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4)
- 2023(6981)
- 2022(5746)
- 2021(5419)
- 2020(4180)
- 2019(8885)
- 2018(8845)
- 2017(15457)
- 2016(8529)
- 2015(9189)
- 2014(8604)
- 2013(7880)
- 2012(6893)
- 2011(6329)
- 2010(6324)
- 2009(5889)
- 2008(5310)
- 2007(4529)
- 2006(3975)
- 2005(3586)
- 学科
- 济(30791)
- 经济(30765)
- 管理(18590)
- 业(14114)
- 企(11220)
- 企业(11220)
- 地方(10480)
- 学(10016)
- 中国(8888)
- 方法(8661)
- 农(8164)
- 理论(7151)
- 数学(7069)
- 业经(7020)
- 数学方法(6928)
- 地方经济(6735)
- 教学(6298)
- 教育(6101)
- 农业(5619)
- 环境(5423)
- 财(5182)
- 和(5044)
- 贸(4603)
- 贸易(4598)
- 融(4408)
- 金融(4407)
- 制(4402)
- 易(4381)
- 发(4363)
- 经济学(4276)
- 机构
- 学院(107169)
- 大学(104541)
- 济(37101)
- 研究(36417)
- 经济(36076)
- 管理(35308)
- 理学(30092)
- 理学院(29645)
- 管理学(28923)
- 管理学院(28706)
- 中国(25607)
- 科学(23644)
- 京(21730)
- 范(20367)
- 师范(20191)
- 所(17531)
- 江(17071)
- 中心(16991)
- 财(16373)
- 师范大学(16188)
- 研究所(16088)
- 技术(14928)
- 农(14645)
- 教育(14409)
- 州(14230)
- 院(13628)
- 业大(13566)
- 北京(13472)
- 职业(13198)
- 财经(12974)
- 基金
- 项目(73606)
- 研究(59104)
- 科学(58068)
- 基金(49705)
- 家(42925)
- 国家(42534)
- 科学基金(36190)
- 社会(35677)
- 社会科(33669)
- 社会科学(33666)
- 省(31182)
- 教育(29888)
- 编号(26546)
- 划(26226)
- 基金项目(25424)
- 成果(22237)
- 自然(21276)
- 自然科(20730)
- 自然科学(20725)
- 自然科学基金(20289)
- 课题(19578)
- 资助(18906)
- 重点(17851)
- 发(17726)
- 年(17458)
- 创(15905)
- 项目编号(15887)
- 部(15413)
- 规划(15323)
- 创新(14805)
共检索到1600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在我国当前的教师教育中,教师的实践智慧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实践智慧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概念。哲学解释学大师伽达默尔后期有一个重大的转向,即从单纯作为本体论哲学的解释学到作为实践哲学的解释学的转向,旨在重新恢复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智慧"的概念,实践智慧于是成为后期哲学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本文首先区分了实践智慧与实践知识以及技术性知识;其次,以其为基础,阐释了反思性实践和操作性实践的区别;再次,指出教师的自我理解是其实践智慧生成中的必要条件,并反思了以自我理解为基础的教师"实践智慧"的局限性。
关键词:
实践智慧 反思性实践 自我理解 参与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光陆 张华
具有传统认识论思维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不具有可对话性,结果造成课堂师生交流的IRE模式。若从解释学的视域看,学生的"异向交往话语"则具有可对话性。解释学视域下的对话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追求共同的可通约的"基础",而在于理解,具有问题优先性、持续循环性、游戏性等特征,其价值在于追求教育的创新性、提升师生的精神自由以及促进教师教学实践理念的不断变化。
关键词:
异向交往话语 对话教学 理解 解释学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洪修 刘笑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数字技术发展推动了教科书呈现方式的变革,也重构了教科书的理解图景。哲学解释学是一门揭示精神活动中“理解”问题的哲学。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审视数字教科书理解的潜在风险,能够为数字教科书的科学建构提供理论支持。当前数字教科书在知识选择、内容组织以及学生使用等方面受数字技术影响颇深,学生对数字教科书的理解存在被异化的风险。因而,基于理解取向的数字教科书研究需要以理解主体为本位,明确数字教科书知识选择标准;以教育逻辑为组织依循,把握数字教科书理解的整体性;以对话为基本方式,促进数字教科书的教学方式变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岳喜 李洪星
由于传统的知识化教学长期以来受"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师生关系亦表现为一种教师主体和学生客体的两元对立,无法促成教学中师生在精神生活中的"相遇"。在哲学解释学视域中,师生关系则转变为一种在平等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我与你之间,主体与主体之间相互对话的主体间关系,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师生关系观念的根本转变与超越。
关键词:
教学 平等对话 哲学解释学 师生关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增田 靳玉乐
课程实施是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途径。传统解释学认为。课程实施是试图恢复和符合课程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图的过程;而哲学解释学则认为,课程实施是师生和课程设计者的视界融合过程,是师生与文本的对话和课程意义的创造与生成过程,是师生精神相遇、经验共享的过程。
关键词:
解释学 视域 课程实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靳永茂 王维平
《资本论》第三卷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时,用较大篇幅论述了虚拟资本理论,全面系统地阐释并揭示了虚拟资本的生成发展、表现形态、作用机制及运作规律。当前,周期性金融危机不时发生的世界背景及实体经济逐步衰退的全球趋势,背后都有虚拟资本作用的影子。基于解释学视域并运用解释学方法对《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进行剖释,能够为经典文本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其主要体现为:时代发问与文本反馈的"问答逻辑"开启对虚拟资本理论解释学视域剖释的进程;《资本论》虚拟资本理论所揭示的科学真理为理论解释的持续在场奠定基础;"前见"理解结构的历史性存在构筑虚拟资本理论阐释的视域;"间距"的客观作用提供虚拟资本理论理解有效性的条件;解释的循环性启发虚拟资本理论时代化理解的价值旨归。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建峰
