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96)
2023(12831)
2022(10932)
2021(10776)
2020(8780)
2019(20783)
2018(20957)
2017(39200)
2016(22277)
2015(25384)
2014(25720)
2013(24635)
2012(22636)
2011(20548)
2010(20831)
2009(18514)
2008(18050)
2007(15797)
2006(13975)
2005(12254)
作者
(62051)
(51216)
(50885)
(48760)
(32905)
(24443)
(23262)
(20195)
(19766)
(18449)
(17756)
(17242)
(16255)
(16181)
(15914)
(15784)
(15578)
(15212)
(14678)
(14653)
(12968)
(12885)
(12365)
(11963)
(11631)
(11582)
(11453)
(11408)
(10318)
(10194)
学科
(76251)
经济(76155)
管理(56101)
(52207)
(43559)
企业(43559)
方法(34562)
数学(29102)
数学方法(28677)
中国(25288)
教育(23220)
(23117)
(21100)
理论(18841)
(18489)
业经(17508)
地方(15362)
农业(14100)
(13643)
(13525)
技术(13497)
(13275)
贸易(13268)
(12846)
教学(12182)
环境(11925)
(11610)
银行(11564)
(11453)
财务(11384)
机构
大学(310274)
学院(304205)
管理(115313)
(107343)
经济(104549)
研究(104016)
理学(99848)
理学院(98607)
管理学(96672)
管理学院(96117)
中国(71607)
(68089)
科学(66469)
(52807)
(51334)
师范(50935)
(49563)
研究所(48548)
(47303)
中心(45922)
(45385)
业大(44858)
北京(43795)
师范大学(41680)
教育(40617)
财经(39975)
(37443)
农业(37175)
(36880)
技术(36698)
基金
项目(206949)
科学(162277)
研究(157512)
基金(145449)
(126455)
国家(125272)
科学基金(105903)
社会(93935)
社会科(88454)
社会科学(88428)
(81909)
教育(78678)
基金项目(77207)
(71308)
自然(68512)
编号(67605)
自然科(66874)
自然科学(66857)
自然科学基金(65632)
资助(59420)
成果(58119)
课题(48755)
重点(47424)
(46481)
(44572)
(43165)
项目编号(41476)
教育部(40053)
创新(39932)
(39823)
期刊
(117098)
经济(117098)
研究(95056)
教育(65923)
中国(63983)
学报(49093)
科学(44728)
(42812)
管理(40725)
大学(37408)
(35966)
学学(33455)
农业(30577)
技术(29541)
(22218)
金融(22218)
图书(19668)
业经(18813)
财经(18587)
经济研究(17607)
职业(16395)
(16064)
(15693)
理论(14745)
问题(14696)
科技(14647)
(14377)
(14113)
论坛(14113)
实践(13735)
共检索到4464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姚秀颖  
本文分析了目前教育研究的两种主要的方法论范式———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详细介绍了解释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并讨论了其对教育研究,尤其是对质化研究的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姗泽  
人类学关于人类文化的研究结论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人类学对文化价值立场的坚守提供教育研究新的审视角度;人类学对文化的研究结论提示人的教育的独特性;人类学的文化视角帮助教育研究者看到当前中国教育核心问题的解决途径。人类学研究坚持的独特的田野考察法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教育研究要深入人的发展的立体及细微层面;教育研究要深入教育实际,尽力展示最真实而鲜活的教育现实;自下而上的理论框架构建形式有利于发展中国教育学的本土理论。人类学的他者言说系统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启示为:他者的眼光有利于对教育公平的研究与实践;在教育研究中要观照体系内部生命体内在的需求;在教育研究中要站在第三方审视教育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杰远  
人类学范式逐渐成为教育研究中的重要选择,在方法论意义上与书斋—宏大理论范式形成对比。在内涵特征上,人类学范式以"他者眼光"与"推他及己"为核心,从"田野"出发衍生出作为方法的多种形态。但面对教育研究的复杂性与发展性,人类学范式显露出一定局限,应从几个方面加以改进:人类学范式的宏观修正;传统"田野"反思及其"方位感"与"历史感"重构;田野工作中"专业"与"非专业"的意义整合;发展"关系个案研究"与微观分析;追求"大实证主义"范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云  
人口人类学(Demographic Anthropology)是人类学和人口学交叉学科的研究。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对人口学研究的贡献是最近的几十年才被人口学界所认识到的。人类学家人口研究的特点是定量分析相对少,定性分析、描述性的研究比较多。注重文化对人口变化的作用,也探讨人口的变动对婚姻、家庭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影响。文化与计划生育也是人口人类学家研究的一个重点。人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对在中国深入进行人口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艾诗根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教育人类学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学习人类学的理念,并将其确定为教育人类学研究的重要议题。在美国,学习人类学的理念发端于文化传递理论,其理念在教育人类学领域中确立后出现了研究文化习得的转向,此后在情境学习理论和学习的社会理论推动下,迈向了实践本位学习的研究,成为西方学习理论的主流话语。学习人类学的研究为教育人类学研究学习问题提供了人类学经验,拓展了当代教育学科的文化和学习观念,充实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巴战龙  
