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31)
- 2023(3694)
- 2022(3140)
- 2021(3003)
- 2020(2569)
- 2019(5575)
- 2018(5634)
- 2017(10234)
- 2016(5924)
- 2015(6748)
- 2014(6734)
- 2013(6393)
- 2012(6164)
- 2011(5511)
- 2010(5677)
- 2009(5253)
- 2008(5411)
- 2007(5022)
- 2006(4566)
- 2005(4022)
- 学科
- 济(22152)
- 经济(22127)
- 管理(16474)
- 业(14966)
- 企(12186)
- 企业(12186)
- 方法(10934)
- 数学(9380)
- 数学方法(9191)
- 农(6571)
- 学(6559)
- 中国(5615)
- 业经(4830)
- 财(4731)
- 理论(4449)
- 农业(4268)
- 贸(4204)
- 贸易(4201)
- 制(4158)
- 易(4065)
- 技术(3681)
- 地方(3651)
- 教育(3588)
- 划(3442)
- 环境(3294)
- 策(3076)
- 银(3065)
- 银行(3039)
- 体(2997)
- 和(2987)
- 机构
- 大学(89577)
- 学院(87840)
- 研究(31342)
- 管理(31233)
- 济(31046)
- 经济(30280)
- 理学(27142)
- 理学院(26732)
- 管理学(25958)
- 管理学院(25814)
- 中国(23093)
- 科学(22589)
- 农(21400)
- 京(19957)
- 业大(18260)
- 所(17370)
- 农业(17119)
- 研究所(16014)
- 中心(14172)
- 江(14036)
- 财(13573)
- 北京(12337)
- 范(12288)
- 师范(12098)
- 农业大学(11856)
- 省(11324)
- 院(11162)
- 技术(10880)
- 财经(10825)
- 州(10788)
- 基金
- 项目(59937)
- 科学(46194)
- 基金(43208)
- 家(40006)
- 国家(39665)
- 研究(39188)
- 科学基金(32745)
- 社会(24067)
- 省(23902)
- 基金项目(23235)
- 自然(22999)
- 社会科(22713)
- 社会科学(22705)
- 自然科(22507)
- 自然科学(22500)
- 自然科学基金(22135)
- 划(20570)
- 教育(18923)
- 资助(17680)
- 编号(14990)
- 重点(13828)
- 部(12698)
- 计划(12674)
- 成果(12502)
- 发(12310)
- 创(12233)
- 科研(11858)
- 创新(11417)
- 科技(11341)
- 课题(11020)
共检索到132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博 徐华潮 孟俊国 孙江华 樊建庭
在野外诱捕试验中,使用相同的诱芯,测试了4种不同颜色诱捕器对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的引诱效果。其中黑色和棕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灰白色,而绿色诱捕器引诱效果最差,显著低于对照。这表明,在松墨天牛的野外远距离寄主定位过程中,视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黑色和棕色提高了引诱效果,而绿色抑制了引诱效果。在室内交配定位试验中,当松墨天牛的复眼被涂黑处理之后,雌雄抱对交配的成功率降低为50.7%,显著低于对照健康组的成功率(93.3%)。当松墨天牛触角被切除之后,抱对交配成功率为72.3%,同样显著低于对照。而将天牛的复眼涂黑并且切除触角之后,抱对交配的成功率仅为26.7...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艳龙 杨忠岐 高尚坤 张彦龙 王小艺 路纪芳 王健
[目的]松材线虫病是我国对森林危害和威胁最严重的病害,控制其传播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是防治松材线虫病的主要手段。作者发现的松褐天牛深沟茧蜂(Iphiaulax monochamusi Yang)是寄生松褐天牛中老龄幼虫的重要天敌。为明确松褐天牛深沟茧蜂的寄生率与寄主树木、寄主和环境因子的关系,开展了本研究。[方法]通过解剖46株松褐天牛危害致死的马尾松,调查了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与马尾松、松褐天牛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调查研究表明:寄主树木的高度、胸径和树龄对松褐天牛深沟茧蜂寄生率没有显著影响,松褐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樊建庭 张冬勇 章祖平 孟俊国 王义平
研究了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对于寄主植物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不同部位的取食选择性,并对相应部位的挥发物进行了成分分析。室内取食试验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不同年龄的寄主植物枝条有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顺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野外取食调查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对寄主植物树冠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方向枝条也存在显著的取食选择性,取食量大小分别为:中层>上层>下层,南向>北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结果显示,不同部位枝条挥发物成分差异很大,其中不同枝条挥发物中的α-蒎烯含量为:1年生>3年生>2年生枝条,上层>中层>下层,不同方向枝条...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董奕帆 于海英 王蛟 樊建庭
