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24)
- 2023(493)
- 2022(420)
- 2021(388)
- 2020(317)
- 2019(672)
- 2018(650)
- 2017(1162)
- 2016(686)
- 2015(780)
- 2014(776)
- 2013(749)
- 2012(642)
- 2011(622)
- 2010(580)
- 2009(593)
- 2008(587)
- 2007(478)
- 2006(417)
- 2005(408)
- 学科
- 业(2117)
- 企(1961)
- 企业(1961)
- 管理(1495)
- 济(1291)
- 经济(1287)
- 体(1286)
- 制(1245)
- 体制(1099)
- 财(794)
- 务(624)
- 财务(623)
- 财务管理(623)
- 企业财务(607)
- 方法(581)
- 公司(530)
- 理论(523)
- 数学(459)
- 数学方法(451)
- 学(434)
- 中国(432)
- 教学(421)
- 农(370)
- 教育(365)
- 法(360)
- 学法(329)
- 教学法(329)
- 业经(308)
- 学理(297)
- 学理论(297)
- 机构
- 学院(9056)
- 大学(8923)
- 研究(2786)
- 管理(2588)
- 理学(2154)
- 理学院(2116)
- 济(2090)
- 管理学(2048)
- 管理学院(2029)
- 经济(2011)
- 科学(1966)
- 京(1903)
- 中国(1826)
- 农(1803)
- 业大(1568)
- 所(1392)
- 范(1386)
- 财(1383)
- 师范(1378)
- 江(1357)
- 农业(1356)
- 中心(1305)
- 研究所(1250)
- 北京(1216)
- 技术(1178)
- 师范大学(1104)
- 州(1072)
- 工程(1043)
- 财经(1010)
- 省(975)
共检索到139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晓梅
废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异的存在,他的代表作《桥》通过玄妙的构思、跳跃的语言、浓缩的意象,构成了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的诗意画面,极具意境美。废名的《桥》颇具图像叙事的艺术特点,具体表现为时间的空间化、空间的时间化和语言的场景化。文章从图像叙事的角度出发,结合《桥》进行阐述,分析文本背后的图像叙事的表达形式,以窥探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废名 《桥》 图像叙事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朝霞
"京派"作家萧乾的小说采取了自传性的叙事策略、复调诗学的叙事视角、客观节制的叙事态度,追求诗化诗意的叙事风格,呈现出叙事的多元化与综合性,表明了"京派"本身发展的多样性,这种叙事使得他的小说在文化与审美取向上与"京派小说"大异其趣,却同"五四"以来的"人生派"小说更为接近,在"为人生的艺术"思潮中呈现出另一种面相。
关键词:
萧乾 小说 “为人生” 叙事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任江辉
日本无赖派文学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日本文坛,是该时期重要文学流派之一。其颓废堕落式的叙事艺术形式集中反映了无赖派文学的特征,其独具个性的叙事伦理彰显了无赖派文学的张力,其犀利且鲜明的批评话语则映衬出无赖派文学的思想和理念。而叙事艺术、叙事伦理与批评话语的相互渗透和映衬建构了日本无赖派文学的有机整体和内涵,对二战后日本文学的转型产生极大的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杨奇
在亨利·詹姆斯看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许多小说都缺少艺术性,所以他主张小说必须要“艺术化”。他渴望像提香之于绘画那样,也将小说“戏剧化”“经济化”,乃至变为“比自然更逼真的艺术”。当然,不论詹姆斯的艺术观是多么的纯粹,他仍旧坚守小说对于社会生活、“道德智慧”的干预事业,因而他极其抵触唯美主义者或形式主义者的过激论说。“叙事幽默”作为协调内容与形式、道德与艺术的主要写作方法,被詹姆斯广泛地运用到小说批评和创作实践中。然则,这里的“幽默”不再是常识意义下的“非叙事性”修辞手法,而是着眼于小说谋篇布局、优化叙事机制、行求宏大结构和“幽默性逆转”的“二级叙事意向”。他的目的是要通过“叙事”与“幽默”的复合达成实在的通约性,以求得共谋“意识中心”的爆炸性效应,并且凭借“幽默式同情”,介入到小说的“图式化观相层”,来确保“施为性”的行之有效。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长健
作为国内抽水蓄能最大的专业化公司,自成立以来,新源公司快速发展,成为了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蓄能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门户网站新闻为主体的新源新闻事业同步发展,新闻受众涵盖了7000余新源系统员工以及国网系统员工与社会公众。公司新闻宣传工作在树立公司良好形象、展示广大员工奋发有为精神风貌、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等方面发挥出较好作用,向社会公众讲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彭秀芬
麦卡锡在他的普利策小说奖获奖作品《路》里采用了创伤叙事艺术。大量的闪回、梦境与延宕手法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逻辑叙事时间,使小说呈现出碎片化叙事的特点。这些创伤叙事技巧同时也拓展了小说的叙事空间。
关键词:
科马克·麦卡锡 路 创伤叙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楠 刘乃芳 石国栋
叙事与设计相结合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叙事空间设计。本文分析了叙事空间设计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叙事空间设计在城市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叙事学 叙事空间 城市设计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黎
