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6)
2023(1748)
2022(1611)
2021(1446)
2020(1310)
2019(3134)
2018(2939)
2017(5269)
2016(2868)
2015(2986)
2014(2737)
2013(2855)
2012(2718)
2011(2595)
2010(2653)
2009(2516)
2008(2545)
2007(2278)
2006(2098)
2005(2054)
作者
(10291)
(8796)
(8583)
(8072)
(5815)
(4385)
(3852)
(3385)
(3268)
(3241)
(3045)
(3016)
(3016)
(2935)
(2865)
(2733)
(2691)
(2660)
(2569)
(2549)
(2354)
(2302)
(2296)
(1991)
(1988)
(1987)
(1981)
(1976)
(1953)
(1882)
学科
(11597)
经济(11587)
管理(4876)
(4740)
(4410)
(3625)
企业(3625)
方法(3347)
地方(3230)
关系(3019)
中国(2864)
数学(2713)
数学方法(2616)
经济关系(2473)
对外(2378)
(2271)
外经(2235)
对外经济(2224)
(1973)
地方经济(1927)
(1906)
理论(1877)
(1868)
贸易(1866)
(1847)
(1779)
及其(1751)
业经(1701)
(1618)
虫害(1568)
机构
大学(41103)
学院(39406)
研究(19216)
科学(14463)
(13684)
(13042)
经济(12738)
中国(12693)
(11693)
农业(10942)
研究所(10829)
管理(10420)
(9931)
业大(9693)
理学(8792)
理学院(8541)
管理学(8177)
管理学院(8093)
(7716)
中心(7462)
(7322)
(7154)
农业大学(7081)
(6981)
实验(6352)
(6193)
科学院(6183)
(6153)
实验室(6119)
北京(6109)
基金
项目(28439)
科学(20463)
基金(19724)
(19434)
国家(19307)
研究(16134)
科学基金(14884)
(11662)
自然(11181)
自然科(10944)
自然科学(10932)
自然科学基金(10728)
基金项目(10070)
(9969)
社会(9023)
资助(8671)
社会科(8514)
社会科学(8511)
教育(7455)
科技(7110)
重点(7102)
计划(7088)
(6152)
科研(5904)
(5677)
专项(5651)
(5556)
(5403)
创新(5384)
(5343)
期刊
(15433)
经济(15433)
学报(14534)
(12604)
研究(11893)
中国(10373)
科学(10321)
大学(10246)
学学(9722)
农业(8423)
业大(5046)
管理(5020)
(4946)
教育(4884)
(4545)
农业大学(4297)
(3562)
林业(3555)
经济研究(2956)
技术(2912)
自然(2753)
(2700)
金融(2700)
科技(2645)
自然科(2589)
自然科学(2589)
(2388)
财经(2369)
中国农业(2190)
农林(2135)
共检索到65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邵淑霞  杨子祥  陈晓鸣  
报道了从角倍中分离得到一种病原菌,描述了危害状况,并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认该菌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分类上隶属于半知菌门(Deuteromycotina)、腔孢纲(Coelomycetes)、黑盘孢目(Melanconiales)、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旺姣  邹东霞  黄乃秀  吴耀军  覃世杰  蒋晓萍  
【目的】通过研究八角炭疽病病原菌,为防治八角炭疽病提供病原学基础。【方法】对采自广西玉林、崇左、河池、百色、防城港等市八角炭疽病样本,进行单孢分离,致病性测定,采用形态学特征结合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微管蛋白(TUB2)、肌动蛋白(ACT)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的方法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结果】菌株在PDA培养基25℃暗培养7 d后,菌落呈圆形,灰白色至灰黑色,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圆柱状,顶端钝圆,基部平截,光滑,大小为(17.09±1.11)μm×(5.26±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锦爱  黄鹏  余德亿  林丽萍  吕苏敏  
研究了室内温度、pH值和光照对建兰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测定了孢子的致死温度及时间,用田间药效试验法筛选建兰炭疽病的防治药剂.结果表明,该菌产孢和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25-28℃,pH值为中性或偏微酸,光照条件为完全黑暗或12 h光暗交替,55℃水浴中5 min孢子致死.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种供试药剂对建兰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均在60%以上,以78%波尔.锰锌可湿性粉剂和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速效性和持续性最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运峰  
