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21)
- 2023(8944)
- 2022(7760)
- 2021(6981)
- 2020(5882)
- 2019(13863)
- 2018(13706)
- 2017(26475)
- 2016(14510)
- 2015(16543)
- 2014(17032)
- 2013(17176)
- 2012(16719)
- 2011(15402)
- 2010(15739)
- 2009(14644)
- 2008(14745)
- 2007(13590)
- 2006(11978)
- 2005(11127)
- 学科
- 济(71910)
- 经济(71845)
- 业(37786)
- 管理(36790)
- 方法(27732)
- 企(27618)
- 企业(27618)
- 数学(24435)
- 数学方法(24229)
- 中国(21592)
- 地方(21513)
- 农(21089)
- 业经(15321)
- 财(14409)
- 农业(14318)
- 学(13885)
- 贸(13217)
- 贸易(13207)
- 易(12700)
- 地方经济(12077)
- 制(12012)
- 银(11943)
- 银行(11915)
- 融(11888)
- 金融(11886)
- 行(11543)
- 发(11235)
- 环境(10713)
- 和(10608)
- 技术(9614)
- 机构
- 学院(218348)
- 大学(216844)
- 济(92504)
- 经济(90467)
- 研究(80534)
- 管理(79355)
- 理学(66726)
- 理学院(65864)
- 管理学(64739)
- 管理学院(64315)
- 中国(61196)
- 科学(49920)
- 京(47712)
- 所(42735)
- 农(41900)
- 财(41776)
- 研究所(38539)
- 中心(36862)
- 江(35192)
- 业大(33180)
- 农业(32868)
- 财经(32311)
- 北京(30900)
- 范(30793)
- 师范(30488)
- 经(29049)
- 州(28333)
- 院(28332)
- 经济学(28308)
- 省(25689)
- 基金
- 项目(136333)
- 科学(105538)
- 研究(100639)
- 基金(95315)
- 家(82911)
- 国家(82151)
- 科学基金(68624)
- 社会(62269)
- 社会科(58936)
- 社会科学(58917)
- 省(55275)
- 基金项目(50362)
- 划(46256)
- 教育(45731)
- 自然(42795)
- 编号(42235)
- 自然科(41715)
- 自然科学(41701)
- 自然科学基金(40928)
- 资助(39425)
- 发(35852)
- 成果(35014)
- 重点(31312)
- 课题(29967)
- 部(29792)
- 发展(28869)
- 展(28372)
- 创(28028)
- 创新(26273)
- 科研(25980)
- 期刊
- 济(110368)
- 经济(110368)
- 研究(67345)
- 中国(47923)
- 农(39588)
- 学报(34435)
- 财(31735)
- 科学(31562)
- 管理(28236)
- 农业(26785)
- 教育(25407)
- 大学(25333)
- 学学(23696)
- 融(23099)
- 金融(23099)
- 技术(19819)
- 业经(19547)
- 经济研究(17522)
- 财经(15838)
- 问题(14986)
- 业(14449)
- 经(13633)
- 技术经济(11915)
- 贸(11536)
- 商业(11402)
- 图书(11028)
- 理论(10891)
- 统计(10853)
- 世界(10403)
- 版(10330)
共检索到343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霍景东 夏杰长
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要求我们的工作重心由GDP扩展到HDI,公共支出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更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公共支出是否影响人类发展呢?公共支出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有多大呢?公共支出中的哪些项目对促进人类发展的贡献最大呢?本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来回答上述问题,分析发现,公共支出与人类发展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且公共教育支出、公共医疗卫生支出的贡献明显大于其它公共支出。
关键词:
公共支出 教育 医疗卫生 人类发展指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戴珊珊
人类发展指数(HDI)是对人类发展成就的总括衡量,较GDP更能全面地反映一个国家的发展成就。政府支出作为国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对一国的人类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应为促进我国人类社会全面发展服务,应根据各地的实际,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保健、公共卫生安全的投入,调整投入结构,改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美云
作为目前评价经济发展较成功的方法之一,人类发展指数(HDI)自1990年提出至今,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等机构和各国学者进行了探索和改进。文章聚焦于国内外在此领域的最新进展,从HDI提出的理论基础、指标选取及测算、方法应用等层面进行文献梳理,指出已有研究在HDI的指标选择、阈值确定、数据质量、合成方法、仅评价国别发展而未涉及一国内部区域差距等方面存在缺陷,建议从理论基础的拓展、本土化研究的实践、影响指标的增加和测量方法的改进、比较研究的推进等方面加以改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潘雷驰
文章用我国国家财政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度量政府支出,计算出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作为我国财政政策变动的代理变量,用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度量人类发展状况。对数据整理后,形成政府支出增长率和人类发展指数变动的时间序列。使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考察了政府支出变动对人类发展指数变动的影响,在借鉴其他学者对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出的基本结论是:在1990-2003年间,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动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也不能相互解释,我国财政政策依然是以拉动经济增长为政策偏向的,考虑财政政策变动的时滞,发现其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
