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5)
2023(321)
2022(291)
2021(285)
2020(244)
2019(477)
2018(460)
2017(638)
2016(545)
2015(598)
2014(534)
2013(588)
2012(568)
2011(576)
2010(572)
2009(487)
2008(495)
2007(456)
2006(376)
2005(378)
作者
(3170)
(2686)
(2644)
(2431)
(1874)
(1435)
(1271)
(1075)
(1047)
(1032)
(1000)
(994)
(930)
(908)
(897)
(891)
(859)
(826)
(822)
(794)
(790)
(754)
(743)
(688)
(648)
(646)
(640)
(626)
(620)
(615)
学科
(1596)
(1471)
生物(1349)
(1266)
虫害(1192)
病虫(1146)
病虫害(1146)
(971)
微生(969)
微生物(969)
(960)
防治(929)
(928)
生物学(861)
微生物学(753)
及其(723)
病害(717)
(552)
(538)
各种(443)
水产(422)
(420)
(390)
土壤(389)
(383)
(344)
(339)
经济(336)
(313)
(304)
机构
大学(8853)
学院(8816)
(6915)
农业(5694)
科学(5322)
研究(4860)
业大(4341)
农业大学(3811)
(3611)
研究所(3465)
(3376)
实验(3323)
实验室(3240)
(3141)
重点(3014)
(2797)
生物(2576)
中国(2531)
技术(2281)
科学院(2122)
(1868)
中心(1808)
(1788)
(1737)
(1724)
工程(1639)
(1609)
科技(1585)
植物(1574)
(1519)
基金
项目(7684)
(5495)
国家(5463)
基金(4957)
科学(4819)
科学基金(3871)
(3867)
自然(3763)
自然科(3666)
自然科学(3655)
自然科学基金(3588)
科技(3299)
(3162)
计划(3020)
基金项目(2664)
(2579)
专项(2317)
研究(2272)
资助(2158)
(2099)
农业(2080)
重点(2065)
技术(1810)
科研(1778)
(1716)
(1669)
创新(1632)
(1124)
大学(1103)
教育(1099)
期刊
学报(6799)
(6733)
农业(4680)
大学(4527)
学学(4510)
科学(4101)
业大(2778)
农业大学(2599)
(2205)
中国(2004)
(1688)
自然(1639)
自然科(1624)
自然科学(1624)
中国农业(1378)
农林(1298)
(1298)
林业(1113)
科技(1025)
科技大(994)
科技大学(994)
西南(958)
农业科学(914)
研究(860)
水产(853)
西北(831)
(815)
华中(770)
(761)
经济(761)
共检索到116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程敏  徐秋芳  
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是导致山核桃树发病甚至死亡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山核桃产业带来了严重威胁。通过平板对峙法成功筛选出1株对病原菌有明显抑制效果的解淀粉芽孢杆菌植物亚种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ubsp.plantarum(菌种保藏号:CGMCC 11640)。试图通过扫描电镜探究该菌株对山核桃干腐病菌的抑制机制。对峙培养4,6和7 d后,比较菌丝和孢子形态,发现病原菌菌丝出现萎缩干瘪现象,培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甜  沈振明  徐秋芳  刘卜榕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具有抑制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干腐病菌的微生物,运用平皿对峙法从土壤中初筛得到对山核桃干腐病菌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5株,对峙培养发现菌株QZ2和QZ8抑菌效果显著,对峙试验显示QZ2,QZ8与病原菌之间有明显的抑菌圈,且QZ2孢子能完全覆盖在病原菌上生长而病原菌生长停止。通过形态特征观察及ITS序列分析,菌株QZ2被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主要通过重寄生以达到控病的效果;菌株QZ8为草酸青霉Penicillium oxalicum,主要通过代谢产生的抗菌素起作用。QZ2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维  田丹丹  杨扬  韦弟  李朝生  覃柳燕  刘挺燕  黄素梅  