在唐山地区发现一种危害越来越严重的番茄病害,该病害与文献报道的溃疡病和青枯病类似。对其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关系到对该病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从该病害的典型病株上分离获得2种细菌TSK-1和TSK-2,分别接种健康植株,TSK-1能够产生典型症状,TSK-2没有产生致病性。通过形态学鉴定和16S rDNA测序鉴定表明,该病菌为密执安棒形杆菌密执安亚种(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michiganensis)。因此,唐山地区的种新发番茄病害为番茄溃疡病,而不是番茄青枯病。该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运峰  
关键词: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吴天佑  
780年代末,90年代初,亚太地区出现了一种新的经济合作模式——“成长三角”。它一开始出现,就显示出其活力,推动着“成长三角”地区经济向前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看成是继香港与我华南珠江三角洲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探讨这一模式是有积极和现实意义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爱国  张成和  石洁  
1997~ 1999年对 2 0 4份参加河北省和国家黄淮海区域试验的玉米杂交种 ,进行了 14 2 8份次玉米大、小斑病、矮花叶病、茎腐病、黑粉病、眼斑病人工接种鉴定和玉米粗缩病的病区自然发病鉴定。鉴定出能兼抗 4种以上玉米病害的杂交种有户单 961、承玉 5号、郑 94 - 2、邯 95- 4、衡单 10号、遵单 1号、遵单 3号、中原单 32、邢抗 2号、冀玉 8号、石 97- 1等 11份 ,占所鉴定材料的 5 4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侯思皓   巩雪峰   许艺   李红   陈鑫   宋占锋  
【目的】通过鉴定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及分析炭疽病胁迫对辣椒叶片中重要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制定更精确的炭疽病防控措施和探究抗病生理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果分离纯化,基于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同时测定辣椒叶片受炭疽病侵染后MDA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变化。【结果】共分离得到11株菌株,其中9株为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2株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C. scovillei造成的果实病斑直径和侵染叶片后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高于C. fructicola。炭疽病胁迫增强辣椒叶片一系列抗氧化酶的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在侵染后上升,第4天达峰值后下降;丙二醛(MDA)含量在侵染前4天因抗氧化酶激活而下降,随着侵染持续,抗氧化酶活性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结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病原菌是C. scovillei和C. fructicola,且C. scovillei比C. fructicola致病力更强。明确MDA、SOD、POD、CAT是评价辣椒抗性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为成都地区辣椒炭疽病的有效防治、抗病品种选育及抗病机理阐明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邢红梅  丁平  王克荣  周晓云  
根据GenBank中炭疽属Colletotrichum不同种的ITS序列差异,设计了毁灭炭疽菌Colletotrichumdestructivum的特异性引物F1/ITS4,由此建立的PCR检测体系可以从80个毁灭炭疽菌菌株中扩增得到1条486bp的特异性条带,而扩增其他近似或相关种的菌株时没有相应的特异性条带。该检测体系对毁灭炭疽菌基因组DNA的扩增灵敏度达到10pg。将引物F1/ITS4与ITS区通用引物进行套式PCR扩增后,检测灵敏度至少提高10 000倍,每克土中含有200个毁灭炭疽菌分生孢子时即可检测出。进一步利用此检测体系对携带病原菌的灌溉水、发病组织进行检测,均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金凤  陈丙义  李金凤  高志红  糜林  章镇  李国平  乔玉山  
从田间感染炭疽病的草莓组织获得分离物,对其进行培养与纯化,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同时利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对该病原菌rDNA的ITS序列进行PCR扩增,经聚类分析,鉴定结果与形态学鉴定一致,即分离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采用人工喷雾接种法将胶孢炭疽菌接种到‘章姬’和‘阿尔比’2个栽培草莓品种以及野生黄毛草莓上,3个检测对象对该致病菌株的抵抗力存在一定的差异:‘章姬’为高度感病,‘阿尔比’为感病,黄毛草莓为中等抗病。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玉森  叶乃兴  许文耀  刘威  魏日凤  刘伟  