【目的】从垂直空间角度,明确云杉花墨天牛Monochamus saltuarius和褐梗天牛Arhopalus rusticus在红松Pinus koraiensis上的空间分布,探索这2种天牛的种间关系,为其防治措施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在辽宁抚顺的红松P koraiensis林中同时监测到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成虫,且在同一株红松上能发现这2种天牛幼虫。以红松作为天牛幼虫的栖息资源,以红松的垂直高度作为资源序列,选取受天牛危害的红松立木,以40 cm为单位,研究云杉花墨天牛与褐梗天牛幼虫的形态学特征、在红松受害木上的分布位置、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度。【结果】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上的分布为(87.20±8.45)头·株~(-1),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上的分布为(24.40±2.37)头·株~(-1)。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在红松上呈正偏态分布,地上80~120 cm处分布最多,为(16.40±2.38)头·株~(-1),显著高于80 cm以下及120 cm以上高度的幼虫数量(P<0.05);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受害木地上部分均匀分布,200~280 cm高度处数量最多,占总体幼虫数量的33.63%,显著高于120 cm以下、160~200 cm及320 cm以上的幼虫数(P<0.05);在红松受害木地下部分均未发现这2种害虫的幼虫。云杉花墨天牛幼虫和褐梗天牛幼虫的生态位宽度有一定差异,分别为0.694 4和0.757 6,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804 6。【结论】云杉花墨天牛幼虫主要分布在红松树干中下部,褐梗天牛幼虫在红松树干各高度上均匀分布,两者在红松上生态位重叠较高,生态特性相似程度较高,一定程度上表明两者在红松林内有较高竞争关系。图2参25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来燕学 张世渊 黄华正 吕兆田 史迎寅
本文对松树枯萎类型和引起松树枯萎的主要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枯萎松树根据木质部内线虫种类和媒介昆虫种类在宁波可分为4个类型:松墨天牛×松材线虫,松墨天牛×拟松材线虫,松墨天牛×其他线虫和松墨天牛×无线虫。松树枯萎数量与气候条件有关。夏季高温干旱,枯萎松树数量明显增加。引起松树枯萎的主要生物因子是松墨天牛,处于逆境的松林,只要有1头性成熟雌成虫侵入,松树枯萎数量就会以1:9的几何级数逐年增加。松材线虫在松墨天牛参与下能引起感病的黑松快速死亡,但与松树枯萎数量无关。
关键词:
松属 枯萎病 松天牛 松材线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建霞 郝德君 周曙东 戴华国
分别用马尾松、雪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黑松饲养松墨天牛,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营养效应以及对体内酯酶与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补充营养期松墨天牛的营养效应、酯酶与羧酸酯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用马尾松和雪松饲养的试虫,羽化后第5天体质量开始增加;其余3种树种饲养的试虫,至第7天体质量才开始增加。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其相对取食量、相对代谢率和食物利用率均高于取食其他4种寄主植物的试虫;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内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的试虫;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是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最适寄主。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罗亚萍 徐华潮 孟俊国 樊建庭
在室内养虫笼观察并分析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在以24 h为周期内的交配行为及其规律。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包括2个步骤:一是雌虫接近雄虫,在其周围活动;二是雄虫抱握雌虫,发生交配行为。交配日节律观察结果显示:松墨天牛在24 h内有2次交配高峰期,10∶00-14∶00和18∶00-24∶00,它在这2个时间段以外很少或几乎不交配。松墨天牛交配行为具有以下特点:普遍存在与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的多次交配现象,交配次数为2次(含)以上的松墨天牛个体约占全部个体的77.5%,每次交配时间平均为50 s;除正常雄雌交配外,还会出现雄雄和雌雌"交配"以及2只雄虫争夺雌虫交配权的现象。图...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松墨天牛 交配行为 日节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健敏 陈晓鸣 刘娟 杨子祥 段兆尧 和玉华 陈飞
为探索松墨天牛取食对林木的分解作用,本文通过对松墨天牛幼虫及成虫取食量的测定,寄主云南松韧皮组织及松墨天牛幼虫排泄物成分对比分析,并与资源利用相同的木材微生物分解能力进行对比,阐明了松墨天牛作为分解者的重要分解作用。研究表明,松墨天牛幼虫期(约为55 d)取食分解林木生物量平均为12.42 g(24.40 cm3),成虫期取食分解林木生物量平均为12.87 g(25.28 cm3);松墨天牛幼虫对糖类物质的利用度很高,具有较强的纤维分解利用能力,取食分解后总糖减少83.58%,粗纤维减少23.87%,1头松墨天牛幼虫期分解的林木粗纤维质量为1.93 g,分解利用率为0.008 g.d-1。松墨...