我国政府支出 财政政策 人类发展指数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雷驰
以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作为我国财政政策变动的代理变量,用我国的人类发展指数度量人类发展状况,使用计量的方法考察二者的相互影响。在借鉴其他学者对政府支出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的分析表明:在1990~2003年间,我国财政政策的变动和人类发展指数的变动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相互解释;我国财政政策依然以拉动经济增长为政策偏向,考虑财政政策变动的时滞,发现其对我国人类发展指数的影响为负。
关键词:
我国政府支出 财政政策 人类发展指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圣云 翟晨阳
重新计算人类发展指数(HDI),应用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分解方法对1990—2014年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演化及其机制进行研究发现:(1)1990—2014年,全球人类发展水平整体得到明显提升,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不断缩小。全球七大区域间的HDI差异是全球人类发展水平非均衡的主要特征,但其对总体空间差异的贡献率有所下降,而区域内差异的贡献率呈上升态势,区域间与区域内的人类发展水平差异整体趋于均衡。(2)全球七大区域内部HDI差异整体呈缩小趋势。非洲与大洋洲区域内国家间的HDI差距明显高于其他区域,而北美洲、欧洲(除东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等区域内部的HDI差距较小且比较接近,东欧区域内部的HDI差距最小。(3)全球各国之间的教育指数差距最大,收入指数差距次之,健康指数差距最小。健康指数得分最高,教育指数增速最快。教育指数的不平衡是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但教育进步对HDI空间差距缩小的贡献率最高。(4)全球HDI空间差异演化主要由集中效应引起,即全球HDI空间差异主要源于健康、教育与收入指数自身的非均衡性。集中效应促进了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空间差异的缩小,结构效应则扩大了全球人类发展水平的鸿沟。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红
人类发展指数(HDI)从人本主义出发,取代传统的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单纯比较人均GDP的方法,更加全面科学地为各国的发展实践提供了衡量的标准;同时,可以通过对这个指标体系中各项分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发现与别国的差距,以进一步改良政策,使本国的经济和社会都能够更健康地发展,尤其无论从理论上还是指标设计上都可以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服务。就人类发展指标体系的创建进行阐述,然后对其包含的发展思想进行理论评价,最后以中国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证明研究和重视人类发展指数的意义。
关键词:
人类发展指数(HDI) 评价 发展政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圣云 罗玉婷 韩亚杰 李晶
应用空间基尼系数、泰尔系数分解及面板模型等方法,对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1995-2013年中国人类福祉省际差距整体趋于缩小。其中,"九五"时期不断缩小,"十五"时期波动变化,"十一五"时期快速缩小,"十二五"时期趋同发展;(2)四大区域之间的人类福祉差距是最主要的差距,但其贡献率总体呈递减趋势,而区域内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的贡献率呈递增趋势。西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最大但降幅明显,东部地区人类福祉的省际差距先扩大后降低,中部、东北地区人类福祉省际差距相对较小且不断缩小;(3)中国人类福祉地区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同向扩大。加快经济发展、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均可提高中国各省的人类福祉水平,但也可能扩大地区差距。提高卫生经费占比的增长率可降低中国人类福祉水平,但却能有效缩小中国地区之间的福祉差距。提高人均社会保障支出和人均转移支付,既能提高中国各省区的人类福祉水平,又可起到促进地区之间福祉均衡作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边恕 王智涵
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话题,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对于测度和判断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程度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文章以辽宁省为例,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测度与分析,对重工业发展城市的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首先,结合相关文献研究,选取适合辽宁省发展特征的经济、社会、资源配置、环境保护等四个人类绿色发展维度,利用2009-2019年辽宁省相关数据,构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并采用熵值法对人类绿色发展指数进行拟合,分析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其次,使用Moran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考察人类绿色发展指数水平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情况;最后,将障碍度模型引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中,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的研究方法做了创新性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熵值法的结果显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现升高趋势,但2015年以来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受资源配置和环境保护的影响而上下波动。