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26)
- 2023(7421)
- 2022(6181)
- 2021(5488)
- 2020(4591)
- 2019(10053)
- 2018(9541)
- 2017(17497)
- 2016(9837)
- 2015(10674)
- 2014(9962)
- 2013(9934)
- 2012(9186)
- 2011(8361)
- 2010(8033)
- 2009(7353)
- 2008(7073)
- 2007(6174)
- 2006(5415)
- 2005(4637)
- 学科
- 济(36790)
- 经济(36743)
- 业(26812)
- 管理(26323)
- 企(19917)
- 企业(19917)
- 方法(18174)
- 数学(16461)
- 数学方法(16309)
- 学(11741)
- 农(11483)
- 财(9589)
- 中国(9085)
- 贸(8726)
- 贸易(8725)
- 易(8534)
- 业经(8326)
- 农业(8004)
- 环境(6525)
- 技术(6352)
- 制(6152)
- 务(5790)
- 财务(5784)
- 财务管理(5772)
- 地方(5600)
- 企业财务(5504)
- 产业(5120)
- 银(5118)
- 划(5099)
- 银行(5059)
- 机构
- 大学(145315)
- 学院(143294)
- 研究(56876)
- 济(56427)
- 经济(55467)
- 管理(50115)
- 理学(44720)
- 农(44233)
- 理学院(44085)
- 管理学(42989)
- 管理学院(42784)
- 科学(41861)
- 中国(39955)
- 农业(36010)
- 业大(33880)
- 所(32120)
- 京(31231)
- 研究所(30221)
- 中心(24545)
- 农业大学(23910)
- 财(22490)
- 江(20966)
- 院(20603)
- 省(20001)
- 室(19847)
- 业(19326)
- 科学院(19106)
- 北京(18821)
- 财经(18650)
- 实验(18504)
- 基金
- 项目(109793)
- 科学(84099)
- 基金(81212)
- 家(77915)
- 国家(77333)
- 研究(65276)
- 科学基金(63178)
- 自然(46206)
- 自然科(45166)
- 自然科学(45141)
- 自然科学基金(44408)
- 基金项目(43190)
- 省(43097)
- 社会(41931)
- 社会科(39804)
- 社会科学(39792)
- 划(37889)
- 资助(33062)
- 教育(28932)
- 计划(25989)
- 重点(25868)
- 科技(24029)
- 发(23508)
- 创(23289)
- 部(23129)
- 科研(22725)
- 业(22410)
- 创新(21978)
- 编号(21915)
- 农(20443)
共检索到1992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艳梅 张前兵 苗晓茸 刘俊英 于磊 马春晖
【目的】解磷细菌(PSB)和丛枝菌根真菌(AMF)在促进作物养分吸收、提高作物产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探讨PSB和AMF对苜蓿生长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明确PSB与AMF的相互作用对紫花苜蓿生长的机制,以期为紫花苜蓿人工栽培及其高效复合型微生物肥料的研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选用4株菌,分别为具有高效解磷能力的巨大芽孢杆菌(Bm)和枯草芽孢杆菌(Bs),以及能与苜蓿根系共生的摩西管柄囊霉(Fm)和幼套球囊霉(Ge),并将这两类菌双接种,分别为BmBs、BmFm、BmGe、BsFm、BsGe、FmGe,以加灭活菌为对照(CK),共计11个处理。测定接菌处理后紫花苜蓿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苜蓿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土壤pH、土壤全磷和速效磷含量,通过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评价单接种菌和双接种菌对苜蓿的应用效果。【结果】紫花苜蓿的地上生物量、株高、茎粗、粗蛋白含量、植株磷含量、主根长、地下生物量和土壤速效磷含量均为接菌处理显著高于CK(P<0.05),土壤pH、全磷、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显著低于CK(P<0.05)。与CK相比,苜蓿地下生物量、株高和茎粗在单施解磷细菌Bm和Bs处理下分别增加了18.57%—24.49%、8.59%—21.33%和3.86%—9.54%,在单施丛枝菌根真菌Fm和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9.15%—27.35%、2.51%—18.60%和4.59—8.58%,双接种BmBs、BmFm、BmGe、BsFm、BsGe、FmGe处理下分别增加了7.66%—41.62%、7.44%—34.56%和5.58%—26.61%。单施Fm和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均显著大于单施Bm和Bs处理(P0.05);双接菌处理中,FmGe处理苜蓿的主根长最长,且显著大于其他施菌处理(P0.05),地下生物量与苜蓿磷呈正相关不显著(P>0.05),与土壤全磷呈负相关不显著(P>0.05)外,其他各指标之间均为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对苜蓿生产性能影响较大的接菌处理前3位排序为BmFm、BmGe和FmGe处理。【结论】PSB和AMF同时接种,对苜蓿植株生长发育和磷营养促生效果优于单一接种PSB或AMF,其促进作用的大小与PSB和AMF的种类有关。