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11)
2023(11700)
2022(9753)
2021(9566)
2020(7854)
2019(18471)
2018(18336)
2017(34630)
2016(18717)
2015(21252)
2014(20744)
2013(20631)
2012(19021)
2011(17579)
2010(17909)
2009(16529)
2008(16052)
2007(14300)
2006(12953)
2005(11767)
作者
(53802)
(45464)
(44831)
(42955)
(28619)
(21738)
(20191)
(17629)
(17358)
(15998)
(15641)
(15324)
(14583)
(14404)
(14251)
(14015)
(13275)
(13058)
(13017)
(12972)
(11497)
(11280)
(11158)
(10667)
(10299)
(10226)
(10031)
(9981)
(9322)
(9149)
学科
(80664)
经济(80572)
(53668)
(48950)
管理(43405)
方法(35343)
农业(32948)
数学(32648)
数学方法(32062)
(30149)
企业(30149)
中国(24439)
业经(19378)
(16877)
贸易(16864)
(16637)
(16597)
(15647)
(14942)
(13365)
银行(13338)
地方(12994)
(12874)
(12863)
(12212)
金融(12211)
环境(11646)
(11597)
(11439)
理论(11178)
机构
学院(264338)
大学(262672)
(116847)
经济(114734)
管理(98589)
研究(96397)
理学(84865)
理学院(84005)
管理学(82271)
管理学院(81845)
中国(79070)
(65036)
科学(57744)
(56516)
农业(50233)
(49330)
(48936)
业大(45523)
中心(45206)
研究所(44877)
(39928)
财经(38737)
经济学(36417)
北京(36089)
(35660)
(33697)
(33641)
师范(33210)
经济学院(32791)
(31321)
基金
项目(176758)
科学(138736)
基金(129640)
研究(129175)
(114741)
国家(113793)
科学基金(96128)
社会(82864)
社会科(78235)
社会科学(78217)
(67503)
基金项目(66530)
自然(61033)
自然科(59676)
自然科学(59660)
教育(59237)
自然科学基金(58624)
(57013)
资助(54917)
编号(52265)
成果(42577)
(40571)
重点(40145)
(38906)
(36360)
课题(36220)
(35707)
国家社会(35595)
教育部(34266)
创新(34123)
期刊
(130836)
经济(130836)
研究(79760)
(67782)
中国(59493)
农业(45752)
学报(44574)
科学(41366)
大学(35051)
(34612)
管理(34128)
学学(33188)
(32976)
金融(32976)
教育(29560)
业经(25129)
技术(24336)
(22829)
经济研究(20265)
财经(19274)
问题(18114)
(16680)
世界(16507)
农村(15403)
(15403)
(14770)
农业经济(14288)
统计(14214)
(13917)
技术经济(13592)
共检索到4086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晓山  
一、背景 在中国,扶贫的方式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少。但从我国以往的扶贫实践来看,使千千万万贫困农户直接和持续地获得稳定的生产经营性贷款,并能保证贷款的回收和循环使用,同时,使为贫困农户服务的信贷机构能自我生存和发展下去,仍是扶贫工作中尚未解决的问题。 (一)贫困农户获贷难 就全国平均而言,每年只有35%的农户能够得到贷款,获贷的贫困农户则更少,其额度也大大低于相对富裕户。据中国农行1990年在12个省市对1万多农户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人均年收入达到200元、200—800元、800—1000元以及1000元以上的各收入组年获贷款额分别为204元、175元、218元及458元。在扶贫工作...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丞  高芸  
本文阐述了中国农业银行与易县扶贫社之间进行"批发贷款"合作模式试点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其与易县扶贫社其他融资渠道进行了详细比较。未来中长期内,在相关制约性影响因素得以逐步消除的前提下,这种商业银行与NGO小额信贷机构之间的"批发贷款"合作模式将会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最后,为促进该合作模式的健康发展,本文针对政府、商业银行与NGO小额信贷机构分别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杜晓山  
本文提出对可持续性小额信贷的概要理解 ,描述了中国小额信贷所经历的实践历程。本文试图分析中国农村小额信贷三个阶段的发展 ,三大组织类型及其多样化的形式 ,中央政府和央行的政策演进 ,小额信贷项目的运作方式 ,目标群体的定位 ,项目发展规模和金融产品 ,可持续状况 ,等等。本文对三大类型的小额信贷各自的主要问题做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概括出对中国小额信贷的若干看法和可吸取的经验教训 ,并就项目机构的合法性、利率、模式的多样性、资金的来源、对项目的规范和监管等方面的问题提出有关的政策思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李朝晖  贺文红  
贫困农户因缺乏可用于抵押担保的物权而难以进入金融市场,金融扶贫需要通过增信机制解决信贷配给问题。实践中的农户增信主要有两条路径:一是基于农村外部正式制度的增信,如农业保证保险贷款;二是基于农村内部非正式制度的增信,如农户联保贷款。农业保证保险贷款制度以"保险合同"为增信标识,是一种建立在法律合约基础上的经济性制度安排,其制度缺陷容易导致合作博弈低效和需求刺激不足;农户联保贷款以"共同还款责任"为担保约束,是一种以社会资本内生激励机制为核心的非经济制度安排,既有信用发现和监督惩罚的优势,又存在农户还款集体违约的风险。在精准扶贫目标下,湖南"瞄准"扶贫项目的农业保证保险贷款模式值得学习和借鉴,而农户联保贷款还需要更多的模式创新,如激励乡村精英与贫困农户组成联保小组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玮  谢玉梅  
贫困户贷款可得性可从贷款需求和金融机构贷款供给两个维度进行考量。本文利用实地调研资料,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分析"贫富捆绑"和"银保互动"两种模式对贫困户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贫富捆绑"对贫困户需求的促进作用更大,两种模式都不能显著提高贫困户贷款供给。精准扶贫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贫困户有效贷款需求,合理设计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亲贫式"贷款产品,积极拓展更多抵押担保替代机制,实行低利率政策,破解贫困地区的"信息贫困"问题,拓展贫困户对外融资需求,并继续探索能够防范金融机构资金风险的风险防范体系,提高贫困户贷款可得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太虹  
对贷款大户企业实行驻厂专职管理的尝试中国银行廊坊市分行李太虹目前,贷款大户企业的经营状况对银行的经济效益有重要影响,尤其是那些经济效益差的贷款大户企业往往对提高银行资产质量和经济效益产生消极作用,严重影响着银行的自我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行在执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孔凡斌  阮华  廖文梅  
