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91)
2023(11343)
2022(9238)
2021(8717)
2020(7060)
2019(15817)
2018(15602)
2017(29992)
2016(16250)
2015(18493)
2014(18504)
2013(18459)
2012(16992)
2011(15646)
2010(15689)
2009(14652)
2008(14571)
2007(13072)
2006(12151)
2005(11318)
作者
(46384)
(39411)
(38804)
(37114)
(24556)
(18824)
(17465)
(15117)
(15006)
(13754)
(13579)
(13102)
(12540)
(12460)
(12323)
(12045)
(11451)
(11227)
(11141)
(11020)
(10015)
(9577)
(9496)
(9109)
(8881)
(8746)
(8632)
(8526)
(7933)
(7907)
学科
(79231)
经济(79153)
(47317)
(45800)
管理(37213)
农业(31414)
中国(25778)
方法(25042)
(23432)
企业(23432)
数学(22622)
数学方法(22386)
地方(20804)
业经(20497)
(16645)
(15549)
贸易(15538)
(15189)
(14903)
(14358)
(13240)
(12645)
银行(12630)
(12241)
(12138)
发展(11730)
(11708)
环境(11700)
(11664)
金融(11659)
机构
学院(235791)
大学(233157)
(110466)
经济(108552)
研究(90594)
管理(86321)
理学(73375)
中国(73132)
理学院(72516)
管理学(71432)
管理学院(70995)
(55371)
科学(52201)
(50363)
(46599)
(46381)
农业(41967)
研究所(41696)
中心(41371)
业大(37365)
(36736)
财经(36152)
经济学(34605)
(33025)
(32436)
师范(32221)
北京(32190)
(31528)
经济学院(31196)
科学院(29101)
基金
项目(153332)
科学(122335)
研究(116914)
基金(112769)
(98272)
国家(97412)
科学基金(82598)
社会(78185)
社会科(73768)
社会科学(73752)
基金项目(58999)
(58146)
教育(50997)
自然(48746)
(48703)
编号(47699)
自然科(47599)
自然科学(47588)
自然科学基金(46715)
资助(44763)
成果(39083)
(36519)
(35494)
重点(35003)
国家社会(33912)
课题(32768)
(31827)
(31182)
中国(31063)
发展(30714)
期刊
(133050)
经济(133050)
研究(76145)
(59449)
中国(53841)
农业(40307)
学报(35030)
科学(34811)
(32707)
管理(29533)
(28457)
金融(28457)
大学(27656)
学学(26051)
业经(25494)
教育(23920)
(19938)
经济研究(19893)
技术(19474)
问题(19472)
财经(18151)
世界(16247)
(15898)
农村(14939)
(14939)
(14713)
农业经济(14561)
资源(13649)
经济问题(13167)
国际(12963)
共检索到3772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卢荣善  
传统工业化战略的城市化倾向将资源和产业高度集中于大中城市,导致农村经济的弱化和城乡失衡。本文认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将工业化重心下移到县域。其实现途径是:通过产业规划,在大中城市与县域实行非农产业的分工和重组,通过市场机制和公共政策将更多的资源与“三农”关系密切的产业导入小城镇,并围绕“三农”来设置县域非农产业结构,促进“三农”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甬军  陈爱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卫华  张贻钧  郭德焐  
县域经济要发展,就必须走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之路。当前,金融业支持新型工业化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光伟  
我国财政改革重心转移到支出领域后,应重视支出规模、支出结构、支出约束三方面存在的 若干问题,本文讨论了相关问题度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剑波  
如何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已成为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广西在推进县域农村工业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逐步推进稳定发展、多种模式并存、持续发展的原则,实施“项目推动战略”、中心聚集战略和特色经济战略。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衡朝阳  
将工业化作为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工业化不等于大力发展工业;二是工业化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最终发展目标,忽略工业化对农业的反哺,限制农业自身的发展会导致经济、社会的恶化。结合到中国具体的制度、产业结构、市场状况等方面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只有在推动工业化进程中,更进一步地强调工业化的反哺,才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根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增元  李芝兰  
农村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中处于基础地位。2017年,党中央提出了"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新思路,然而何以提出以及农村基层应该如何治理需要进一步厘清。本文勾画了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治理重心向农村基层下移的四个阶段,农村治理重心下移各有不同的侧重,从早期集权化的意识形态控制、政治动员,中期形式放权中的管控与支配,到当前分权中的合作与共治理念的转变,反映了因应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需要调整基层治理方式,逐步从以政权建设维护政权稳定转向以社会治理维护政权稳定,垄断支配社会资源为基础的单一治理转向放权、包容为基础的合作治理,在多元主体参与的管理服务中促进认同、构建共识,共同应对基层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与挑战。当前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对各级政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未来需要强化"社会治理统辖经济社会发展"的治理理念,建设农村基层服务资源承接平台及管理服务统筹机构、强化基层治理能力,优化配置基层政府人财物资源、夯实基层治理基础,放权基层、形成以"社会治理社会"的现代治理格局。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彬  
在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县域农业工业化的发展尤显重要。本文以湖南省为例,通过建立县域农业工业化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对县域农业工业化进行比较分析,力求从中寻求县域农业工业化的良性发展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罗力  蒋学民  
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房地产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最为关注的焦点,不但民怨集中,也是严重影响政府形象和公信力的问题之一。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锡文  
温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极其复杂。世界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但复苏的基础不牢。我国经济运行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问题叠加在一起,加大了宏观调控难度。我们要准确判断形势,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为了更透彻地理解当前的形势,深化对落实科学发展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问题的研究,本刊特邀请著名专家撰写一组笔谈文章,以飨读者。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志海  王雅鹏  
笔者利用2005年~2010年中国1550个县(市)构成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面板模型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中国县域工业化并未带动农业增长,而县域城镇化则有利于农业增长,两者并未发挥出协同效应。笔者还进一步发现,两者对农业增长影响的区域效应具有空间上的不对称性;县域工业化的负效应在时间上呈弱化趋势,而县域城镇化的正效应则显著增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佳明  李佳  
一、我国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面临的主要问题1.工业化水平低,新型工业化基础薄弱。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到“十五”末期,县域经济仍处于工业化中期的初始阶段。县域经济主体仍然是传统的二元结构(即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并存),而不是新兴的“三元结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世贤  
从目前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看,除了已经实现工业化的60多个国家和少数极不发达国家,其他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二元经济结构特征,中国也不例外。但是,中国由于区域差别较大,这种二元结构特征在国内的不同区际之间表现得更为明显。如果对照比较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差别,我们会强烈地感受到,一个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定涛  毕军贤  林寿富  
中部县域工业化与环境负荷关系的实质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质量的选择问题。工业化规模经济扩张所带来的工业废气、工业废水排放量是中部地区环境问题的关键;县域工业化是中部工业"三废"排放量的主导因素,中部县域是发达区域环境污染的转移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