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38)
- 2023(9896)
- 2022(8261)
- 2021(7624)
- 2020(6219)
- 2019(13708)
- 2018(13606)
- 2017(24992)
- 2016(14268)
- 2015(15842)
- 2014(15927)
- 2013(15612)
- 2012(15302)
- 2011(13996)
- 2010(14372)
- 2009(13236)
- 2008(13320)
- 2007(12423)
- 2006(11050)
- 2005(10351)
- 学科
- 济(59903)
- 经济(59833)
- 管理(37042)
- 业(36030)
- 企(27730)
- 企业(27730)
- 中国(20844)
- 地方(19046)
- 方法(18743)
- 农(17439)
- 学(15367)
- 数学(15339)
- 数学方法(15078)
- 业经(14527)
- 财(12844)
- 银(12644)
- 银行(12607)
- 融(12340)
- 金融(12337)
- 行(12266)
- 制(12202)
- 农业(11872)
- 发(10670)
- 地方经济(10601)
- 贸(10262)
- 贸易(10251)
- 技术(10167)
- 易(9833)
- 理论(9785)
- 环境(9253)
- 机构
- 学院(206167)
- 大学(203732)
- 研究(80418)
- 济(77396)
- 经济(75419)
- 管理(68636)
- 中国(60980)
- 理学(57282)
- 理学院(56409)
- 管理学(55040)
- 管理学院(54676)
- 科学(53583)
- 京(46096)
- 农(45231)
- 所(44240)
- 研究所(40065)
- 财(37529)
- 中心(35936)
- 农业(35728)
- 业大(34420)
- 江(33992)
- 北京(29616)
- 范(29554)
- 师范(29131)
- 院(28905)
- 财经(28456)
- 省(28334)
- 州(27870)
- 技术(26374)
- 经(25608)
- 基金
- 项目(132104)
- 科学(101357)
- 研究(92809)
- 基金(91612)
- 家(82753)
- 国家(81970)
- 科学基金(67524)
- 社会(56206)
- 省(54661)
- 社会科(53063)
- 社会科学(53053)
- 基金项目(47458)
- 划(45840)
- 自然(44347)
- 自然科(43348)
- 自然科学(43330)
- 教育(42769)
- 自然科学基金(42517)
- 资助(38314)
- 编号(36861)
- 发(33884)
- 成果(31439)
- 重点(30861)
- 课题(28469)
- 部(27521)
- 创(27304)
- 发展(26389)
- 计划(26290)
- 展(25961)
- 创新(25600)
共检索到334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张玲春 王荫长
室内抗性筛选结果表明 ,褐飞虱对马拉硫磷抗性的上升呈“S”形。酯酶的变化在抗性上升中起到重要作用 ,与抗性上升存在很好的相关性 ;而多功能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转移酶只在抗性发展的最初阶段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褐飞虱 马拉硫磷 抗药性 解毒酶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用马拉硫磷筛选的褐飞虱抗性品系 (R)对马拉硫磷的抗性达到 1 84 4倍 ,对作用于乙酰胆碱酯酶的二嗪磷、异丙威和仲丁威有一定的交互抗性 ,而对氰戊菊酯不表现显著的交互抗性。进一步研究显示 :在抗性品系中 ,磷酸三苯酯对马拉硫磷和仲丁威的增效作用分别达到 9 1 5和 2 38倍 ,顺丁烯二酸二乙酯对这两个药剂也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2 32和 1 4 2倍 )。抗性品系的酯酶、谷胱甘肽 S 转移酶 (以 2 ,4二硝基氯苯为底物 )和多功能氧化酶活力分别为敏感品系(S)的 1 4 6 7、 1 5 2和 1 1 1倍。在抗性品系中 ,磷酸三苯酯对酯酶活力抑制作用很强 ,顺丁烯...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泽文 韩召军 王荫长
测定了褐飞虱敏感品系和两个实验室选育的抗有机磷品系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 :有机磷杀虫剂和氨基甲酸酯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 ;两个抗性品系对拟除虫菊酯类和吡虫啉均无明显的交互抗性。通过建立两个抗性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命表 ,发现抗性品系适合度显著下降 ,低龄若虫存活率和羽化率低 ,成虫寿命缩短 ,卵历期延长 ;在繁殖上均表现为交配率、产卵量和孵化率下降 ;马拉硫磷抗性品系还表现为若虫历期延长。用种群数量趋势指数 (I)来确定两个抗性品系的相对生物适合度 ,发现与敏感品系相比 ,甲胺磷抗性品系和马拉硫磷抗性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仅分别为 0 4 9和0 19。认为 :抗性品系生物适合度的下降可能造成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凌炎 黄芊 蒋显斌 尹文兵 龙丽萍 黄凤宽 黄所生 吴碧球 李成