从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植株的磷营养及地下生物量指标综合考虑,解磷细菌巨大芽孢杆菌(Bm)与丛枝菌根真菌摩西管柄囊霉(Fm)同时接种(即BmFm处理),对紫花苜蓿的生长发育和磷营养的改善效果最好,其次是BmGe处理。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林子然 张英俊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存在于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土壤微生物,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防旱、抗旱。本研究选用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了接种丛枝菌根真菌、磷和水分对其生物量、株高、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磷浓度变化对紫花苜蓿生长发育状况影响不显著,而接种AMF后可大幅度改善紫花苜蓿的抗旱性能。其中,水分充足(即田间持水量75%80%)条件下紫花苜蓿生长状况最好;随着水分降低,紫花苜蓿生物量与株高显著下降,脯氨酸、丙二醛含量增加,酶活性下降。接种AMF对紫花苜蓿的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志顺 郑敏娜 梁秀芝
为了在晋北生态区给主要推广品种筛选适宜的高效根瘤菌,使紫花苜蓿-根瘤菌共生体充分发挥共生固氮作用,建立高效、高产、优质紫花苜蓿生产体系。将中国农业科学院菌种保藏中心筛选出的9株紫花苜蓿根瘤菌作为试验材料,以山西大同地区的土壤为基质,结合温室盆栽和田间试验,比较供试材料的结瘤数、固氮酶活性、株高、生物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筛选出适合供试材料巨能耐盐紫花苜蓿品种的4株高效根瘤菌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98,并将这4株菌进行田间接种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接种CCBAU30015、CCBAU NMC024-1、HBU07004和CCBAU301...
关键词: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筛选 干草产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秦芳玲 田中民
【目的】研究解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对低磷土壤养分利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测定生长于石灰性低磷土壤上红三叶草地上部的生物量及氮、磷营养吸收和根际酸性磷酸酶活性,研究丛枝菌根真菌、4种解磷细菌(编号分别为B1、B2、B3和B4)单独接种及同时接种对石灰性低磷土壤植物生长及氮、磷养分利用的影响。【结果】在石灰性低磷土壤条件下,4种解磷细菌单独接种对红三叶草植株地上部的生长和总吸磷量均无促进作用;单独接种丛枝菌根菌或不同解磷细菌与丛枝菌根真菌同时接种,均能显著提高红三叶草地上部干质量和总吸氮、磷量;在同时接种处理中,解磷细菌B4与丛枝菌根真菌间的相互作用对红三叶草的生长和氮、磷...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马超然 何树斌 白雪纯 王涛 张君红 冯魁亮 夏宇康
以单播青贮玉米(Zea mays)为对照,套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模式下,测定了第一年早熟、晚熟青贮玉米根际土壤碳(C)、氮(N)、磷(P)、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icrobial biomass C, MBC)、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 MBN)、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磷(microbial biomass P, MBP)、土壤地表球囊霉素相关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 GRSP)、土壤真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等。结果表明,两品种青贮玉米根际土壤全N含量在套种当年显著增加(P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蒙程 陆妮 柴琦
本研究设定4个pH梯度(4.43,5.06,6.43和7.16),设置了接种AMF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苜蓿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medicae)、同时接种AMF和根瘤菌以及不接菌处理分析温室不同pH处理下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和根瘤菌(rhizobia)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酸胁迫抑制了紫花苜蓿的生长,使其株高降低了1.27%10.13%,地上生物量
关键词:
酸胁迫 AM真菌 根瘤菌 紫花苜蓿 生长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洋 崔国文 尹航 杨柳 张亚玲 闫得朋 巩林
