变与超越。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在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中,教师的实践智慧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概念。哲学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后期有一个重大的转向,即从单纯作为本体论哲学的解释学到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的转向,旨在重新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概念,实践智慧于是成为后期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本文首先区分了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以及技术性知识;其次,以其为基础,阐释了反思性实践和操作性实践的区别;再次,指出教师的自我理解是其实践智慧生成中的必要条件,并反思了以自我理解为基础的教师"实践智慧"的局限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靳玉乐  
课程实施是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传统解释学认为。课程实施是试图恢复和符合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图的过程;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课程实施是师生和课程设计者的视界融合过程,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和课程意义的创造与生成过程,是师生精神相遇、经验共享的过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陆  张华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林承园  
随着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的兴起,空间一词成为当今学术研究的热点,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中就蕴含着空间思想的精髓,正是这些在马克思元理论中的空间思想不仅启发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者开创了新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而且也为解决当今世界出现的不平衡危机提供了思路。《资本论》是马克思生前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其中蕴含了非常丰富的空间思想。《资本论》中的空间要素理论包括生产领域的空间要素、流通领域的空间要素、影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的空间要素。《资本论》的空间理论有三条原理,包括时空转化原理、不平衡空间发展原理和商品交换的空间流通原理。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弢   宋农村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阐述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理论至今仍未过时并愈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虚拟资本的迅速膨胀,不断造成泡沫经济、过度投机等等,特别是近年来许多世界性的大银行和金融机构卷入了国际性的投机活动,造成国际货币体系不稳,对各国经济正产生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影响,此次亚洲金融危机再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从本质上认识虚拟资本的新发展及对经济发生的影响,对我国制定政策,控制经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冯雪莲  
文章首先研究了人力资本股权激励的理论基础,指出目前状态下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在产权性质上的本质区别;阐释了虚拟动态股权激励的理论内涵,揭示它"虚拟"股权的特点和"动态"参与剩余收益分配的实质,探讨了虚拟动态股权的激励效应;通过案例分析,设计了虚拟动态股权激励的一般框架,为在保持控制权前提下实施长期激励的企业实践提供路径指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陈征  
我今年已八十八岁了,虽然也做过一些行政工作,但一辈子主要是当教师。围绕着《资本论》,学习、研究、讲授、传播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直至运用、创新和发展。我的一系列的学术活动大都是围绕着《资本论》转,可算是同《资本论》结了一辈子不解之缘。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择其要者,聊志鸿泥。我祖籍江苏省泰县,祖父是秀才,父亲是中医。四岁读书,白天上小学,晚上读古书,到十岁时就读完了四书、诗经、左传、楚辞、古文观止等儒家经典。进中学后不久,因日寇入侵,学校停办,辍学在家。其间还做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保忠  何炼成  李忠民  
由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范式极为不同,导致了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基于这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研究的巨大反差。基于两种视域对资本问题的融通性研究,目的不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化",也不在于将现代西方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化",而在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资本问题的实践出发,如何运用现有理论更好地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殊背景下资本问题的规律性及发展趋势。当今中国,如果学术界将两种视域下对资本问题的研究完全隔裂,是不能反映中国资本实践问题的真实情况。在两种研究范式不发生质的变革的情形下,对研究的具体方法和思路进行创新融通,将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