运用文献资料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大数据时代智慧教育的内涵与培养理念入手,剖析了智慧教育对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对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与建设的路径进行探索。研究发现,智慧教育带来教育资源融合与管理的"俯视";智慧教育促进"自适应"教育的大范围推行;智慧教育带来"产、学、研"的深化合作与发展。基于智慧教育理念,高校教育管理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第一,将智慧教育理念融于高校"产、学、研"融合之中;第二,建构智慧课程学习管理平台,促进学习者学习效果的提高;第三,以智慧方式促进学习者"自适应"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智慧教育 高校 教育管理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陈明阳 阳亚平 陈明 陈展虹
智慧教育概念的提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为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文章在界定智慧教育与混合式学习空间核心概念的基础上构建了混合式学习空间模型,阐述了其关键技术,试图在智慧教育理念引领下构建一种将方法、技术、资源融为一体的混合式学习空间,并利用其在大数据教学分析、空间联动、课程教学改革、党建与思政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有效促进了广播电视大学系统远程教育改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吴琼 姚伟
哲学解释学有关"理解"的理论阐释对我们反思当前教师评价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从"理解"视角分析当前我国教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评价的管理和控制倾向严重,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评价过程中缺少真实的对话和交流,评价结果缺少全面的反馈和解释。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评价应彰显"理解"的意蕴,评价目标应定位于在"理解"中促进教师发展,评价标准应是评价双方达成的"理解"共识,评价过程应是主体间的对话,评价结果应是一种"理解"性阐释。
关键词:
“理解” 哲学解释学 教师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晓娜
理解性学习作为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的概念重建,彰显的是积极的、更高参与度的、深思性的学习图景。若要提出实践性规则,需从理解性学习的前提性确立、本体性解读出发,探究理解性学习实现的条件。理解性学习确立的前提包括:理解性学习不仅是作为认知过程的手段和结果,也是作为学习意义实现的建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生命发展的筹划过程。理解性学习的本体性假设是:理解性学习是认知、感情和行为发展的统一,是误解和确解的对立统一,是学习意义的生成,其目的在于学生生命可能性的实现,其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寻。从实践的角度来看,理解性学习得以实现的条件包括:学生的"前理解"是学习得以可能的前提条件,"间距化"(distancia...
关键词:
理解性学习 实践策略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友坤
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智慧本质上是一种缄默知识。缄默知识具有文化性、层次性、不可言传性、非逻辑性、非公共性和情境性等特征,实现缄默知识的显性化成为新入职教师实践智慧习得的关键。通过有效实施师徒制,切实提高新教师入职培训的实效性,转识为智,优化校内文化,建立实践共同体,可帮助新入职教师共享共创实践智慧,实现专业发展。
关键词:
缄默知识 新入职教师 实践智慧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祝成林 张宝臣
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是支配教师教学思想和行为的教学素养,渗透了教师课堂教学机智与技术应用技巧。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实践智慧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学校和企业可以从中获益。高职院校教师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课堂实践、下企业锻炼、参加校内教师发展中心培训等途径生成教学实践智慧。
关键词:
高职教师 教学实践智慧 生成路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勇 郑三元
本文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阐述了教师与课程的关系问题。理解是解释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是一种意义的创造与生成的过程。教师持有成见是理解课程的前提 ;理解是教师与课程设计者看“视界融合”的过程 ;而对话是双方实现“视界融合”的途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林祖宏
教师实践智慧是指主体在特定的教学实践中表现出的迅速、灵活、正确实践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下对教师实践智慧的研究存在一些误区:一是将教师的实践智慧绑架在实践层面,二是认为实践智慧是缄默的、难以言说的存在,三是实践智慧是依赖于人的直觉的、动态的、个性化的存在。本文提出教师实践智慧建构的路径是:学哲学,增长智慧;多读书,厚积底蕴;勤反思,磨砺思维;善写作,成全智慧。
关键词:
教师 实践智慧 内涵的澄明 建构的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邓友超 李小红
教师实践智慧的三个要义及各自的实现途径为 :一是教师对教育合理性的追求。从教育主体看 ,它要求教师在经验和公共教育理论之间有意识地建构合理的个人教育理论 ;从教育过程看 ,它要求教师把课程文本当作师生进行理解的“引子”,在师生已有前理解的基础上建构共有知识 ,发展共享理解 ;从教育评价看 ,它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终结性评价。二是教师对当下教育情景的感知、辨别与顿悟。这要求教师首先要打破对教育常规的过分依赖 ;其次要树立在教育情景中反思的意识 ;再次要确立更具弹性的新教育常规。三是教师对教育道德品性的彰显。在目的维度方面 ,教师要消解认知主义 ,注重学生德、智、体和知、情、行的共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