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7)
- 2023(17035)
- 2022(14697)
- 2021(13999)
- 2020(11470)
- 2019(26476)
- 2018(26097)
- 2017(50279)
- 2016(27029)
- 2015(30461)
- 2014(30118)
- 2013(29376)
- 2012(26928)
- 2011(24133)
- 2010(23973)
- 2009(21970)
- 2008(21342)
- 2007(18986)
- 2006(16633)
- 2005(14019)
- 学科
- 济(109313)
- 经济(109108)
- 业(79264)
- 管理(74885)
- 企(58600)
- 企业(58600)
- 农(51659)
- 方法(49971)
- 数学(42711)
- 数学方法(42049)
- 农业(34330)
- 业经(29287)
- 中国(27852)
- 财(26542)
- 学(23027)
- 地方(21488)
- 制(20177)
- 理论(18999)
- 贸(18315)
- 贸易(18304)
- 易(17812)
- 和(16968)
- 技术(16695)
- 务(16556)
- 财务(16478)
- 财务管理(16438)
- 环境(15695)
- 企业财务(15588)
- 策(15334)
- 发(15217)
- 机构
- 学院(379128)
- 大学(377422)
- 管理(151564)
- 济(148256)
- 经济(145030)
- 理学(132745)
- 理学院(131360)
- 管理学(128743)
- 管理学院(128079)
- 研究(121431)
- 中国(91125)
- 京(78649)
- 科学(76767)
- 农(75379)
- 财(65550)
- 业大(61667)
- 所(59574)
- 农业(57828)
- 中心(57475)
- 江(54643)
- 研究所(54366)
- 财经(53155)
- 范(50813)
- 师范(50355)
- 经(48587)
- 北京(48547)
- 州(44238)
- 院(43624)
- 经济学(43453)
- 经济管理(40826)
- 基金
- 项目(265128)
- 科学(208821)
- 研究(195207)
- 基金(192704)
- 家(166923)
- 国家(165422)
- 科学基金(143215)
- 社会(123811)
- 社会科(116337)
- 社会科学(116301)
- 省(104008)
- 基金项目(102527)
- 自然(92857)
- 自然科(90739)
- 自然科学(90719)
- 教育(89957)
- 自然科学基金(89088)
- 划(86288)
- 编号(81230)
- 资助(78248)
- 成果(64699)
- 部(58519)
- 重点(58437)
- 发(55922)
- 创(54666)
- 课题(54283)
- 创新(50902)
- 科研(50547)
- 国家社会(50342)
- 教育部(50270)
- 期刊
- 济(163927)
- 经济(163927)
- 研究(105821)
- 农(76087)
- 中国(71536)
- 学报(62044)
- 科学(56760)
- 管理(52197)
- 农业(51936)
- 财(49305)
- 大学(48660)
- 学学(45949)
- 教育(43326)
- 技术(33324)
- 业经(32234)
- 融(31101)
- 金融(31101)
- 财经(25340)
- 业(24030)
- 经济研究(23582)
- 问题(22229)
- 经(21640)
- 版(20864)
- 图书(19294)
- 科技(18430)
- 技术经济(17874)
- 理论(17581)
- 业大(17261)
- 资源(16744)
- 现代(16654)
共检索到5434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允春喜 徐西庆
旧村改造过程中,农村呈现一定程度的失序状态,村委对乡村秩序的影响日益显现。国家—村庄的二元互动解释逐渐乏力,"国家—乡镇—村委—村民"的四元结构呈现。通过鲁中地区艾镇箫村的案例发现,村委承担着"国家权力触角""村务管理者"和"地方熟人"的任务,村委扮演这些角色时的"偏差"就使得村庄秩序混乱。此种偏差可在"政治背离——组织、制度与政治约束缺陷"的解释框架中得到解释,村民行动也经历了"求利行动—生存行动—生存斗争"的转变。因此,应在社会治理结构中反思政治背离,建立面向人本、面向合作的新型治理模式。
关键词:
村庄秩序 政治背离 角色偏差 社会治理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课题组
利用对全国3个省9个县26个乡镇59个行政村中的117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本文具体分析了农村居民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这一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中存在的行为逻辑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地,本文在乡镇的层面,对投票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的健康状况、户主全年在本村居住时间和农户的地区特征显著影响其是否参与村委会选举投票;人均收入水平对一个乡镇的投票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透过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当要求典型的乡村社会实现民主自治时,其实它并不需要民主政治;当发现它需要民主政治时,它已经是一个市场化的城市社会,因此说,"乡村民主治理"是一个很吊诡的表述。
关键词:
农户 政治参与 行为逻辑 SEM 模型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敬忠 汪淳玉