[目的]G9R-3是从抗病香蕉品种"桂蕉9号"健康植株根部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具有较强抑制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开展其脂肽类化合物抑制香蕉枯萎病菌活性机理及防效评价研究,为利用该菌株大田防控香蕉枯萎病提供参考。[方法]结合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分析脂肽类化合物类型,采用Landy培养基发酵并使用大孔树脂抽提法提取菌株脂肽类物质,结合室内平板、台盼蓝染色、盆栽灌根接种进行活性检测与防效评价。[结果]该菌株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种类包括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泛革素Fengycin和伊枯草菌素iturins 3个种类。活性检测表明,当粗提物浓度为300μg/mL时对香蕉枯萎病菌Foc4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8.91%,孢子萌发抑制率达69.80%。室内盆栽防效评价试验表明,浓度为1 mg·mL~(-1) G9R-3脂肽类粗提物香蕉枯萎病防效可达76.53%。[结论]G9R-3产生的脂肽类化合物具有防控香蕉枯萎病的潜力,其生防基质为破坏Foc4细胞膜并引起菌丝肿大和畸形,并抑制其孢子萌发。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王璇  马良进  吕全  孟娴静  张星耀  
葡萄座腔菌科Botryosphaeriaceae真菌是很多木本植物溃疡病和枯梢病的重要病原菌。已有报道认为:山核桃干腐病病原菌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但对于葡萄座腔菌科其他真菌与山核桃干腐病的关系还没有深入研究。分离得到了山核桃干腐病相关病原菌,通过比较其形态学特征和核糖体DNA内转录间隔区(rDNA ITS)序列特征,将分离得到的供试菌株分为3组。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基于ITS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3组菌株分别鉴定为Botryosphaeria dothidea,B.fabicercianum和B.obtusa。其中B.dothidea为优势菌株,分离频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兰芬  吴毅歆  何鹏飞  邱昂  肖春  何月秋  
通过对润湿分散剂、黏度调节剂、UV保护剂、防腐剂、抗冻剂和消泡剂的筛选,确定5.0×109cfu/mL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悬浮剂的最佳配方:Y2菌粉5.00%,农乳34 2.50%,D-425 2.00%,OP-101.50%,黄原胶0.15%,尿素0.15%,对羟基苯甲酸甲酯0.06%,甘油5.00%,正辛醇0.20%,水83.44%。经过湿法研磨后测定,解淀粉芽孢杆菌B9601-Y2悬浮剂的悬浮率达92.00%以上,且冷热贮藏稳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国富  栗君  卢磊  潘俊波  赵敏  王天女  徐腾飞  王靖瑶  
为获得性能优良的细菌漆酶,利用含铜富集培养基从森林土壤中分离到一株具有较好漆酶活性的细菌菌株LC03,经生理生化实验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该菌株培养6d后的芽孢漆酶活性最高,可达48.5U/g。菌株LC03的芽孢漆酶氧化底物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ABTS)和丁香醛连氮的最适pH值分别为3.8和6.8,以丁香醛连氮为底物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该芽孢漆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经70℃处理10h或pH9.0条件下放置10d仍能保持漆酶活性,同时对抑制剂SDS和EDTA具有一定的抗性。Li+、Na+、Mg2+、Ca2+、Ba2+、Al3+对漆酶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栗君  李国富  卢磊  潘俊波  赵敏  王天女  徐腾飞  王靖瑶  
解淀粉芽孢杆菌LC03的芽孢漆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通过制备具有漆酶活性的芽孢悬液,研究了芽孢漆酶对4种合成染料RB亮蓝、活性黑、靛红和结晶紫的脱色效果,并筛选出促进染料脱色的漆酶介体,同时考察了酶浓度、介体浓度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结果表明:RB亮蓝﹑活性黑和靛红在无介体时不能被脱色,在乙酰丁香酮(ACE)介导下的脱色率都超过了60.00%;在pH9.0时,芽孢漆酶-介体系统对模拟染料废水脱色的酶浓度和介体浓度分别为88.64U/L和0.5mmol/L时,2h后脱色率可超过80.00%,表明该芽孢漆酶在染料废水的处理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向亚萍  周华飞  刘永锋  陈志谊  
【目的】从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生防菌株B1619发酵液上清中分离脂肽类抗生素,分析其抑菌活性相关成分,为应用解淀粉芽孢杆菌B1619菌株防控番茄枯萎病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特异性引物对B1619中3种脂肽类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fp、itua和fenB进行检测;通过盐酸沉淀、甲醇抽提法等方法提取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用supelclean~(tm) lc~(-1)8柱及pHase Hf-nH2柱对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进行分离;通过malDi-tof-ms和Hplc分析、鉴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采用平板对峙培养分别测定3种脂肽类抗生素粗提物对番茄枯萎...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红娜  王静  刘敬博  周玉法  
