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50)
- 2023(7320)
- 2022(5993)
- 2021(5737)
- 2020(4540)
- 2019(10156)
- 2018(9888)
- 2017(19648)
- 2016(10717)
- 2015(11624)
- 2014(11454)
- 2013(11386)
- 2012(10666)
- 2011(9688)
- 2010(10104)
- 2009(9447)
- 2008(9335)
- 2007(8854)
- 2006(8196)
- 2005(7214)
- 学科
- 农(49112)
- 济(45468)
- 经济(45419)
- 业(39602)
- 农业(32718)
- 管理(25761)
- 企(18065)
- 企业(18065)
- 业经(16616)
- 中国(14219)
- 农业经济(12368)
- 方法(12364)
- 策(11717)
- 财(11540)
- 数学(11299)
- 制(11208)
- 数学方法(11139)
- 地方(11025)
- 发(10101)
- 及其(9767)
- 村(9544)
- 农村(9526)
- 政策(9422)
- 劳(9398)
- 劳动(9381)
- 方针(9050)
- 发展(8685)
- 展(8676)
- 贸(8618)
- 贸易(8615)
- 机构
- 学院(151203)
- 大学(143090)
- 济(68776)
- 经济(67379)
- 管理(59546)
- 研究(52428)
- 理学(51064)
- 理学院(50617)
- 管理学(49896)
- 管理学院(49615)
- 农(45255)
- 中国(43704)
- 农业(33790)
- 财(30361)
- 科学(29049)
- 京(29000)
- 业大(27409)
- 中心(26000)
- 所(25949)
- 江(24730)
- 研究所(22951)
- 财经(22727)
- 经(20709)
- 农业大学(20346)
- 经济管理(19544)
- 范(19516)
- 师范(19415)
- 经济学(19282)
- 州(19011)
- 省(18975)
- 基金
- 项目(95616)
- 科学(76375)
- 研究(76373)
- 基金(69125)
- 家(58544)
- 国家(57862)
- 科学基金(50005)
- 社会(49738)
- 社会科(46675)
- 社会科学(46668)
- 省(38398)
- 基金项目(36059)
- 编号(33535)
- 教育(32822)
- 划(30717)
- 自然(29333)
- 自然科(28629)
- 自然科学(28624)
- 自然科学基金(28129)
- 农(27741)
- 成果(27482)
- 资助(27442)
- 发(22686)
- 课题(22083)
- 部(21858)
- 性(20709)
- 重点(20565)
- 国家社会(20263)
- 制(20079)
- 创(19532)
共检索到239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金华
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作为转型国家或地区的一种经济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独特的"二元"社会结构长期扭曲了该群体职业流动的制度环境,加上国内经济转型和国外金融危机的双重影响,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职业流动受阻。求解该问题的关键在于深入探究相关原因,并提炼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流动受阻 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芹 原梅生
文章在论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倡导城镇化及发展劳动密集的第三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就业岗位。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二元经济论 休闲产业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柯美成
农村日益增长的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自80年代中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国家有关部门和省市政府决策以及理论界的一个棘手问题。由于历史的和现实的诸多原因,这个问题迄今未能拿出一个从根本上解决的妥善办法。本文拟谈一些探索性意见和建议。 据有关权威部门90年代初的预测,“八五”期间我国农村新成长的劳动力为1.1亿人,加上当时农村已有1亿以上剩余劳动力,“八五”末需要安排的农村劳动力为2.1亿多人,到2000年则增加到3亿人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延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康熙
本文根据新疆特殊文化背景和农村劳动力状况,分析新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殊性及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认为,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新疆没有像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规模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原因是:新疆在建设中依靠东部地区的发展理念,脱离了本地区的文化背景,淡化了民族文化差异。新疆要合理有效的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首先要使民族文化在经济建设中得到认同,并重视文化在劳动力转移中的作用。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 劳动力转移 民族文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育才
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致富、提高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走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误区,形成统一的认识框架,推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并在此框架下实施财税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劳动社保制度改革,以及户籍等相关配套制度改革,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保证社会的和谐。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安良 金彦平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经济乃至宏观经济的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分析近年来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现状和转移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方运战
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着兼业性和不彻底性、就业环境亟需改善、转移速度逐渐减缓的突出问题,并在转移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究其原因:现行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社会保障不到位、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乡镇企业发展受阻等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对策是创新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探索更加灵活、更加适合于农民工参加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教育培训服务,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引导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相结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冉秋红
据测,我国现有农村剩余劳动力9751万,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28.1%。而且在治理整顿期间,有近1500——2000万的农村劳动力“回流”,还面临着每年净增900万劳动力的压力。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由来已久,现更加严重。有些同志提出向农村经济的深度和广度迸发,以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笔者认为,这种离土不离乡的转移方式,使农民在工农业之间摇摆不定,而且一旦工业或农业情况波动,农民又回归农村,转移等于无效。因此,从长远来看,为改变我国传统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先向工业转移,然后向信息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灵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现行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是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第一产业内部的转移和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的转移,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本途径。坚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推进乡镇企业二次创业、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必然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林欣 林素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锦国
近年来,随着国家、省、市一些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及市、区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城镇化进程加快,需要征用大量土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呈逐年上升趋势,构成了一个人数众多的特殊群体。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1/3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农民工的身份转移到非农产业,仅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就约有1亿人。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妥善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是贯彻落实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
关键词:
农村 剩余劳动力转移 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鲁士海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与对策鲁士海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人口大国,现有农村劳动力4.6亿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80%,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就业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