【目的】了解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极高水平抗性后对其主要捕食性天敌黑肩绿盲蝽抗性发展的影响,为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的关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用对吡虫啉敏感的褐飞虱种群(SN种群)和极高抗种群(RN种群)连续饲养黑肩绿盲蝽25代以及用吡虫啉对黑肩绿盲蝽连续诱导25代,每隔5代分别测定黑肩绿盲蝽的敏感性和酶活性。【结果】SNCF_(25)种群的敏感性变化不大;RNCF_(25)种群的LC_(50)值是原来的1.53倍;诱导(INCF_(25))种群LC_(50)值是原来的1.66倍。SNC、RNC和INC
关键词:
吡虫啉 褐飞虱 黑肩绿盲蝽 抗性发展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洁 郭先武 林峰
圆尾斗鱼(Macropodus chinensis)是一种很好的食蚊鱼类,能有效地控制了了种群。它广泛分布在沟渠、池塘等小水体中,而这些水体也是了了的繁殖场所。随着人类生产活动的进行,有些水体受到了农药的污染,而圆尾斗鱼能否栖息在此环境中,这是令人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选用常见的两种有机磷农药乐果和马拉硫磷对圆尾斗鱼进行急性毒性实验,以查明不同发育阶段对这两种农药的敏感性。同时也为水质保护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与方法
关键词:
圆尾斗鱼 半致死浓度 农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朗 孙荣科 姜建军 黄立飞 李容柏
运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水稻植株的挥发性次生物质,并进行GC/MS分析,比较水稻抗、感褐飞虱植株中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感性植株的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明显高于抗性植株,前者比后者高45.4%;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随植株抗性增强而降低,1级最低,7级最高;挥发性次生物质总量随植株所含抗性基因数的增加而减少。
关键词:
水稻 褐飞虱 抗性 挥发性次生物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徐华潮
用灭扫利与马拉硫磷 2种农药以 1∶1 ,1∶1 5,1∶2和 1∶3等 4种混配比例以及 2种农药单剂对马尾松毛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 :灭扫利与马拉硫磷以 1∶1混配的共毒系数最高 ,增效作用明显 ,其次是 1∶3,1∶2 ,而以 1∶1 5最差。图 1表 1参 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英之 陈乔 孙荣科 杨朗 黄凤宽 黄大辉 韦素美 张月雄 刘丕庆 李容柏
稻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南方稻作区大发生,对我国的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选育和利用抗虫品种是控制稻褐飞虱为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对来源于普通野生稻的5个抗稻褐飞虱(BPH)基因进行了分子标记开发,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转育和聚合BPH抗性基因到杂交水稻亲本中,获得了与抗BPH基因bph25(t),bph26(t),bph22(t),bph23(t),Bph24(t)紧密或较紧密连锁的SSR分子标记,这些标记的选择正确率达到60%~90%。成功地转育和聚合3~5个BPH抗性基因到5个杂交水稻亲本获得抗性基因聚合系。对其中9个抗性基因聚合系进行遗传背景分析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晓风 程遐年 罗利军 梅捍卫 黎志康
为了探讨水稻品种莱蒙特 ( Lem ont)、特青 ( Teqing) 及其杂交后代对褐飞虱 Nilaparvata lugens ( Stal) 抗性的遗传规律,通过苗期抗性的集团测定、独立测定、网室鉴定及褐飞虱的栖息量测定等方法,系统考察了160 个 Lem ont/ Teqing重组自交系 ( R I L) 群体 (第 11 代) 对褐飞虱的抗性表现。结果如下: (1) 该群体对褐飞虱的平均抗性指数和平均受害等级均呈连续分布, 显示了数量性状的特征, 表明该群体及其亲本对褐飞虱的抗性是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抗性; (2) 该群体中少数品系经受住了网室内较高虫口密度的攻击, 平均受害等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玉丛 范凯华 师慈 穆兰芳 韩召军
