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7)
2023(10091)
2022(8005)
2021(7714)
2020(6065)
2019(13873)
2018(13647)
2017(23630)
2016(14033)
2015(16006)
2014(16415)
2013(15011)
2012(13615)
2011(12644)
2010(12758)
2009(11559)
2008(11499)
2007(10336)
2006(9222)
2005(8935)
作者
(38494)
(32063)
(31651)
(30438)
(20411)
(15382)
(14695)
(12282)
(12199)
(11672)
(10787)
(10760)
(10443)
(10380)
(10170)
(10116)
(9640)
(9489)
(9327)
(9068)
(8188)
(7889)
(7777)
(7393)
(7319)
(7255)
(7245)
(7143)
(6508)
(6452)
学科
(46984)
经济(46947)
管理(34314)
(33710)
(27447)
企业(27447)
中国(22411)
教育(20160)
方法(16516)
(14596)
数学(13443)
(13407)
数学方法(13204)
业经(12300)
理论(12023)
(11935)
(10264)
地方(10253)
(10093)
农业(9718)
(8935)
技术(8933)
银行(8919)
发展(8722)
(8600)
(8556)
教学(8506)
(8442)
贸易(8436)
(8422)
机构
大学(191120)
学院(186437)
研究(72900)
(67219)
经济(65400)
管理(62498)
理学(52982)
理学院(52179)
管理学(50998)
管理学院(50589)
中国(49785)
科学(44084)
(43537)
(36830)
(35523)
师范(35238)
研究所(33554)
教育(33505)
(32279)
中心(31764)
(30352)
(30142)
师范大学(28892)
北京(28316)
(26516)
业大(25674)
财经(25112)
技术(24552)
(24283)
农业(23657)
基金
项目(120639)
科学(96145)
研究(93047)
基金(84587)
(74364)
国家(73610)
科学基金(61635)
社会(56491)
社会科(53241)
社会科学(53230)
教育(50365)
(47497)
基金项目(43125)
(42799)
编号(39664)
自然(38698)
自然科(37808)
自然科学(37798)
自然科学基金(37146)
成果(35390)
资助(33758)
课题(31360)
重点(29603)
(27818)
(27248)
(25820)
(25792)
(24937)
教育部(24239)
规划(23999)
期刊
(76933)
经济(76933)
研究(66623)
教育(54717)
中国(50407)
学报(30725)
(28193)
科学(27942)
(25667)
管理(25236)
大学(24284)
学学(21001)
技术(20213)
农业(19423)
(17288)
金融(17288)
职业(13855)
经济研究(12699)
财经(12684)
业经(12111)
图书(11092)
(11067)
(10965)
(10563)
论坛(10563)
问题(9716)
(9468)
(9202)
技术教育(9178)
职业技术(9178)
共检索到3036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文礼  
2009年6月,南非高等教育协会出台了《通向多样化、有效性的南非高等教育系统的道路:2010年~2020年战略框架》,这是在南非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主要内容为:南非高等教育的质量可以与世界上最好的高等教育质量相媲美;建立分化型的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重大转型中应体现出社会凝聚力、非歧视、言论自由和结社自由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传毅  查强  
现有聚类分析测量的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存在着忽略院校类别分布和类别差异程度等主要缺陷,文章提出的基于先验分类信息、基于最佳分类数以及基于类数和距离关系的三种测量方法可对现有测量进行有效地改进。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多样性测量的案例显示:三种测量方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何振海  
1960年《加利福尼亚高等教育总体规划》奠定了美国加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的制度基石,使加州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质量优异、职能明确、结构合理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我国目前正跨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阶段,要实现高等教育从量到质的真正飞跃,必须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以系统化发展的策略指导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处理好各种系统性矛盾,以确保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美国加州的经验可资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廖湘阳  
整合性权力与分化性权力指向权力的作用方向,个体自主性权力与集体协商性权力指向权力的拥有形式,强制性权力与规范性权力指向权力的运行机制,这些权力分别从不同角度交叉作用于高等教育系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系统及其权力结构的构成与特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1 990年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制度的一系列变革 ,可以较为确切地称之为“重组”。重组并非是抛弃原有的系统 ,而是以新的理论和原则为指导 ,用新的模式和运行机制对原有系统进行根本性的改造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系统。其基本发展趋势可以归纳为“分权”、“分层”、“竞争与合作”。新系统的形成为中国高等教育适应 2 1世纪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鲍威  
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经历着一场意义深远的结构性变革。这种结构性变革是在两个不同层面中推进的:一是既有的公办高等院校在管理运行和经费筹措机制等方面实现了从传统计划模式向市场模式的蜕变;二是在既有的传统公办院校的边缘,涌现出各种不同模式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民办高等教育的生成和扩大对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和结构赋予了新的定义。在近年公办高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春生  时月芹  
波洛尼亚进程是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于2003年签署了《波洛尼亚宣言》。本文主要介绍了俄罗斯在该进程框架下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沈红  
作者提出,在巨大规模背景下多样化与统一性的集成,是美国高等教育特点的集中表现。本文从美国高等教育机构的纵向层次、横向所属上,从高等教育的资金来源和学位结构上,重点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特点,并认为多样化是美国实现普及型高等教育的重要条件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付淑琼  
专业协调是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协调力量之一,它以学科专长、中央学术团体、教师利益组织等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在当今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中,专业协调的式微是普遍现象。具体到专业协调力量的发挥,需要代表学术权力的高校教师个体有所担当,更需要将他们的力量聚集起来,并重视基层学术组织的专业协调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云  徐延宇  
文章剖析了2005年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框架,其中重点介绍了此次分类中新引入的五个分类标准;并分析了2005年分类框架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同时对其特征进行概括和总结。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伟江  
教育、生产、生活是人类活动的三大基本元。从人类活动基本元特性出发,阐述了高等教育具有的系统化特性。从系统科学视野下,首次提出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涉及的系统性研究的六项内容:定位、管理、保障、环境、教学和效果,并分别论述了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关联和我们应有的科学理念。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卓晓辉  余舰  
自1999年中国高等教育大幅扩大招生规模以来,中央与地方高等教育系统在发展轨迹和模式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实证数据分析表明:中央普通高校研究生在全部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综合性大学所占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生均占有较多的办学资源,表现出精英高等教育的特点;地方普通高校在校生在全部普通高校在校生中所占的比例有所提高,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有了较快的发展,生均占有较少的办学资源,地方普通高校成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这将奠定中国多层次和多样化高等教育格局的基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本文通过考察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 ,提出专业性是高等教育不变的特征。现代高等教育的专业性表现为专业性与通识性的结合。改革我国现存的狭窄的专业教育模式实乃当务之急 ,但不能背离高等教育的专业性特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何超  
高校定位是高校对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建立在高校定位基础之上的组织化过程。高校分类只是对高等教育系统秩序认识的特例,仅仅用高校分类与自生秩序相结合来建构高校定位机制是不够的。高等教育系统秩序的形成是一个组织化过程,既有人类理性的安排,又有自组织方式。因而,高校定位应该由政府宏观引导、社会广泛参与、高校理性选择三者共同发挥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