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2)
2023(10440)
2022(8454)
2021(7586)
2020(6686)
2019(15321)
2018(15344)
2017(30606)
2016(16873)
2015(19640)
2014(20047)
2013(19874)
2012(18785)
2011(16683)
2010(17017)
2009(16341)
2008(16632)
2007(15316)
2006(13161)
2005(12113)
作者
(50875)
(42796)
(42743)
(41047)
(27477)
(20621)
(19572)
(16651)
(16275)
(15496)
(14554)
(14495)
(13687)
(13560)
(13510)
(13422)
(13277)
(12688)
(12462)
(12403)
(10796)
(10638)
(10576)
(9738)
(9703)
(9690)
(9639)
(9537)
(8776)
(8631)
学科
(77461)
经济(77377)
管理(49595)
(49345)
(40021)
企业(40021)
方法(39309)
数学(35139)
数学方法(34821)
(21098)
(20845)
中国(20160)
业经(15768)
(14900)
(14777)
(14327)
贸易(14322)
地方(14186)
(14051)
财务(14018)
财务管理(13975)
(13907)
农业(13777)
企业财务(13340)
(12834)
银行(12799)
(12442)
金融(12440)
(11992)
理论(10975)
机构
大学(255514)
学院(252404)
(105254)
经济(103036)
管理(95689)
研究(83510)
理学(81932)
理学院(81053)
管理学(79601)
管理学院(79139)
中国(66984)
(53645)
(50768)
科学(50704)
(45713)
(42974)
财经(40483)
中心(40432)
(39643)
研究所(38680)
业大(37845)
(36751)
农业(36135)
经济学(33723)
北京(33666)
(32362)
师范(31996)
(31351)
经济学院(30744)
财经大学(30114)
基金
项目(162598)
科学(127398)
基金(118721)
研究(117092)
(103267)
国家(102406)
科学基金(87474)
社会(74645)
社会科(70792)
社会科学(70769)
(62641)
基金项目(62362)
自然(56375)
教育(55086)
自然科(55055)
自然科学(55041)
自然科学基金(54097)
(52956)
资助(50085)
编号(47493)
成果(39623)
(37073)
重点(36780)
(34335)
(32922)
课题(32683)
教育部(31972)
科研(31577)
大学(31175)
国家社会(31147)
期刊
(114214)
经济(114214)
研究(74519)
中国(48134)
学报(41832)
(41480)
(41429)
科学(36720)
管理(33457)
大学(31634)
(30862)
金融(30862)
学学(29736)
农业(26681)
教育(25714)
技术(21605)
财经(21187)
经济研究(18406)
(18109)
业经(17996)
问题(16006)
(14530)
技术经济(13341)
(13297)
统计(13091)
(13029)
理论(12815)
图书(11982)
(11622)
商业(11534)
共检索到3785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谭太平  孙文军  
我国信贷市场的贷款合约是属于一种隐含性的金融合约,它的定价不是依靠市场化利率,而是以非市场化的方式来实现信贷市场的资金供求平衡。由于不良贷款合约的性质、依附贷款合约产生的抵押物及相应权利保障的缺失,影响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真实出售,增加了信用评级的成本,并进一步影响了信用增级方式的选择。因此,它是目前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所在。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淑英  
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改革阶段,资产证券化对我国商业银行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逐渐发展和完善,以及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不断推进,我国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必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文斌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以处置不良资产为契机 ,规范和发展社会中介机构 ,加强与国外投资银行和中介机构的业务合作 ,打开资产证券化融资的国际通道。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岳忠宪  熊华强  胡礼文  李一平  
金融资产证券化是二十世纪末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从国际银行业经营管理的实践来看,通过证券化方式转换、处置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资产,以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流动性,确实不失为成功有效的做法。努力探讨中国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彭惠  
本文分析了国际上不良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特点,并从不良资产证券化与正常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比较分析角度,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结构设计、制度安排、定价等问题上的共性特征,从理论上说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高炜  
我国经济当前处在"三期"叠加的状态,经济现状和供给侧改革趋势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增势必然难以遏制,短期内不会得到根本改善。如何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是当前金融系统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等传统处置方式难以快速、有效地化解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证券化提供了一种新的处置方式,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有着重要意义。但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它不是解决不良资产的常规手段,只有当不良资产规模足够大的时候才可以使用,并且受限于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度。同时,不良资产的未来现金流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其交易结构复杂、技术含量和投资风险较高。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具备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条...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宾融  
一、美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模式不良资产证券化在美国的成功实践,不仅深刻地改变了美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而且备受世界各国的推崇,尤其是对于我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海洪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始于2006年,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对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主要是CDO结构)原理及我国已有不良资产证券化案例的分析,认为目前适合我国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是CDO结构,而我国实际案例的交易结构只是初级CDO结构,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我国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的对策。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余洁  林华  黄长清  
由于政策的大力鼓励与推动,2014年以来资产证券化业务出现跳跃式发展。2015年上半年,银行间债券市场共发行资产支持证券32期,总规模达1130亿元,同比增长35%;交易所市场的企业资产证券化发行34期,发行规模329亿元,同比增长131%,已经超过了2014年整年的发行规模。据不完全统计数据,2015年6月、7月两个月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规模总和已达957亿元,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汉康  
不良贷款与中国的银行业如影随形,截至到2018年6月30日,各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9万亿元。如此巨量的不良贷款严重影响着银行的安全,侵蚀银行的利润,必须进行处理。在处理不良贷款的方法中,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是一个可以加以利用新的手段。不良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高蓓  张明  
中国经济增速趋势性下降、企业部门去杠杆及房地产市场下行将造成银行体系不良贷款飙升。考虑债务产生背景、银行经营环境以及政府债务负担等因素,当前不良资产处置方式无法重复历史老路,依靠市场力量处置不良资产是必然选择。历史上很多国家在依靠市场力量处置不良资产时,资产证券化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中国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时机已经成熟,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未来随着各项制度的完善,不良资产证券化必将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聂祖荣  雷泽  
资产管理公司受命对不良资产进行处置 ,其主要任务之一 ,是债务的追偿及变现、业务范围包括债权转股权、资产重组及资产证券化等业务。在资产管理公司充分开展金融创新 ,推动金融资产证券化活动的过程中 ,证券公司可抓住机会 ,积极参与不良资产的运作 ,并可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 ,拓展其业务范围。在此过程中 ,证券公司可参与诸如资产的剥离、组合与包装、证券化工具承销、股权转让与资产置换的方式设计以及投资咨询与评估服务等业务。证券公司的投资银行业务 ,凭借其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和参与资本市场的丰富经验 ,在对不良资产处置运作中 ,将大有可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洪艳蓉  
不良资产证券化作为我国高效处置不良资产的预设方式,直接套用信贷资产证券化制度进行试点。尽管项目由市场主导顺利发行,但大量试点额度剩余反映出如下问题:一是对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制度功能的认识误差;二是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别于信贷资产证券化,需要更多配套制度和市场环境配合,现实存在操作误差;三是不良资产的形成深受宏观政策调控影响,证券化发挥高效处置不良资产功能需要国家信用大力支持的政策误差。应理性认识证券化处置不良资产功能的有限性,通过推出契合不良资产属性的配套规则和注入必要的国家信用,才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形成市场优选的不良资产处置制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