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9)
2023(9172)
2022(7399)
2021(6969)
2020(5735)
2019(12989)
2018(12956)
2017(24293)
2016(13365)
2015(15246)
2014(14869)
2013(14506)
2012(13504)
2011(12360)
2010(12651)
2009(11719)
2008(11653)
2007(10496)
2006(9162)
2005(8297)
作者
(38603)
(31871)
(31451)
(30281)
(20348)
(15128)
(14363)
(12422)
(12102)
(11673)
(10884)
(10823)
(10456)
(10409)
(10223)
(9868)
(9604)
(9348)
(9270)
(9205)
(8302)
(7767)
(7668)
(7491)
(7269)
(7265)
(7138)
(6998)
(6530)
(6508)
学科
(43866)
经济(43804)
管理(37764)
(34032)
(29918)
企业(29918)
方法(16375)
中国(14696)
技术(13531)
(13322)
数学(12804)
数学方法(12570)
理论(12286)
(12051)
(11764)
(11680)
(11448)
金融(11441)
(10998)
业经(10978)
银行(10970)
(10763)
贸易(10756)
(10598)
(10479)
技术管理(9659)
(9133)
地方(8485)
教育(7853)
(7772)
机构
大学(182413)
学院(181844)
(70454)
经济(68723)
研究(66653)
管理(64597)
理学(53941)
中国(53459)
理学院(53283)
管理学(52172)
管理学院(51830)
科学(40564)
(40454)
(34839)
(34787)
研究所(31405)
(30431)
中心(30124)
(29037)
业大(26711)
北京(26428)
财经(26352)
(25541)
师范(25241)
(25174)
(23940)
(23291)
农业(23266)
技术(22099)
经济学(21222)
基金
项目(116277)
科学(89548)
研究(86009)
基金(80750)
(72029)
国家(71465)
科学基金(59232)
社会(51441)
社会科(48666)
社会科学(48649)
(46239)
基金项目(41701)
教育(40198)
(39324)
自然(37872)
自然科(36998)
自然科学(36985)
自然科学基金(36307)
编号(35286)
资助(33542)
成果(30325)
重点(26863)
(26616)
课题(26162)
创新(25096)
(24890)
(24652)
科研(22072)
(21916)
项目编号(21809)
期刊
(83092)
经济(83092)
研究(58822)
中国(43286)
学报(31482)
教育(28390)
科学(27552)
管理(27446)
(27278)
(26970)
大学(24069)
(23737)
金融(23737)
学学(22339)
农业(17527)
技术(17127)
业经(13626)
经济研究(13538)
财经(12850)
科技(11242)
(11219)
国际(11174)
图书(10598)
(10417)
问题(10401)
(10341)
林业(9698)
(9140)
论坛(9140)
(9120)
共检索到2947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涛  王亚亚  
近年来,Michael Dooley,David Folkerts-Landau,Peter Garber等学者在讨论当今不平衡的国际经济货币秩序时,提出了所谓"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范式。他们认为当今的国际货币秩序本质上就是"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延续(或者说是"复活"),只不过是在某些方面作出了适应性的调整,它反映了当今国际经济货币秩序的现实。与早期布雷顿森林体系相比,这一新的制度在内涵、基本特征、以及对当今国际经济货币关系的影响等方面都具有新的表现形式。在这一"复活的"秩序中,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成为重要的支撑力量和驱动力量,它们通过政府行为一直在努力维持这一秩序,并借助这一秩序来促进各...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管涛  赵玉超  高铮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问题,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面临诸多两难甚至多难的选择,任何选择都并非完美无缺,未来将是一个多种选择并存的、竞争性的国际货币体系安排。对中国来说,需要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完善中继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且从中汲取经验与教训,妥善解决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资本项目可兑换以及人民币"走出去"等问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夏亮  
1976年的"牙买加协定"和"IMF章程第二修订案"在名义制度上正式终结了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确认了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美元充当国际价值本位的作用有所削弱,但作为国际交易主要结算货币和国际主要储备货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王瑾  王国忠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国际货币体制及世界经济格局在经济虚拟化的情况下,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美元依然依托着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保持着大国货币的地位。本文分析并对比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后的国际货币体制与世界经济格局,并用美国经常项目赤字的可持续性事实来说明在国际货币虚拟化之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没有实质性的崩溃,而只不过是制度安排与以前有所不同而已。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屹东  彭志文  
