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27)
- 2023(4657)
- 2022(4211)
- 2021(3850)
- 2020(3586)
- 2019(8697)
- 2018(8601)
- 2017(16888)
- 2016(9506)
- 2015(11053)
- 2014(11438)
- 2013(11564)
- 2012(10965)
- 2011(10064)
- 2010(10100)
- 2009(9709)
- 2008(9791)
- 2007(9044)
- 2006(7634)
- 2005(6800)
- 学科
- 济(43119)
- 经济(43083)
- 业(25288)
- 管理(25104)
- 方法(23401)
- 数学(21205)
- 数学方法(21043)
- 企(19784)
- 企业(19784)
- 农(11668)
- 财(10886)
- 中国(9939)
- 学(9474)
- 贸(8560)
- 贸易(8560)
- 易(8296)
- 地方(8082)
- 农业(7562)
- 业经(7356)
- 制(7187)
- 务(6837)
- 财务(6819)
- 财务管理(6797)
- 和(6578)
- 企业财务(6389)
- 银(6102)
- 银行(6074)
- 融(5873)
- 金融(5871)
- 行(5737)
- 机构
- 大学(145167)
- 学院(143712)
- 济(60010)
- 经济(58707)
- 管理(53999)
- 研究(49038)
- 理学(46547)
- 理学院(46006)
- 管理学(45178)
- 管理学院(44910)
- 中国(36759)
- 科学(31824)
- 京(30464)
- 农(29368)
- 财(26637)
- 所(26325)
- 业大(24290)
- 研究所(24122)
- 农业(23634)
- 中心(23059)
- 江(21974)
- 财经(21433)
- 经(19345)
- 北京(19131)
- 经济学(18951)
- 范(18387)
- 师范(18184)
- 经济学院(17388)
- 州(17184)
- 院(16929)
- 基金
- 项目(93768)
- 科学(72119)
- 基金(67035)
- 研究(65937)
- 家(59096)
- 国家(58628)
- 科学基金(48756)
- 社会(40317)
- 社会科(38142)
- 社会科学(38125)
- 省(37201)
- 基金项目(35867)
- 自然(32269)
- 划(31613)
- 自然科(31477)
- 自然科学(31464)
- 自然科学基金(30899)
- 教育(30736)
- 资助(28266)
- 编号(27227)
- 成果(22356)
- 重点(21454)
- 部(21236)
- 发(20281)
- 创(18918)
- 科研(18691)
- 课题(18582)
- 计划(18383)
- 创新(17770)
- 教育部(17663)
共检索到206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葛天明 李治国 徐剑刚
2017年5月末,中国人民银行在人民币中间价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根据《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对中间价构成的描述建立中间价报价模型,测算出逆周期因子及逆周期系数,并讨论新中间价形成机制对中间价与人民币汇率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逆周期因子能有效抑制外汇市场顺周期的影响,而且不会减弱市场供求对中间价形成的影响。此外,提高中间价形成机制的透明度与规则性有利于提升中间价的指示能力。
关键词:
中间价 人民币汇率 逆周期因子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管涛
据外汇市场自律机制秘书处对外披露,为对冲市场情绪的顺周期波动和缓解外汇市场的"羊群效应",有关方面拟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的报价公式中引入"逆周期因子"(又称"逆周期调节因子"),以更好反映国内经济基本面变化。本文分析了"逆周期因子"带来的优势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何青 甘静芸 刘舫舸 张策
2017年5月26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报价机制中引入逆周期因子。本文利用引入新因子以来外汇市场交易数据,通过新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定价机制,测算了逆周期因子数值。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构建VAR模型和EGARCH模型研究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走势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引入逆周期因子降低了人民币汇率波动性,但对人民币汇率的走势没有显著影响。逆周期因子修正了投资者对汇率变动顺周期性的过度反应,有利于引导市场预期,完善人民币汇率宏观审慎管理。
关键词:
逆周期因子 人民币汇率 宏观审慎管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东明 曹春玉
文章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在外部加息带来国际资本外流冲击时,结合中国经济结构及运行特征,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汇率逆周期因子,研究其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及其与其他宏观审慎政策配合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基于外国货币政策调整的逆周期因子的汇率稳定效果优于其他政策,在管理浮动汇率中引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更好地实现金融稳定的目标;在实施逆周期准备金率时,管理浮动汇率中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抑制汇率过度贬值的顺周期行为,平滑汇率波动,同时辅以再贷款利率的调节,有助于平滑国内债务波动;在管理浮动汇率下加入逆周期因子,能够降低社会福利损失。文章提出,货币当局应构建完善的动态汇率逆周期调节机制,注重其与汇率浮动管理、准备金政策和再贷款利率等宏观政策的配合。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蒋海 吴文洋 赵安然
汇率的剧烈波动会对整个银行体系产生剧烈冲击,甚至会诱发货币危机和金融危机。保持汇率稳定对于构筑稳健的双支柱宏观审慎调控框架,抵御外部冲击,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都至关重要。为此,央行于2017年5月正式引入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格进行调节,以确保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其调节效果和影响效应一直备受金融当局和学界的关注。基于此,文章将逆周期因子引入银行风险理论分析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周期因子的开放条件下四部门银行风险模型,分析了逆周期因子通过稳定汇率波动进而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内在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VP-VAR模型和两次逆周期调节期间相关变量周度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发现,逆周期因子在短期内可以显著降低汇率波动幅度,保持汇率稳定,进而降低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然而,随着时间的延伸,这种影响效果逐渐减弱,因而中长期效果不如短期明显。
关键词:
逆周期因子 汇率波动 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文 尚玉皇 李建勇