在空间上,Moran指数得出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呈集聚分布状态,发现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存在"集聚效应"的可能性;障碍度模型得出制约人类绿色发展指数空间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有资源配置、环境保护,验证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保护对提升人类绿色发展指数具有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要提升创新驱动力、增强市场活跃度、加强资源节约使用宣传、促进资源利用结构合理化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永恒 胡鞍钢 张宁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基于协方差的主成分分析法来分析1990年以来UNDP发布的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然后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分析获得的主成分与HDI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主成分分析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替代传统的人类发展指数编制方法,其形成的动态权重结构还可以有效地透视人类发展差距模式的历史演进过程,以及人类发展的各个方面(如预期寿命、知识教育和体面的生活等)在整体发展进程中的角色变化。对中国人类发展数据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尽管1990年以来中国各地区在经济、教育和健康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步,但三项发展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协调,地区发展差距也越来越多地体现为经济发展差距,这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庆秋 陈涛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类发展指数正是基于这一理念而提出来的,人类发展指数已逐步成为人们公认的衡量人类发展水平的指标。本文基于2010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最新公布的关于人类发展指数的算法,测算了我国1996-2013年的人类发展指数及其各分项指数,并实证研究了公共财政政策、收入差距对我国人类发展水平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财政的教育支出对人类发展指数的贡献要大于财政的医疗支出,并且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差距扩大对我国人类发展水平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晶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DI)没有考虑收入增长过程中环境的破坏或生活环境质量的恶化。本文在HDI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污染敏感的收入成份,使收入成份不仅表现在GDP上,而且将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人均CO2排放量考虑在内,从而建立了一个污染敏感的人类发展指数(PHDI)分析框架。PHDI基于不平等中性厌恶的假设。实证结果表明,PHDI对那些以毁坏环境为代价换取高速经济发展的国家起到了"惩罚"(降低)作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任栋 曹改改 龙思瑞
研究目标:基于人类发展指数框架,探究2000~2017年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研究方法:选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进行各省份系统内各指标协调度的研究分析;同时,在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内各省份指标协调度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离差系数最小化模型,测算特定距离来衡量系统间协调程度。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省际协调发展情况。研究发现:各省份协调度逐年稳步提高,但整体仍存在较大上升空间。横向来看,一方面,不仅不同区域协调发展程度存在差异,且在两类协调中也有所体现:区域协调较指标协调分层现象更明显,其中东部表现较好,中西部平稳发展,东北有明显掉队现象;另一方面,相邻省份间协调发展又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性。纵向分析则发现,收入等因素对指标协调度拉动作用较强,碳排放则对其抑制效应更明显。研究创新:在HDI指数中新增了民生和可持续发展维度,能更准确反映当前中国各地区人类发展水平,并形成与五大发展理念相契合的协调度分析。将协调度分析分解为指标协调度和区域协调度,用于分析国家层面各省份的区域内协调度和区域间协调度,有利于分析地区之间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协调程度。研究价值:不仅探究了中国各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状和问题,而且为提升各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提出了适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晶
中国"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于"惩罚"不均衡发展的思想,在人类发展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乘积法原则构建地区协调发展指数(HDIr),用以测度和反映地区差距和不协调程度。利用《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的数据,对HDIh(混合人类发展指数)与HDIr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表明HDIr不但具有统计上优于HDIh的稳健性,而且可以更准确地透视中国人类发展的地区不平衡和不协调问题:中国的地区差距不断扩大是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发达地区,不但在经济、教育和健康三个方面发展程度都比较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