通常所谓"布雷顿森林体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以国际协定所确立的法定国际货币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双挂钩"的金汇兑本位制,即美元同黄金挂钩、其它主要货币同美元挂钩。广义上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是指二战以来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白晓燕  
Dooley等人用"复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BWⅡ)框架解释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并预测这种模式未来还将持续,该学说在国际经济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在对相关理论争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本文着重考察了2005年以来国际经济金融领域的最新变化对BWⅡ稳定性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的汇率体制变化、美元的持续贬值、2007年部分国家初现端倪的储备多元化趋势等增强了BWⅡ的不稳定性,单一货币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很难持续。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马修·奥克森福德  申劭婧  
美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现代货币政策时期开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该体系是在二战后创立的,目的是在维护汇率稳定的同时控制通胀,这将通过金本位制度来实现。在这一体系前,14种欧洲货币都可与和黄金挂钩的美元直接兑换。同时,为了鼓励稳定的汇率,欧洲国家的外汇储备主要为美元,它可以随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生峰  
布雷顿森林体系自成立时起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1991年又掀起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讨论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还为此组织了讨论会。本文试就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地位作一分析,以资对今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建立有所借鉴。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王红英  郭子睿  
2014年10月,中国政府和20个其他亚洲国家签订了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的合作备忘录。亚投行的成立受到热烈的响应,截至2015年3月,已经有46个国家递交了他们的成员国申请,其中不仅有亚太重要国家,也有英、德、法等西方大国。美国前财政部部长萨默斯评论道:这个月会被铭记,因为美国失去了全球经济体制领导者角色。那么亚投行的成立是否意味着新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否代表着中国的全面胜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戴乾定  
50年前,1944年7月1日,参加联合国会议的44国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Bretton Woods)举行联合国货币和金融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协定。”这次会议可认为是历史上一次最重要的国际经济会议,一般都称为布雷顿森林会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在赴新西兰开会的飞机上,一夜未眠地读完了罗纳德·麦金农教授的新著《失宠的美元本位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中国崛起》。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并未使用高深的模型与数学,但融汇了麦金农教授半个世纪以来对国际货币体系的观察与思考,内容精彩纷呈,观点与主流大相径庭,相当值得一读。作为一个国际金融问题的研究者,我觉得本书至少提出了以下五个重要观点。虽然其中有几个观点,我不完全同意,但无论如何,麦金农教授的这一系列观点,严格地遵循了他一以贯之的分析逻辑。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这些振聋发聩的观点。第一,人民币升值未必能够降低中国的贸易顺差。这个观点并非麦金农教授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徐明棋  
论文在回顾了国际金融体系改革主要历程的基础上探讨了现存体系的核心缺陷,并对已经进入改革日程的一些议题上存在的分歧意见进行了分析。论文认为,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利益差异,短期内在核心内容的改革上将难以取得突破,但是在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的改革领域,将有可能取得进展。20国集团对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推动是令人鼓舞的信息,中国将为推动改革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迈克尔·杜利  戴维·福尔克茨-兰多  彼得·加伯  许平祥  
新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03年一系列的文章中我们提出,全球货币体系由中国和东亚国家所采取的出口驱动型增长战略所支撑,这一体系有可能会持续十年或更长时间。即使在中国的劳动力最终被全球工业经济完全吸收,并继而加入中心国家行列之后,该体系通过重新纳入其他国家,如印度来承担当前中国所扮演的角色,从而得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