为探讨解淀粉芽孢杆菌缓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作用机制,构建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小鼠模型,饲喂低、高剂量(10~6、10~8 CFU)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予以干预,通过检测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和肝脏病理变化评估其益生作用,然后利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分别分析其对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和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并采用定量逆转录PCR(qRT-PCR)检测小鼠肝脏转录组结果的可靠性。血清指标检测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干预显著降低了血清中ALT、AST、TC和TG水平;肝组织病理学染色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明显减少了肝细胞的脂质沉积。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改变了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在属水平显著增加了产短链脂肪酸的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肝脏转录组学结果显示,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主要抑制了脂肪酸和胆固醇合成等脂质代谢过程。qRT-PCR检测结果验证了转录组学结果的可靠性。综上所述,解淀粉芽孢杆菌BLCC1-0238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增加双歧杆菌相对丰度,调控肝脏脂质代谢来缓解NAFLD,可以作为预防和治疗NAFLD的候选益生菌加以开发和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扬凡  邵美琪  刘畅  郭庆港  王培培  陈秀叶  苏振贺  马平  
【目的】由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AG-3)引起的马铃薯黑痣病是马铃薯生产中重要的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利用微生物杀菌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是环境友好、切实可行的措施之一。本研究旨在获得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并明确其防病作用方式,为生防细菌发酵工艺的优化、微生物杀菌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峙培养法和温室盆栽试验筛选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通过Biolog微生物鉴定系统、16S rDNA序列以及gyrA、gyrB、rpoB和rpoC多基因序列分析对生防细菌进行分类鉴定。通过盆栽试验比较生防细菌菌株发酵液、无菌体上清液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脂肽提取物进行分离,通过抑菌活性测定结合质谱(UPLC-Triple TOF-MS/MS)技术鉴定生防细菌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技术测定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结果】通过对2 106株细菌进行筛选,获得3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其中HMB33604菌株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较高,达到52.9%。通过生理生化及多基因序列比对,将HMB33604菌株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发酵液和上清液对马铃薯黑痣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2.2%和66.4%,而菌体悬浮液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治效果仅为16.9%,证明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起到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作用。HMB33604菌株可以产生泛革素(fengycin)、伊枯草菌素A(iturin A)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抑菌试验证明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这两种脂肽类抗生素能够显著抑制黑痣病菌的生长,并且造成菌丝畸形。菌株发酵液和无菌体上清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了60.3%和64.0%;而菌体悬浮液处理后根际黑痣病菌的DNA拷贝数仅降低10.3%。【结论】获得一株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生防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HMB33604,该菌株主要通过产生抑菌活性物质而发挥生防作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是HMB33604菌株产生的主要抑菌活性物质。泛革素和伊枯草菌素不仅造成黑痣病菌菌丝畸形,还可显著降低马铃薯根际黑痣病菌的数量,从而有效防治马铃薯黑痣病。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力军  陆兆新  别小妹  吕凤霞  方传记  