本文对比分析了村民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以及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结果表明,村委会对村级治理的评价高于村民的评价,村民对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期待高于村委会自身的职责描述。对村委会的监督、培训与扶持有助于村委会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新农村建设 村委会 角色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高端阳 李睿 王道勇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是一项保障全体人民健康、实现健康公平的重要制度安排,但该项制度在农村地区的执行成效与制度期待具有较大张力,存在制度执行偏差。本文搭建了“制度逻辑-组织策略”的研究框架,力图为该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具有多重逻辑,当该项制度嵌入基层医疗组织形成的组织场域时,制度的多重逻辑与基层医疗组织的实践逻辑产生了冲突,给基层医疗组织带来较大制度压力。为缓解制度压力,基层医疗组织采用“拼凑应对”的组织策略实现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的适度脱耦,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关系动员的方式完成了合法性重建。这一系列的策略行动导致了制度执行偏差。因此,应以价值路径的重塑探寻矫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制度执行偏差的可能方向,缓释制度工具逻辑与价值逻辑之间的张力,实现国家、社区与农村居民的健康共治,以回应制度的内在价值诉求。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虹
文章以农村阅读田野调查中的感觉障碍为切入点,揭示主体对农村阅读问题的社会认知偏差现象。社会认知偏差的主要根源是忽视城乡生存环境和居民阅读素养的差异,根据个体社会认知经验作出主观臆断,有"知彼"与"知己"的偏颇。图书馆服务农村阅读,既应解决农民看书少痼疾内因的关键,也要克服自身的不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广东
本文是在广西农村调查的基础上对农村集体组织定位的研究。农村资产确权除了保证资产的收益权以外,还旨在有力推进农村资产的流转,其主体是土地的流转。在当前的资产流转中,鉴于村委会的法律地位以及信息优势等,村委会在很大程度上充当着签约双方代理人的角色,也就是说村委会担当着资产流转中介组织的角色。事实上,农村资产流转合约是一个三方合约:资产承包方、村委会和资产经营方。但是,由于农村资产的专用性特征、人口流动、信息不对称和土地零散化分布等复杂因素导致农户存在着三方合约的退出障碍。这些因素与村委会权力因素的叠加可能导致村委会在资产流转中的机会主义行为,比如串谋和过度合约化,损害资产承包人的利益。因此,扩大流转中介组织的可选择性是消除资产流转中机会主义行为的关键问题,也就是说代理人的市场化是未来可选择的方向。村委会的角色面临着转换,但在新合约中仍然担负着重要职能,可以充当签约的协调者以及合约履行的监督者,资产流转合约由三方合约演变为四方合约,形成有效的合约制衡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增阳 王光忠 郑柏琼
本文从村委会选举的学理分析、村委会选举实践中的问题、对策与政策探讨以及农 村问题研究的方法论等三个方面对会议进行了综合评述
关键词:
村民委员会 选举 研讨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勤
本文以陕西N县丘村低保制度的实践为分析对象,通过低保对象的类型分析,揭示低保制度的救助目标部分转化为村组干部的治理手段与治理资源,进而从回归政策目标视角提出增加村庄治权的支持系统与合法性基础的政策建言。
关键词:
低保制度 治理手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阎凤桥
农村县政府对于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是不偏不倚还是持重此轻彼的态度?本文通过对我国北方某县的实地调查,发现体制性因素使县政府总体上偏向公立教育发展,但是体制性限制所留下的"缝隙"恰好成为民办教育发展的契机。当民办教育处于萌芽阶段,其发展水平不影响政府的政绩,政府对民办教育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政策;当民办教育通过自发形式发展到一定水平,特别是能够有利于实现政府制定的教育目标、提升政府政绩表现时,政府会对其办学行为进行鼓励和支持。该个案调研和经济学研究理论启发我们,可以将竞争作为分析我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关键词:
农村 民办教育 政治逻辑 调查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管珊
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党建何以引领、以何引领及其效能问题并没有得到系统研究。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淄博市乐疃村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历时性研究发现:嵌入村庄治理过程的适应性党建形塑了村级党建与村庄治理的正向循环,促进了村级党组织政治功能发挥和引领力塑造,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村级党建通过“资源-主体-行动”的三维引领,以资源链接机制、主体整合机制和组织动员机制有效实现了发展项目落地和初步运营;这一发展过程逐渐形塑出“政社共建、有限共治、延迟共享”的治理格局,带来了后期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停滞,从而折射出党建引领的实践张力。乐疃村的案例展现了党建引领在促进国家与社会互补共进上的实践复杂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一种创新性探索,需要基层党组织在权威、利益、价值层面耦合调适,以此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秩序,提升党建引领效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梅 刘冰冰
