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47)
- 2023(11606)
- 2022(9824)
- 2021(9255)
- 2020(7862)
- 2019(17549)
- 2018(17356)
- 2017(33879)
- 2016(17776)
- 2015(19526)
- 2014(18516)
- 2013(17799)
- 2012(15654)
- 2011(13682)
- 2010(13156)
- 2009(12182)
- 2008(11221)
- 2007(9152)
- 2006(7477)
- 2005(6073)
- 学科
- 济(72489)
- 经济(72424)
- 管理(53606)
- 业(51550)
- 企(44240)
- 企业(44240)
- 方法(42421)
- 数学(38919)
- 数学方法(38491)
- 财(21766)
- 农(17102)
- 中国(15983)
- 务(15637)
- 财务(15598)
- 财务管理(15567)
- 企业财务(14911)
- 业经(14411)
- 贸(12941)
- 贸易(12938)
- 易(12593)
- 农业(11505)
- 制(11494)
- 地方(11409)
- 学(10560)
- 技术(10448)
- 理论(10426)
- 环境(10108)
- 融(9586)
- 金融(9584)
- 和(9569)
- 机构
- 学院(233792)
- 大学(232386)
- 管理(98280)
- 济(98190)
- 经济(96561)
- 理学(87372)
- 理学院(86616)
- 管理学(85099)
- 管理学院(84673)
- 研究(65019)
- 中国(49382)
- 财(46071)
- 京(44527)
- 财经(38546)
- 科学(37181)
- 经(35383)
- 中心(32505)
- 业大(31611)
- 经济学(31492)
- 江(31365)
- 农(29597)
- 财经大学(29274)
- 经济学院(28864)
- 所(28542)
- 范(27855)
- 师范(27567)
- 商学(27106)
- 商学院(26869)
- 北京(26415)
- 经济管理(26074)
- 基金
- 项目(169188)
- 科学(136881)
- 基金(127568)
- 研究(124450)
- 家(109276)
- 国家(108452)
- 科学基金(96896)
- 社会(82640)
- 社会科(78721)
- 社会科学(78706)
- 基金项目(67392)
- 省(65103)
- 自然(62815)
- 自然科(61500)
- 自然科学(61490)
- 自然科学基金(60401)
- 教育(59267)
- 划(54677)
- 资助(52317)
- 编号(49790)
- 部(38577)
- 成果(37660)
- 重点(37493)
- 创(36336)
- 国家社会(35215)
- 发(34864)
- 教育部(34610)
- 人文(33993)
- 创新(33899)
- 科研(33520)
共检索到31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战篪
基于Collings(1997)的估值模型对29家A+H股公司财务信息与两地股价相关性的检验表明:以财务信息为基础的估值模型对H股股价的解释力度优于A股,H股估值较A股合理。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会计盈余、现金股利、A股流通股比例与H股相对于A股的折让率呈负相关关系。这些研究结果支持了一个新论点,即A股市场与H股市场存在估值理念差异,这种差异是A+H股公司两地股价差异的重要成因。
关键词:
估值理念 价差 净资产 会计盈余 折让率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章宏 王晓坤
本文从实证角度,详细描述了截止2007年12月31日51家AH股上市公司自上市以来的价差变化趋势,并从公司、市场、利率、投资者、重大政策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AH股价差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同一上市公司的A股对H股普遍存在溢价现象,并且AH股价差在考察区间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流动性假说和信息不对称假说对AH股价差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两地的市场波动及利率变化对AH股价差具有显著的影响,而投资者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对AH股价差的作用不显著;在控制了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之后,股权分置改革、QDII和港股直通车政策本身对AH股价差并没有显著影响。本文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明,两地股票市场分割以及内地资本流动...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孙寅浩 黄文凡
"沪港通"开通后,A、H两地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差并未出现显著的收敛,这主要是由于"沪港通"在设计上缺乏"双向可转换机制",不存在跨市价差套利的可能造成的。本文通过实证研究证明"沪港通"的开通在边际上仍然促进了A-H股价差的收敛,并区分了"宣布效应"和"资金流动效应"的影响。此外,本文讨论了哪些公司可能在"沪港通"开通后表现出更强的收敛性,证明了"沪港通"机制下,"基本面投资者",仍然可以实现"基本面套利",而"投机性投资者"无法通过"沪港通"实现"投机性套利"(即价差套利)。