本文基于离在岸汇率传导机制,阐释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理论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本文实证检验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作用效果。研究发现,逆周期因子通过影响商业银行外汇资产配置影响人民币离在岸价差,逆周期因子在有效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同时显著降低价差的波动幅度。在中美贸易摩擦等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冲击影响下,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效果依然稳健。值得注意的是,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离在岸价差的调节具有显著的非对称特征。人民币贬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显著缩小了人民币离在岸价差和波动幅度;人民币升值情况下,逆周期因子无助于抑制人民币离在岸价差,仅能降低价差波动幅度。鉴于此,建议我国央行进一步强化逆周期因子政策的规则化和透明化,切实发挥逆周期因子的预期引导功能。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前进 武磊
本文根据有效汇率指数的特点,将人民币有效汇率指数分解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与美元有效汇率指数之乘积。在此基础上,本文首先利用2016年4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汇价数据和BIS日度美元指数,实证考察了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的变动特征,结果显示美元指数、人民币汇率收盘价与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同向变动,美元指数和人民币汇率收盘价的变动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有"自动稳定器"效果。其次,通过Logit模型分析了人民币汇率调整的非对称性,研究发现人民币汇率贬值有持续变化的动能,具有一定的惯性;相反人民币汇率升值没有惯性,市场存在汇率调整的非对称性。最后,利用M&S模型和GARCH-M模型考察了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汇率波动有何影响,结论表明逆周期因子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反向变化,意味着逆周期因子对人民币过度贬值有抑制作用。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邹传伟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有两个效果:一是在降低银行破产概率方面,相当于把资本充足率提高1%;二是消除Basel Ⅱ对信贷供给约50%的顺周期影响。但Basel Ⅲ逆周期资本缓冲主要针对企业信用状况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应对资产价格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的效果可能有限,应发挥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控功能并与逆周期资本监管相协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昊宇
经济社会生活中日益表现出来频繁的经济波动以及非确定的经济发展周期,给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为了应对不断增强的不确定性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经济波动对经济活动的消极影响,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经济波动给予各种不同的解释和说明,进而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应对政策与管理方法,逆向政策选择成为一种必要的应对措施。本文在经济学分析的框架之下,从效用的饱和性角度来说明经济波动的内在机制以及逆向政策选择的意义。
关键词:
经济波动 饱和性 非饱和性 逆向政策选择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赵洗尘 刘巍
本文在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基础上,基于估值目的提出了企业生命四周期划分法,即:增长期、转型期、稳定期和衰退期。总结了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所面临的不同估值难点及关键问题。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梁洪松 陈佳
本文以时间为横轴,以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影响因素为纵轴,构建产品生命周期的四叶草模型,通过四个“叶瓣”之间的关联关系,从本质上解析了产品生命周期阶段演变的实质——在产品成长期和成熟期主要影响因素是消费者偏好和企业决策,在引入期和衰退期则以产品研发和产品创新为核心因素;并对该模型进行深层次探究与分析。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殷兴山
对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态势,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常态"的论断。这是一个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为主要特征的新阶段。在此过程,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因素与结构性因素相互交织,影响经济从高速向中高速平稳过渡,导致经济运行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从金融角度看,一个突出问题是金融机构作为理性市场主体,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顺周期行为,可能给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等工作带来负面影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立晟 张潇
2017年5月,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引入"逆周期因子",人民币汇率周期性问题开始引发大家关注。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告明确表示:"汇率根本上应由经济基本面决定……当前我国外汇市场可能仍存在一定的顺周期性,容易受到非理性预期的惯性驱使,放大单边市场预期,进而导致市场供求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增大市场汇率超调的风险。"汇率周期性周期性,是描述一个经济量与经济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明明 周成华
在强化逆周期调节和结构性去杠杆并存的背景下,货币政策的目标决策机制是以信贷为锚、结合物价水平,最终实现稳增长2019年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经济内生增长动能较弱叠加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强,加强逆周期调节成为宏观政策主线。始于2018年的以定向降准和小微、民营企业定向支持政策为主的,以促进宽信用为目标的宽松货币政策在持续了半年时间后,信用扩张效果却差强人意,市场风险偏好未明显改善,经济中顺周期因素继续累积,加之贸易摩擦不确定增强、全球经济逐步步入下行通道,国内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存在。自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言
过去的2019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总体看,面对国内错综复杂、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以及国际经济下行的局面,我国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逆周期调节,坚持"六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健康平稳运行态势。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0.8万亿元,增长6.1%,人均国民总收入折合美元首次突破万元大关,成绩可喜可贺。同时,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IMF数次下调了
关键词:
周期调节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