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14)
- 2023(14250)
- 2022(12144)
- 2021(11447)
- 2020(9860)
- 2019(23040)
- 2018(22805)
- 2017(43021)
- 2016(23209)
- 2015(26386)
- 2014(26104)
- 2013(26090)
- 2012(24555)
- 2011(22352)
- 2010(22284)
- 2009(20598)
- 2008(20522)
- 2007(18294)
- 2006(15637)
- 2005(14006)
- 学科
- 济(102003)
- 经济(101918)
- 管理(65015)
- 业(64012)
- 企(52352)
- 企业(52352)
- 方法(46958)
- 数学(41565)
- 数学方法(41048)
- 中国(27545)
- 农(26583)
- 财(21805)
- 业经(21613)
- 学(21493)
- 地方(20856)
- 技术(20715)
- 贸(20094)
- 贸易(20082)
- 易(19538)
- 制(17688)
- 农业(17648)
- 和(15122)
- 理论(15014)
- 银(14743)
- 银行(14712)
- 环境(14662)
- 融(14263)
- 金融(14260)
- 行(14117)
- 产业(13800)
- 机构
- 大学(337201)
- 学院(334899)
- 济(142285)
- 经济(139487)
- 管理(128660)
- 研究(117691)
- 理学(111380)
- 理学院(110060)
- 管理学(107993)
- 管理学院(107335)
- 中国(88790)
- 科学(73052)
- 京(71886)
- 财(61740)
- 所(59910)
- 农(57019)
- 研究所(54874)
- 中心(54100)
- 业大(50131)
- 财经(49748)
- 江(49714)
- 北京(45629)
- 经(45160)
- 农业(45092)
- 经济学(44406)
- 范(44139)
- 师范(43676)
- 院(42328)
- 经济学院(40190)
- 州(39714)
- 基金
- 项目(226966)
- 科学(179522)
- 基金(165707)
- 研究(163539)
- 家(145683)
- 国家(144570)
- 科学基金(123437)
- 社会(104452)
- 社会科(99119)
- 社会科学(99095)
- 省(88529)
- 基金项目(87541)
- 自然(80137)
- 自然科(78329)
- 自然科学(78309)
- 自然科学基金(76954)
- 划(75105)
- 教育(75009)
- 资助(68115)
- 编号(64516)
- 成果(52274)
- 重点(51854)
- 创(51277)
- 部(50582)
- 发(50164)
- 创新(47369)
- 课题(45344)
- 国家社会(43831)
- 科研(43763)
- 教育部(43021)
共检索到493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琴 曾刚
从知识基础角度出发,以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为案例,比较基于科学知识的解析型产业和基于工程技术知识的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结构差异。基于产业合作专利数据和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企业创新调查数据,采用Ucinet、ArcGIS软件,对2004—2006年、2007—2009年、2011—2013年三个阶段,两个产业创新网络群体内外关系、主体合作倾向性、网络空间尺度进行比较。得出结论:解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强联系稀疏型结构,合作伙伴较少,合作比较集中,合作关系稳定,群体内部形成三元闭包关系,群体之间关系相对封闭;认知邻近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主体倾向与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知识传播可以跨越更远的地理距离,国际合作比例更高。合成型产业创新网络呈现核心—边缘结构,合作伙伴多,合作关系的变动较大,网络稳定性更弱;创新模式是干中学,主体倾向与产业链上下游单位合作;知识传播对地理距离更敏感,邻近城市合作比例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巍 李明昊 邵云飞 刘思晴
以2001—202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明专利数据为样本,结合社会网络分析和纵向案例方法开展探索性研究。结果发现,新兴产业突破性创新网络经历了形成、拓展、稳定和更替等演化阶段;不同阶段呈现企业内部合作型、焦点企业中心型、局部密集型和复杂密集型等结构特征,凸显涌现、多元、集聚和跨界等主导发展特征;随着突破性创新网络演化,网络内部知识扩散速度、广度和深度均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且知识扩散速度在拓展期达到峰值,跨学科知识成为演化后期主要扩散源,主体间知识距离越远越有利于深化知识扩散,更替期具有完全显著的空间距离衰减特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毛睿奕 曾刚
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10年来,学术界掀起了对创新活动研究的高潮,经济学家、经济地理学家、管理学家从不同的视角对创新的形成动机、过程、模式及演变进行了相关研究。研究显示,一方面,创新是集体行动的结果,企业间互动对创新的发生具有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创新网络要素结构差异对创新功能的实现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将基于集体学习机制,从网络个体与整体结构差异出发,分析和总结结构差异下不同创新网络模式特点,并以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作为实证案例。
关键词:
集体学习 创新网络模式 生物医药产业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菁 曾刚 胡森林 孙康
基于2001~2018年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申请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地区城市间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进行探究,并借助面板负二项固定效应模型对网络结构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呈现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的演化过程;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上海为中心的放射状结构,创新网络密度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创新节点和创新联系主要集中于长三角东侧。长三角地区城市间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网络的构建,不仅受到其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外商投资和地理邻近性等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城市内部创新网络密度的影响,且城市在全国创新网络中的地位也会对区域内城市间创新合作的构建产生正向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胜男 申俊龙 李洁
探索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进一步拓展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组合模式宏微观的系统性研究。运用社会网络理论,基于2013—2021年相关专利合作数据,构建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合作网络,宏观上分析整体网络特征与创新组合模式变化趋势,微观上通过个体中心度分析掌握核心主体。结果发现: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尚未形成技术创新合作生态系统;创新组合模式由链式化结构向模块化结构再向集群化结构演变,产学研组织创新合作模式是主流力量,高校和科研院所体现出巨大优势,但处于网络中心的多为企业。最后提出了促进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形成链式、模块化和集群化生态性创新组合模式发展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勋来 刘晓倩 李文琪
