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53)
- 2023(6315)
- 2022(5422)
- 2021(5258)
- 2020(4088)
- 2019(9520)
- 2018(9270)
- 2017(18037)
- 2016(10035)
- 2015(11073)
- 2014(10995)
- 2013(10574)
- 2012(10084)
- 2011(8929)
- 2010(9446)
- 2009(8653)
- 2008(8619)
- 2007(7850)
- 2006(7344)
- 2005(6933)
- 学科
- 济(34652)
- 经济(34594)
- 管理(29966)
- 业(27993)
- 企(22414)
- 企业(22414)
- 贸(14177)
- 贸易(14171)
- 易(13984)
- 财(13961)
- 农(13011)
- 方法(12406)
- 中国(11817)
- 出(11721)
- 数学(10860)
- 数学方法(10585)
- 制(9373)
- 策(9176)
- 口(8110)
- 出口(8108)
- 出口贸易(8108)
- 农业(8081)
- 业经(7894)
- 地方(7496)
- 银(7224)
- 银行(7221)
- 税(6999)
- 务(6970)
- 财务(6948)
- 财务管理(6929)
- 机构
- 学院(133931)
- 大学(131760)
- 济(58422)
- 经济(57006)
- 管理(49900)
- 研究(46038)
- 理学(41270)
- 理学院(40873)
- 管理学(40202)
- 管理学院(39951)
- 中国(38474)
- 财(31587)
- 京(27903)
- 科学(24368)
- 江(23287)
- 财经(23117)
- 所(22669)
- 中心(22163)
- 经(20895)
- 研究所(19583)
- 农(18734)
- 北京(18350)
- 州(18254)
- 范(18237)
- 师范(18107)
- 经济学(17944)
- 院(16816)
- 财经大学(16731)
- 经济学院(16136)
- 业大(15420)
- 基金
- 项目(79395)
- 研究(64409)
- 科学(62659)
- 基金(56221)
- 家(47015)
- 国家(46560)
- 科学基金(40168)
- 社会(39842)
- 社会科(37735)
- 社会科学(37730)
- 教育(31185)
- 省(30954)
- 基金项目(27918)
- 编号(27635)
- 划(25636)
- 资助(24431)
- 成果(24415)
- 自然(23901)
- 自然科(23347)
- 自然科学(23343)
- 自然科学基金(22923)
- 课题(20222)
- 部(18573)
- 重点(17784)
- 性(17573)
- 发(17141)
- 年(17022)
- 项目编号(16644)
- 教育部(16486)
- 创(16433)
共检索到226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原新,石海龙
中国出生性别比自1980年代开始偏高且持续升高,这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男孩偏好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经济现状是基础,便捷安全的胎儿性别鉴定和性别选择技术是手段,少生孩子是动因。计划生育政策是促使少生孩子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途径。计划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并非直接的因果关系。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计划生育政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擢春,黎楚湘,励晓红
文章利用农村基层计划生育部门日常登记资料,用队列实证研究方法探讨出生性别比偏高的直接原因。研究结果显示,选择性人工流产是导致出生性别比升高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女婴漏报,第三是变相溺婴,它们对出生后1周内出生性别比异常的贡献分别为70%、20%和10%左右。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选择性人工流产 漏报 溺婴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解振明
从“人群、技术和管理系统”三个要素分析造成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原因 ,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 ,首先 ,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的人群 ;其次 ,有可以获得的性别选择信息和技术服务 ;同时 ,存在着对性别选择行为疏于管理的系统。这三要素是在中国社会经济、文化习俗和生育政策的大环境下发挥着作用 ,因此 ,出生性别比偏高的治理工作必须从这三要素入手 ,同时必须努力创造有利于出生性别比治理工作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政策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于弘文,邓国胜,王宗萍,刘爽,苏荣挂,朱楚珠,李树茁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潘锌
从江县是贵州省最边远的县份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3%。最近,笔者对该县1993—1995年出生性别比状况、成因作了分析。 1 从江县出生性别比状况 从江县是个多民族的县份,境内有苗、侗、壮、瑶、水、汉等兄弟民族,由于各民族生育观念、生育意向、生育行为不同,所以从江县的出生性别比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这3年的出生总计性别比分别是129.6、127.1和112.4,比国际公认的出生性别比生物学范畴106左右,分别高23.6个百分点、21.1个百分点和6.4个百分点。本文出生性别比偏离是显而易见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翠恩 王平 张旭东 李春和
