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3)
2023(1322)
2022(1088)
2021(1107)
2020(912)
2019(2066)
2018(1950)
2017(4159)
2016(2152)
2015(2337)
2014(2209)
2013(2206)
2012(2135)
2011(1783)
2010(1812)
2009(1683)
2008(1971)
2007(1650)
2006(1486)
2005(1443)
作者
(5540)
(4536)
(4517)
(4382)
(3131)
(2341)
(2061)
(1729)
(1674)
(1640)
(1607)
(1606)
(1530)
(1515)
(1492)
(1475)
(1454)
(1405)
(1367)
(1147)
(1142)
(1105)
(1102)
(1095)
(1083)
(1030)
(1020)
(979)
(962)
(918)
学科
(10707)
企业(10707)
(10466)
管理(9468)
(8530)
经济(8515)
(6952)
(6363)
财务(6359)
财务管理(6353)
企业财务(6288)
方法(5963)
数学(5613)
数学方法(5601)
(3662)
(2930)
(2669)
(2604)
国家(2580)
外债(2479)
债券(2445)
公债(2445)
(2356)
家公(2346)
体制(2186)
市场(1715)
(1682)
金融(1682)
(1406)
银行(1405)
机构
大学(30831)
学院(30290)
(13114)
经济(12914)
管理(12827)
理学(10953)
理学院(10873)
管理学(10771)
管理学院(10707)
(9812)
研究(8494)
中国(8108)
财经(7467)
(6930)
(5947)
财经大学(5862)
(5481)
金融(5371)
商学(4413)
商学院(4389)
(4205)
经济学(4140)
北京(4006)
会计(3961)
中心(3911)
(3854)
科学(3744)
经济学院(3740)
(3596)
银行(3446)
基金
项目(17043)
科学(14057)
基金(13887)
研究(12041)
(11695)
国家(11609)
科学基金(10715)
社会(8305)
社会科(8002)
社会科学(7998)
自然(7419)
自然科(7277)
自然科学(7274)
基金项目(7264)
自然科学基金(7182)
资助(6171)
教育(5743)
(5534)
(4920)
编号(4492)
(4354)
教育部(4055)
人文(3927)
成果(3785)
(3716)
大学(3610)
重点(3544)
(3509)
项目编号(3496)
(3487)
期刊
(12649)
经济(12649)
(10349)
研究(9800)
(7074)
金融(7074)
管理(5374)
中国(4889)
财经(4441)
(3651)
学报(3635)
财会(3546)
科学(2999)
大学(2988)
会计(2944)
学学(2894)
通讯(2321)
会通(2318)
经济研究(2178)
理论(1936)
(1803)
实践(1679)
(1679)
技术(1619)
(1582)
统计(1572)
财经大学(1554)
问题(1474)
经济管理(1414)
月刊(1364)
共检索到46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周革平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多数不良资产来源于国有企业的贷款。这种银企关 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AMC)的所有制形式最有可能是国有的。AMC 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模式决定其不应具有存续性。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都是国 有的,债转股并没有出现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权转移。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 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再次提出有其积极意义,但它成功 的关键还在于能否以此为契机,催生出一种国企良性运行的新体制;切实规范企业 治理制度,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革平  
由于历史的、政策的或法律的原因,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多数不良资产来源于国有企业的贷款。这种银企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AMC) 的所有制形式最有可能是国有的。AMC的政府职能和行为模式决定其不应具有存续性。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和银行都是国有的, 债转股并没有出现真正市场经济意义上的所有权转移。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再次提出有其积极意义, 但它成功的关键还在于能否以此为契机, 催生出一种国企良性运行的新体制: 切实规范企业治理制度,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井辉  
债转股是从去年开始推行的旨在促进处于困境中的国有企业摆脱亏损状况和降低金融风险的一项改革措施。对于债转股的目的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本文试从企业治理结构和银行运营机制两方面加以分析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张志刚  
在市场与政策的双向推动下,本轮大规模债转股已经扬帆起航。本文比较了本轮债转股与上一轮的差别,认为上一轮的债转股主要是报表重组,而此次债转股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其成功的关键是企业价值重构。在此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好政策预期的影响以及银行选择的标的问题。在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过程中,第二次大规模债转股重出江湖,成为国有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从斌  
债转股是银行保全资产的一种重要方式 ,但在政策设计和化解宏观金融风险及化解银企债务等方面存在功能缺陷。债转股改革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在于营造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良好运行环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成兵  
我国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不良债务越来越多。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 ,将导致企业破产 ,也会将银行拖垮 ,最终导致金融危机。债转股作为一种延缓矛盾和风险爆发时间应急性措施的债务重组手段 ,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以此为契机 ,彻底转变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治理结构 ,使企业的产权明晰 ,将企业推向市场 ,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左小蕾  
关于如何化解已经占GDP160%的国内的企业债务风险有很多建议,但主流意见是"债转股"和不良资产证券化,万亿元规模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发行筹备工作已经启动。"债转股"应该也是老调重弹,方案制定只是时间问题。本文不想着墨这些被广为聚焦的方面。笔者认为更应该关注被忽略的问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大华  
债转股是国企脱困的重大举措, 政策性很强。实施债转股, 必须注重培育和健全股权交易市场, 特别要重视避免道德风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红敏  
由于人们在对资本结构的认识过程中 ,存在着许多误区 ,这给我国目前正在实施的“债转股”政策带来不少错误的认识 ,本文从资本结构理论出发 ,探寻“债转股”的基本理论依据 ,从而消除企业界目前对债转股的错误看法 ,使其了解债转股的本质 ,促其抓住机遇 ,改善经营管理 ,使国有企业达到真正脱困的目标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李孝章  
国有企业实行债转股 ,可以使一些国有企业解除沉重的债务负担 ,尽快扭亏为盈 ,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但不能藉此让逃债赖帐之风大行其道 ,它的适应范围和作用亦是有限的。此项改革的根本宗旨 ,是要借助产权调整和资产重组 ,实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 ,改善企业经营状况 ,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剑  
债转股本质上是一种公司重组,而且是债权人转变为股东身份,然后参与公司治理的一种重组方式,对企业会产生脱胎换骨的影响自2016年初李克强总理重提银行债转股以来,债转股一直受到市场各方关注,讨论较多。大体上,债转股是作为一种不良资产的处置方式,主要针对一些问题已经较为严重的困境企业。当然,它也不是一种常规的手段,其优先次序排在清偿、处置抵押物等常规手段之后。也就是说,在常规手段失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许长新  方阳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