关键词:
A-H股价差 沪港通 套利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瑶 叶德磊
采用固定效应估计方法的34家A+H股双重上市公司的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不再考虑流通股在总股本中的比重后,系统性风险差异、信息不对称、需求差异和流动性差异是内地和香港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价格差异的显著解释变量。要收窄价差,可以尝试增强内地和香港证券市场互动,同时同股同价上市,增加两市套利机制。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巴曙松 朱元倩 顾媞
基于面板数据对完成股权分置改革的A+H股溢价率数据进行的聚类分析,其结果表明:信息不对称差异、需求差异、流动性差异和投资理念差异都是对A+H股价差产生影响的因素;低溢价率类股票的情况与理论假说一致,但高溢价率类的股票与假说有一定程度上的背离。随着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以及资本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间分割因素将逐步减弱甚至消除,A+H股价差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收窄,但流动性差异、投资理念差异等一系列软分割的影响,使得A+H股价差仍将继续存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晓婷 张敬石
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差之谜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地和香港的上市退市制度差异导致的制度租金,即:"壳价值"角度出发来解释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2000年以来86家双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壳价值对A-H溢价有较强的解释力,A股溢价部分来源于政府管制带来的上市资源稀缺以及进而产生的制度租金。从绝对数值的历史表现来看,A股单个公司的壳价值平均约为30亿人民币。笔者测算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A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上市资格的稀缺性有所缓解,壳价值相应随之下降,但目前壳价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仍高达14%。
关键词:
资本市场 A-H股溢价 壳价值 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晓婷 张敬石
双重上市公司的股票价差之谜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内地和香港地区的上市退市制度差异导致的制度租金,即"壳价值"角度出发来解释A股相对于H股的溢价。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将2000年以来86家双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壳价值对A-H溢价有较强的解释力,A股溢价部分来源于政府管制带来的上市资源稀缺,进而产生的制度租金。从绝对数值的历史表现来看,A股单个公司的壳价值平均约为30亿人民币。笔者测算结果显示,随着近年来A股发行制度市场化程度逐步提高,上市资格的稀缺性有所缓解,壳价值相应随之下降,但目前壳价值占A股总市值的比例仍高达14%。
关键词:
A-H股溢价 壳价值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汪贵浦 林婷婷
本文构建了2008年12月之前已经分别在中国内地和香港上市的38家A+H双重上市公司A股和H股的差价模型,实证研究发现:A股对市场整体收益率的敏感度越高,A+H股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差异水平越大;而H股对香港市场整体收益率的敏感度越高,A+H股二级市场交易价格差异水平越小;H股在第t期对A股实际可流通比率增加时,H股的折价程度会增加;同时股权分置改革因素是影响A+H股价格差异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股价差异 区域性 资本管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吴战篪
长期以来,A股对H股始终保持一个较高的平均溢价水平。这一溢价水平是否合理取决于A股估值是否较H股合理,而对基于现金股利、会计盈余等财务指标的估值模型的检验却发现H股的估值较A股更为合理,并且H股市场形成了基于股利与公司业绩的价值投资理念,而A股市场并未形成这一估值理念。从规范与发展证券市场的角度,A股向H股的接轨不应只是估值水平的接轨,更重要的是估值理念的接轨。这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来培育A股市场上基于公司业绩与股利的价值投资理念,从而实现股价结构的调整,蓝筹公司对绩差公司的估值溢价。
关键词:
估值合理性 净资产 会计盈余 现金股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唐齐鸣 文守兰 陈辉