"何谓教育人类学"是一个令包括人类学和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科学从业者困惑不已的问题。传统上,教育人类学的界说范式是"归属+对象+方法",但这一界说范式在知识的更替速度日趋加快、知识生产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显得苍白无力,学科界说范式转换迫在眉睫。回顾与检视改革开放后社会科学重建以来的学科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教育人类学传统界说范式的实质是学术领域的"圈地运动",浸淫其中的学术政治比例和浓度过大。鉴于当前学科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教育人类学界应该主动作为,适时将界说范式从传统范式转换到新的范式,即"论题+主题+策略"的"新教育人类学"上来,重塑这门学科生产新知和洞察生活的能力,走"积累性知识生产"和"标志性作品打造"两轮驱动的发展之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雨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对儿童本质的理解融入到对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去。当代儿童人类学家承认儿童既是"脆弱的",也是"主动的行动者",并致力于在社会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儿童的声音。如何迎接真正的"儿童的世纪",将对儿童与童年的理解融入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爱芹  
在人类学视角中,情境学习理论有其本身的特征和核心要素,实践共同体是知识的载体,学习则是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来实现的,整个学习过程则被理解为文化的吸收与融入,最终实现在共同体中身份的转变。根据这一理论,职业教育应该建构情境,以活动为载体来传授知识,在对时间情境的参与中进行学习,而教师则是能力发展的引导者。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王正阳  
童年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具有恒常性,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关联却经历了遮蔽、凸显、在趋同中显现的历史性演变。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将儿童视为“他者”,借助田野工作方法,实现对儿童的凝视。通过观察、记录与反思,以“深描”的笔触,追求主位与客位的互动与转换,对儿童的文化意义结构和层级系统提出解读。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为研究者与实践者凝视儿童真实的生活样貌并给以生动描述和抽象解读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努力实现对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关联性的转译,搭建不同生命阶段共享的本真性,从而探究以主流价值观实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给以积极引导的可能性与路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聂永成  
世纪之交的教育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即问题意识。解释学语境下的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领会并使之成形的投射活动,问题就是揭示事物的意义,提问就是给问题预设某种开放性和某些边界限定,这就要求研究者以一种"前理解框架"对问题进行理解和解释。问题的首要性体现在对研究范式的依赖。真问题是教育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或实践中凸显出来的本土的现实的教育问题。教育研究面临的困境要求我们重新审视"问题"及其研究范式,超越传统的研究边界,在对话中构建理想的"间"性,实现范式转向。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廷哲  孙培东  
与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相比,国外成人教育研究起步较早,领域广泛,范式多样,发展亦相对成熟。经过80多年的积极探索,在诸如成人教育学、自我导向学习、参与问题、观点转换和方案规划等核心主题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本文对此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刻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成人教育研究的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作为  刘人怀  田广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主导研究范式与人类学研究范式的比较,来探索中国本土营销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当前营销研究所采用的主导研究范式是实证研究范式,基于数据调查与分析,试图运用计量模型来揭示营销现象中的变量关系;而人类学研究范式则关注营销现象中的各种"田野",运用定性研究方法,采用多元的思路来阐释其中蕴含的意义。两种方法各有其优点与缺点,但从与中国文化的对接角度来看,至少在本土研究的初期,中国营销学人应借鉴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尤其是人文主义范式,深植在丰富的本土营销实践沃土中去构建稳固的理论基础,由此扎实推进中国本土营销科学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琳  
认为作为人文科学基础的解释学对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的巩固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从解释学角度对实现情报学人文研究范式发展的具体途径进行讨论,包括以人为中心的研究思路、强调历史社会文化情境、学科传统与权威的重要性、整体性方法的凸现以及对实践作用的再认识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蔡铁权  陈丽华  
现代人类学已成为兼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学科。人类学对文化的定义包括了人类在精神和物质领域的一切活动,文化是"习得"的,这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意义和学习的内涵。人类学普遍使用的以参与式观察为特色的田野研究手段,为我们如何真正理解儿童打开了全新的思路。人类学对儿童预先形成的概念与语言关系的研究成果,无疑地为科学教育中概念的形成和"做科学"的研究提供了特有的视角。人类学对儿童认知的认识,为儿童科学学习的研究,为科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开拓了崭新的途径。特别是,人们一直只是关注移植自然科学的观点和研究方法于社会科学,现在,人类学的观点和方法,却为科学教育及其研究领域带入了新的启示。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继焦  
70年以来,费孝通就中国社会陆续提出了"差序格局"理论"多元一体"理论"文化自觉"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三种主要理论全都显得有些过时了,都需要向前推进,以便适合新时代发展的需要。经济社会的全面大转型要求人类学民族学研究者总结中国经验、讲出中国理论。然而,面对理论创新的不足,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界亟需形成新的学术理论或者研究范式,也正在形成从"差序格局"到"社会结构转型",从"多元一体"到和"一国多族",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的转变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