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6)
- 2023(1197)
- 2022(1151)
- 2021(1108)
- 2020(1003)
- 2019(1855)
- 2018(1767)
- 2017(2844)
- 2016(1754)
- 2015(1870)
- 2014(1848)
- 2013(1861)
- 2012(1866)
- 2011(1700)
- 2010(1717)
- 2009(1635)
- 2008(1608)
- 2007(1415)
- 2006(1232)
- 2005(1155)
- 学科
- 管理(3664)
- 业(3390)
- 济(3042)
- 经济(3042)
- 企(2825)
- 企业(2825)
- 害(2731)
- 学(2691)
- 虫(2462)
- 防(2266)
- 虫害(2224)
- 病虫(2041)
- 病虫害(2041)
- 财(1968)
- 及其(1896)
- 防治(1800)
- 治(1793)
- 生物(1566)
- 制(1536)
- 银(1499)
- 银行(1482)
- 行(1401)
- 务(1397)
- 财务(1394)
- 财务管理(1387)
- 方法(1359)
- 企业财务(1336)
- 农(1251)
- 融(1181)
- 金融(1180)
- 机构
- 学院(27053)
- 大学(26940)
- 农(14534)
- 研究(12944)
- 农业(11938)
- 科学(11432)
- 业大(9499)
- 中国(8696)
- 所(8591)
- 研究所(8073)
- 农业大学(7749)
- 省(6902)
- 业(6705)
- 室(6597)
- 济(6421)
- 实验(6299)
- 经济(6130)
- 实验室(6087)
- 京(6039)
- 管理(5740)
- 中心(5700)
- 重点(5688)
- 科学院(5063)
- 理学(5031)
- 技术(4873)
- 理学院(4849)
- 江(4791)
- 管理学(4539)
- 管理学院(4501)
- 生物(4261)
共检索到40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扬凡 邵美琪 刘畅 郭庆港 王培培 陈秀叶 苏振贺 马平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以及gyrA、gyrB、rpoB和rpoC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生防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结合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鉴定生防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结果】通过对2 106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其中HMB33604菌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高,达到52.9%。通过生理生化及多基因序列比对,将HMB3360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2%和66.4%,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仅为16.9%,证明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起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作用。HMB33604菌株可以产生泛革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这两种脂肽类抗生素能够显著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菌株发酵液和无菌体上清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0.3%和64.0%;而菌体悬浮液处理后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仅降低10.3%。【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发挥生防作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不仅造成黑痣病菌菌丝畸形,还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冬静 孙厚俊 张成玲 徐振 赵永强 谢逸萍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XZ-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甘薯病虫害防控课题组从甘薯根际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的生防菌株,本文拟研究该菌株对甘薯黑斑病的室内生物防治效果。【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显微观察法等测定了XZ-1对甘薯黑斑病菌菌丝形态以及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不同浓度XZ-1发酵液对薯块黑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XZ-1对甘薯黑斑病菌有明显的拮抗活性,其抑菌带平均直径可达25.3 mm;该菌株对黑斑病菌菌丝没有明显的致膨大或致畸作用,但可以导致黑斑病菌产孢类型的改变,同时该菌株发酵液还可以抑制黑斑病菌孢子的萌发。薯块黑斑病防治试验结果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分别为12.64,13.84和15.75 mm3,3种不同浓度的XZ-1发酵液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均与对照病斑体积35.08 mm3呈极显著水平差异;而多菌灵处理的薯块黑斑病发病体积为26.00 mm3,与对照薯块发病体积没有显著性差异。防治效果分析表明,XZ-1原液,XZ-1 10×稀释液和XZ-1 100×稀释液处理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5.02%,58.19%和54.14%,而多菌灵1600倍液处理对黑斑病防治效果仅为23.99%,XZ-1 3种不同浓度的发酵液对黑斑病的防效与多菌灵对黑斑病的防效呈极显著水平差异。