出生性别比偏高是我国近三十年来最突出的人口结构失衡问题,严格的生育政策是不是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原因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承德是河北省生育政策较宽松的地区,了解较宽松的生育政策特区承德市的出生性别比,有助于了解生育政策与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关系。文章利用河北省全员人口数据库资料统计了承德市出生性别比,发现承德市的出生性别比同样存在偏高的状况,偏高的程度存在着城乡差别,县域差别和少数民族的差别,出生性别比偏高与承德市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政策及生育观念关系密切。
关键词:
承德市 出生性别比 生育特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唯实
所谓人口性别比,系是指一人口群的男女人口构成的数量关系。其表达式是:性别比=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100%。它反映某一范围,某一时间内人口总数中男女人数的比例关系。本文拟对当前我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状况进行分析。在正常情况下,新生婴儿的性别是男还是女是一种随机现象。从长时间的、大范围的统计数据表明,新生婴儿的男女性别比稳定在103~107之间。这也是世界各国普遍认为的正常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宋健
本文运用社会性别视角,审视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常、长期居高背景下的中国现行社会政策,认为社会政策缺少社会性别视角、彼此不协调、配套政策不足以及可操作性差,是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治理低效的主要原因。通过实验县的调研干预,本文还发现,具有强烈"男孩偏好"的乡规民约对于中国的社会政策起着抵触和消解作用,而县级政府通过创新性的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具有综合协调各项社会政策的能力。
关键词:
出生人口性别比 社会政策 社会性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文章阐述了如何用样本出生性别比估计或推断总体出生性别比的问题,以及如何利用两样本性别比来检验两个总体性别比之间在统计上是否存在差异。文中给出了出生性别比的标准误计算公式,并计算了在不同样本出生性别比水平下、不同样本规模的情况下标准误的估计,以及在95%置信度下的置信区间的估计;同时还利用二维交叉表的卡方检验和OddsRatio的卡方检验对两样本所反映的总体出生性别比差异的显著性水平进行了检验。文章得出的结论是,规模比较小的样本(出生人口少于3000人)和人口比较少的总体(总人口少于30万人),均不易于单独计算出生性别比。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统计推断 显著性检验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文章的目的是要探讨中国出生婴儿性别比偏高的间接和直接原因。其定量分析使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于1997年11月中旬组织的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中第二期育龄妇女生殖健康调查数据。从理想的孩子性别看,城市存在选择女孩的现象,而农村存在明显的选择男孩的现象。分析发现,只有女孩的妇女再次怀孕的比例明显高于至少有一个男孩而再次怀孕妇女的比例;同时前者实行人工流产的比例要明显低于后者。以往所生孩子的数量和性别是惟一决定下一个孩子分孩次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它与年龄、民族、受教育状况和婚姻状况无关。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偏高主要是由选择性人工流产导致的。
关键词:
性别偏好 出生性别比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马茜
从1980年代开始,中国出生性别比失衡已经持续40余年,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能恢复正常。长达70年的出生性别比转变对中国人口和社会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以往研究主要集中探讨性别失衡问题,对出生性别比升高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关注较少。为此,利用新近估计的中国出生性别比、生育率和死亡率数据,借助人口模拟预测和稳定人口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出生性别比转变的人口老龄化后果进行深入考察。研究发现,出生性别比上升不仅会减少女婴出生数,还会减少男婴出生数,由此造成人口规模的下降并加剧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引导出生性别比尽快回归正常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继续加强出生性别比治理可以在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出生性别比 出生性别比转变 人口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兆钧
本文从安徽省性别比现状分析入手 ,提出了“减少数量的生育观念超前 ,‘偏好男性’的生育观念转变滞后 ,是导致性别比偏高的主观因素”的主要观点。剖析了生育政策调整对性别比的影响。提出了制定人口政策应坚持以人为本 ,加大物质奖励和政策推动的激励机制 ,着眼于营造崇尚女性的社会氛围 ,从根本上转变人们的生育观念。最终实现政府愿望和群众意愿相统一、可持续发展需要和人类生育的自然需求相一致、人与社会和自然协调和谐的小康社会
关键词:
性别比 生育政策 生育观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