研究了炭疽菌属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及形态等受孢子龄、叶汁种类和孢子悬液浓度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5 d菌龄的孢子以水配成3.4×105个·mL-1左右的孢子悬液,在25℃光照下培养12 h,附着胞的形态特征稳定,较适宜孢子萌发与附着孢形态的观察.对附着胞形态观察发现,11种炭疽菌产生的附着胞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胶孢炭疽菌的12个菌株中,除寄生于雷公藤的炭疽菌外,其余11个菌株的附着孢形态差异不明显.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威  叶乃兴  刘伟  金珊  连玲丽  赖建东  谢运海  
通过PCR扩增并测定福建省不同产地茶树上分离的炭疽病菌的β-Tub2、ITS、GDPH和ACT 4段基因序列,采用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其纯培养、分生孢子、附着孢等形态特征对分离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离体法测定菌株的致病力.结果表明:5株供试病原菌分离物均为GloeoSPoRIum CInGulATA f.SP.CAmellIAe,为茶树炭疽病病原菌,它们的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都相似.致病力测定表明,所有分离物均对茶树叶片致病,但其中一株致病力明显强于其余菌株,且致病力强的菌株与其余菌株的基因序列存在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祝一鸣  刘艳潇  何九卿  段灵涛  周而勋  
希金斯炭疽菌是一种半活体营养型真菌,能够引起十字花科炭疽病,对华南地区的菜心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病原菌分泌的效应子能够帮助病原菌侵入寄主植物,在病原菌与植物互作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探究希金斯炭疽菌效应子在十字花科炭疽病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基于华南农业大学热带亚热带真菌研究室前期的研究结果,筛选得到一个候选效应子ChEP085,该效应子在N端含有一段21个氨基酸的信号肽。为明确该效应子的功能,以希金斯炭疽菌侵染拟南芥Col-0的cDNA为模板,利用qRT-PCR技术测定了ChEP085基因的表达情况,发现ChEP085基因在侵染24 h后有最大表达量。利用农杆菌介导马铃薯X病毒烟草瞬时表达体系对ChEP085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基因能够稳定诱导烟草细胞坏死。将ChEP085基因构建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载体pBinceGFP上,在烟草上瞬时表达ChEP085基因进行亚细胞定位,发现该效应子同时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上。删除位于N端的信号肽后,瞬时表达的效应子ChEP085在细胞核、细胞膜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说明信号肽影响ChEP085的定位。最后利用同源重组技术敲除ChEP085基因,发现该基因的缺失对希金斯炭疽菌的菌落形态及菌丝生长速度均无明显影响,但会导致希金斯炭疽菌的孢子产量降低,致病力明显减弱,说明ChEP085在希金斯炭疽菌产孢及致病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娴   陈思思   谢剑波  
【目的】通过生理指标和高通量转录组数据解析杨树响应病原菌侵染的分子机制,为探究杨树叶片在胶孢炭疽菌侵染下生理及分子响应模式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方法】以毛白杨无性系LM50为试验材料,对胶孢炭疽菌侵染后3种抗氧化酶活性(多酚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变化模式进行分析;基于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关键基因及其表达模式。【结果】病原菌侵染叶片6 d后,丙二醛含量和3种抗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共检测到4 547个杨树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 262个基因上调,2 285个基因下调,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到糖类、脂类、次生代谢产物、苯丙烷、谷胱甘肽、多种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合成及代谢等生物学通路。WRKY、ERF等转录因子家族表达量明显改变,可能在杨树响应病原菌胁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27个WRKY和23个ERF转录因子表达明显受到激活。MapMan分析结果表明病原菌侵染导致氧化胁迫的产生,植物激素含量也增加,这些激素作为信号激活防御反应,最终诱导大量抗病通路相关基因表达。【结论】27个WRKY和23个ERF转录因子可能在杨树响应病原菌胁迫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谷胱甘肽、苯丙烷和类黄酮次生代谢通路可能参与杨树响应胶孢炭疽菌侵染过程。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钟志贤  吴初平  
电子学档是远程教学中促进学习反思和评价的重要工具,强调学习者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过程。本文论述了将电子学档引入远程学习评价的必要性、效用性,提出了电子学档的创建方法,分析了电子学档作为远程学习评价工具的不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