【结论】本研究表明XZ-1对储藏期甘薯黑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为储藏期甘薯甘薯黑斑病的防控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甘薯黑斑病 生物防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为改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疮痂病日益加重的情况,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rabies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检测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情况。首先,利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到了1株对疮痂链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并命名为BU108。随后,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碳氮比为1∶2,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0.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为0.5 g·L~(-1),氯化钠(NaCl)为5.0 g·L~(-1),培养温度为28℃,pH 8,培养时间为22 h。最后,通过盆栽实验检验了芽孢杆菌BU108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实际抑制效果,结果显示:BU108施用浓度为1×10~(10)cfu·m~(-2)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荣胜 王晓宇 罗楚平 刘永锋 刘邮洲 陈志谊
【目的】对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水稻条斑病防效测定。【方法】根据脂肽类抗菌物质合成相关基因序列对Lx-11进行PCR扩增检测,采用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析。【结果】通过3对特异性引物对Lx-11菌株检测,扩增产物经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表明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基因组中含有sfp、fenB、ituA或bamA基因。质谱分析发现提取的粗提物中含有surfactin、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等3种脂肽类抗生素。通过构建surfactin突变体菌株,平板和盆栽试验显示突变体菌株抑制条斑病菌能力显著降低。【结论】解淀粉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姝江 朱天辉 谯天敏 韩珊
【目的】对花椒根腐病生防芽孢杆菌进行分离、筛选、定殖和防效评价,为开发高效、稳定、持久的生物农药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方法】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健康花椒根际土中的芽孢杆菌,利用点菌法和打孔法2次筛选拮抗效果最佳的芽孢杆菌,根据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初步鉴定,并测定其对1年生花椒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用链霉素标记拮抗芽孢杆菌,并检测该菌在花椒根际及根内土壤中的定殖动态,以此为基础,运用灌根法对花椒根腐病进行预防和治疗处理,计算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在分离获得的20株芽孢杆菌中,编号为B3的菌株拮抗作用最强,抑菌圈直径达26.0mm,高温处理后仍具有活性,初步确定其为蜡样芽孢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凤 刘会涛 田莎 刘应高
【目的】通过对比单一芽孢杆菌和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开发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稳定高效、低成本的复合菌剂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文制备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01-2、枯草芽孢杆菌B23-1以及二者的复配菌株的发酵滤液,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盆栽试验法,研究了各菌株发酵产物对病原菌尖孢镰刀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以及对杂交竹抗性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复配芽孢杆菌处理对病原菌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单一菌株。复配芽孢杆菌菌落直径和孢子萌发率分别为1. 9 cm和8. 8%;单一菌株B01-2和B23-1的菌落直径与孢子萌发率分别为3. 4 cm、4. 1 cm和17. 8%、31. 0%;盆栽防效试验中,芽孢杆菌处理组的枯萎病发病率比对照低。复配芽孢杆菌的发病率(50%)较单一菌株B01-2(60%)与B23-1(60%)更低;复配芽孢杆菌对撑绿杂交竹枯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1. 5%,高于单一菌株B01-2(70. 4%)与B23-1(63. 0%)。杂交竹叶片生理指标测定表明,3种处理的发酵液都能诱导激发杂交竹体内的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防御酶的活性,降低杂交竹叶片叶绿素的分解和减少丙二醛(MDA)的生成,触发植物的系统抗病性,增强植株免疫能力。此外,复配菌株较单一菌株对杂交竹叶片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更明显。【结论】复配芽孢杆菌具有强大的拮抗活性,在室内盆栽苗条件下能够有效防治撑绿杂交竹枯萎病,具有潜在的应用开发前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高学策 张岱 魏笑薇 杨志辉 朱杰华 韩志校
