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23)
- 2023(11344)
- 2022(10145)
- 2021(9490)
- 2020(7868)
- 2019(18500)
- 2018(18446)
- 2017(35615)
- 2016(19513)
- 2015(21729)
- 2014(21705)
- 2013(21543)
- 2012(19782)
- 2011(17705)
- 2010(17576)
- 2009(16000)
- 2008(15294)
- 2007(13012)
- 2006(11537)
- 2005(9767)
- 学科
- 济(79211)
- 经济(79128)
- 管理(55693)
- 业(49841)
- 企(41283)
- 企业(41283)
- 方法(36081)
- 数学(31288)
- 数学方法(30962)
- 中国(21464)
- 地方(21362)
- 农(19717)
- 学(18952)
- 环境(17267)
- 财(17239)
- 业经(16360)
- 农业(13399)
- 和(13054)
- 贸(12861)
- 贸易(12854)
- 理论(12664)
- 划(12651)
- 易(12236)
- 技术(11638)
- 制(11381)
- 务(10948)
- 财务(10890)
- 财务管理(10874)
- 地方经济(10592)
- 企业财务(10318)
- 机构
- 大学(273435)
- 学院(271434)
- 管理(110467)
- 济(102523)
- 经济(100068)
- 理学(96793)
- 理学院(95574)
- 管理学(93859)
- 管理学院(93379)
- 研究(91640)
- 中国(64623)
- 科学(60328)
- 京(59197)
- 所(45726)
- 财(44526)
- 江(43297)
- 农(42682)
- 研究所(42318)
- 业大(42188)
- 中心(40986)
- 范(38182)
- 师范(37828)
- 财经(36764)
- 北京(36333)
- 州(34756)
- 院(34327)
- 农业(33470)
- 经(33347)
- 师范大学(31025)
- 经济学(29537)
- 基金
- 项目(196991)
- 科学(155206)
- 基金(143180)
- 研究(141140)
- 家(125228)
- 国家(124230)
- 科学基金(107301)
- 社会(88532)
- 社会科(83792)
- 社会科学(83767)
- 基金项目(78207)
- 省(77594)
- 自然(72135)
- 自然科(70368)
- 自然科学(70350)
- 自然科学基金(69045)
- 划(65244)
- 教育(63420)
- 资助(57881)
- 编号(57012)
- 成果(44739)
- 重点(43884)
- 部(42446)
- 发(41838)
- 创(40310)
- 课题(39137)
- 科研(37809)
- 创新(37564)
- 大学(35885)
- 教育部(35849)
- 期刊
- 济(110331)
- 经济(110331)
- 研究(77032)
- 中国(47380)
- 学报(44472)
- 科学(41614)
- 管理(38177)
- 农(37063)
- 大学(32572)
- 财(31319)
- 学学(30704)
- 教育(27880)
- 农业(26161)
- 技术(22190)
- 融(18536)
- 金融(18536)
- 业经(18301)
- 财经(16705)
- 经济研究(16536)
- 图书(15889)
- 问题(15865)
- 资源(15783)
- 经(13990)
- 科技(13957)
- 理论(13251)
- 业(13147)
- 现代(12958)
- 技术经济(12579)
- 实践(12387)
- 践(12387)
共检索到3821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俞兴祥
从视觉环境角度分析了广州滨江路沿线建筑高度和间距及公共滨水步行空间的尺度,从而为滨水建筑高度和间距及步行空间的控制提供依据。
关键词:
视觉环境 视角 视距 垂直视角 水平视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干靓 杨伟光 王兰
滨江绿地空间是公众参与亲自然活动的重要场所,多样化的亲自然活动有利于发挥绿地健康效益,应明确影响亲自然活动多样性的滨江绿地空间特征要素。以上海黄浦江沿岸3处滨江绿地为样段,现场观察特定面积的研究样地,获得个体活动类型与空间环境数据;探索与亲自然活动多样性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场地内有儿童活动场、有特色灌丛植被、有遮荫、以及更长的触水岸线将更利于亲自然活动多样性。提出滨江绿地空间设计优化建议:场地方面,多利用天然石块等自然要素布置儿童活动场并做好场地遮荫;植被绿化方面,建议栽植色彩多样的野趣灌丛;环境品质方面,围绕湿地等水体设计易于与水互动接触的岸线。
关键词:
亲自然 活动多样性 滨江绿地 上海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毅 朱竑
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分析了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滨江城市演进与城区内涝的关系和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8年至2005年期间,滨江城区的扩展造成植被等透水面的大量减少,河涌、人工湖及内河水系出现淤积、堵塞并污染严重。江面束窄致使珠江水位异常壅高,而低平地势难以在短时间内排掉极端降雨过程形成的高峰流量,导致城区水涝的频繁发生。提出增加沿江低地势区域的滞水空间和疏通河涌等河网水系等内涝治理措施。
关键词:
快速城市化 滨江城区 内涝 治理 广州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楼肖华 周涛
滨江路是山地城市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重庆主城为例,重新审视了主城两江已建和规划未建滨江路在城市景观、生态、亲水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分析三峡水库蓄水后江河水位变化及洪水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并提出山地城市滨江路的合理规划建设模式和防洪设计标高设置建议。
关键词:
滨江路 山地城市 规划建设反思 防洪标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席珺琳 吴志峰 冼树章
城市滨水空间作为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和游憩场所,对城市生态、市民交往有重要意义。运用文献梳理法,对近15年的城市滨水空间研究进行梳理,结论如下:(1)滨水空间与城市的关系愈发紧密,并成为激发城市新活力的重要举措;(2)开发利用的视角从单一转向多样,但从滨水空间本身出发仍是主流;(3)规划设计层次多样,但缺乏多学科的综合考虑;(4)当前城市滨水空间的研究存在开发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系统性的规划不足、定量研究偏少等问题。论文从城市滨水空间研究的系统性、创新性和新技术应用、加强开发规划管理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展望,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杨俊宴 任焕蕊 胡明星