关于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的关系,现有文献中存在着争议。本文使用国内A股市场2000-2016年间的数据,结合Moody’s KMV模型构建期望违约概率作为违约风险的代理变量,对二者关系进行重新探索。经过初步分析发现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国内股市存在"违约异象"(default risk anomaly)。为此,本文从公司规模会为股东带来潜在利益的角度展开研究,并对"违约异象"进行了解释。结论表明:(1)在控制住公司规模的交互影响后,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表现出符合金融理论预期的正相关关系;(2)在相同违约风险下,规模越大的公司,投资者要求的违约风险溢价越小。同时,随着违约风险上升,公司规模的影响会加大;(3)在公司规模足够大时,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总体上会表现出负相关关系,这是导致"违约异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近年来我国违约事件增多以及破产制度和退市制度逐步完善,投资者势必会更加重视违约风险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违约风险 股票收益 公司规模 违约异象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汪昌云 钟腾 罗吉罡
基于A股和H股上市公司2001—2020年的数据,实证研究发现:相较于H股上市,A股上市会对公司创新产生额外的促进效应,但这主要体现在创新的数量而非质量上。机制检验表明,A股上市带来更大的融资规模,从而为研发投入的扩大提供了条件,有助于企业创新;而且,A股创新激励效应对非国有企业、技术性行业更加明显。
关键词:
上市地点 企业创新 A股 H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丹 陈俊涛
本文分析审计师的有限理性经济人行为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并以A+H股公司的审计师为例,对比分析其审计的A+H股公司与A股公司的审计质量。为克服事务所选择的内生性问题,引入市场环境、市场集中度指标及企业性质作为外生的工具变量。研究结果显示相对A股公司,经审计师审计的A+H股公司可操控性应计利润显著更低,表明审计师对A+H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抑制程度高于A股公司。进一步地,无论是四大审计师还是本土审计师,这种审计质量差异都存在。这意味着审计师具有有限理性经济人特征,面对不同的制度环境约束,审计服务质量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提高审计质量的根本途径在于加强相关制度约束,增加审计师提供高质量审计服务的压力和动力,从而抑制审计师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燃 徐爽
与以往的信息不对称假说、流动性差异假说和需求差异假说不同,本文研究不同市场系统性风险差异对A+H股价差的解释能力。我们证明了两个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差异,即两个经济体的基本面不同,是A+H股价差的一个重要驱动因素。进而推导出价格差异与经济基本面差异之间的函数关系,并以可观测变量———政府债务收益率作为经济基本面的代表进行间接检验。实证结果显示政府债务收益率第一、二主成分对A+H股价差的解释能力超过63%,考虑到政府债务收益率对经济基本面的代表性,我们可以断定:经济基本面的差异对A+H股价差的解释力度会远高于这一水平。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孔宁宁 闫希
本文以1993~2006年间我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交叉上市对公司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公司实现交叉上市后,可以将获取的低成本外源融资投资于盈利项目,从而实现更快的外源融资成长。本文研究结论有助于厘清资本市场对交叉上市短期利弊争论的误区,对指导交叉上市公司作出正确决策和证券监管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
交叉上市 外源融资 公司成长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晶璞 戚笑天
疫情之下的资本市场恐慌情绪蔓延,不少上市公司为修复估值而跟风回购股票,然而实施股票回购是否利好市值管理,尚存在较大争议。以我国2016—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崩盘风险视角考察了公司股票回购的市场效应。研究发现,公司回购股票能够抑制股价崩盘风险,并且回购频次越高,股价崩盘风险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实施股票回购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作用更为显著。而且,存在股权质押、高成长性的公司股票回购更能够有效抑制股价崩盘风险。本研究提供了股票回购抑制股价崩盘风险的经验证据,有助于加深对于股票回购经济后果的认识,甄别疫情冲击下的非理性回购。
关键词:
股票回购 股价崩盘风险 市值管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