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49)
- 2023(9994)
- 2022(8342)
- 2021(7582)
- 2020(6811)
- 2019(15818)
- 2018(15996)
- 2017(30817)
- 2016(17029)
- 2015(18920)
- 2014(19235)
- 2013(19152)
- 2012(17623)
- 2011(15761)
- 2010(16283)
- 2009(15755)
- 2008(16306)
- 2007(14689)
- 2006(13046)
- 2005(12038)
- 学科
- 业(77608)
- 济(76765)
- 经济(76662)
- 企(70498)
- 企业(70498)
- 管理(62472)
- 方法(35628)
- 数学(27580)
- 数学方法(27387)
- 财(26950)
- 业经(26326)
- 农(26119)
- 务(19566)
- 财务(19550)
- 财务管理(19518)
- 制(19144)
- 农业(18531)
- 企业财务(18449)
- 中国(16893)
- 技术(16263)
- 和(14677)
- 体(14340)
- 理论(13946)
- 贸(13746)
- 贸易(13741)
- 策(13522)
- 易(13315)
- 划(13013)
- 体制(12368)
- 地方(12356)
- 机构
- 学院(250074)
- 大学(246864)
- 济(109021)
- 经济(106969)
- 管理(100602)
- 理学(85570)
- 理学院(84746)
- 管理学(83708)
- 管理学院(83216)
- 研究(80802)
- 中国(65512)
- 财(53110)
- 京(51891)
- 科学(46801)
- 农(45192)
- 所(41608)
- 财经(41071)
- 江(40031)
- 中心(37561)
- 经(37102)
- 研究所(37079)
- 业大(35724)
- 农业(35395)
- 北京(33016)
- 经济学(32906)
- 州(31044)
- 范(30244)
- 师范(29986)
- 财经大学(29895)
- 经济学院(29891)
- 基金
- 项目(154287)
- 科学(122180)
- 研究(115896)
- 基金(111683)
- 家(95315)
- 国家(94395)
- 科学基金(82060)
- 社会(74052)
- 社会科(70167)
- 社会科学(70145)
- 省(61548)
- 基金项目(59279)
- 教育(53198)
- 自然(51780)
- 自然科(50562)
- 自然科学(50544)
- 划(50400)
- 自然科学基金(49714)
- 编号(47597)
- 资助(45182)
- 成果(38673)
- 业(36235)
- 创(35203)
- 部(35010)
- 重点(34329)
- 发(33758)
- 课题(32148)
- 创新(32063)
- 制(30230)
- 教育部(30230)
- 期刊
- 济(126933)
- 经济(126933)
- 研究(76811)
- 中国(48176)
- 财(45702)
- 农(42286)
- 管理(40132)
- 学报(33208)
- 科学(32329)
- 农业(28238)
- 融(27005)
- 金融(27005)
- 大学(25860)
- 教育(25150)
- 学学(24176)
- 技术(23498)
- 业经(22663)
- 财经(21093)
- 经济研究(19454)
- 经(18203)
- 业(17791)
- 问题(16832)
- 技术经济(15513)
- 贸(13661)
- 财会(13457)
- 世界(13152)
- 商业(12869)
- 现代(12596)
- 理论(11922)
- 国际(11617)
共检索到3836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海云
在过去数十年中,信用评级业与全球信用市场共同发展壮大,信用评级在监管制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其在金融生态体系中的独特地位日益突出。同时,信用评级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重大评级错误时有发生,评级纠正存在滞后性和破坏性。在操作层面,评级调研的视角过于狭窄,在监管治理层面,又
[期刊] 征信
[作者]
武逸
分析金融危机前美国评级监管体系、金融危机中美国信用评级及监管存在的问题、金融危机后美国评级监管体系的改革与思路,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加快征信立法以规范促管理、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完善评级机构制度建设、保持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监管 参考借鉴 征信立法
[期刊] 征信
[作者]
孙章伟
美国信用评级机构集体性道德风险使其成为继华尔街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之后又一遭遇质疑与谴责的群体。NRSROs制度下,信用评级机构具有"准政府权力"的话语权垄断者、控制性股东控制下的合谋内部人、民事法律责任的免责者、与社会公信力性质冲突的经济人等性质。信用评级机构也是美国推行双重标准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美国虽然强化了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但仍未触及主权信用评级领域。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尽快推进中国信用评级产业发展政策安排,构筑信用评级产业与经济安全法律体系,扶持大型本土龙头信用评级企业,完善监管机制等。
关键词:
信用评级公司 企业性质 经济安全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于洪辉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成为舆论指责的焦点。毫无疑问,美国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金融危机负有失察的责任,然而,信息获得的相对有限性,基于历史、模拟的情景假设也令评级方式存在着客观局限。如何恢复信用评级机构受损的社会公信力,文章从变革评级机构内部治理机制和加强政府对信用评级业的监管两个方面提出建议,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应坚持"政府驱动型"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
信用评级机构 信用评级预警 信用评级方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明明 秦凤鸣
采用2002—2013年中国债劵评级数据,探讨信用评级业的竞争程度对于信用评级准确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程度越强,评级水平越低,发生降级的可能性越大,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被高估的可能性。进一步,债券收益率差价对信用评级的敏感度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利于提高评级的准确性,从而验证了"竞争有利说"。对于民营企业以及由法制化水平更高地区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企业而言,竞争对于评级准确性的正面效应更大。这些研究对于优化评级业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运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结构 信息价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明明 秦凤鸣