【目的】研究培养基对解淀粉芽孢杆菌ES-2菌株产生抗菌脂肽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产抗菌脂肽的培养基提供指导。【方法】通过HPLC技术对培养基中的碳、氮源对ES-2菌株抗菌脂肽组分的影响进行试验。【结果】改进的Landy培养基抗菌脂肽产量较高;葡萄糖是ES-2菌株产生脂肽的良好碳源,特别是对surfactin的产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蔗糖和乳糖也是产生fengycin的良好碳源;L-谷氨酸和L-天门冬酰胺是抗菌脂肽产生的良好氮源;而不同的氨基酸组合并不有利于抗菌脂肽的产生;实验结果还显示,6种脂肪酸对抗菌脂肽的产生起到抑制作用。【结论】改进的Landy合成培养基是ES-2菌株产生脂肽适宜的培养基,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吴凯  沈怡斐  张瑞福  沈其荣  黄启为  
在水培和土培条件下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ce protein,GFP)标记的解淀粉芽孢杆菌SQR9(SQR9-gfp)菌株在香蕉根表的定殖情况。结果表明:在接种后2~8 d,SQR9-gfp可在香蕉根表有效定殖并形成微菌落,定殖主要发生在主根的分生区和伸长区、侧根、主根与侧根的交界处以及根毛区,而附着于根尖的细菌数量很少。2种系统下SQR9-gfp的定殖表型相似,表明水培等限制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信珊珊  祁高富  朱发银  逯晋忠  李菁菁  王圣英  柳艳军  陈京元  王义勋  赵秀云  
以从水稻根部分离到的1株解淀粉芽孢杆菌WH1为材料,通过红外吸收光谱对其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了鉴定,并通过平板抑制试验和离体叶片防治试验,研究其发酵液对油茶炭疽病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WH1发酵液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为脂肽,该成分能够使油茶炭疽病菌丝畸形,高稀释倍数的发酵液对离体油茶叶片上的炭疽病仍然有显著的防效。以WH1作为防治油茶炭疽病的生物农药,通过Plackett-Burman设计和田口设计对WH1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使抗菌脂肽产量大幅上升。在3、20、500 L的发酵罐上进行放大,控制溶氧在30%以上,成功的完成250 mL摇瓶到500 L罐的放大。500 L罐上培养48 h后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丽梅  吴小芹  胡飞杰  徐浩  
利用酸碱沉淀法分离提纯解淀粉芽孢杆菌JK-JS3分泌的杀线活性物质,获得具有杀线活性的水溶液,通过气质联用方法对其化合物的结构进行分析和鉴定,从该杀线组合物中共鉴定出3种化合物,分别为5-甲基-1-苯基-6H-1,3,5-三嗪-2-硫酮、2,2-二甲基-N-苯丙硫代酰胺和樟脑醛缩氨脲。对3种化合物在SciFinder数据库中进行专利和文献检索,未检索到上述化合物具有杀松材线虫活性的报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莎莎  何鹏飞  何月秋  李兴玉  吴毅歆  
【目的】二斑叶螨是一种分布于世界各温带、亚热带地区的害螨,其防治成已为农作物虫害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W1菌株是从自然死亡二斑叶螨虫体内分离出来,对二斑叶螨有高致死性的解淀粉芽孢杆菌。研究拟通过构建W1菌株突变体及其杀螨抑菌活性检测以从分子水平探究并验证此菌株的杀螨机理,为二斑叶螨的防治提供一种新的微生物资源和防治策略,为后续开发利用更多微生物资源奠定基础,也为新型微生物杀螨剂的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前期对解淀粉芽孢杆菌W1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化合物进行研究,已确定其对二斑叶螨的杀虫活性物质为二酮哌嗪类,大环内酯类及巨杆菌素类等化合物。大环内酯类化合物中以大环内酯A为主要杀螨活性物质,而大环内酯A是由mln基因簇调控合成。通过构建敲除整合载体pBS-mlnB-kan~(R)转化导入W1菌株自然感受态细胞等操作,获得了其杀螨活性化合物——大环内酯生物合成缺陷突变体W1 △mlnB::kan~(R),利用PCR扩增及产物测序和HPLC-MS/MS技术证实敲除突变体的成功构建,并检测其杀螨抑菌活性。【结果】mlnB基因的敲除不仅导致W1菌株无法合成大环内酯A,还削弱了其对大白菜软腐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大白菜黑腐病菌及茄科青枯菌的拮抗活性,相比W1野生型菌株二斑叶螨的致死率73.33%~77.22%,大环内酯合成缺陷突变体的杀螨活性也下降了46.66%~50.55%。【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W1菌株合成的大环内酯A具有杀二斑叶螨活性,同时还能抑制大白菜软腐病菌、柑橘溃疡病菌、大白菜黑腐病菌以及茄科青枯病菌。大环内酯A合成受阻后,W1菌株的活性均明显地被削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