以种植第2年的东农1号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Dongnong No.1’)为试验材料,肥料采用自主研发的苜蓿专用复合肥(专利号:201810193040.0)。以年施肥量(225、300、375、450、525和600 kg·hm~(-2))和施肥时期(返青期,第1次刈割后,第2次刈割后)两个因素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设置18个不同的施肥方案,以不施肥作为对照,探讨施肥时期和施肥量对苜蓿产草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时期、不同施肥量均能影响苜蓿的产量和品质。其中,返青期一次性施肥525 kg·hm~(-2),年干草产量达到最高,为12.15 t·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38.54%,比第1次和第2次刈割后施同样肥量处理分别高12.50%和18.42%,比返青期一次性施225和600 kg·hm~(-2)处理分别高25.65%和5.29%。年平均粗蛋白含量在返青期施肥450 kg·hm~(-2)时达到最高,为23.54%,比不施肥对照提高14.83%。研究结果为寒地黑土农区紫花苜蓿的施肥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宁 邢意警 熊瑞 史文辉
磷素是生物生长发育的重要元素,溶磷细菌和丛枝菌根真菌直接参与土壤磷素活化和植物获取磷素的过程,对生态系统磷养分周转与植物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从植物获取和利用磷的策略、植物磷素吸收的丛枝菌根真菌协调途径、植物磷素吸收的溶磷细菌协调途径、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溶磷细菌的协同作用4个方面,总结分析了植物-微生物协作促进磷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植物的磷素获取过程需要高效的根系适应能力,通过调控根系形态性状、改变根系分泌物成分与分泌量,促进土壤磷素活化;同时,丛枝菌根真菌可通过与植物间的互利共生物质交换,推动根际与菌丝际的土壤生物活性与化学性质变化,促进植物获取磷素;此外,溶磷细菌与植物、丛枝菌根真菌在土壤界面形成积极互作关系,分泌多种有机酸、降低土壤pH值、提高磷活化相关酶活性改善土壤可利用磷水平。在此基础上,对植物-丛枝菌根真菌-溶磷细菌互作促进植物磷素吸收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未来应重点关注:菌根属性在互作体系中的作用;分析鉴定互作体系成员的代谢物组成及其潜在功能;探讨生物或非生物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构建及其功能组装的影响。参141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彦超 张贞明 金梦军 施兆荣 崔凌霄 魏立娟 仲健新 杨成德
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茎部及根部分离内生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测定内生细菌对紫花苜蓿根腐病菌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辣椒根腐病菌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茄镰孢菌(Fusarium solani)、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马铃薯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和核桃枝枯病菌燕麦镰刀菌(Fusarium avenaceum)和锐顶镰刀菌(Fusarium acuminatum)的拮抗作用,测定优良拮抗菌株的固氮、溶磷(无机磷)和分泌生长素的能力,并对所筛选的优良拮抗内生细菌进行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结果表明,从紫花苜蓿茎部及根部共分离得到的80株内生细菌中,39株对紫花苜蓿根腐病菌的抑菌率高于50%,9株抑菌率在61%以上,分别为MS-43 (63.96%)、MS-40 (63.75%)、MS-46 (63.54%)、MS-2 (63.13%)、MS-31 (62.29%)、MS-52 (62.08%)、MS-80 (61.88%)、MS-55 (61.46%)和MS-33 (61.25%);MS-33、MS-40、MS-43、MS-46和MS-52对其他6株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均高于60%,MS-43的平均抑菌率达66.11%,具有固氮能力和分泌生长素能力;通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相似性分析,菌株MS-43属于类芽孢杆菌属(Paenibacillus)。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吴星月 姚红丽 王北南 鲍雪银 刘朋飞 刘忠宽 曹卫东 刘晓云
本研究以河北省沧州黄骅市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为研究对象,对采自黄骅地区常郭乡赵子札村、羊二庄镇张八寨村及旧城镇云庄村等10个地点的紫花苜蓿根际土壤进行细菌分离纯化和培养,获得134株根际细菌。进而将其接种到紫花苜蓿植物种苗,培养60d后,比较分析了接种不同根际促生菌对植物生长的促生影响,选择了30株促生细菌优良菌株,并且对30株细菌菌株进行了溶磷能力和分泌生长素能力的测定。结果表明,菌株EF2对植物干重增重影响最为显著(P<0.05),其溶解有机磷和无机磷能力也最强;菌株LF13分泌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冯甘霖 蒋朝 刘彩凤 庞晓攀 刘慧霞