采用2002—2013年中国债劵评级数据,探讨信用评级业的竞争程度对于信用评级准确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竞争程度越强,评级水平越低,发生降级的可能性越大,即市场竞争降低了评级被高估的可能性。进一步,债券收益率差价对信用评级的敏感度随着竞争程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市场竞争有利于提高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竞争程度的加剧有利于提高评级的准确性,从而验证了"竞争有利说"。对于民营企业以及由法制化水平更高地区的评级机构进行评级的企业而言,竞争对于评级准确性的正面效应更大。这些研究对于优化评级业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运作效率具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信用评级 市场结构 信息价值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文 王腾飞
在回顾国际评级机构监管改革与演变的基础上,对比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主要措施与改革思路及存在的不足,分析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历程和监管现状。提出为促进我国评级行业持续发展,应明确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并重的监管思路,加快法律体系建设、优化监管框架,建立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规则,建立全国性的信用评级行业自律组织,强化公司的内部治理,限制利益冲突、加强信息披露,建立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及国家间的交流与合作。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德鑫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金融危机与动荡的驱使下被动进行的,成本高且容易陷于"路径依赖"的困境,应当避免重走美国"危机驱动"式改革的老路,积极主动地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各国已有的经验,尽快推动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框架。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监管改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三毛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信用评级机构声誉日下,同时也使得美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暴露。金融创新背景下的美国信用评级业其实存在着许多内在矛盾和困境。因此,以下三个方面将是其监管政策调整的重点:(1)强化竞争机制,调整信用评级现有市场结构;(2)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评级活动的可审核性;(3)保证评级活动的独立性,促使评级结果的公正与客观。
关键词:
美国信用评级业 监管政策 次贷危机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旭昆 李晓红
梳理美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变迁,分析美国信用评级业得以快速发展的背景因素,指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和不足,提出对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启示:尽快完善和发展信用类债券市场,加强信用评级行业相关法治建设,优化信用评级业发展环境等。
关键词:
信用评级 资本市场 去担保化 信用债券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照龙 王学武
本文应用投资者剩余的福利分析指标,通过博弈的方法对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决策进行福利分析,分析的结论是:在讲真话机制下,单寡头垄断比双垄断能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剩余。在不能确定是否讲真话的情况下,双垄断好于单寡头垄断,因为它能通过竞争增加评级机构说真话的机率,并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剩余。
关键词:
投资者剩余 信用评级机构 “讲真话”机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白钦先 黄鑫
本文通过回溯美国信用评级由过度封闭的NRSROs认可指定制度向更为开放的认可注册制度的转变历程,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制度性益处与缺陷;进而通过探讨信用评级的认可价值、信息质量和评级估值之间的关系,对信用认可制度最新取向作出了评价。凭借基于评级质量的映射手段,现行的认可注册制度仍有完善余地。此外官方认可制度既可约束评级的产出,也可使国家促进新设评级机构的市场进入,因此评级后进的国家和机构仍保有机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志文 林加力
作为债券信用评级的发源地,美国的信用评级制度在付费模式、监管授权、多重评级等方面都有过不同的实践。近年来,针对次贷危机中该行业暴露出来的评级虚高、评级选购、监管套利等问题,美国多弗法案又提出了新的解决方案。相比之下,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历史较短,模式也一成不变。美国信用评级行业调整的历史,以及多弗法案给出的解决思路,能够为完善中国信用评级制度提供重要的启示,尤其是在监管授权、评级机构绩效考核机制、双评级制度、付费模式、资产证券化的评级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问题 对策 多弗法案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康雷宇
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认识到信用评级机构也存在诸多问题与缺陷,然而信用评级作为缓解市场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的重要制度安排,在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有力地推动了金融乃至经济的发展。充分借鉴国际社会对本次金融危机中信用评级体系总结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制度建设,积极发挥信用评级机构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风险揭示作用,提升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本文回顾了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历程,分析金融危机对信用评级的冲击及问题,以及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改革方向及最新动态,最后研究了信用评级体系发展的趋势以及对金融市场所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
信用评级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