本文阐述了大尺度城市规划中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方法和特点,通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提取生态安全格局的制约要素,以此审视规划设计和管理控制中结构性生态框架的建构与调整,以及生态体系的保护。并在南京滨江新城的研究实践中,探索了生态安全格局分析模型的应用和空间管制策略。
关键词:
南京 滨江新城 生态安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承洁 吴岚
滨江空间是生态价值高、文化底蕴深厚、体现城市活力的重要城市空间。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新形势下,城市规划师开始思考如何在保护滨江空间生态本底的同时,激发其作为城市发展空间和开放空间的活力。本文以南京滨江为对象,分析了地理、经济、规划等因素影响下,滨江功能、空间与景观特征的变迁,并针对现有问题,从生态保护、空间优化、景观提升三个方面提出了滨江空间发展策略,以塑造滨江特色、提升滨江空间活力。
关键词:
滨江空间 活力 城市规划 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扈万泰 翟长旭 周涛
以重庆市主城区滨江路为例,对长江上游城市滨江地带规划与建设情况进行系统的回顾,总结已建滨江路规划建设经验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从城市道路系统和城市设计的角度,提出了提高和改进城市滨江路建设水平的若干对策。
关键词:
重庆 滨江路 亲水性 城市设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巍 赵晓杰 王楠 胡细英 陈敏
文章紧扣城市跨江发展的主题,对中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进行系统梳理与总结,挖掘城市跨江发展的内在规律与特征。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跨江发展的空间过程与动力机制各具特色,且同一城市在不同历史时期,其跨江发展过程与机制也有所差异;已有研究侧重从城市经济学、规划学视角展开,研究内容集中于滨江城市类型、跨江发展模式、过程阶段、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等方面,研究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研究不足,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的广度与深度有待加强。快速城市化的宏观背景为我国城市跨江发展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未来研究应更加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增强城市跨江发展的定量分析,并在注重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强不同类型跨江城市间的比较研究。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波 何寿奎
城市江河的溢价是社会经济对自然生态价值判断在城市社会场的价格表现,通过江河溢价的计量分析,有利于明晰滨水空间复兴和高质量发展关键的经济因素。研究以重庆中心区为例,采用2018—2021年的住宅价格面板数据,通过特征价格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以生态绅士化视角探讨城市江河对物质环境和社会空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江河已成为影响住宅价格的重要因素,即使滨水资源丰富的重庆,“不稀罕”滨江住宅现象已经改变;江河的溢价在时空的梯度差异,体现了滨水空间从生产生活功能向生态文化内涵的升级,凸显了文化和生态的价值;优质的滨水资源带来的住宅“中高档化”,具有一定分化效应,但梯度差异不大。研究最后从滨水空间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和空间秩序提出了规划建议,符合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的公平原则及和谐发展的理念。
关键词:
滨水空间复兴 生态绅士化 江河 住宅价格
[期刊] 生态经济(学术版)
[作者]
林葳 喻来 陈舒静 罗言云
城市滨江绿地是城市水域与城市陆域的中间区域,是整个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可持续作为主要理念,在AVC理论基础上构建城市生态滨江绿地定量评价体系,并参考层次分析法以完善体系指标权重。选取阆中市的三段滨江绿地作为实证评价对象,得出各段分数,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合理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建伟
运用定性分析的方法,针对城市滨水空间发展建设中的问题,按照城市滨水空间的一般发展历程将其划分为形成、繁荣、衰退和复兴四个阶段;并提出城市滨水空间发展的趋势,即环境人工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多元化。在此基础上,从开发模式、规划设计、管理决策和实施建设等四个方面剖析了现阶段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研究方法、发展目标、评价机制、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和公众参与等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滨水空间 发展历程 规划建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褚劲风 高峰
苏州河沿岸创意产业集聚带是上海创意产业分布最为显著的地带之一。通过分析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的空间分布、集聚驱动机理,探讨作为老工业区的苏州河沿岸创意活动集聚的规律。研究表明,苏州河沿岸历史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为创意活动提供了地理空间。创意人员对创意活动区位选择是创意产业园区的主体行为。创意活动集聚从形态模仿、业态选择到生态转型的过程,得益于政策的转向,伴随了创意人员的创造、创意活动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的互动等活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曦 张芳
我国城市中封闭主导的街区阻碍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加剧了破碎化,限制了更新改造。在开放街区的政策背景下,需要增加滨水街区的开放程度,采用有区别的策略应对不同性质的滨水街区。本文基于城市用地分类将滨水街区分为完全开放、适度开放和不适开放三种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街区设计了相应的更新策略:拆围开放、缩小街区、内部联通、分割和置换,从而增加滨水地段中开放街区的比例,增强街区中滨水空间的开放程度,为滨水空间更新创造良好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