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68)
2023(4504)
2022(3823)
2021(4038)
2020(3133)
2019(7083)
2018(6560)
2017(11188)
2016(7118)
2015(8547)
2014(8863)
2013(7815)
2012(7183)
2011(6368)
2010(6616)
2009(5645)
2008(5474)
2007(5191)
2006(4815)
2005(4577)
作者
(16938)
(14076)
(13865)
(13850)
(8831)
(6701)
(6439)
(5433)
(5419)
(5330)
(4775)
(4748)
(4430)
(4379)
(4378)
(4319)
(4275)
(4089)
(4035)
(4026)
(3758)
(3530)
(3422)
(3408)
(3282)
(3201)
(3200)
(3097)
(2959)
(2946)
学科
(16337)
经济(16296)
管理(15448)
(15363)
(11775)
中国(9811)
教育(9799)
(9146)
企业(9146)
农业(8882)
教学(7951)
理论(7260)
(6001)
学校(5687)
(5680)
业经(5474)
收入(5384)
学法(5077)
教学法(5077)
地方(4647)
分配(4429)
政治(4270)
思想(4230)
学理(4125)
学理论(4125)
思想政治(4098)
政治教育(4098)
治教(4098)
德育(4062)
(3922)
机构
学院(90198)
大学(84314)
研究(29489)
(26945)
经济(25923)
管理(25112)
中国(21382)
理学(20108)
理学院(19776)
职业(19565)
管理学(19066)
管理学院(18919)
(18790)
技术(17605)
(16987)
师范(16918)
科学(16917)
(16423)
(15772)
教育(15743)
(14661)
职业技术(14020)
(13941)
技术学院(13792)
中心(13698)
师范大学(13060)
北京(12841)
研究所(12604)
(12162)
财经(11292)
基金
项目(50403)
研究(48209)
科学(39016)
基金(29545)
教育(27974)
社会(25914)
编号(24846)
(24275)
社会科(24003)
社会科学(23996)
(23319)
国家(22915)
成果(22602)
课题(20409)
(19660)
科学基金(18979)
(18823)
基金项目(14701)
规划(14079)
项目编号(13911)
(13836)
(13273)
研究成果(12476)
重点(12460)
(12195)
(12154)
阶段(12126)
(12051)
大学(12006)
资助(11743)
期刊
(39154)
经济(39154)
教育(37850)
研究(33475)
中国(29105)
(14040)
职业(14024)
(12475)
技术(12316)
学报(10691)
大学(10212)
(9497)
金融(9497)
农业(9387)
管理(9334)
科学(9135)
技术教育(8148)
职业技术(8148)
职业技术教育(8148)
业经(7626)
学学(7608)
(6971)
论坛(6971)
图书(6276)
高等(6056)
财经(5706)
问题(5133)
(5035)
经济研究(5035)
高等教育(4931)
共检索到1545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高美娟  郑荣伟  
制度与伦理是社会问题治理的基本路径,要从根本上解决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问题,需要从制度与伦理的双重维度上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贫困的应对路径。在制度设计上,要建构资助政策的多元化与立体化;同时,还需要伦理德性上的关怀。制度与伦理是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摆脱贫困的基本路径,为高职院校贫困生"脱贫"提供"双轮"驱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银平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贫困生资助工作存在认定标准难以统一、申请条件比较笼统、审批评定方法单一、专业评定机构和专业工作人员缺乏、社会力量参与助学的机制还没有形成、思想教育有待加强等问题。因此,需要科学确定认定标准和申请条件,完善资助帮困的评定方式和方法;提倡社会力量参与助学帮困,形成有社会力量参与的助学帮困的制度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关注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心理辅导,实现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相统一,提高帮扶工作实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郑荣伟  高美娟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既是一项经济问题,也是一项社会问题与伦理问题。政府是高校贫困生资助中的重要责任主体,对于政府而言,在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资助过程中,应当遵循公正原则、差异性原则和公共性原则。各方社会主体在资助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时,应当体现出关爱、奉献和尊重的伦理责任。经济上的外在支持只是暂时性的应对策略,坚毅的伦理品质才是高职院校大学生脱贫最为彻底的保证,为此,更需要贫困大学生个体在受资助过程中及大学毕业进入社会后能坚持诚信的宝贵品格和自立自强的担当勇气。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玉运  
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贫困,容易产生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建议,以期为解决我国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罗开元  
目前大学校园内的贫困生的比例较高,如我院的贫困大学生的比例就超过10%。贫困大学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他们面临着的种种压力,造成了他们精神负担重、情绪波动大、焦躁不安、过于忧虑、身心疲惫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在生活、学习、交往、成长和情感方面反映出来的问题也较其他同学突出。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欧定余  
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的消费群体,而在这个消费群体中,15%—20%左右的是贫困大学生。本文以湘潭某高校贫困大学生消费问题调查为基础,首先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其次分析了这种消费产生的社会影响;最后提出了引导贫困大学生合理消费的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名艳  张阳  
文章在分析贫困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精准帮扶的路径:精准识别,为贫困大学生建立就业档案;精准瞄准,匹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需求;精准指导,建立贫困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机制;精准帮扶,将精准扶贫战略与大学生就业相结合;调动贫困大学生的内生动力,建立脱贫大学生返贫预警机制;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从"精准扶贫"到"精准脱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子华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人际关系敏感、心理焦虑、抑郁、内向和不稳定、自卑以及心理负担过重等心理健康问题。其成因与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父母教养方式、校园文化环境等密切相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教育策略主要有:贫困观教育与人格教育相结合、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与改善社会环境相结合、提供经济资助与培养自尊意识相结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秀菊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贫困大学生因经济劣势就业难度更大。文章通过问卷调查,试探讨分析其经济原因背后的心理因素及成因,并提出合理化对策建议,以增强对贫困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爱娟  
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就业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健康的就业心理有助于大学生就业活动的展开和顺利解决就业问题,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合理评估自己正确把握理想和现实的结合点,而不良的就业心理则会阻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在当代贫困大学生中,影响和制约其就业心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广云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抑郁、自卑、封闭、焦虑、恐惧等心理障碍,其原因在于贫困的无奈、教育应对方式欠妥、贫困生内在心理素质的缺陷等。健全贫困生资助体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情绪宣泄有效机制,提高贫困生的心理素质和能力,帮助他们从贫困逆境中转移出来,是消除贫困生心理障碍的有效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亚红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贫困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就业更是难上加难。文章从社会、企业、家庭、贫困女大学生自身四个方面来分析造成就业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目的是唤起全社会对贫困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注。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爱娟  
目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概念和职业自我概念不合理、职业期望两极化、生涯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情绪体验强烈等。这些就业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贫困大学生的就业,而且还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高校需要针对他们开展整体生涯辅导,帮助他们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我心理建设,帮助贫困大学生走出就业心理困境,建立起健康的就业心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社争  杨文军  
高校贫困大学生的人数随着扩招而迅速增长,贫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直接关系着贫困大学生的健康和成长。本文对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七方面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惠红  沈枞枞  
当前,在金融危机影响下,高校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而作为高校弱势群体的贫困大学生,他们的就业之路显得越发艰辛。文章将主要分析目前贫困大学生就业时存在的心理问题,探究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