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9)
2023(939)
2022(847)
2021(735)
2020(594)
2019(1544)
2018(1488)
2017(2845)
2016(1200)
2015(1483)
2014(1577)
2013(1453)
2012(1380)
2011(1316)
2010(1340)
2009(1188)
2008(1314)
2007(1113)
2006(1003)
2005(900)
作者
(3318)
(2936)
(2927)
(2643)
(1846)
(1423)
(1402)
(1182)
(999)
(998)
(952)
(936)
(909)
(888)
(884)
(880)
(880)
(871)
(850)
(825)
(720)
(708)
(685)
(623)
(612)
(612)
(582)
(580)
(579)
(569)
学科
(14982)
贸易(14975)
(14544)
(6793)
经济(6793)
(5063)
出口(4960)
出口贸易(4960)
(4960)
关系(4468)
方法(3938)
贸易关系(3475)
国际(3256)
进出(3125)
进出口(3125)
进出口贸易(3125)
概况(3112)
各国(3069)
国贸(2997)
数学(2969)
数学方法(2962)
国际贸易(2891)
对外(2280)
地方(1926)
管理(1792)
外贸(1534)
对外贸易(1527)
特种(1509)
(1333)
(1317)
机构
学院(21083)
大学(20261)
(14393)
经济(14288)
研究(7314)
(7011)
管理(6282)
理学(5456)
理学院(5425)
管理学(5385)
管理学院(5362)
经济学(4988)
中国(4726)
经济学院(4709)
国际(4664)
贸易(4588)
(4479)
财经(3846)
(3581)
(3452)
(3331)
(2956)
研究所(2954)
科学(2792)
财经大学(2754)
(2743)
中心(2709)
(2707)
商学(2657)
商学院(2624)
基金
项目(12460)
研究(10142)
科学(9221)
基金(8986)
(7489)
国家(7460)
社会(6700)
社会科(6498)
社会科学(6498)
科学基金(5820)
基金项目(4444)
(4320)
教育(4285)
编号(4208)
资助(4074)
(4002)
中国(3471)
(3404)
社科(3276)
(3194)
(3179)
经济(3150)
(3143)
成果(3139)
贸易(3107)
国家社会(2972)
(2968)
人文(2964)
自然(2915)
教育部(2903)
期刊
(13548)
经济(13548)
(9087)
国际(8081)
研究(6953)
(5010)
贸易(5010)
国际贸易(4399)
经济研究(3827)
问题(3579)
经贸(3438)
世界(2932)
业经(2718)
商业(2585)
(2527)
外经(2387)
对外(2387)
管理(1970)
学报(1960)
外经贸(1957)
对外经贸(1957)
(1928)
实务(1887)
商业经济(1834)
(1829)
探索(1814)
世界经济(1812)
大学(1755)
学学(1742)
(1734)
共检索到32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宏新  刘长庚  
贸易顺差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之间呈“负相关”的“贸易顺差悖论”并不存在。凯恩斯主义模型只适用于需求约束型经济形态,而不适用于供给约束型经济。同时,二者正相关的结论也并不能作为当前继续推行出口导向型贸易发展战略的依据,宏观经济背景的根本性变化要求制定新的贸易战略与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何国华  常鑫鑫  
在传统理论中,本币升值会导致净出口减少。但是,自2005年以来,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中美贸易顺差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幅上升,由此产生了所谓的"中美贸易顺差之谜"。本文借鉴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Redux模型,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分析美元本位对中美贸易顺差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和经验检验发现,美元本位是导致"中美贸易顺差之谜"的重要原因。美元本位的作用越强,汇率的传递效应越弱,汇率变动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越小。在汇率传递的不对称影响下,美元本位可能导致汇率对经常项目影响的逆转。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邵春玲  
较小的进出口价格需求弹性与特殊的加工贸易型为主的外贸结构使得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贸易收支影响不大,相关的实证文献的研究也证实这一结论。而我国劳动力等要素的低价格形成的比较优势,国际产业布局转移形成的“迁移效应”,内外储蓄率的巨大差异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导致了人民币升值背景下贸易顺差的大幅上升。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少军  
本文首次以中国5年30省份的投入产出表为主,构建了包括省内贸易、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等指标的分省份分行业的数据库,随后以引力模型为基础,首次全面系统的检验了中国贸易的偏好性,发现存在贸易本地偏好的"中国悖论",即(1)从贸易总量上来看;(2)从出口和进口来看;(3)在控制了时间、省份和行业等个体效应后,以及从加入WTO之前与之后、沿海与内陆、中间品与最终品等3个维度进行分组检验来看,中国的贸易在国家层面上均不存在本地偏好;在省份层面上,也均不存在着本地偏好和邻近偏好。为此,中国应着力发展省内贸易与省际贸易,推动贸易的边远偏好与本地偏好、邻近偏好的再平衡,只有这样才可能帮助中国经济实现再平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文敬  李伟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以来,中美双方对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看法且争论至今。尤其是每当出现贸易摩擦或时逢选举年,美国总会拿逆差来说事,指责中国没有很好地遵守全球贸易规则,压中国开放市场,甚至动辄采取强硬的单边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高敬峰  
