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982)
- 2023(11014)
- 2022(9451)
- 2021(8905)
- 2020(7540)
- 2019(16787)
- 2018(17026)
- 2017(32195)
- 2016(18126)
- 2015(19931)
- 2014(20135)
- 2013(19604)
- 2012(18070)
- 2011(16379)
- 2010(16843)
- 2009(15919)
- 2008(16105)
- 2007(14549)
- 2006(13357)
- 2005(12394)
- 学科
- 济(70572)
- 经济(70463)
- 业(59852)
- 管理(53327)
- 农(46476)
- 企(39457)
- 企业(39457)
- 农业(30731)
- 方法(23803)
- 制(22943)
- 财(21806)
- 业经(21486)
- 数学(20341)
- 数学方法(19997)
- 中国(19784)
- 体(16411)
- 地方(14804)
- 学(14647)
- 银(14168)
- 银行(14152)
- 环境(13927)
- 行(13567)
- 融(12835)
- 金融(12833)
- 体制(12741)
- 务(12355)
- 财务(12320)
- 财务管理(12281)
- 贸(12241)
- 贸易(12234)
- 机构
- 学院(254614)
- 大学(250972)
- 济(106686)
- 经济(104371)
- 管理(94399)
- 研究(90127)
- 理学(80259)
- 理学院(79376)
- 管理学(78052)
- 管理学院(77582)
- 中国(71669)
- 农(60546)
- 科学(53948)
- 财(53520)
- 京(53065)
- 所(46935)
- 农业(46158)
- 业大(42279)
- 中心(42175)
- 江(41716)
- 研究所(41697)
- 财经(40214)
- 经(36305)
- 范(33383)
- 北京(33138)
- 师范(33066)
- 州(32350)
- 经济学(31630)
- 省(31604)
- 院(31518)
- 基金
- 项目(163536)
- 科学(128894)
- 研究(122242)
- 基金(118411)
- 家(103333)
- 国家(102359)
- 科学基金(87135)
- 社会(78653)
- 社会科(74153)
- 社会科学(74131)
- 省(65100)
- 基金项目(62488)
- 教育(55364)
- 自然(54731)
- 划(53694)
- 自然科(53400)
- 自然科学(53384)
- 自然科学基金(52426)
- 编号(50029)
- 资助(47448)
- 成果(41735)
- 部(37207)
- 重点(37166)
- 制(36298)
- 发(35880)
- 课题(35171)
- 创(33993)
- 性(33857)
- 农(33549)
- 国家社会(32606)
- 期刊
- 济(130504)
- 经济(130504)
- 研究(79541)
- 农(63618)
- 中国(60137)
- 财(42911)
- 农业(42427)
- 学报(40617)
- 科学(37561)
- 管理(33728)
- 大学(31967)
- 融(31088)
- 金融(31088)
- 学学(30272)
- 教育(29426)
- 业经(25712)
- 技术(21008)
- 业(20552)
- 财经(20544)
- 问题(18284)
- 经济研究(17854)
- 经(17664)
- 农村(15120)
- 村(15120)
- 版(14566)
- 农业经济(14304)
- 世界(13672)
- 经济问题(12327)
- 资源(11969)
- 技术经济(11730)
共检索到4060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雷原
中国的“三农”问题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深层次的制度原因 ,诸如农民的非国民待遇、二元经济结构 ,土地制度缺陷等。解决“三农”问题要依靠机制创新、制度创新 ,创造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内在动力 ,同时 ,应积极地营造解决“三农”问题的外部环境。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制度变革 外部环境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豹 顾益康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善民
现代企业制度:外部环境的缺陷与构造李善民(一)从1978年放权让利至1987年包字进城,再到全国国有企业普遍实行厂长经理负责的承包制,这期间"搞活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讲了多年,大部分国有企业却依然亏损。过去的改革之所以未能取得成功,根本...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勇 李世辉 关键
控股股东支持是与掏空相反的一种利益输送行为,表现为控股股东用私人资源或其控制的资源支持处于困境中的上市公司。基于对近期文献的回顾与梳理,从外部环境、内部制度与支持方式三个角度研究控股股东支持行为。发现控股股东通常是在弱法律保护环境与中度经济冲击的背景下利用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对其控制的上市公司进行包括负债、关联交易等在内的各种方式的利益输送。
关键词:
控股股东 支持 企业集团 内部资本市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贡峻
公司治理决定了审计制度,审计制度对公司治理又会起到积极作用,健全的审计制度可以促进公司治理的完善。以监事会为中心、以董事会为中心与以独立董事为中心的三种外部审计制度模式,可以重新构建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框架,提高审计机制运行效率。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外部审计制度 独立董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有振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丰义