【目的】探究林权抵押贷款的收入效应,明确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全国5省702户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处理效应模型研究林权抵押贷款对农户农业收入的影响,利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不同贫困程度农户的林权抵押贷款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林权抵押贷款可显著提升农户农业收入水平,一般贫困农户农业收入增加幅度最大,生产性固定资产对农业收入影响显著;不同贫困程度农户林权抵押贷款参与程度均较低,其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及可获得性影响因素存在差异,其中,有家人生大病对重度贫困农户贷款需求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林业补贴政策认知对非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具有显著负向影响,有家人在政府部门工作、养殖业收入比例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生产性固定资产对一般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对非贫困农户获得信贷资金支持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林权抵押贷款增收效果明显,但当前林权抵押贷款的扶贫功能不明显,农户林权抵押贷款的可获得性低,贫困农户林权抵押贷款需求不高。林权抵押贷款政策要适应林业扶贫战略新需要,要拓展和提升林权抵押贷款功能和绩效,必须建立和完善基于扶贫目标的林权抵押贷款产品设计与精准帮扶模式,着力提升贫困农户承贷能力,切实提高贫困农户贷款可得性水平,完善林权抵押贷款扶贫多元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合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政策的扶贫功能及绩效的拓展和全面提升。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玉梅  王子柱  
本文首先分析了现行农户小额贷款的局限性,并结合国内外农户小额贷款的最新进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户小额贷款新模式。主要模式有:利用网络作为放款、收款的平台;利用网络建立属于农户自己的生意;农村合作社+农户;公司+农户;农户储蓄与小额贷款结合;农户小额贷款+小额贷款保证保险;P2P模式,等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凯  
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有利于解决农户贷款难的问题,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也有利于农村信用社端正经营方向,摆脱发展困境,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但是,在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到小额信用贷款的顺利实施及其支农作用的有效发挥。本文结合基层实际,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额信用贷款运作模式的优化设计问题,以期解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资金"瓶颈"制约难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丽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陈明亮  吴修成  
浙江省丽水市作为全国首个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农村金融改革试点地区,近年来针对农户小额贷款存在的贷款成本高、信贷风险高、农户覆盖面窄、贷款额度满足度低等"两高两低"问题,进行了大量金融创新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农户小额贷款模式创新丽水市农户小额贷款的模式创新,主要是破解贷款抵押物缺乏、银农信息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段应碧  
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题,必须培育和发展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小额信贷组织,小额信贷组织只有连续运营才能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风险控制能力,监管部门应实行严格准入政策和适度宽松的监管方式,政府应在机构注册、税收减免和资金筹措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崔亚兰  吕德宏  
利用陕西省贫困山区305个农户调研数据,采用L-ISM模型,研究生计资本对健康、教育和经济致贫的3类农户贷款违约的影响及其次序性。研究表明: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健康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显著因素,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教育和经济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显著因素;不同生计资本的显著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关联性与次序性。其中,社会资本是影响健康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是影响教育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社会资本为影响经济贫困农户贷款违约的深层根源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彭澎  吴梦奇  
本文以责任形式为视角,借助来自江苏省315户农户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实证研究政府主导型小额贷款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对我国小额贷款的扶贫经验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相比于需要外部赞助的非政府组织以及目标偏移的小贷公司,由政府主导的小额贷款能够有效缓解农户的贫困脆弱性。随着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信用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主导型小额贷款逐步由“团体责任为主”转向“团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共存”的局面。在此过程中,对缓解贫困脆弱性起到关键作用的是个人责任贷款,而非团体责任贷款,且这种缓解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属于“浅层贫困”的暂时性贫困户身上。因此,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应关注前期慢性贫困户,加大对其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主导型小额贷款在持续减贫的“深度”上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