灌溉和磷添加是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栽培草地稳产的关键因素。本研究采用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磷添加量(0、64、127和191 mg·kg~(-1))和灌溉量(40%~45%、60%~65%和80%~85%土壤饱和含水量)互作下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叶片数、茎粗、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以期证实灌溉和磷添加互作时是否存在最佳理论组合。结果表明:随灌溉量增大,紫花苜蓿的株高、分枝数和叶片数均呈增加趋势,茎粗及其第1茬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先增加后降低,第2茬单株和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大后相对稳定趋势;而其磷肥农学效率则随灌溉量增加呈先相对稳定后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磷添加量增加,紫花苜蓿的株高、叶片数、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呈增加趋势,分枝数和茎粗先增加后降低;而其磷肥农学效率呈先增大后相对稳定趋势。灌溉与磷添加互作显著影响紫花苜蓿第1茬和第2茬的株高、分枝数、茎粗、单株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磷肥农学效率(P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颖颖 赵冰 李莹
为研究丛枝菌根真菌对杜鹃花耐热性的影响,以杜鹃花品种‘笔止’ Rhododendron ‘Bi Zhi’为试验材料,利用人工气候法,研究根内球囊霉Glimus intraradices(Gi),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Gm)和幼套球囊霉Glomus etunicatum(Ge)等3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在高温胁迫下对杜鹃花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比较高温胁迫下接种前后杜鹃花叶片解剖结构中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栅栏海绵组织比的差异,筛选出最佳AMF。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接种AMF不仅延缓了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游离脯氨酸和叶绿素质量分数的下降,并且使细胞膜透性和丙二醛摩尔质量分数保持相对较低的水平。此外,接种AMF后杜鹃花叶片解剖结构受损较轻,栅栏海绵组织比明显提高。根据平均隶属函数度对AMF提高杜鹃花的耐热性进行评价,其从强到弱排序为Gi, Gm和Ge,其中接种Gi的效果最为显著。因此, AMF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杜鹃花品种‘笔止’的耐热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孟翔 褚皓清 赵越 颜安 谢开云 刘伟 孙伶俐
合理的灌溉和施肥制度不仅能提高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的产量和营养价值,还可提高其水分和肥料利用效率。为探究灌溉、施磷肥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花苜蓿营养价值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 2个灌溉处理,施磷肥0 (P0)、60 (P1)、120 (P2)和180 kg·hm-2 (P3) 4个肥力梯度,以及土壤不灭AM真菌(AM)和土壤灭AM真菌(-AM)两种处理。结果表明,随施磷量增加,苜蓿粗蛋白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在P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79%和157.90。第1茬紫花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在RDI处理著高于QI处理;第3茬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在QI处理显著高于RDI处理,而干物质采食量和中性洗涤纤维RDI处理显著高于QI处理。另外,紫花苜蓿粗蛋白含量、相对饲喂价值、干物质消化率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在AM处理与-AM处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的营养品质没有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孟翔 刘伟 褚皓清 颜安 谢开云 孙伶俐 赵越
土壤养分是影响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为探究灌溉、磷肥和丛枝菌根(AM)真菌对紫花苜蓿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设置调亏灌溉(RDI)和定额灌溉(QI)两个灌溉处理,磷肥0 (P_0)、60 (P_1)、120(P_2)和180 kg·hm~(-2) (P3) 4个肥力梯度,以及AM (土壤不灭AM真菌)和–AM (土壤灭AM真菌)两种处理。结果表明:定额灌溉处理提高了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施磷肥和AM处理均显著增加了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在0-20、20-40和40-60 cm土层紫花苜蓿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大于土壤有效磷含量,说明丛枝菌根真菌对紫花苜蓿根际土壤和非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有重要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