连续对南京、吴江和安庆3个地理种群的褐飞虱进行了吡虫啉的抗性动态监测,并对相关的室内筛选品系进行了适合度分析。结果显示:虽然2005年以来国内已经较少使用吡虫啉防治褐飞虱,但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并没有显著下降(由26.6~147.8倍到37.4~87.3倍)。然而通过构建褐飞虱不同品系的实验种群生命表发现,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抗性后,其适合度显著下降,仅为敏感品系的0.191,表明褐飞虱杂合种群对吡虫啉的抗性具有不稳定性,在不接触药剂的情况下,田间抗性会逐步下降。对这一矛盾现象的讨论分析认为,目前田间褐飞虱对吡虫啉抗性没有显著下降的原因,一方面是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吡虫啉,主要用于早期防治白背飞虱;...
关键词:
褐飞虱 吡虫啉 抗药性 生物适合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庄永林 沈晋良
建立了适合于测定褐飞虱对噻嗪酮敏感性的稻茎浸渍法及相对敏感毒力基线。用该方法检测的结果表明 :1996年安庆、江浦 ,1997年南宁种群对噻嗪酮为早期抗性 (抗性倍数为 3 0~ 3 5 ) ;1996年由南向北敏感性有下降趋势 ,而1997年该趋势不明显。还对抗性监测方法及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褐飞虱 噻嗪酮 抗药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曙 刘芳 薛艳霞 祝亚 覃宝祥 韦政 邱永福 李容柏
为了研究水稻品种在不同时期对褐飞虱的抗性变化及其抗性机制,对15份水稻材料进行苗期和成株期抗虫鉴定。并通过测定水稻抗生性及趋避性,对这15份水稻材料进行抗性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5份水稻材料有13份在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没有或呈现微弱变化,其余2份材料T12、OB667在苗期抗性鉴定为感虫,在成株期表现为中抗。在抗生性试验下,其抗生性大小与抗虫能力基本保持一致;而在趋避性试验中,水稻的趋避性强弱并未与其抗虫性强弱表现一致性。
关键词:
水稻 稻褐飞虱 成株期 抗生性 趋避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雨 张月雄 刘芳 邱永福 冯家勋 黄凤宽 吴碧球 黎志方 陈勇 韦绍丽 岑贞陆 覃宝祥 韦民航 韦政 李容柏
培育多抗性基因聚合系可为抗性育种提供重要的材料基础。通过抗源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进行杂交、多代回交和标记辅助选择,聚合优良的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基因研究,分别获得了基于不同恢复系和保持系遗传背景的抗稻白叶枯病双基因Xa21Xa23聚合系4个,这些抗性聚合系对白叶枯病的表现为高抗;分别获得抗稻白叶枯病和稻褐飞虱的抗性基因Xa21Xa23Bph24(t)聚合系2个和Xa23 Bph24(t)聚合系4个,双抗性聚合系对稻白叶枯病达到高抗水平,对稻褐飞虱的抗性接近高抗水平。结果表明,即使在Xa23表达了高水平抗性的情况下,聚合双基因Xa21Xa23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聚合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成业 MAMADOU Gandeka 朱子建 牟同敏
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为供体亲本,水稻优良恢复系R100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Bph14和Bph15基因同时导入到R1005中,经过农艺性状选择和褐飞虱抗性鉴定,选育出3个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CY11711-14、CY11712-5和CY11714-100。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株系对褐飞虱表现高抗水平,田间生育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及稻米品质分析表明,株系CY11712-5和CY11714-100与受体亲本R1005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代替R1005用于抗褐飞虱恢复系使用。以3个育成株系为父本与3个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