通过对有关贸易理论和我国贸易发展现实的分析,说明我国贸易顺差的变化及其影响。指出我国对外贸易活动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继续扩大出口规模的同时加大进口规模,以保持进出口基本平衡为目标,并以此目标来调整相关的贸易政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梁俊伟  张二震  
我们通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的2×2×N,即两种要素,两个国家,N种产品的贸易模型,分析由于技术进步引发外包国技能溢价上升,如何导致外包国的企业通过产业链的片段化将部分环节外包给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国家,进而将要素投入转化为中间品投入,从而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在封闭条件以及技术垄断存在时,一国的产品结构不会发生改变。当垄断期结束后,由于自由竞争和规模经济的共同作用,技术研发国将某些产品的全部生产都外包给别国,进而缩小了本国的产品空间。在消费者偏好不变的假设下,外包国的贸易必将出现逆差,并且,随着技术进步的持续,贸易逆差将会持续,甚至增加。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侯金良  
截止2008年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达16 822亿美元,同比增长39.94%。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连续13年贸易顺差如今能否持续引起了多方讨论。预测分析认为,在可预见的未来我国贸易顺差是可以持续的,主要支撑因素有:我国经济继续保持8%增长势头所确立的基本面支撑,政策调整使一般贸易比重上升并接近加工贸易水平,我国承接世界产业转移的能力增强使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持续增长,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显示出的内部效应和外部效应等。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文涛  
2005年,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贸易规模达到 1422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 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在对外贸易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出现的进出口贸易不平衡现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研究”课题组  霍建国  冯雷  王迎新  毛日升  杨锦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2006年第一个月,中国贸易顺差约为95亿美元,同比增长为47%,仍然延续着去年的增长势头,使得中国贸易顺差继2005年创历史新高达1019亿美元以来,再次受到各方关注。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重返世界市场。1978年-2005年间,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从 206.4亿美元上升至14221.2亿美元,增长68.9倍,年均增长17.56%。其中出口总额从 97.5亿美元上升至7620亿美元,增长78.15倍,年均增长18.1%;进口总额从108.9亿美元上升至6601.2亿美元,增长60.62倍,年均增长17.5%。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宋树理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贸易顺差持续增长之久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值得深思的是形成贸易顺差持久的根源所在。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统计,自2001年底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已连续六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且对外贸易顺差的增速远远超过了贸易总值的增速,2007年的贸易顺差额比2001年增长了11.6倍。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姚枝仲  
2008年2月,中国的贸易顺差开始下降了,到6月,累计贸易顺差比2007年同期降低了128亿美元,降低幅度为11.6%,6月当月的顺差更是同比下降了20.7%。这次顺差减少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外需下降有一定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近几年来的政策调整效果开始显现。当然,在贸易顺差朝着"基本平衡"的目标迈进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出口企业陷入困境的现象,出现了担心净出口减少引起GDP增长率过度下滑的忧虑。本文对这次贸易顺差变化的性质、构成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找出了顺差变化的真正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措施,这对我们如何正确看待此次贸易顺差减少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姚枝仲  
2005年中国的贸易顺差突然从321亿美元增加到了1020亿美元,并在随后的几年中持续增加。这很容易被认为是2005年7月汇率改革产生的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流入造成的。但在逻辑上,人民币升值预期与贸易顺差突然增加之间并不存在严密的因果关系。贸易顺差中是否含有大量热钱,需要更加谨慎的判断。对中国真实外部不平衡程度的认识及相关政策建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一问题的判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