以山东省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例,分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对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带来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市生物医药集聚水平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区域差异,产业集群通过多重效应共同作用实现创新发展并促进经济增长,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能够显著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据此,提出扩大集群规模、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人才引进与培育力度等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婧婧 刘定杰
本文以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按产业集群内企业发生的技术供给与需求联系构建网络。网络嵌入性表征网络的整体功能和企业位置及其对信息的控制优势,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以节点度、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结构嵌入指标,实证分析不同维度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接近中心度对集群企业创新产品收入贡献存在负向影响,结构洞数量与创新绩效无关。结合网络结构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力支持处于"中介连接"地位的专业平台型企业的建设;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实验室经济;适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网络嵌入性 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曾婧婧 刘定杰
本文以武汉市生物医药产业为例,按产业集群内企业发生的技术供给与需求联系构建网络。网络嵌入性表征网络的整体功能和企业位置及其对信息的控制优势,与创新绩效密切相关。因此,以节点度、中心度和结构洞作为结构嵌入指标,实证分析不同维度嵌入对企业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节点度、中介中心度对创新绩效存在正向影响,接近中心度对集群企业创新产品收入贡献存在负向影响,结构洞数量与创新绩效无关。结合网络结构特征和产业发展现状提出:大力支持处于"中介连接"地位的专业平台型企业的建设;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实验室经济;适当减缓对于核心企业的支持力度。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网络嵌入性 企业创新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宇 康健 邵云飞
共性技术的协同创新对于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系统地剖析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构和动力将有利于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本研究以三螺旋模型为框架,解构了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结构要素,分析了三螺旋各阶段的动力因素,探讨了三螺旋不同阶段各协同主体的协作规律及资源利用状况,绘制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三螺旋立体空间结构和动力模型,并将其应用于成都、德阳和绵阳三市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的比较分析,以期为产业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蒙大斌 张诚 李宁
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法测度2008~2017年京津冀空间交易成本及其动态变化,构建QAP计量模型分析空间交易成本与创新网络空间拓扑的关系。研究发现:(1)京津冀地区空间交易成本近年显著下降,其中京津两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空间交易成本为最低,保定市位列第三,河北南部城市的空间交易成本相对较高;(2)空间交易成本显著影响创新网络在地理空间上的拓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这一动态过程;(3)滚动检验显示,空间交易成本降低对于区域之间创新合作促进具有"U"型效果;(4)分类检验来看,外生性空间交易成本对网络空间拓扑的影响不断减弱,而内生性空间交易成本对网络空间拓扑的影响不断加强。
关键词:
创新网络 空间交易成本 网络空间拓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毛良虎 赵国杰
文章认为,创新活动本身具有集群特质和要求,这是科技集群形成的基础。科技集群是特定领域的科学技术资源相互关联形成的具有科技创新功能,并与相关的各种社会要素反馈互动的以集群为特征的系统。科技集群与产业集群的互动发展模式,有利于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产业集群 科技集群 生物医药 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炎 王冰
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战略联盟网络为样本,将联盟网络的结构属性和资源属性结合,考察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基于时滞效应的结果分析表明:企业在联盟网络中占据的结构洞或创新积累越多,其知识创造越显著;联盟伙伴创新能力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联盟网络对企业知识创造的影响随时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玉芬
创新网络中心度是描述创新主体在创新网络中的关系和地位的指标,高中心度意味着该主体能获取更多异质性资源、创新机会。目前在我国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中,企业中心度远远低于高校和科研机构。产业的研发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短板、政府支持的乏力和市场机制的缺陷是其重要原因。政府应在改革中着力建设制度环境,完善充分体现竞争的市场机制,助力企业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催生创新领军型企业,激励创新性强的中小微企业,鼓励企业和各种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研发,提升企业的创新网络中心度。
关键词:
医药产业 创新网络 中心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施海燕
分析浙江生物医药产业2003—2014年发展情况,在对国内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理论路径分析基础之上,采用历史数据,应用因子分析方法抽离生产规模、效率和创新因子,然后对三个因子进行历史演化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揭示浙江和两个典型地市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与特点,从3个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
生物医药 转型升级 浙江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小宁 欧光军 蔡姝莎 卞亚男
针对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目前整体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的现实,亟需洞悉制约其创新发展的因素,选择适当的产业创新发展路径和相关制度安排。采用二阶段关联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横向发展水平和纵向发展态势。与世界发达国家及国内发达地区的横向对比发现,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一阶段的研发与二阶段的科技成果转化严重缺乏效率;从自身发展来看,研发的技术效率较高但缺乏规模效率,尤其是科技成果转化阶段,无论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都不高,这是制约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瓶颈。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湖北省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效率的若干路径及措施建议,供政府决策参考。
关键词:
生物医药产业 创新效率 效率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