一、在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内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历史经验的归结,深入改革的关键。尽管对于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议题,已提出了五六年,但人们仍然对其必要性心存疑虑。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邓莉 梅洪常
产权的作用机制在于,财产所有者有动力关心财产的使用和增值,使所有者的努力程度与财产收益正相关,从而使其有动力工作。而公共产权却做不到,结果不断发生“公共物悲剧”现象。本文从产权制度的内涵入手,考察了公有产权下存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产权 环境污染权 污染交易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鹏鹏
传统的农地抵押制度主要有"入股抵押"、"反担保抵押"两种间接模式,而缺少由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直接向金融机构抵押的模式。三权分置下,土地经营权作为物权权利,成为适格的农地抵押标的物。三权分置下农地抵押制度应该予以重构,在抵押设立上应该弱化发包人同意的要求,仅保留发包人备案即可。发包人备案制度所起到的公法上行政管理的效果,而登记制度则会起到抵押权生效的目的。抵押物的范围,不仅局限于土地经营权,也应该及于地上附着物。在抵押权实现的方式上,除了可以有折价、拍卖或者变卖等方式,还可以探索强制管理、内部处置、转包等方式,以收益实现债权的安全。
关键词:
农地抵押 三权分置 土地经营权 农村金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登艳 汤斌
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特征的土地制度呈现出制度上的缺陷,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即实行土地股份合作制,将土地的农民个人最终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珏
本文认为“三农”问题是个带根本性、全局性、广泛性的问题 ,它的根本出路在于推进农村市场化改革 ,而农村市场化改革的关键在于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 ,通过“农民进城”和“就地发展”两条腿走路 ,因地制宜 ,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互动发展、协调发展 ,才能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同时迫切要求家庭承包经营制向前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湖南大学金融学院、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课题组
信用担保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生事物,同时又是国际公认的高风险行业。其作为新生事物,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该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从多方面鼓励其健康成长、发展壮大;其作为高风险行业,政府制定若干稳健运营的硬约束制度、规范对担保机构的监管,对信用担保行业内部自律监督等制度做出安排,在促进担保体系发展特别是在目前我国信用担保体系极不成熟的阶段,更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信用担保机构 外部环境 制度改革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振立
"三农"问题的症结在于农村土地制度限制了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固化了小农经济;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村的社会发展空间,封死了乡村城市化的道路;农民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民权益,造成了城乡居民的两极分化。解决问题的思路可以是改革现行的土地管理和经营制度,变集体所有为国家所有;实施建制镇发展战略,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国民待遇同等化的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实现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和谐发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汤玉甲 隋绍先
随着我国加入WTO ,保险业与国际接轨速度的加快 ,近年来 ,保险监管部门也加快了对保险中介的审批速度。这对尽快完善保险市场 ,无疑是明智之举。然而 ,由于长期以来 ,我国没有专业的保险中介机构 ,保险中介作为新生儿 ,又是处在国际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诞生的 ,没有经过充分的资本积累和经验技术沉淀就参与竞争。如何使它尽快完成从求生存到谋发展 ,直到融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发展过程 ,成为保险监管部门与中介机构自身认真思考探讨的重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