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77)
- 2023(14334)
- 2022(12194)
- 2021(11605)
- 2020(10012)
- 2019(23147)
- 2018(22933)
- 2017(42919)
- 2016(22902)
- 2015(26152)
- 2014(25559)
- 2013(25227)
- 2012(23202)
- 2011(20895)
- 2010(20620)
- 2009(19160)
- 2008(18884)
- 2007(16588)
- 2006(13921)
- 2005(12270)
- 学科
- 济(96038)
- 经济(95946)
- 管理(68065)
- 业(66991)
- 企(56168)
- 企业(56168)
- 方法(47947)
- 数学(42473)
- 数学方法(41907)
- 中国(27331)
- 财(24472)
- 农(24329)
- 技术(19991)
- 业经(19708)
- 贸(19696)
- 贸易(19685)
- 易(19226)
- 学(18369)
- 制(17148)
- 农业(16077)
- 地方(15946)
- 务(15341)
- 财务(15289)
- 财务管理(15250)
- 银(14951)
- 银行(14921)
- 理论(14737)
- 企业财务(14453)
- 和(14388)
- 行(14238)
- 机构
- 大学(325397)
- 学院(323250)
- 济(140284)
- 经济(137737)
- 管理(129324)
- 理学(112481)
- 理学院(111290)
- 管理学(109379)
- 管理学院(108756)
- 研究(107685)
- 中国(83151)
- 京(67852)
- 科学(63899)
- 财(61639)
- 所(52664)
- 中心(50463)
- 财经(50008)
- 农(49630)
- 研究所(48132)
- 业大(46148)
- 江(45952)
- 经(45662)
- 经济学(43884)
- 北京(42785)
- 范(40685)
- 师范(40283)
- 经济学院(39682)
- 农业(39142)
- 院(38825)
- 财经大学(37313)
- 基金
- 项目(220654)
- 科学(176263)
- 基金(163372)
- 研究(160695)
- 家(142229)
- 国家(141106)
- 科学基金(122455)
- 社会(104426)
- 社会科(99204)
- 社会科学(99181)
- 基金项目(85823)
- 省(84648)
- 自然(79038)
- 自然科(77364)
- 自然科学(77342)
- 自然科学基金(76023)
- 教育(75064)
- 划(72031)
- 资助(67192)
- 编号(63335)
- 成果(50636)
- 创(50402)
- 部(50279)
- 重点(49592)
- 发(46830)
- 创新(46483)
- 国家社会(44360)
- 教育部(43652)
- 课题(43606)
- 科研(42768)
- 期刊
- 济(143529)
- 经济(143529)
- 研究(92276)
- 中国(62170)
- 财(48338)
- 管理(48123)
- 学报(47350)
- 科学(45875)
- 农(43423)
- 大学(36675)
- 学学(34388)
- 教育(33857)
- 技术(30688)
- 农业(29919)
- 融(27058)
- 金融(27058)
- 经济研究(24562)
- 财经(24553)
- 业经(22013)
- 经(21182)
- 问题(18908)
- 统计(18372)
- 技术经济(17976)
- 业(17774)
- 贸(17249)
- 策(17158)
- 科技(15999)
- 世界(15024)
- 决策(14723)
- 国际(14720)
共检索到46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万广华 范蓓蕾 陆铭
本文试图解释1995~2006年中国区域和省份间创新能力的不平等现象。研究发现,到2003年为止,区域(东部-中部-西部)间创新能力的不平等逐年上升,省份间的不平等显示了一个V型的趋势。这两种不平等在2004~2006年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基于回归方程的不平等分解结果表明,影响创新能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地理位置以及开放度。
关键词:
创新 区域差异 不平等的分解 专利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戴静 张建华
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1997年至2009年各省市人均财政卫生支出的不平等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区域间(东部-中部-西部)和省份之间人均卫生支出的不平等逐渐下降。文章采用差分GMM对各省市财政卫生支出动态面板模型进行了估计,并采用基于回归的分解方法测算了相关影响因素对不平等的贡献程度。分解结果表明,地方财政卫生支出不平等状况降低的原因在于公共服务均等化政策初具成效、各地经济的增长、医疗设施状况的改善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带来的卫生支出增加。
关键词:
财政卫生支出 地区差异 不平等分解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本文提出了一个分解不平等的框架 ,在这一框架中 ,诸如收入之类的因变量的不平等可以分解为相关的回归方程中自变量或代理变量的贡献。本文所提出的分析框架可以被运用于分解任何不平等指标 ,并且对回归模型的限制条件也不多。通过将Box Cox和Box Tidwel收入决定函数结合起来的方式 ,本文定量分析了导致中国农村地区间收入不平等的根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浩林
在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差异研究中,往往忽视差异中的合理成分,而供给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受需求因素的影响。文章以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为研究对象,使用Gini系数回归分解方法控制需求因素对供给区域差异的影响。研究发现,需求因素对公共就业服务供给差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控制需求因素后,不平等程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关键词:
公共就业服务 区域差异 不平等分解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戴静 张建华
中国居民储蓄在地区之间出现"两极"现象:东部地区居民储蓄远高于中西部地区;而中西部两地区则相差甚小。本文选取了1995-2009年的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中国各省市及中西部地区居民储蓄进行了模型估计和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分解结果表明,对我国各地区居民储蓄不平等贡献最大的因素依次是人均收入水平、人口结构和社会保障制度等。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结构因素超过了人均收入成为居民储蓄不平等的首要原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万广华 周章跃 陆迁
关于中国收入不平等及其增长趋势,已有大量研究报道,但对促使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的定量分析却很少。传统分析是通过对组成因素或小部分居民的研究来提供很有限的关于收入不平等的决定因素。本文构建了运用农户数据的回归分解框架来研究中国农村收入不平等。研究发现:地理位置是影响收入不平等的突出因素,但对于解释收入不平等总量并不是很重要;资本在收入不平等中显出很重要的作用。农业结构比劳动力和其他投入更能解释导致整个农村出现收入不平等这一现象。
关键词:
农村收入 收入不平等 回归解析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郁芳 刘炫
本文以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库(CHNS)中2000-2009年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构建非平衡微观面板,并采用回归方程法以及Shapley值法对收入不平等进行分解分析。实证分析结论显示,受教育程度为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影响因素,财产因素、城乡差异因素与地区禀赋因素也是造成总体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力量,而其余住户特征的影响较为微弱。这意味着,加强均等化供给教育、医疗等有助于提升人力资本的民生性公共物品,是改善收入分配行之有效的办法;其次,推动城乡与区域间统筹发展对于收入分配的改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程名望 Jin Yanhong 盖庆恩 史清华