【目的】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芽胞杆菌,并明确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作用。【方法】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马铃薯黑痣病菌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特征及gyrB序列分析进行鉴定;通过带毒培养基法和平皿对扣法测定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有机物抑菌活性;利用特异性引物对菌株G32次级代谢产物5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的相关基因sfp、ituA、fenB、bacD、mycB进行检测。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富集G32挥发性有机物,利用全二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GC-MS)进行成分鉴定。【结果】从河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采集得到的根际土中共分离得到50株芽胞杆菌,成功筛选得到一株对马铃薯黑痣病菌具有良好拮抗作用的芽胞杆菌菌株G32,抑菌圈为(20.68±0.42)mm。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 amyloliquefaciens G32分泌的脂肽类活性物质和挥发性化合物均可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造成菌丝扭曲变形,出现囊泡等畸形现象。对B. amyloliquefaciens G32分泌的次级代谢产物进一步分析表明,B. amyloliquefaciens G32具有表面活性素(Suffactins)、伊枯草素(IturinA)、杆菌毒素(BacillomycinD)、抗霉菌枯草菌素(Mycosubtilin)等脂肽类化合物的基因簇;B. amyloliquefaciens G32能产生13种6类挥发性物质,包括酮类、醇类、芳香族类、醚类、有机酸类,其中3-羟基-2-丁酮含量最高为48.90%,其次是2-壬酮(11.33%)和正辛醇(10.84%);B. amyloliquefaciens G32具有产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结论】B. amyloliquefaciens G32可分泌脂肽、挥发性有机物和纤维素酶等多种抑菌物质,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具有一定潜力,同时为多种抑菌物质的协同增效作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定军 陈武 罗宽
侧孢芽孢杆菌(Bacillus laterosporus)菌株2-Q-9分泌的抑菌物质能强烈抑制青枯病菌的3个生理小种的正常生长.为了进一步在生产上利用该抑菌物质,就该抑菌物质的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抑菌物质经高温处理后性质稳定;在碱性条件下比酸性条件下稳定;对胰蛋白酶和蛋白酶K不敏感,对胃蛋白酶部分敏感;该抑菌物质可能为蛋白或多肽类物质.
关键词:
侧孢芽孢杆菌 外泌 抑菌物质 性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华飞 杨红福 姚克兵 庄义庆 束兆林 陈志谊
【目的】发掘并鉴定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s916生物膜形成调控新基因,检测其对Bs916生物膜形成能力和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同源重组技术构建fliZ基因位点的单敲除突变株,通过干重分析法来验证其生物膜形成的缺陷;利用平板对峙试验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的抑菌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中影响防治效果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利用绿色荧光标记技术构建Bs916与fliZ突变株的GFP标记菌株,观察两者在水稻茎秆定殖能力变化;检测fliZ突变株和Bs916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结果】成功构建了fliZ位点单敲除突变株,与对照组Bs916的三维立体结构生物膜相比仅能形成平面二维结构生物膜,呈现破碎状态,证明其生物膜形成存在显著缺陷;对生物膜干重进行定量分析发现fliZ突变株生物膜干重仅为对照组Bs916的23%,进一步验证了fliZ突变株生物膜形成能力显著下降;游动性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扩展直径仅为Bs916的32%,证明fliZ突变株的游动能力显著下降;抑菌试验显示两者抑菌带宽基本一致,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菌能力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成功检测了fliZ突变株和Bs916合成的3种脂肽类抗生素表面活性素、杆菌霉素L和泛革素的相对产量,fliZ突变株中杆菌霉素L相对产量显著增加1倍,而表面活性素和泛革素相对产量与Bs916相比无显著差异;水稻茎秆定殖试验发现fliZ突变株菌体数量显著低于Bs916,在水稻纹枯病病斑附近不出现显著的聚集效应,呈现无序分布状态,证明fliZ突变株与Bs916相比在水稻茎秆上的定殖能力显著下降;对水稻纹枯病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显示,fliZ突变株第6—15天防治效果介于6.0%—20.7%,显著低于Bs916的36.0%—57.6%,证明fliZ突变株对水稻纹枯病防治效果显著下降。【结论】鉴定的Bs916生物膜新调控基因fliZ位于控制鞭毛运动的信号通路,直接作用于菌体的游动与扩张,显著单一调控生物膜形成与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信珊珊 祁高富 朱发银 逯晋忠 李菁菁 王圣英 柳艳军 陈京元 王义勋 赵秀云
以从水稻根部分离到的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H1为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平板抑制试验和离体叶片防治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H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脂肽,该成分能够使油茶炭疽病菌丝畸形,高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离体油茶叶片上的炭疽病仍然有显著的防效。以WH1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田口设计对WH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抗菌脂肽产量大幅上升。在3、20、500 L的发酵罐上进行放大,控制溶氧在30%以上,成功的完成250 mL摇瓶到500 L罐的放大。500 L罐上培养48 h后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谯天敏 张静 冉晓潇 朱天辉