关键词:
松墨天牛 云南松 取食量 分解 物质循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索风梅 王浩杰 丁中文 徐天森
纤维素酶是天牛体内重要的消化酶类,本文以松墨天牛为对象,研究了该虫肠道纤维素酶随禁食时间、取食时间不同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随着禁食时间的延长,纤维素酶3种组分酶活性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而随着取食时间的延长,松墨天牛体内的纤维素3种组分酶活性变化规律相一致,由开始的低活性逐渐升高,并最终趋于稳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纤维素酶 取食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蒋平 吴沧松 孙胜利 姜礼元 林长春
通过连续 2 a的系统研究 ,筛选出对松墨天牛引诱活性最强的 M99-1引诱剂 ,其主要成分为单萜烯、乙醛、丙酮和有机溶剂。在松墨天牛成虫期 ,每个诱捕器可诱捕 151.5头天牛成虫 ,平均降低下代卵量 12 0 4 .4粒。该引诱剂对监测松墨天牛成虫种群密度及其携带松材线虫数量和防治天牛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洪剑 朴春根 汪来发 申相澈 郑荣镇 束庆龙
在不同温度、不同剂量下用白僵菌侵染松墨天牛越冬4龄幼虫,结果表明:20~25℃是白僵菌作用松墨天牛的最适温度范围。20℃时3种浓度剂量的白僵菌孢悬液在松墨天牛体内有效继代校正宿存率均达最高,分别为58%、95%、100%。通过白僵菌、管氏肿腿蜂及携带白僵菌的管氏肿腿蜂分别对松墨天牛4龄幼虫的作用比较发现:第7天时,单独接种白僵菌的最高死亡率在25℃条件下是26.3%;单独接肿腿蜂的最高死亡率是55.0%;携菌肿腿蜂的最高致死率为94.4%。林间防治试验表明:肿腿蜂携带白僵菌使松墨天牛幼虫死亡率达到61.1%,而肿腿蜂使松墨天牛幼虫的林间致死率是40.8%,白僵菌的为0。肿腿蜂携带白僵菌可对松墨...
关键词:
白僵菌 肿腿蜂 松墨天牛 致病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庞帅 陈本文 陈桂芳 许林安 董昌平 周浩楠 安伟 白耀宇
【目的】分析重庆市綦江区松墨天牛种群发生动态及松材线虫病的灾变风险,为深入揭示该虫在当地的成灾机制及防控基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15年和2016年APF-I型诱捕器诱捕松墨天牛成虫数据、环境因子、天牛携带线虫数和携带线虫天牛数及枯死松树数量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评估了重庆市綦江区松材线虫病的灾变风险。【结果】在年发生总量上,2015年以古南街道松墨天牛种群诱集量最多,其次是三江镇;而2016年以北部林场最多,数量显著增加,其次是篆塘镇。在年发生动态上,2015年和2016年多数林场/镇成虫高峰期主要集中在6月30日至8月1日,但北部林场2016年为9月1日。按提取的3个主成分综合值排序,对天牛成虫发生量影响力由大到小的关键环境因子依次是林型、胸径、郁闭度和树高。由于总方差49.93%的贡献率来自第1主成分,因此从第1主成分看,影响力大小依次是胸径、树高和林型。各地天牛发生量与天牛携带的线虫数以及枯死松树数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天牛携带的线虫数与枯死松树数量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林场、古南街道和篆塘镇15个村子在松材线虫病灾变风险方面明显地聚为3类,其中古南街道花坝村、连城村、清水村和南山村聚为一类,北部林场荣农村、十隆村、顺山村、可乐村、长春村、狮岭村以及篆塘镇铁马村、群乐村、联合村、珠滩村聚为一类,篆塘镇葡萄村独成一类,分别为松材线虫病主发区、高风险区和低风险区。【结论】重庆市綦江区松墨天牛种群呈加速扩散态势,松材线虫病在各环境因素作用下流行灾变的风险高,应加强检疫管理和提高综合防控技术。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德家 刘益宁 所雅彦 中岛忠一
为掌握光肩星天牛成虫对寄生树种如何进行识别选择,作者进行了对比、分析成虫栖息、取食和产卵过程中在不同树种间的活动行为表现,以及成虫对寄主树木气味或味迹的嗅觉和味觉测定等项研究.结果表明,光肩星天牛成虫在寄主选择过程中,非接触性的嗅觉识别判断不起主导作用;成虫对寄主的选择是在不断的活动过程中,主要通过触角和口须上的化感器接触感应,在味觉和嗅觉等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关键词:
光肩星天牛 寄主选择 判断机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赵锦年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optimum daily mean temperature that M.alternatus adult's eclosion and leave host trees was 25~26 ℃.Monochamus alternatus adult carring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both the longevity and feeding numerical were lower than that of the non-carrier.The phototactic ...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成虫行为反应 松材线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柴希民 何志华 李春才 唐陆法 程圣富
松墨天牛(MonochamusalternatusHope)在浙江省杭州地区每年6月下旬开始产卵,9月初结束。产卵最多时间是7月20日至8月20日.产卵高峰出现在一年中最炎热干旱的时间。不同产卵开始期的成虫产卵量不同,以6月30日开始产卵的成虫产卵量高,产卵历期长,有卵的刻槽比例高,成虫咬啮的刻槽卵粒主要分布在树干的中部或中部偏上。树皮厚度在0.2~0.4cm内刻槽卵粒数量最多。松墨天牛成虫能在生长健康的雪松树干和树枝上咬啮刻槽和产卵,但是幼虫不能蛀食树皮,对雪松生长没有影响
关键词:
松墨天牛,马尾松,松材线虫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