本文采用2003—201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运用FY方法和MS方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进行回归分解,研究发现:区域差异是造成农户收入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其次是物质资本、人力资本、金融资产等微观因素,以及家庭特征、行业、职业等因素;制度与政策、政治与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有限。逐步消除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鼓励农户非农就业,提供向低收入农户倾斜的教育和卫生服务,是降低中国农户收入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农户收入不平等 回归分解 收入决定函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晨 张卫东
有效推进中国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微观基础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所以本文基于机会不平等与努力不平等理论视角,研究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通过理论分析、实证检验以及异质性分析等方法,有效识别不平等指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1)努力不平等可通过激励企业员工努力工作促进企业创新,机会不平等导致企业人力资本扭曲与错配抑制企业创新能力。(2)实证检验表明,由于努力不平等的促进作用与机会不平等的抑制作用相互抵消,收入不平等对企业创新无显著作用,且机会不平等通过降低社会流动预期和社会信任间接抑制了企业创新能力,其中降低社会流动预期效果更为显著。(3)合理企业结构、健全创新激励制度、财政适度的"有为政府"以及高水平的企业人力资本能够降低机会不平等对企业创新的抑制作用。(4)不平等指标对企业非核心创新影响较大,对企业核心创新影响较小。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健全创新产业政策,有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万广华 张茵
本文提出了一个分解框架,旨在量化相关决定因素对贫困空间差异或跨时变化的贡献。同时,本文引入了Shorrocks and Wan(2008)提出的数据生成法,以便将分组数据转化成微观个体数据。把这些方法论运用于中国,我们解析了中国内地与沿海城市间的贫困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内地的高贫困主要归因于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而不是资源禀赋的欠缺;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也是造成内地高贫困的又一重要原因。贸易、FDI等衡量经济开放度的指标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因时因地而不同。
关键词:
贫困分解 Shapley分解 地区差异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徐蔼婷 邱可阳 祝瑜晗
基于创新内涵契合性与实际测算可行性双重考量,提出更为合理的创新能力量化代理指标——R&D资本,继而根据BEA方法测度省域创新能力。进一步地,采用集中指数测度与经济水平相匹配的省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程度,并动态分解省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的变化。研究结果发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创新能力逐步提升,同时伴随显著的区域集聚效应,且地区间差距有进一步扩大趋势。从不平等测度结果看,Gini系数等一维不平等指标在早期呈下降态势,2000年后一直保持高位的稳定状态但近几年又见反弹上升迹象;与经济水平相关的省域创新能力则表现为“亲富”不平等,且自1996年以来呈现快速增长趋势,省域创新能力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逐渐提高。从动态分解结果看,地区间经济发展协同度提升有利于降低区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程度,而创新能力的累积效应尤其是创新能力规模效应则进一步加剧区域创新能力不平等程度。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清春 张莹莹 C.-Y.Cynthia Lin Lawell
文章运用199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视角,考察总体创新和产业创新水平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创新活动对收入不平等产生了不同影响:对于城镇居民收入不平等,总体创新水平和高新技术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扩大作用,创新带来了不同收入阶层内部的分化;对于农村居民收入不平等,农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的缩小作用,显示出农业创新对农民增收的积极作用;对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创新水平和农业创新水平具有缩小作用,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水平具有显著扩大作用。不仅如此,由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总体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对相邻地区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扩大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雷欣 陈继勇 覃思
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背景下,开放和技术创新不仅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各国内部的收入分配模式。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开放与技术创新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机理,进而选取多维开放度衡量指标,实证检验了开放和创新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投资开放与政府开放有助于缩小收入不平等;金融开放与社会开放会扩大收入不平等。此外,贸易开放、金融开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会进一步加剧收入不平等;而社会开放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则能够显著缩小收入不平等。
关键词:
开放 技术创新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占利 邹薇
本文利用泰尔零阶指数测算了个体收入分配中的机会不平等,运用非参数法、参数法进行估计,其中在参数估计中区分了环境对个体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并考虑了不同环境因素的交互影响。结果表明:2007-2013年中国的机会不平等越来越严重,考虑环境对努力的间接效应后,2007、2013年中国机会不平等相对占比分别为13. 59%和20. 74%;就机会不平等在城乡、性别、不同出生群组间的差异来看,农村相对于城市、女性相对于男性、70后相对于50后和60后,机会不平等更为严重。对收入不平等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嵌套Shapley分解表明:对环境直接效应影响较大的三个因素分别为户籍、性别和父母教育,同时环境的间接效应随时间加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