【目的】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是从山茶叶片内部分离得到的1株内生拮抗菌株,通过研究该菌株在山茶叶片表面和内部的定殖规律及其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为新型生防制剂的开发及山茶灰斑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抗生素标记法,结合比较标记菌株和非标记菌株的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筛选出最佳标记菌株;分别采用喷施和针刺法研究接种浓度、病原菌对生防菌在山茶叶表面及内部定殖动态的影响,并测定生防菌对山茶灰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从含500μg/mL链霉素抗性平板上得到最佳标记菌株,标记菌株与未标记菌株在形态特征、拮抗能力、防病效果方面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笑宇 胡俊 李玉峰 席先梅 姜晓环
为了明确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抑制作用,研究了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游动孢子萌发、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菌丝生长、游动孢子释放和游动孢子萌发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抑菌带平均宽度达到5.58 mm,在稀释度为10-1时地衣芽孢杆菌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高达86.11%,对游动孢子萌发的抑制率也达到了78.1%。但地衣芽孢杆菌对马铃薯晚疫病菌的孢子囊萌发产生芽管抑制作用较弱。
关键词:
地衣芽孢杆菌 马铃薯晚疫病菌 抑制作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自超 许宁 王雪蓉 李淑敏 张润芝 张春怡 牟尧 李欣睿 桑平
【目的】本文在接种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下,研究钾肥及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黄萎病发病率和马铃薯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伤根法接种马铃薯黄萎病病原菌的方法。【结果】钾肥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黄萎病的防效要优于单施钾肥,其中试验处理K3VB、K2VB、K1VB处理对马铃薯黄萎病防效分别是相应单施钾肥K3V、K2V、K1V的处理的1. 09、1.67、3. 51倍。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可以使马铃薯植株钾积累量增加,植株钾积累量与马铃薯黄萎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试验还发现施用钾肥后对马铃薯株高、根干物重、地上干物重都有显著促进作用,而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后效果更加显著,其中K3B处理的株高、根干物重、地上干物重是K3处理的1. 21、1. 2、1. 14倍。【结论】钾肥及配施枯草芽孢杆菌对马铃薯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控效果,同时也可以促进马铃薯的生长。
关键词:
黄萎病 钾肥 枯草芽孢杆菌 酶活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娜 王静 刘敬博 周玉法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作用机制,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饲喂低、高剂量(10~6、10~8 CFU)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予以干预,通过检测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变化评估其益生作用,然后利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别分析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采用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小鼠肝脏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干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ALT、AST、TC和TG水平;肝组织病理学染色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明显减少了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改变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在属水平显著增加了产短链脂肪酸的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肝脏转录组学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主要抑制了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等脂质代谢过程。qRT-PCR检测结果验证了转录组学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增加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来缓解NAFLD,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NAFLD的候选益生菌加以开发和利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丽梅 吴小芹 胡飞杰 徐浩
利用酸碱沉淀法分离提纯解淀粉芽孢杆菌JK-JS3分泌的杀线活性物质,获得具有杀线活性的水溶液,通过气质联用方法对其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该杀线组合物中共鉴定出3种化合物,分别为5-甲基-1-苯基-6H-1,3,5-三嗪-2-硫酮、2,2-二甲基-N-苯丙硫代酰胺和樟脑醛缩氨脲。对3种化合物在SciFinder数据库中进行专利和文献检索,未检索到上述化合物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报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