农村互助养老是农村社会化养老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熟人社会网络和传统互帮互助的文化传统为互助养老提供了可能,但农村互助养老过程实质是一个社会交往过程,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社会交换理念。本文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视角,从社会规则、相对资源和最小兴趣三个维度探讨了农村互助养老内在的行为逻辑,总结其实施困境,并对实践路径进行探究,主要包含针对性的政策法规与传统文化的兼容并济、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以及健全农村互助养老服务体系三点内容。同时指出农村互助养老的出发点在于为农村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互助养老服务,而其可持续性发展却在于对服务供给主体需求和相对资源的满足情况,以期为我国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提供可行性的理论支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徐顽强 白玉华
发展现代化农业,构建农村中介组织网络,提高其参与主体间的合作效率,增强整个农业产业链的连贯性,平衡网络间的互动关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基于此,研究农村中介组织网络运行中参与主体的行为逻辑,分析它们的行为动机、任务分配以及参与主体间的互动模式,能更好地了解农村中介组织网络的建构模型和运行机制,推动我国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介组织网络 农业现代化 参与主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永甫 杨祖德 韦赟
采用田野调查和深度访谈方法,分析村干部在农地流转中的经营人角色,探究其行为逻辑。研究表明,作为村庄经营人,村干部是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一个最为重要的参与主体。其农地流转经营人角色主要表现为农地租赁中的"中间人"、土地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以及农业资本的合伙人。村干部参与农地流转有利于降低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推动农地流转的有效配置。但是,作为村庄经营人,在农地流转过程中,村干部行为逻辑受到正式权力压力和经济利益的双重俘获,导致村干部经营行为的自利性。因此,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应规范村干部的经营人角色,强化其公共身份,弱化其私人属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乐柱 曹俊勇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已三十多年,取得了显著进步,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目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村金融的调整和发展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本文通过DEA模型对我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多数年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偏低,农村金融改革需在资金配置总额、农村金融供需、农村资金配置方向、用途与服务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农村资金的使用效率。
关键词:
农村金融 改革 回顾 偏差 路径校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家社会责任前台行为偏离动机及驱动逻辑研究
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纵向配置逻辑与执行偏差研究
论行为公共政策及其在财政治理中的应用:逻辑、案例与对策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理论逻辑与实证研究——基于收入分层的视角
城乡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地区人情消费的行为逻辑——基于河南省10村334个农户的实证分析
农村公共服务中的农民行为逻辑研究——兼论农村基层民主发展的推进路径
乡村振兴中乡村基金会与村委会的互动图景及生态位逻辑分析——基于广东省茂名市中垌镇公益组织生态的检视
农村社会稳定风险的生成逻辑
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的多主体行为逻辑——以杭州临安为案例
农村社会救助瞄准偏差估计——来自120个自然村的调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