美国神话学家兼考古学家马丽加·金芭塔丝在《女神的语言:西方文明早期象征符号解读》([1])(以下简称《女神的语言》)一书中,为读者揭示了另一种历史知识:假如我们深入西方文明的早期,便会发现,女性的地位并不是从一开始就低于男性;恰恰相反,在未遭印欧文化入侵的古欧洲时代,人们崇拜女神,女性的地位普遍高于男性。该书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解构了正统的男权叙事。书中大量运用考古实物和图像资料,为解读早期神话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
关键词:
女神文明 图像叙事 女性主义 考古学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颖
叙事解读是阅读英美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叙事理论的解读是英美文学作品解读的理论基础和能力前提。从叙事解读的主体内容来说,它主要包括对英美文学作品情节、人物、背景、思想主题、情感等方面的深度理解。近年来,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的研究反映了现代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解读方法、文学批评策略和跨文化文学交流。由聂宝玉著的《英美文学叙事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基于当下多元化的研究视野进一步研究与构建了英美文学作品的叙事理论,将欧洲理性主义哲学传统、英美经验主义哲学传统和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整合,丰富了英美文学作品叙事研究的理论成果。该书理论脉络清晰明确,从理论到实践、从经典到后经典、从传统到现代,全方位展示了英美文学叙事解读的理论架构与实践方法。从整体上来看,该书具备以下三大亮点。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孙元
在瓦尔堡的图像学思想中,图像的叙事建构是他一直关注的主题,也是一个被学界所忽略的话题。瓦尔堡提出“运动附属物”概念,在图像细节边缘处寻找符号的叙事隐义。瓦尔堡认为图像叙事隐藏着古代世界的文化遗存,这种文化遗存通过“情念程式”和“极性”的形式表现出来。瓦尔堡的图像叙事呈现出互图叙事的特点,他通过图像间的对话,以蒙太奇的方式展示图像群的互动意义建构。瓦尔堡的研究呈现出跨学科的视域,他试图运用一切可以获得的理论资源,建立一种他称之为“文化科学”的研究范式。瓦尔堡的图像叙事思想提供了图像学研究的新的参照系,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展现了不同学科面对同一主题的互证与互释关系。
关键词:
瓦尔堡 细节叙事 互图叙事 跨学科范式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艳
那伽是印度神话中人首蛇躯的半神灵体,居住在位于海底的沃焦石山,知晓许多神奇的法术。后来被佛教吸收为八部众之一,护持佛法。从图像上来看,龙神以"龙蛇"形象最早出现在犍陀罗地区。随着佛教东渐,龙神神话的叙事与图像藉着宗教的中介,以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而呈现不同的风貌。龟兹地区"灌浴太子"的龙神或为二龙或为数龙;敦煌地区"灌浴太子"突出九龙形象;青藏地区以"龙舞"的方式祭祀和崇拜龙神。因此,龙神神话的流变不仅表明中国和南亚山水相连,其直接交流的历史异常悠久,内容丰富,而且对丝绸之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至深且巨的影响。
关键词:
那伽 龙蛇 九龙 龙舞 流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周洪英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神。在马格利特笔下,图像叙事展现不可见性为绘画的哲学探索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将观者引向对图与物、图与词、词与物的关系及其背后复杂话语张力的反思。
关键词:
马格利特 图像叙事 组合 重复 命名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杨向荣 周洪英
在马格利特的作品中,图像不再成为再现的媒介,图像通过组合、重复和命名等方式,将不可见性思想转化为可见性图符,赋予叙事无限可能性和张力。马格利特通过画笔传达形而上的哲理思考和隐秘的内心意识,实践着现代绘画的先锋性和革命性精神。在马格利特笔下,图像叙事展现不可见性为绘画的哲学探索提供了新的路径,同时将观者引向对图与物、图与词、词与物的关系及其背后复杂话语张力的反思。
关键词:
马格利特 图像叙事 组合 重复 命名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徐雷 王晓光
由于叙事型图像对时空语义信息表达的特殊性,目前叙事相关的语义模型并不适合直接用于该类型图像的语义标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个适用于叙事型图像的深度语义标注本体模型。该模型借助模块化本体设计思想,结合开放标注协同框架(OAC),以情节、实体、活动、情境为核心,解决了叙事型图像时空信息组织表达以及叙事模型和标注信息映射的问题。使用嵌入该标注模型的图像语义标注工具,对敦煌壁画进行语义标注实验,验证了该模型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但是叙事型图像中情节的划分存在不同的见解,给情节提取和标注带来了不确定性,这是图像深
关键词:
叙事型图像 故事情节 语义描述 图像标注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雷珏莹 王晓光 侯西龙
[目的 /意义]在图像互操作框架和数字技术的应用背景下,融合数字叙事理念对图像进行解读、阐释、组织与传播,成为人文领域和文化机构关注的重要议题。因此,对图像数字叙事的研究与分析有助于提升数字图像资源的价值挖掘和意义呈现。[方法 /过程]通过梳理数字叙事理论基础和相关研究,构建图像数字叙事的基本框架,从叙事素材、叙事结构、可视化呈现、用户交互方式4个维度对基于国际图像互操作框架的图像数字叙事样本案例进行编码分析,总结归纳图像数字叙事的结构与策略。[结果 /结论 ]分析发现,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图像的视觉媒介为核心,围绕图像的解读与意义建构选择叙事结构和逻辑,并结合可视化呈现设计最终实现叙事目的。当前图像数字叙事策略以传统叙事逻辑融合数字呈现方式的形式为主,图像内容解读的数字叙事机制与模式仍有待强化。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图像型资源的数字发布和叙事性呈现提供一定的理念指导和方法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